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本栏目内容,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单独装订成册!)
一、选择题
1.2008年9月份,国家质检总局查出多家知名品牌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长期饮用易导致肾结石。已知三聚氰胺的结构简式为H2NCNCNH2NCNH2N,下面对于其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铵盐 B.属于混合物
C.属于烃 D.属于烃的衍生物
【答案】 D
2.(2010年西安市高三质量检测)分类方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 )
①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
②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的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③根据分散系是否具有丁达尔现象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④根据反应中的热效应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①如CH3COOH中含4个氢原子,为一元酸,题中说法错误。③根据分散质直径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错误。②、④正确,故选D项。
【答案】 D
3.(2009年苏州质检)实验室中的药品常按物质的性质、类别等有规律地摆放。现有部分药品按某种规律摆放在实验桌上,如下图所示。做“硫酸的性质”的实验时,某同学取用Ba(OH)2溶液后,应把它放回的位置是( )
【解析】 HCl、H2SO4属于酸,酚酞、石蕊属于酸碱指示剂,NaCl属于盐,NaOH、Ba(OH)2属于碱,据药品按规律摆放的原则,Ba(OH)2溶液应放在D处。
【答案】 D
4.最新科技报道,美国夏威夷联合天文中心的科学家发现了新型氢微粒,这种新微粒是由3个氢原子核(只含质子)和2个电子构成。对于这种微粒,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是氢元素的一种新的同素异形体
B.是氢元素的一种新的同位素
C.它的组成可用H3表示
D.它比一个普通H2分子多一个氢原子核
【答案】 D
5.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与微粒的大小无直接关系的是( )
【解析】 胶体、溶液、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根本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胶体粒子直径大于1 nm,小于100 nm,胶体粒子能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溶液中的粒子直径小于1 nm,可透过半透膜和滤纸,而浊液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 nm,不能透过滤纸和半透膜;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粒子对光线的散射作用形成的,而溶液中的小分子或粒子对光线的散射作用非常微弱,故无此现象;萃取是利用了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的不同,与分散质粒子大小无关。
【答案】 C
6.(2009年日照质检)下列关于物质分类正确的组合是( )
分类
组合
碱
酸
盐
碱性氧
化物
酸性氧
化物
A
苛性钾
油酸
小苏打
氧化钠
三氧化硫
B
纯碱
硫酸
食盐
氧化镁
一氧化碳
C
烧碱
醋酸
碳酸铵
过氧化钠
三氧化硫
D
纯碱
盐酸
烧碱
氧化铝
二氧化碳
【解析】 对B项,纯碱为Na2CO3属盐类,CO为不成盐氧化物,则B错。对C项,过氧化物不是碱性氧化物,则C错。D项中纯碱属盐,烧碱为NaOH属碱,氧化铝属两性氧化物,则D错。解此类题目关键是明确分类标准和相应物质的化学式。
【答案】 A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用丁达尔现象区分溶液与胶体
B.生石灰与水混合的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
C.O3是由3个氧原子构成的化合物
D.CuSO4·5H2O是一种混合物
