高三2011年(人教版)化学(课件+智能检测):第九章 有机化合物 第三讲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三2011年(人教版)化学(课件+智能检测):第九章 有机化合物 第三讲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0-09-29 22:24:00

文档简介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
1.(2008年海南化学)1 mol X能与足量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放出44.8 L CO2(标准状况),则X的分子式是(  )
A.C5H10O4        B.C4H8O4
C.C3H6O4 D.C2H2O4
【解析】 由题信息可知X结构中应有2个羧基,饱和二元羧酸的通式应为CnH2n-2O4(n≥2),查看各选项只有D符合。
【答案】 D
2.中小学生经常使用的涂改液中含有挥发性的有毒溶剂,应尽量不使用,以减少对身体的毒害及对环境的污染。该溶剂有(  )
A.乙醇 B.乙酸
C.三氯乙烯 D.甘油
【解析】 本题可根据题干所给信息进行选择。“有挥发性的有毒溶剂”,可排除A、B、D三项,因三者皆无毒。
【答案】 C
3.
乙醇分子中各种化学键如图所示。关于乙醇在下列反应中断键情况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与金属钠反应时键①断裂
B.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时键①断裂
C.与浓硫酸共热到170 ℃时键③、④断裂
D.在铜催化下与氧气反应时键①、③断裂
【解析】 与浓H2SO4共热制得乙烯,发生断键的部位是键②、④。
【答案】 C
4.用括号中的试剂和方法除去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正确的是(  )
A.苯中的甲苯(溴水,分液)
B.乙醇中的乙酸(NaOH溶液,分液)
C.乙醇中的水(新制CaO,蒸馏)
D.乙酸乙酯中的乙酸(NaOH溶液,分液)
【解析】 除杂的要求:既要把杂质除去,又不能引入新的杂质且原物质不能被消耗。苯中的甲苯用溴水不能除去;乙醇与NaOH溶液不分层;乙酸乙酯在碱性条件下易水解;乙醇中的水可用CaO吸收,然后蒸馏提纯。
【答案】 C
5.将等质量的铜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分别插入下列溶液中,放置片刻铜片质量增加的是(  )
A.硝酸 B.无水乙醇
C.石灰水 D.盐酸
【解析】 铜片灼烧后生成CuO,硝酸、盐酸使生成的CuO溶解,铜片的质量减少;乙醇可实现CuO―→Cu转变:C2H5OH+CuOCH3CHO+Cu+H2O,铜片的质量不变;石灰水不与CuO反应,铜片质量增加。
【答案】 C
6.(2008年上海化学)植物及其废弃物可制成乙醇燃料,下列关于乙醇燃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它是一种再生能源
B.乙醇易燃烧,污染小
C.乙醇只能在实验室内作燃料
D.粮食作物是制乙醇的重要原料
【解析】 乙醇是可再生能源,A正确;乙醇易燃烧,产生污染小,B正确;乙醇除了在实验室内作燃料外,可以用于乙醇汽油,C错;乙醇可由含淀粉、纤维素丰富的粮食作物水解制取,D正确。
【答案】 C
7.以下几种酸:①HCOOH ②CH3COOH
③C15H31COOH ④HOOC—COOH ⑤CHOOOH
⑥C17H33COOH,其中属于同系物的物质组是(  )
A.④⑤ B.①③
C.①③⑥ D.①②④⑤⑥
【解析】 同系物必须满足:结构相似,分子组成上相差1个若干个CH2原子团两个条件,⑤是H2CO3非有机酸,A错;B组同时满足两个条件,正确;⑥是不饱和一元酸,C错;D中均不符合两个条件,错误。
【答案】 B
8.(上海高考)二甘醇可用作溶剂、纺织助剂等,一旦进入人体会导致急性肾衰竭,危及生命。二甘醇的结构简式是HO—CH2CH2—O—CH2CH2—OH。
下列有关二甘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B.能发生取代反应
C.能溶于水,不溶于乙醇 D.符合通式CnH2nO3
【解析】 由二甘醇的结构简式可以看出,其含有醇羟基,联系醇的性质它应该能发生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又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它应该能溶于水和乙醇,也很明显看出它不符合CnH2nO3的通式,故选B。
【答案】 B
9.(2009年潍坊模拟)下图是某只含有C、H、O元素的有机物的简易球棍模型。下列关于该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质属于酯类
