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三(人教版)化学(课件+智能检测):第二章 化学反应类型 第2讲 氧化还原反应

文档属性

名称 2011高三(人教版)化学(课件+智能检测):第二章 化学反应类型 第2讲 氧化还原反应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0-10-01 17:46:00

文档简介

2.2
(本栏目内容,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单独装订成册!)
一、选择题
1.(2008年重庆高考题)下列做法中用到物质氧化性的是(  )
A.明矾净化水     B.纯碱除去油污
C.臭氧消毒餐具 D.食醋清洗水垢
【解析】 A项是胶体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B项是油脂的水解;C项是利用臭氧的氧化性使蛋白质变性;D项属于复分解反应。
【答案】 C
2.(2009年连云港)禽流感病毒对常用消毒剂十分敏感,易将其灭活。如氧化剂(包括漂白粉)、稀酸等都能迅速破坏其活性。下列不能灭活禽流感病毒的物质是(  )
A.H2O2溶液 B.NaClO溶液
C.矿泉水 D.HCl溶液
【解析】 H2O2、NaClO都属于强氧化剂,HCl溶液属于酸,它们都能杀灭禽流感病毒,而矿泉水则不能。
【答案】 C
3.(2009年聊城模拟)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不仅与物质的结构有关,还与物质的浓度和反应温度等有关。下列各组物质:
①Cu与HNO3溶液 ②Cu与FeCl3溶液
③Zn与H2SO4溶液 ④Fe与HCl溶液
由于浓度不同而能发生不同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①③④
【解析】 ①Cu与HNO3反应,随HNO3浓度变化,其生成物不同,HNO3浓度大时生成NO2,浓度小时产生NO等。②Zn与H2SO4反应,若H2SO4浓度较大时,H2SO4表现强氧化性,生成SO2;若为稀H2SO4,则与Zn反应释放出H2。②④组的物质其反应产物与它们的浓度无关。
【答案】 A
4.(2008年广东高考)氮化铝(AlN,Al和N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27和14)广泛应用于电子、陶瓷等工业领域。在一定条件下,AlN可通过反应Al2O3+N2+3C2AlN+3CO合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上述反应中,N2是还原剂,Al2O3是氧化剂
B.上述反应中,每生成1 mol AlN需转移3 mol电子
C.AlN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
D.AlN的摩尔质量为41 g
【解析】 Al2O3+N2+3C2AlN+3CO反应中氧化剂为N2,还原剂为C,反应中每生成1 mol AlN,需转移电子数3 mol;AlN中N为-3价;AlN的摩尔质量为41 g·mol-1。
【答案】 B
5.根据下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序号
氧化剂
还原剂
其他反
应物
氧化产物
还原产物