【解析】 生石灰与水混合的过程发生化学反应:CaO+H2O===Ca(OH)2,B项不正确;O3为氧元素的单质,C项不正确;CuSO4·5H2O是结晶水合物,是一种化合物,不属于混合物,D项不正确;区分溶液和胶体,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利用丁达尔现象,A项正确。
【答案】 A
8.(2009年郑州模拟)石灰在工农业生产和建筑业上有着重要用途。用于生产石灰的主要原料是石灰石(其主要成分为A),在石灰窑中加热焙烧石灰石得到生石灰(B),并放出气体(C)。生石灰在建筑上主要用做黏合剂,一般先使它“熟化”变成熟石灰(D),熟石灰与沙子混合成“沙灰”用于砌筑砖墙。经过一段时间后,“沙灰”中的熟石灰变成另一固体物质(E)。上述的A、B、D三物质,依次所属类别正确的是( )
A.酸、碱、盐 B.碱、盐、氧化物
C.盐、氧化物、氧化物 D.盐、氧化物、碱
【答案】 D
9.(2009年聊城质检)物质系列NaCl、Cl2、NaClO、Cl2O5、HClO4是按某一规律排列的。下列物质系列中也完全照此规律排列的是( )
A.Na2CO3、C、CO2、CO、NaHCO3
B.Na2S、S、SO2、Na2SO3、Na2SO4
C.NH3、N2、NO、NO2、NaNO3
D.P2O5、H3PO4、Na3PO4、Na2HPO4、NaH2PO4
【解析】 NaCl、Cl2、NaClO、Cl2O5、HClO4中都含氯元素,且氯元素的化合价是依次升高的。C项NH3、N2、NO、NO2、NaNO3中都含氮元素,且氮元素的化合价是依次升高的。
【答案】 C
10.下列家庭小实验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用熟苹果催熟青香蕉
B.用少量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C.用糯米、酒曲和水制成甜酒酿
D.用鸡蛋壳膜和蒸馏水除去淀粉胶体中的食盐
【解析】 A项,熟苹果释放出乙烯,乙烯催熟青香蕉的过程都是有新物质生成(乙烯、糖分等);B项,有Mg(OH)2+2CH3COOH===(CH3COO)2Mg+2H2O,CaCO3+2CH3COOH===(CH3COO)2Ca+H2O+CO2↑反应发生;C项,酿酒过程主要涉及淀粉→麦芽糖→葡萄糖→乙醇的转化;D项,利用渗析的方法将胶体和溶液进行分离,属物理分离方法。
【答案】 D
11.将10 mL淀粉胶体和5 mL氯化钠溶液混合后,放入用半透膜制成的袋内,将此袋浸入蒸馏水中(如图所示)2 min后,分别取袋内和烧杯内液体进行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烧杯内液体加入硝酸银溶液后有白色沉淀产生
B.烧杯内液体加入碘水后呈蓝色
C.袋内液体加入硝酸银溶液后无变化
D.袋内液体加入碘水后不变蓝
【解析】 淀粉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而较小的Cl-等能透过半透膜,且由于不是流动的水,因此半透膜内外的离子浓度保持相等,所以袋内、烧杯内的液体加入AgNO3溶液后均有白色沉淀生成;烧杯内溶液中加入碘水无现象,袋内溶液中加入碘水呈蓝色。
【答案】 A
12.(2009年郑州市毕业班质检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胶体溶液的电泳现象说明胶体带电荷
B.含有非极性键的化合物一定为共价化合物
C.原子晶体中共价键越强其熔点越高,如晶体硅比SiO2熔点高
D.含有阴离子的物质必然含有阳离子,但含有阳离子的物质不一定含有阴离子
【解析】 胶体不显电性,胶体粒子带电荷;过氧化钠中含氧氧非极性键,但是过氧化钠为离子化合物;当是同类晶体且晶体结构相似时键越强熔点越高,二氧化硅硅氧键比硅硅键键长短,故二氧化硅熔点高些;金属晶体中含有阳离子但是不含阴离子,而是含有带负电的自由电子。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13.下表有三组物质,每组均有甲、乙、丙三种物质(酸、碱、盐均为溶液)。
第Ⅰ组
第Ⅱ组
第Ⅲ组
甲
BaCl2
Fe
Cu(NO3)2
乙
Fe2O3
K2SO4
H2SO4
丙
Zn
NaOH
MgCl2
根据该表回答问题:
(1)第Ⅲ组中有一种物质能与第________组中的所有物质反应,这种物质有________。
(2)不跟第Ⅰ组所有物质发生反应的是第________组物质中的________,能与第Ⅲ组中所有物质发生反应,其化学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Ⅰ H2SO4
(2)Ⅱ NaOH 2NaOH+Cu(NO3)2===Cu(OH)2↓+2NaNO3 2NaOH+H2SO4===Na2SO4+2H2O 2NaOH+MgCl2===Mg(OH)2↓+2NaCl
14.实验室里常用的干燥剂有:①浓硫酸(98%),②无水氯化钙,③变色硅胶[硅胶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在其中掺入少量的无水氯化钴(CoCl2)作指示剂,无水氯化钴呈蓝色,吸水后变为CoCl2·6H2O呈粉红色],④五氧化二磷,⑤碱石灰(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钠、氧化钙,制法是:把生石灰加到浓的烧碱溶液中,再加强热蒸干),等等。