B.分子式为C3H8O2
C.该物质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乙酸
D.该物质含有双键,能跟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解析】 由球棍模型读出该分子的结构简式为
CH2CH3COOCH3,其分子式为C4H8O2,属于酯,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丙酸,酯键不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
【答案】 A
10.化合物丙由如下反应得到
C4H10OC4H8C4H8Br2
 甲        乙       丙
丙的结构简式不可能是(  )
A.CH3CH2CHBrCH2Br B.CH3CH(CH2Br)2
C.CH3CHBrCHBrCH3 D.(CH3)2CBrCH2Br
【解析】 甲为丁醇发生消去反应得到丁烯[三种
CH3CH2CH===CH2、CH3CH===CHCH3、CH2===C(CH3)2],然后与Br2发生加成反应,分别得到A、C、D三产物,故选B。
【答案】 B
11.(高考全国卷Ⅰ)某有机化合物仅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50,若已知其中氧的质量分数为50%,则分子中碳原子的个数最多为(  )
A.4 B.5
C.6 D.7
【解析】 该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50,其中含氧50%,设含n个氧原子,则16n≤150×50%(n为正整数)。n<5,含氧原子数最多只能为4个,Mr最大值为=128,则C、H在式量中最多为64,而C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最多含5个C原子。
【答案】 B
12.具有一个羟基的化合物A 10 g,与乙酸反应生成乙酸某酯11.85 g,并回收了未反应的A 1.3 g,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  )
A.98 B.116
C.158 D.278
【解析】 不妨设化合物A为R—OH,相对分子质量为Mr,则发生的酯化反应方程式为:
CH3COOH+HO—R??CH3COOR+H2O
    Mr    Mr+60-18
   (10-1.3)g 11.85 g
=。
解得Mr=116。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13.酸奶中含有乳酸,其结构简式为:
CHCH3OHCOOH。
(1)乳酸跟足量金属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乳酸跟少量碳酸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乳酸在浓硫酸存在下,3分子相互反应,生成物为链状,其结构简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乳酸在浓硫酸存在下,2分子相互反应,生成物为环状,其结构简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OH、—COOH与钠均能发生反应,据此可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COOH与Na2CO3反应放出CO2,而—OH与Na2CO3不反应,据此可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3分子乳酸在浓H2SO4存在下,一分子中的—COOH与另一分子中—OH酯化,相互作用可生成链状酯。
(4)2分子乳酸在浓H2SO4存在下,2分子中的—COOH和—OH相互酯化,可生成环状交酯。
【答案】 (1)CH3CHOHCOOH+2Na―→
CH3CHONaCOONa+H2↑
(2)2CH3CHOHCOOH+Na2CO3―→2CH3CHOHCOONa
+CO2↑+H2O
(3)CH3CHOHCOOCHCH3COOCHCH3COOH
(4)CH3CHOCOCHCH3OCOC
14.(2009年江苏质检)化学式为C8H10O的化合物A具有如下性质:
①A+Na―→慢慢产生气泡
②A+RCOOH有香味的产物
③A苯甲酸
④其催化脱氢产物不能发生银镜反应
⑤脱水反应的产物,经聚合反应可制得一种塑料制品(它是目前造成“白色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
试回答:
(1)根据上述信息,对该化合物的结构可作出的判断是____;(填编号)
A.苯环上直接连有羟基 B.苯环侧链末端有甲基
C.肯定有醇羟基 D.肯定是芳香烃
(2)化合物A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