Cl2
FeBr2
FeCl3

KMnO4
H2O2
H2SO4
O2
MnSO4

KClO3
HCl(浓)
Cl2
Cl2

KMnO4
HCl(浓)
Cl2
MnCl2
A.表中第①组反应的氧化产物一定只有FeCl3(实为Fe3+)
B.氧化性比较:KMnO4>Cl2>Fe3+>Br2>Fe2+
C.还原性比较:H2O2>Mn2+>Cl-
D.④的离子方程式配平后,H+的化学计量数为16
【解析】 分析该题的依据是同一反应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答案】 D
6.(2009年黄冈质检)某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由化合态变成游离态,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该元素一定被氧化 ②该元素一定被还原 ③该元素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还原 ④元素化合价降为0 ⑤生成的单质为氧化产物 ⑥生成的单质为还原产物 ⑦生成的单质既可能为氧化产物也可能为还原产物 ⑧该过程不一定非得加氧化剂或还原剂才能实现 ⑨该反应不一定是吸热或放热反应 ⑩该反应一定不是复分解反应
A.③⑦⑧⑨⑩      B.①⑤⑩
C.②④⑥⑩ D.①②④⑤⑥
【解析】 某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有两种情况:①金属离子Rn+R被还原,产物为还原产物;②非金属离子Rn-R被氧化,产物为氧化产物,因此由化合态变游离态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还原,其产物可能是氧化产物也可能是还原产物,且该过程也不一定通过加氧化剂或还原剂才能实现,如2AgClCl2↑+2Ag,但复分解反应一定不能实现上述过程。
【答案】 A
7.(2009年佛山质检)下列反应中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3Cl2+6KOH=== 5KCl+KClO3+3H2O
B.2NO2+2NaOH===NaNO2+NaNO3+H2O
C.SnCl4+2H2O===SnO2+4HCl
D.3CCl4+K2Cr2O7===2CrO2Cl2+3COCl2+2KCl
【解析】 A中l2―→;B中O2―→都有价态变化所以是氧化还原反应;C中nCl4―→nO2;D中Cl4―→OCl2;K2r2O7―→rO2Cl2都没有化合价的改变,故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 CD
8.据悉,奥运会上使用的发令枪所使用的“火药”成分是氯酸钾和红磷,经撞击发出响声,同时产生白色烟雾。撞击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KClO3+6P===3P2O5+5KCl,则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上述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6
B.产生白色烟雾的原因是生成的P2O5白色固体小颗粒(烟)吸水性很强,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生成磷酸小液滴(雾)
C.上述反应中消耗3 mol P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5 mol
D.上述火药中的红磷可以用白磷代替
【解析】 由方程式中化合价变化可知KClO3是氧化剂,P是还原剂,A项对。每个P原子化合价升高5,每3 mol P转移15 mol e-,C项对。该反应产生的P2O5是固体颗粒,容易吸水生成酸雾,B对。若红磷换成白磷,安全性降低,D项错。
【答案】 D
9.(2008年全国Ⅱ高考题)(NH4)2SO4在高温下分解,产物是SO2、H2O、N2和NH3,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由小到大的产物分子依次是(  )
A.SO2、H2O、N2、NH3    B.N2、SO2、H2O、NH3
C.N2、SO2、NH3、H2O D.H2O、NH3、SO2、N2
【解析】 写出方程式并配平为3(NH4)2SO43SO2+N2+
                   ,2×3 ,6
4NH3+6H2O,根据此确定化学计量数由小到大的顺序为N2、SO2、NH3、H2O。
【答案】 C
10.(2009年河源检测)已知I-、Fe2+、SO2、Cl-、H2O2均有还原性,它们在酸性溶液中还原性的强弱顺序为Cl-A.2Fe3++SO2+2H2O===2Fe2++SO42-+4H+
B.I2+SO2+H2O===H2SO4+2HI
C.H2O2+H2SO4===SO2↑+O2↑+2H2O
D.2Fe2++I2===2Fe3++2I-
【解析】 本题可采用逆向思维法解答,若A能发生,则还原性SO2>Fe2+,符合题意;若B能发生,则还原性SO2>I-,符合题意;若C能发生,则还原性H2O2>SO2,与题给还原性强弱顺序不符,故C反应不能发生;若D能发生,则还原性Fe2+>I-,与题给还原性强弱顺序不符,故D反应也不能发生。
【答案】 CD
11.ClO2是一种消毒杀菌效率高、二次污染小的水处理剂。实验室可通过以下反应制得ClO2:
2KClO3+H2C2O4+H2SO42ClO2↑+K2SO4+2CO2↑+2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KClO3在反应中失去电子
B.ClO2是氧化产物
C.H2C2O4在反应中被氧化
D.1 mol KClO3参加反应有2 mol电子转移
【解析】 由所给反应可知KClO3中氯元素化合价从+5降低为+4,每1 mol KClO3得到1 mol电子,而被还原成为ClO2,ClO2是还原产物;H2C2O4中碳元素化合价从+3价升高到+4,H2C2O4作还原剂被氧化。
【答案】 C
12.足量铜与一定量浓硝酸反应,得到硝酸铜溶液和NO2、N2O4、NO的混合气体,这些气体与1.68 L O2(标准状况)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气体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若向所得硝酸铜溶液中加入5 mol/L NaOH溶液至Cu2+恰好完全沉淀,则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是(  )
A.60 mL B.45 mL
C.30 mL D.15 mL
【解析】 HNO3被铜还原为NO2、N2O4和NO时,得到的电子数等于铜被氧化为Cu2+时失去的电子数,NO2、N2O4、NO被O2氧化生成HNO3所失去的电子数等于O2得到的电子数,故Cu→Cu2+失去的电子数等于O2→2得到的电子数。
n(Cu2+)=n(Cu)=×2=0.15 mol,n(NaOH)=2n(Cu2+)=2n(Cu)=0.30 mol,V(NaOH)==0.06 L=60 mL。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
13.高温下向1 mol炽热的Cu2S中通入足量的水蒸气,生成2 mol H2,同时还生成金属铜和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被氧化的元素是________,被还原的元素是______。