(1)写出制取干燥剂碱石灰过程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①②④ B.②④
C.①②④⑤ D.全部
(3)上述干燥剂中,不宜用于干燥氯化氢气体的是________。
(4)上述①~④,其主要化学成分依次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各物质所属的类别)。
【解析】 浓H2SO4是H2SO4与水的混合物,在物质分类中属于酸;无水氯化钙是纯净物;变色硅胶是SiO2和CoCl2的混合物;P2O5是纯净物;碱石灰是NaOH、CaO的混合物。
【答案】 (1)CaO+H2O===Ca(OH)2;Ca(OH)2CaO+H2O (2)B (3)⑤ (4)酸、盐、氧化物、氧化物
15.对于数以千万计的化学物质和为数更多的化学反应,分类法的作用几乎是无可替代的。
(1)现有下列6种物质:SO2、SiO2、CaO、MgO、Fe2O3、Na2O2。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它们中有一种物质与其他5种有明显的不同,请找出这种物质,并写出依据(写出两种分类方法):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上述物质中分别找出两种能相互反应的物质,各写一个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和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虽然分类的方法不同,但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请用简单的图示方法表示二者之间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活中的食醋和淀粉溶液分属于分散系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用____________可以鉴别(填化学专用名词)。
【答案】 (1)①SO2常温常压下是气体,其余是固体
②Na2O2是过氧化物,其余为酸性氧化物或碱性氧化物(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2)CaO+SiO2CaSiO3(或MgO+SO2MgSO3等其他合理答案) Na2O2+SO2===Na2SO4
(3)
(意思正确、能表示二者的交叉关系即可)
(4)溶液 胶体 丁达尔效应
16.(2009年云浮调研)取少量Fe2O3粉末(红棕色)加入适量盐酸,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后得到的溶液呈________色。用此溶液进行以下实验:
(1)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滴入NaOH溶液,可观察到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反应属于________(填反应类型)。
(2)在小烧杯中加入20 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后,向沸水中滴入几滴FeCl3溶液,继续煮沸直至溶液呈________色,即可制得Fe(OH)3胶体。
(3)取另一小烧杯也加入20 mL蒸馏水,向烧杯中加入1 mL FeCl3溶液,振荡均匀后,将此烧杯(编号甲)与盛有Fe(OH)3胶体的烧杯(编号乙)一起放置于暗处,分别用激光笔照射烧杯中的液体,可以看到________烧杯中的液体产生丁达尔效应。这个实验可以用来区别______________。
(4)取乙烧杯中少量Fe(OH)3胶体置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一定量HI稀溶液,边滴边振荡,会出现一系列变化。
①先出现红褐色沉淀,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随后沉淀溶解,溶液呈黄色,写出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最后溶液颜色加深,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用稀盐酸代替HI稀溶液,能出现上述哪些相同的变化现象________。(写序号)