(3)A和金属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据①②知该化合物为醇,据③可知该醇分子内有一个苯环,据④知该醇分子苯环上只有一个支链,且支链上羟基不连在末端碳原子上,据化学式为C8H10O,故该化合物为CHOHCH3。
【答案】 (1)BC (2)CHOHCH3
(3)2CHOHCH3+2Na―→2CHONaCH3+H2↑
15.(2009年山东济南)有机物A易溶于水,且1 mol A能跟Na反应生成0.5 mol H2,但不与NaOH反应,已知A通过如下转化关系制得化学式为C4H8O2的酯E,且当D→E时,式量增加28,B是一种烃。
A,①BCDE
(1)写出E的不同种类的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①、②、③的化学方程式,并在括号中注明反应类型:
①  (    );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③  (    )。
【解析】 1 mol A与Na反应生成0.5 mol H2,但不与NaOH反应,说明A为一元醇。而B为烃,应是A消去反应后生成的烯烃。在A―→B―→C―→D的转化中,碳原子数没有变化,所以A、B、C、D四种物质碳原子相等。而D+A―→E(C4H8O2),所以A、B、C、D中均有2个碳原子。则A为C2H5OH,B为CH2===CH2,2CH2===CH2+O2―→2CH3CHO CH3CHO
(B) (C) (C)
CH3COOH。
 (D)
(1)中,C4H8O2属于酸的同分异构体有两种:
CH3CH2CH2COOH、CHCH3CH3COOH。
【答案】 (1)CH3(CH2)2COOH或CHCH3CH3COOH(写出丁酸的任意一种结构即可)
(2)①C2H5OHCH2===CH2↑+H2O(消去反应)
②2CH3CHO+O22CH3COOH(氧化反应)
③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酯化反应)
16.(2008年北京)化合物A(C4H10O)是一种有机溶剂,A可以发生如下变化:

      ,Na
     
(1)A分子中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_;
(2)A只有一种一氯取代物B,写出由A转化为B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的同分异构体F也可以有框图内A的各种变化,且F的一氯取代物有三种,F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A可与Na反应,A的化学式为C4H10O,说明A中一定有—OH;由A只有一种一氯化物B,可推出A为(CH3)3C—OH。A与Cl2光照反应只能发生在烃基上,由此可推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是A的同分异构体,也可发生图示变化,说明F也是醇类,结合F的一氯代物有三种,可推出F的结构简式。
【答案】 (1)羟基 
(2)(CH3)3C—OH+Cl2光,ClH2CCCH3CH3OH+HCl
(3)CHCH3CH3CH2OH
课件46张PPT。第3讲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1.乙醇、乙酸的分子组成、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乙醇、乙酸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的应用。
4.对酯化反应的反应原理及有关实验装置、实验现象、注意事项等的分析。
1.乙醇的物理性质
乙醇是 色、有 香味的 体,密度比水 ,易挥发,能溶解多种 和 ,能与水 ,乙醇俗称 。
2.乙醇的结构
乙醇的分子式是 ,结构式是 ,结构简式为 或 。 无特殊液小有机物无机物以任意比互溶酒精C2H6OCH3CH2OHC2H5OH一、乙醇3.烃的衍生物和官能团
烃分子里的 被其他 或 所取代而生成的一系列化合物称为烃的衍生物,其中取代 的其他原子或原子团使烃的衍生物具有 相应烃的特殊性质,被称为 。
4.乙醇的化学性质
(1)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乙醇与金属钠反应产生了 ,说明乙醇分子中含有 基团,称为 。乙醇可以看成是乙烷分子中的 被 取代后的产物。氢原子原子原子团氢原子不同于官能团氢气—OH羟基氢原子羟基乙醇与金属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2H5OH+2Na―→2C2H5ONa+H2↑。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比水与金属钠的反应 得多,说明乙醇 中的氢原子不如水分子中的氢原子 。