(5)已知明矾能净水,理由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碱性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故Fe2O3+6HCl===2FeCl3+3H2O,FeCl2溶液呈棕黄色,(1)FeCl3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此小题主要考查区分与Fe(OH)3胶体的制备原理。(2)此小题主要考查Fe(OH)3胶体的制法。(3)由胶体和溶液的性质不同,可据丁达尔效应将二者区别。(4)HI既有酸性又有强还原性,I-能使Fe(OH)3胶体聚沉,H+使其溶解,生成的Fe3+又能氧化I-生成I2;而HCl只能使其先聚沉再溶解。该题涉及到胶体的聚沉、Fe(OH)3的弱碱性、HI的三重性质(强电解质、酸性、还原性)等在一系列变化中的体现,也体现了不同变化阶段“主要矛盾”的不同性。分析④时的关键在于Cl-比I-还原性弱,Cl-不能还原Fe3+,故导致现象不同。(5)因为Al(OH)3胶体能净水,胶体的性质是相似的,故Fe(OH)3胶体也能净水。
【答案】 Fe2O3+6HCl===2FeCl3+3H2O 棕黄
(1)FeCl3+3NaOH===3NaCl+Fe(OH)3↓ 复分解反应
(2)红褐 (3)乙 胶体和溶液
(4)①加入电解质后,胶体发生聚沉
②Fe(OH)3+3H+===Fe3++3H2O
③有I2生成 2Fe3++2I-===I2+2Fe2+ ④①②
(5)Al3++3H2O??Al(OH)3(胶体)+3H+,Al(OH)3胶体具有巨大的表面积,可吸附水中的悬浮物而聚沉
课件57张PPT。第一讲 物质的分类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5.了解溶液的含义。
6.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7.了解溶液的组成。
8.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1.物质的组成
宏观组成:宏观上物质由 组成,如单质是由
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 组成的纯净物。
微观构成:微观上物质由 、 、 等基本粒子构成。
分子是保持物质 性质的一种微粒, 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一般来说,原子是由 、
、 构成。不同种元素同种元素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核外电子化学原子一、物质的组成与变化元素2.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1)物质的性质
①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经过 直接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等。
②化学性质:物质 性质。如: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可燃性、稳定性等。
(2)物质的变化
①物理变化:物质仅发生状态或外形的改变,
而 的变化。
②化学变化:物质发生变化时 。在化学变化中常伴随有发光、放热、变色、气体放出、沉淀生成等现象。化学反应在发生化学反应时表现出来的没有生成新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二、化学物质的分类1.分散系
(1)概念:一种(或多种)物质 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 。
(2)组成:由 和 组成。
(3)分类: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可以分为 、
和 。混合体系分散质分散剂溶液胶体悬(乳)浊液三、分散系分散2.胶体
(1)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 之间的分散系。
(2)特征:均一、稳定, (填“能”或“不能”)透过滤纸, (填“能”或“不能”)透过半透膜。
(3)性质
①丁达尔效应
当一束光通过胶体时,胶体内会出现一条 ,这是由胶体粒子发生 而形成的,利用该性质可区分胶体和溶液。
②介稳性
胶体的稳定性介于 和 之间,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属于介稳体系。1~100 nm不能光亮通路丁达尔效应溶液胶体能(4)Fe(OH)3胶体的制备
①将烧杯中的蒸馏水加热至沸腾;②向沸水中逐滴加入1~2 mL饱和 ;③继续煮沸至溶液呈 停止加热,即制得Fe(OH)3胶体,化学方程式: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FeCl3溶液红褐色1.丁达尔效应是不是一种化学变化?怎样提纯胶体?
2.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吗?Na2O2是碱性氧化物吗?