(2)乙醇的氧化反应
①乙醇在空气中燃烧,放出 的热;方程式为
②在一定条件下,乙醇可以与 反应。在 或 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可以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乙醛,方程式为
③乙醇还可以与 或 反应,被直接氧化为乙酸。平缓羟基活泼大量氧化剂铜银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酸性重铬酸钾溶液C2H5OH+3O2 2CO2+3H2O。2CH3CH2OH+ + 2H2O。二、乙酸1.乙酸的分子组成和结构
分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 ,乙酸可以看成是由甲基和羧基结合而成,官能团为 。
2.乙酸的物理性质
乙酸是有 性气味的 液体,纯净的乙酸在温度低于16.6 ℃时凝结成似冰一样的晶体,所以纯净的乙酸又称为 ,乙酸易溶于 和 。C2H4O2CH3COOH羧基强烈刺激无色冰醋酸水乙醇3.乙酸的化学性质
(1)乙酸具有酸的通性,乙酸是 酸,其酸性比碳酸 。
(2)乙酸的酯化反应:酸与 作用,生成 和水的反应叫做酯化反应。
乙酸与乙醇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浓硫酸的作用是 和 ,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

、 。弱强醇酯催化剂吸水剂中和挥发出的乙酸,生成可溶于水的醋酸钠,便于闻乙酸乙酯的香味溶解挥发出的乙醇减小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使溶液分层CH3CH2OH+CH3COOH CH3COOCH2CH3+H2O。1.如何检验某酒精为无水酒精?
2.如何用工业酒精制无水酒精?
【提示】 1.取少量试样,加入无水CuSO4粉末,若变蓝,证明含水,否则是无水酒精。
2.加入生石灰后蒸馏。乙醇的化学性质1.与金属钠的反应 钠与水、乙醇反应的比较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物质的密度:水>钠>乙醇
(2)反应的剧烈程度:钠与水反应剧烈,与乙醇反应缓慢,说明乙醇分子中的羟基氢原子活泼程度不如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活泼。可见乙基对羟基的影响,使羟基氢原子活泼性减弱。所以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比水与金属钠的反应要缓和的多。
(3)反应的实质:钠与水反应是水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置换;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是乙醇分子中羟基上氢原子被置换。2.乙醇的催化氧化
(1)乙醇的催化氧化原理
将弯成螺旋状的粗铜丝灼热后,插入乙醇中,会发生下列反应: (铜丝变黑)
总反应方程式为:
反应中Cu作催化剂。(2)乙醇催化氧化的本质
在有机反应中得氧或失氢的反应均为氧化反应。乙醇催化氧化生成乙醛时,乙醇分子并未得氧,而是失去两个氢原子生成乙醛分子。因此乙醇变为乙醛的反应实质是去氢反应。所以,有机化学反应中的氧化即为加氧或去氢的反应,还原即为加氢或去氧的反应。
(2007年朝阳)下列醇类物质中既能发生消去反应,又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醛类的物质是(  ) 【导航】 乙醇的化学性质,要落实每项性质中化学键是从何处断裂的。把握住反应规律。
【解析】 发生消去反应的条件是:与—OH相连的碳原子的邻碳原子上有H原子,上述醇中B没有。与羟基(—OH)相连的碳原子上有H原子的醇能被氧化,但只有含有2个氢原子的醇(即含有—CH2OH)才能转化为醛。【答案】 C乙酸的化学性质1.乙酸的酸性:乙酸的电离方程式为:
(在水溶液里只有部分电离,生成氢离子)。
乙酸是弱酸,具有酸的通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能与活泼金属、碱等物质发生反应。
2.乙酸的酯化反应:乙酸与乙醇生成乙酸乙酯。这种酸与醇反应生成酯和水的反应称为酯化反应。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进行的比较缓慢,反应物不能完全变成生成物。在制取乙酸乙酯的实验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浓硫酸的作用:催化剂和吸水剂,此反应是可逆反应,加入浓硫酸可以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以及促使反应向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进行。