【提示】 1.不是,是一种物理效应。提纯胶体的方法是渗析。
2.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CrO3等。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Na2O2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O2,不是碱性氧化物。物质的组成1.物质的组成
2.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1)元素是物质的基本组成部分,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2)元素间可以组成单质和化合物。
①每一种元素都能自身组成物质即单质;
②一种元素可以与其他种类的元素组成物质即化合物;
③相同元素之间可以形成不同的物质,不同元素之间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因而为数不多的元素能够组成种类繁多的物质。(3)元素在物质中有两种形态:一种是游离态,一种是化合态。
①游离态是元素以自身形式结合成单质时的存在形态。此时元素化合价是零价;
②化合态是元素与其他元素之间结合成化合物时的存在形态。此时的化合价一般为正价或负价;
③每一种元素都有自己的单质和化合物,这些物质构成了这种元素的物质家族。
3.微粒的含义及微粒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氧化硫由一个硫原子和三个氧原子组成
B.三氧化硫由硫单质和氧气组成
C.每个三氧化硫分子由一个硫原子和三个氧原子构成
D.三氧化硫由一个硫元素和三个氧元素组成
【导航】 【解析】 三氧化硫是宏观物质,应该是由硫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A不对。三氧化硫是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而不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故B不对。三氧化硫是氧化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元素只讲种类而无数量概念,故D不对。
【答案】 C物质的分类1.分类法
(1)交叉分类法
①某些盐的交叉分类②某些碱的交叉分类
③某些氧化物的交叉分类(2)树状分类法
化合物树状分类举例
2.单质、氧化物、酸、碱、盐间的转化关系
单质、氧化物、酸、碱、盐是中学阶段学习的五类重要物质,对其之间的相互转化应熟练掌握并能灵活运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
【注意】 (1)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O2和O3组成的混合物。
(2)判断氧化物所属类别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①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是酸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是不成盐氧化物;②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Al2O3是两性氧化物。 2009年2月1日国家实行牙膏新标准。对牙膏中成分的探究要用到许多化学知识。
(1)下表列出了三种牙膏中的摩擦剂,请在表中填写三种摩擦剂所属的物质类别。
(2)根据你的推测,牙膏摩擦剂的溶解性是_____ (填“易溶”或“难溶”)。
(3)牙膏中的摩擦剂碳酸钙可以用石灰石来制备。某学生设计了一种实验室制备碳酸钙的实验方案 ,其流程图为:
请写出上述方案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反应所属的基本类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仍用石灰石作为原料(其他试剂自选),设计实验室制备碳酸钙的另一种实验方案,依照(3)所示,将你的实验方案用流程图表示出来:
→
你设计的方案的优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航】 化学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将生活、生产和科技发展为背景,考查其中的化学问题,是当前热点问题,解题时注意物质的使用目的这一核心。
【解析】 本题结合日常生活实际,从物质的类别出发来研究各类物质的性质和相互转化关系。
(1)氢氧化铝属于两性氢氧化物,碳酸钙属于盐,二氧化硅属于氧化物。
(2)摩擦剂的作用是去除牙齿上残留的食物,联系日常生活中用砂纸来摩擦金属以除去金属表面的锈,可知摩擦剂应为难溶的物质。胶体1.胶体的性质、制备、提纯和应用2.胶体、溶液和浊液的比较
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布朗运动是胶体粒子特有的运动方式,可以据此把胶体和溶液、悬浊液区别开来
B.光线透过胶体时,胶体发生丁达尔效应
C.用过滤的方法不能实现胶体的净化
D.胶体粒子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能吸附阳离子或阴离子,且同种胶体粒子吸附同种离子,带有同种电荷