(2)注意配制混合溶液时,试剂的加入顺序:化学药品加入试管中时,一定注意不能先加浓硫酸,以防止液体飞溅;通常做法是:乙醇→浓硫酸→乙酸(当然有时会先将乙醇和乙酸混合,再加浓硫酸)。
(3)导管末端不能插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其目的是防止液体发生倒吸。(4)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中和挥发出的乙酸,生成可溶于水的醋酸钠,便于闻乙酸乙酯的香味;二是溶解挥发出的乙醇;三是减小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使溶液分层。
(5)反应混合物中加入碎瓷片的作用是为了防止加热过程中液体发生暴沸。
(6)通常用分液漏斗分离生成的乙酸乙酯和水溶液。
(7)该反应的机理是:酸脱去羧基上的羟基,醇脱去羟基上的氢原子,二者结合成水,其他部分结合生成乙酸乙酯,所以,酯化反应实质上也是取代反应。3.酯化反应的产物是酯,一般由有机酸与醇脱水而成 很多鲜花和水果的香味都来自酯的混合物。现在可以通过人工方法合成各种酯,用作饮料、糖果、香水、化妆品中的香料;也可以用作指甲油、胶水的溶剂。 (全国Ⅱ)可用右图所示装置制取少量乙酸乙酯(酒精灯等在图中均已略去)。
(1)试管a中需要加入浓硫酸、冰醋酸和乙醇各2 mL,正确的加入顺序及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防止a中的液体在实验时发生暴沸,在加热前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加热试管a的目的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管b中加有饱和Na2CO3溶液,其作用是__________。
(5)反应结束后,振荡试管b,静置。观察到的现象是__。【导航】 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实验、操作和方法。
【解析】 (1)浓H2SO4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因此应先加入乙醇,然后边摇动试管边慢慢加入浓H2SO4,最后再加入冰醋酸。(2)为了防止发生暴沸应在加热前向试管中加入几片沸石(或碎瓷片)。(3)加热试管可提高反应速率,同时可将乙酸乙酯及时蒸出,有利于提高乙酸乙酯的产率。(4)乙酸乙酯在饱和Na2CO3溶液中溶解度很小,而随着乙酸乙酯蒸出的乙酸和乙醇在其中的溶解度很大,因此便于分离出乙酸乙酯。(5)试管内液体分层,上层为油状液体,因此乙酸乙酯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4)吸收随乙酸乙酯蒸出的少量乙酸和乙醇
(5)b中的液体分层,上层是透明的油状液体【答案】 (1)先加入乙醇,然后边摇动试管边慢加入浓硫酸,再加冰醋酸
(2)在试管中加入几片沸石(或碎瓷片)
(3)①加快反应速率
②及时将产物乙酸乙酯蒸出,以利于平衡向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移动(4)吸收随乙酸乙酯蒸出的少量乙酸和乙醇
(5)b中的液体分层,上层是透明的油状液体1.(2009年安徽理综)北京奥运会期间对大量盆栽鲜花施用了S-诱抗素制剂,以保持鲜花盛开。S-诱抗素的分子结构如图,下列关于该分子说法正确的是(  )A.含有碳碳双键、羟基、羰基、羧基
B.含有苯环、羟基、羰基、羧基
C.含有羟基、羰基、羧基、酯基
D.含有碳碳双键、苯环、羟基、羰基
【解析】 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羟基、羰基、羧基,不含有苯环和酯基,故B、C、D错误。
【答案】 A2.(2009年全国Ⅰ理综)现有乙酸和两种链状单烯烃的混合物,若其中氧的质量分数为a,则碳的质量分数是(  )【解析】 乙酸与单烯烃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比均为1∶2,故在混合物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恒定且为6∶1,碳、氢两元素总的质量分数为1-a,其中碳元素占6/7,故C项正确。
【答案】 C3.(2009年全国Ⅱ理综)
1 mol 与足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应,消耗的NaOH的物质的量为(  )
A.5 mol B.4 mol
C.3 mol D.2 mol
【解析】 该分子中有一个酚羟基和两个酯基,酚羟基消耗1 mol NaOH,酯基水解后生成2 mol 酚羟基和2 mol 羧基又消耗4 mol NaOH,共消耗5 mol NaOH,故选A。
【答案】 A4.
(2009年上海单科)1-丁醇和乙酸在浓硫酸作用下,通过酯化反应制得乙酸丁酯,反应温度为115~125 ℃,反应装置如右图。下列对该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
A.不能用水浴加热
B.长玻璃管起冷凝回流作用
C.提纯乙酸丁酯需要经过水、氢氧化钠溶液洗涤
D.加入过量乙酸可以提高1-丁醇的转化率
【解析】 A项,该反应温度为115~125 ℃,超过了100 ℃,故不能用水浴加热。B项,长玻璃管利用空气进行冷凝回流。C项,提纯乙酸丁酯不能用NaOH溶液洗涤,酯在碱性条件下会发生水解反应。D项,增大乙酸的量可提高醇的转化率。
【答案】 C5.(2009年宁夏理综)下列化合物中既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又能在光照下与溴发生取代反应的是(  )
A.甲苯 B.乙醇
C.丙烯 D.乙烯
【解析】 不饱和键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甲苯、乙醇因不含不饱和键,排除A、B选项;在光照下与溴发生取代反应是烷烃的性质,排除D选项。
【答案】 C6.(2008年宁夏理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乙醇和乙酸都是常用调味品的主要成分
B.乙醇和乙酸的沸点和熔点都比C2H6、C2H4的沸点和熔点高
C.乙醇和乙酸都能发生氧化反应
D.乙醇和乙酸之间能发生酯化反应,酯化反应和皂化反应互为逆反应
【解析】 A项,乙醇和乙酸是常用调味品——酒和醋的主要成分;B项,乙醇和乙酸常温下为液态,而C2H6、C2H4常温下为气态;C项,乙醇和乙酸在空气中都能燃烧而发生氧化反应;D项,皂化反应是指油脂的碱性水解,反应能进行到底。
【答案】 D1.(2008年高考上海综合能力测试)下图是燃料乙醇的生产和消费过程示意图。虽然燃料乙醇的使用缓解了汽车能源的紧张状况,但仍存在一些问题。由此可知,燃料乙醇(  )
A.是最理想的绿色能源
B.提供的能量来自于太阳能
C.生产和消费过程对空气没有任何影响
D.生产过程中将消耗大量粮食,以避免粮食过剩【解析】 从燃料乙醇的生产和消费过程示意图可以看出:乙醇燃料的使用缓解了能源紧张的状况,但其生产、使用过程中仍然产生一些污染,并且会消耗大量粮食,也会从一定程度上造成粮食紧张,故A、C、D是错误的,答案为B。
【答案】 B2.(2009年南通一模)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焰火“脚印”、“笑脸”等,让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更加辉煌、浪漫,这与高中化学中的焰色反应知识相关,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
B.2008年10月30日,我国在从日本进口的酱油中检出违规添加的甲苯和乙酸乙酯,乙酸乙酯不溶于水
C.康师傅矿物质饮用水含钾、镁等游离态矿物质元素
D.将三聚氰胺加入奶粉中是为了提高奶粉检验时蛋白质的含量,因为它的含氮量高
【解析】 焰色反应是电子能级跃迁引起的,是物理变化。乙酸乙酯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答案】 C3.对于乙醇结构方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乙醇结构中有—OH,所以乙醇溶解于水,可以电离出OH-而显碱性
B.乙醇与乙酸反应生成乙酸乙酯,所以乙醇显碱性
C.乙醇与钠反应可以产生氢气,所以乙醇显酸性
D.乙醇与钠反应非常平缓,所以乙醇羟基上的氢原子不如水中的氢原子活泼
【解析】 乙醇的官能团是—OH,但官能团的H原子不能电离,因此不表现酸碱性。又由于乙醇中的—OH不如水中的氢原子活泼,所以Na与乙醇反应不如与水反应剧烈。
【答案】 D5.在同温同压下,某有机物和过量Na反应得到V1 L 氢气,另一份等量的有机物和足量的NaHCO3反应得V2 L二氧化碳,若V1=V2≠0,则此有机物可能是(  )【解析】 Na既能与羟基反应,又能与羧基反应。NaHCO3只与羧基反应,不与羟基反应。因此,能使生成的CO2与H2的量相等的只有A项。
【答案】 A6.实验室用乙酸、乙醇、浓硫酸制取乙酸乙酯,加热蒸馏后,在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上面得到无色油状液体,当振荡混合时,有气泡产生,原因是(  )
A.产品中有被蒸馏出的硫酸
B.有部分未反应的乙醇被蒸馏出来
C.有部分未反应的乙酸被蒸馏出来
D.有部分乙醇跟浓硫酸反应