【导航】 胶体粒子直径在1~100 nm之间,能透过滤纸,且肉眼观察不到,胶体粒子表面积较大有较强的吸附能力而带电。【解析】 布朗运动是分散剂分子从各个方向撞击分散质粒子时,由于某一瞬间分散质粒子在不同方向受撞击力不相同而不断改变运动方向,因而形成不停的、无规则的运动。这个运动并不是胶体粒子特有的运动方式,溶液中的溶质分子或离子在溶剂分子作用下,也不断地做着无规则的运动。因此,无法利用布朗运动来区别胶体和溶液,A选项错误;胶体粒子能对光发生散射,故能发生丁达尔效应;胶粒直径<滤纸孔径,过滤法不能净化胶体。
【答案】 A1.(2009年广东单科)下列说法都正确的是( )
①江河入海口三角洲的形成通常与胶体的性质有关 ②四川灾区重建使用了大量钢材,钢材是合金 ③“钡餐”中使用的硫酸钡是弱电解质 ④太阳能电池板中的硅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金属与非金属的交界位置 ⑤常用的自来水消毒剂有氯气和二氧化氯,两者都含有极性键 ⑥水陆两用公共汽车中,用于密封的橡胶材料是高分子化合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⑥
C.①②⑤⑥ D.③④⑤⑥
【解析】 硫酸钡属于强电解质;氯分子中只含有非极性键,不含极性键。由此可迅速排除③和⑤,故选B。
【答案】 B2.(2009年浙江理综)已知单位体积的稀溶液中,非挥发性溶质的分子或离子数越多,该溶液的沸点就越高。则下列溶液沸点最高的是( )
A.0.01 mol·L-1的蔗糖溶液
B.0.01 mol·L-1的CaCl2溶液
C.0.02 mol·L-1的NaCl溶液
D.0.02 mol·L-1的CH3COOH溶液
【解析】 据题意,1 L溶液中,沸点高低取决于非挥发性溶质的分子或离子的数目。D项,CH3COOH易挥发而排除;A项,蔗糖是非电解质,溶液中只有0.01NA的蔗糖分子;B项,共有0.03NA的离子;C项,共有0.04NA的离子,故答案为C。
【答案】 C3.(2009年全国Ⅱ理综)下列关于溶液和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
B.通电时,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
C.溶液中溶质粒子的运动有规律,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运动无规律,即布朗运动
D.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后者会出现明显的光带,前者则没有【解析】 A项,胶粒带电,而胶体是电中性的。B项,溶液中溶质若是非电解质,通电时不向两极移动,胶体中分散质粒子不带电时,不向某一极移动。C项,溶液中溶质粒子运动也无规律。D项,胶体有丁达尔效应而溶液没有,故选D。
【答案】 D4.(2008年广东化学)某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辨析以下说法:①粗盐和酸雨都是混合物 ②沼气和水煤气都是可再生能源 ③冰和干冰既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 ④不锈钢和目前流通的硬币都是合金 ⑤盐酸和食醋既是化合物又是酸 ⑥纯碱和熟石灰都是碱 ⑦豆浆和雾都是胶体。上述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⑤⑥
C.③⑤⑥⑦ D.①③④⑦【解析】 ①显然正确;②沼气属于可再生资源,水煤气由炽热的煤同水蒸气反应制得,而煤为不可再生资源,所以水煤气为不可再生资源,故错误;③冰为固态水,干冰为固态CO2,均为纯净物和化合物,正确;④显然正确;⑤盐酸和食醋为混合物,不是化合物,错误;⑥纯碱为Na2CO3不是碱,错误;⑦豆浆和雾都能发生丁达尔现象,均属于胶体,正确。综上所述,选D。
【答案】 D1.(2009年南京质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出现了“加碘食盐”“增铁酱油”“高钙牛奶”“富硒茶叶”和“含氟牙膏”等商品。这里的碘、铁、钙、硒、氟应理解为( )
A.元素 B.单质
C.分子 D.氧化物
【解析】 一定不是单质,有的有毒或不能吸收,不一定以分子或氧化物的形式存在。上述物质中,只能笼统地称元素。
【答案】 A2.(2010年湖南四市九校联考)判断下列有关化学基本概念的依据不正确的是( )
A.溶液与胶体:能否发生丁达尔效应
B.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是否变化
C.强弱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完全电离
D.共价化合物:是否含有共价键
【解析】 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也可能是离子化合物,如氢氧化钠,只有只含共价键的化合物才是共价化合物。
【答案】 D3.(2009年济宁质检)磁流体是电子材料的新秀,它既具有固体的磁体,又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制备时将含等物质的量的FeSO4和Fe2(SO4)3的溶液混合,再滴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随后加入油酸钠溶液,即可生成黑色的、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5.5~36 nm的磁流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所得的分散系属于悬浊液
B.该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C.所得的分散系中分散质为Fe2O3
D.给分散系通直流电时,阳极周围黑色加深【解析】 分散质微粒直径在1~100 nm之间的分散系属于胶体,A错误。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B正确。Fe2O3为红棕色,而磁流体为黑色,C错误。金属氧化物或氢氧化物胶粒带正电荷,电泳时阴极附近黑色加深,D错误。