【解析】 题中气泡产生只能是Na2CO3产生的,能与Na2CO3反应生成CO2的物质,从题目中看有H2SO4和乙酸两种,但H2SO4是非挥发性酸,不能被蒸馏出来,而乙酸易挥发,所以很容易被蒸馏出来。
【答案】 C7.已知乙醇可以和氯化钙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CaCl2·6C2H5OH。有关的有机试剂的沸点如下:CH3COOC2H5为77.1 ℃、C2H5OH为78.3 ℃、C2H5OC2H5(二乙醚)为34.5 ℃、CH3COOH为118 ℃。
实验室合成乙酸乙酯粗产品的步骤如下:在蒸馏烧瓶内将过量的乙醇与少量浓硫酸混合,然后经分液漏斗边滴加醋酸,边加热蒸馏。由下面的实验可得到含有乙醇、乙醚、醋酸和水的乙酸乙酯粗产品。
试解答下列问题:
(1)反应中加入的乙醇是过量的,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
(2)边滴加醋酸、边加热蒸馏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将粗产品再经下列步骤精制。
(3)为除去其中的醋酸,可向产品中加入________(填下列选项序号)。
A.无水乙醇   B.碳酸钠粉末   C.无水醋酸钠
(4)再向其中加入饱和氯化钙溶液,振荡、分离,其目的是______。
(5)然后再向其中加入无水硫酸钠,振荡,其目的是_______。
最后,将经过上述处理后的液体加入另一干燥的蒸馏烧瓶内,蒸馏,弃去低沸点馏分,收集沸点在76~78 ℃之间的馏分,即得纯净乙酸乙酯。【解析】 CH3COOH+CH3CH2OH CH3COOC2H5+H2O。该反应为可逆反应,过量的CH3CH2OH和不断蒸出CH3COOC2H5,有利反应正向进行。在所得产品中混有CH3COOH、CH3CH2OH等杂质,除掉CH3COOH,可利用CH3COOH的酸性选择Na2CO3粉末;CaCl2可与CH3CH2OH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CaCl2·6C2H5OH;无水Na2SO4可除去粗产品中的水。8.(2008年高考海南卷)A、B、C、D、E均为有机化合物,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提示:RCH===CHR′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反应生成RCOOH和R′COOH,其中R和R′为烷基)。回答下列问题:
(1)直链化合物A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90,A分子中碳、氢元素的总质量分数为0.814,其余为氧元素,则A的分子式为____。
(2)已知B与NaHCO3溶液完全反应,其物质的量之比为1∶2,则在浓硫酸的催化下,B与足量的C2H5OH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为________。(3)A可以与金属钠作用放出氢气,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则A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的同分异构体中,能与NaHCO3溶液反应放出CO2的有______种,其相应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1)A分子中碳、氢元素的总质量分数为0.814,则氧元素占的质量分数为1-0.814=0.186,若A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原子则M(A)=1×16÷0.186=86,若A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则M(A)=2×16÷0.186=172,化合物A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90,所以A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原子,相对分子质量为86。则M(C、H)=86-16=70,A的分子式为C5H10O。(2)C与乙醇酯化后的D的分子式为C4H8O2,由酯化反应特点可知:C的分子式是C4H8O2+H2O-C2H6O=C2H4O2,是乙酸。