【答案】 B4.(2010年广东汕头市澄海中学摸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化学变化不产生新元素,产生新元素的变化不是化学变化
B.根据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可以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
C.往25 mL沸水中逐滴加入2 mL 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可以制得Fe(OH)3胶体
D.某微粒的电子数等于质子数,则该微粒可能是一种分子或一种离子【解析】 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是区分溶液、浊液、胶体最本质的属性,B正确;当微粒的电子数等于质子数时,微粒应为不带电的中性微粒,不可能为离子。
【答案】 D5.(2008年上海高考题)下列关于化学学习和研究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化学模型有助于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B.质量守恒定律是大量实验事实的总结
C.化学家提出的假设都能被实验证实
D.化学基本原理的应用是有一定条件的
【解析】 有的假设不能用实验证实。
【答案】 C6.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变成臭氧(O3)
B.加热胆矾生成无水硫酸铜
C.漂白的草帽久置于空气中变黄
D.氢氧化铁胶体加入硫酸镁产生沉淀
【解析】 A、B、C三项都是由化学变化引起,而D属胶体的聚沉,是物理变化。
【答案】 D7.(2009年青岛检测)有些食品包装袋中有一个小纸袋,上面写着“干燥剂”,其主要成分是生石灰(CaO)。
(1)生石灰所属的物质类型________(用序号填空)。
①金属氧化物 ②碱性氧化物
③碱 ④碱性干燥剂
(2)生石灰可做干燥剂的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你认为下列内容还必须在这种小纸袋上注明的是______(用序号填空)。
①禁止食用 ②可以食用
③禁止未成年人用手拿 ④生产日期
(4)硅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也是一种很好的干燥剂。用硅胶比用生石灰作干燥剂的优点是________(用序号填空)。
①腐蚀性低 ②使用时间长【解析】 此题联系生活实际,要善于运用化学视角,观察分析生产、生活中遇到的与化学知识有关的问题。小纸袋上除注明禁止食用外,还应注明生产日期,因长时间放置会失去吸水作用。硅胶性质稳定,无腐蚀性,能较长时间使用。
【答案】 (1)①②④
(2)CaO+H2O===Ca(OH)2
(3)①④
(4)①②8.六水合三氯化铁跟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铁胶体具有净水作用,并具有实用价值,被称为净水剂。明矾也是具有实用价值的净水剂之一。城市自来水厂常用这样的净水剂在常温下对大量的水进行净化。
(1)写出KAl(SO4)2·12H2O跟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胶体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取黄河水50 mL盛在烧杯中,再加入适量明矾粉末并进行搅拌。在此过程中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食盐水和明矾进行鉴别的方法有很多,若不用任何化学试剂进行鉴别,写出有关的方法、现象和结论。【解析】 由题目信息,胶体具有净水作用,所以明矾溶液中形成了胶体,即KAl(SO4)2·12H2O与水反应生成了Al(OH)3胶体,黄河属浊液,表现出具有浊液性质。物质鉴别就是利用二者,性质的不同;食盐水是溶液,明矾溶液中有胶体,可利用二者,具有的不同性质,区别开来。【答案】 (1)Al3++3H2O??Al(OH)3(胶体)+3H+
(2)产生沉淀,水由浑浊、不透明变为澄清、透明
(3)取两种液体各50 mL分别盛在两个烧杯中,在暗室里用聚光手电筒从侧面照射液体,从光的垂直方向观察液体里的现象。如果液体里有亮光柱,该液体就是明矾;如果液体里没有亮光柱,该液体就是食盐水。食盐水属于溶液,没有丁达尔效应;明矾属于胶体,有丁达尔效应。(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某溶液中可能含有CO32-、HCO3-、SO42-中的一种或两种离子。为探究其组成,小明取出两份相同的样品溶液于试管中,向一份中加入过量的盐酸,产生无色气泡;向另一份中滴加过量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根据分类的思想,请做出合理假设,并基于假设设计简单合理的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可不填满)。仪器任选,试剂限选:1 mol/L H2SO4、2 mol/L盐酸、2 mol/L硝酸、1 mol/L BaCl2、澄清石灰水、蒸馏水。【解析】 加入盐酸产生气泡的离子有CO32-和HCO3-,加入BaCl2溶液产生沉淀的离子有CO32-和SO42-,所以含一种离子时,只能是CO32-,两种离子时,是两两组合。
【答案】 课时作业
点击进入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