所以B分子中的碳原子数为3,结合题中B与NaHCO3溶液完全反应,其物质的量之比为1∶2可知B为二元酸,只能是HOOC—CH2—COOH,在浓硫酸的催化下,B与足量的C2H5OH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HOOC—CH2—COOH+2C2H5OH C2H5OOC—CH2—COOC2H5+2H2O;反应类型为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3)A的分子式为C5H10O,与相应的饱和一元醇仅相差2个氢原子,结合题中A既可以与金属钠作用放出氢气,又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可知A为含有双键的一元醇,结合B、C的结构式推知A为HO—CH2—CH2—CH===CH—CH3。
(4)D的分子式为C4H8O2,符合酯和一元羧酸的通式。其中能与NaHCO3溶液反应放出CO2的属于羧酸,有如下2种:CH3CH2CH2COOH、CH3CH(CH3)COOH。【答案】 (1)C5H10O (2)HOOC—CH2—COOH+2C2H5OH
C2H5OOC—CH2—COOC2H5+2H2O 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
(3)HO—CH2—CH2—CH===CH—CH3
(4)2 CH3CH2CH2COOH、CH3CH(CH3)COOH乙醇分子结构的确定
经测定乙醇的分子式是C2H6O。由于有机化合物普遍存在同分异构现象,推测乙醇分子结构可能是下列中的两者之一: 为确定其结构,应利用物质的特殊性质进行定性、定量实验。现经给出乙醇、钠反应的装置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学生甲得到一组实验数据:
根据以上数据推断乙醇的结构应为______(用Ⅰ、Ⅱ表示),理由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学生乙分别准确称量4.60 g乙醇进行多次实验,结果发现已排到量筒内的水的体积作为生成氢气的体积换算成标准状况后都小于1.12 L。如果忽略量筒本身及读数造成的误差,那么学生乙认为是由于乙醇样品中含有少量水造成的,你认为正确吗?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如果你认为正确,请说明理由;你认为不正确,那么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3)学生丙认为实验成功的关键有:
①装置气密性良好
②实验开始前准确测定乙醇的量
③钠足量
④广口瓶内必须充满水
⑤氢气的体积的测算方法正确、数据准确
。其中正确的有________(填序号)。
(4)学生丁不想通过称量乙醇的质量来确定乙醇的量,那么他还需要知道的数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后四名学生从乙醇的可能结构分析入手,对乙醇和钠的关系进行讨论,如果乙醇的物质的量为n mol,那么对钠的物质的量取值要求必须是______________ (1)n(C2H5OH)∶n(H2)=0.10 mol∶ ,即n(C2H5OH)∶n(活泼氢)=1∶1,说明乙醇分子中只有一个氢原子被取代。(Ⅰ) 有2种氢原子,分别为5个和1个;(Ⅱ) 6个氢原子,全部相同,故选(Ⅰ)。(2)V(H2)= =1.12 L相同质量的C2H5OH、H2O与Na反应,H2O产生的H2多,故不正确。分析装置中,广口瓶与量筒间玻璃导管中水的体积未计算在内。
(3)由实验过程和装置图可知,选①、②、③、⑤。
(4)测体积,还需知道的数据是乙醇的密度。
(5)C2H5OH~Na
n    n
加入的钠有少量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且要求乙醇全部发生化学反应,故加入的金属钠应大于n mol。(4)测体积,还需知道的数据是乙醇的密度。
(5)C2H5OH~Na
n    n
加入的钠有少量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且要求乙醇全部发生化学反应,故加入的金属钠应大于n mol。
【答案】 (1)Ⅰ 由实验结果可知1 mol乙醇分子中有1 mol氢原子可被Na置换,有5 mol氢原子不能被Na置换,说明在C2H6O分子中有1个氢原子不同于另外5个氢原子。对照(Ⅰ)(Ⅱ)式可知(Ⅰ)式符合实验结果
(2)不正确 广口瓶与量筒间玻璃导管中水柱体积未计算在内
(3)①②③⑤ (4)所给乙醇样品的密度
(5)大于n mol课时作业
点击进入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