(3)每生成1 mol H2,氧化剂与还原剂之间所转移的电子是________mol。
【解析】 Cu2S+2H2O(g)2H2+2Cu+SO2,在该反应中铜元素化合价由+1降为0,被还原,氢元素化合价由+1价降为0价,被还原;硫元素由-2价升高为+4价,被氧化。
得生成1 mol H2时,该反应转移3 mol e-。
【答案】 (1)Cu2S+2H2O(g)2H2+2Cu+SO2
(2)S Cu、H(或答硫 铜、氢)
(3)3
14.(2008年上海高考)某反应体系的物质有:NaOH、Au2O3、Na2S4O6、Na2S2O3、Au2O、H2O。
(1)请将Au2O3之外的反应物与生成物分别填入以下空格内。
++―→++
(2)反应中,被还原的元素是________,还原剂是________。
(3)将氧化剂与还原剂填入空格中,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
(4)纺织工业中常用氯气作漂白剂,Na2S2O3可作为漂白后布匹“脱氯剂”,Na2S2O3和Cl2反应的产物是H2SO4、NaCl和HCl,则还原剂与氧化剂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解析】 因为Au2O3为反应物,则Au2O必定为生成物,在Au2O3中Au的化合价为+3,Au2O中Au的化合价为+1,即Au在反应中化合价降低,则另一种元素的化合价必定升高。在Na2S2O3中S的化合价为+2,Na2S4O6中S的化合价为2.5价,所以Na2S2O3为反应物,Na2S4O6为生成物,根据化合价的升降总数相等,在Na2S4O6前配2,由S守恒,可知Na2S2O3前配4,Au2O3和Au2O前分别配1,再根据Na+守恒,则生成物中必定为NaOH,且配平系数为4,则H2O为反应物,在其前面配2,配平后的化学方程式为:Au2O3+4Na2S2O3+2H2O===Au2O+2Na2S4O6+4NaOH。
【答案】 (1)Na2S2O3 H2O Na2S4O6 Au2O NaOH
(2) Na2S2O3 (3)Au2O3 Na2S4e-2O3 (4)1∶4
15.我们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及大量物质的应用都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请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具有杀菌作用,常用于自来水的消毒。在次氯酸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氯原子容易得到电子,从而使氯元素化合价降低,因此次氯酸具有强________,次氯酸具有漂白作用就是基于它的这个性质。
(2)现榨的苹果汁在空气中会由淡绿色变为棕黄色,其原因可能是(  )
A.苹果汁中的Fe2+变成Fe3+
B.苹果汁中含有Cu2+
C.苹果汁中含有OH-
D.苹果汁中含有Na+
(3)我们生产和生活中需要许多单质如金属铁、单质硅等。而自然界中的元素大多以化合态存在,把某元素由化合态变成游离态,则它(  )
A.被氧化
B.被还原
C.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还原
D.由高价态变成零价
【解析】 (1)HClO中Cl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得电子,化合价降低,是氧化剂,在反应中体现出氧化性。
(2)淡绿色为Fe2+溶液的颜色,Fe2+易被空气中的O2氧化为Fe3+,从而颜色呈现棕黄色。
(3)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化合价可能升高(如HCl→Cl2),也可能降低(如Cu2+→Cu),故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还原。
【答案】 (1)+1 氧化性 (2)A (3)C
16.在酸性条件下,许多氧化剂可使KI溶液中的I-氧化,例如KIO3(IO3-→I2)、H2O2(H2O2→H2O)、FeCl3(Fe3+→Fe2+)、K2Cr2O7(Cr2O72-→Cr3+)。请根据题目要求填空:
(1)写出在醋酸存在的条件下KIO3溶液与KI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并标明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酸性条件下(足量),各取1 L浓度为1 mol·L-1的KI溶液分别与上述列举四种溶液进行完全反应,则需要溶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KIO3)∶n(H2O2)∶n(FeCl3)∶n(K2Cr2O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CH3COOH是弱酸,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用分子的化学式表示。
IO3-+5I-+6CH3COOH===3I得5e-失5e-2+6CH3COO-+3H2O
(2)反应中,IO3-I2,H2O22H2O,Fe3+Fe2+,Cr2O72-2Cr3+,氧化等物质的量的I-,电子转移的物质的量应相等。设KIO3、H2O2、FeCl3、K2Cr2O7的物质的量分别为n1、n2、n3、n4,则有:5n1=2n2=n3=6n4,故n1∶n2∶n3∶n4=6∶15∶30∶5。
【答案】 
(1)IO3-+5I-+6CH3COOH===3I得5e-失5e-2+6CH3COO-+3H2O
(2)6∶15∶30∶5
课件68张PPT。第2讲 氧化还原反应1.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了解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2.能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3.掌握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4.能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5.能运用质量守恒、电子守恒、电荷守恒,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计算。1.氧化还原反应
(1)概念:有元素 的化学反应。
(2)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 发生了改变。
(3)实质:反应过程中有 或 。化合价变化化合价电子得失电子对的偏移一、氧化还原反应2.从电子转移的观点理解下列概念
(1)氧化反应:物质 电子的反应。
(2)还原反应:物质 电子的反应。
(3)氧化还原反应: 。
(4)氧化剂: 。
(5)还原剂: 。
(6)氧化产物: 。
(7)还原产物: 。
(8)氧化剂―→得电子―→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生成 产物。
(9)还原剂―→ 电子―→化合价 ―→发生氧化反应―→生成 产物。反应过程有电子得失的反应在反应中存在得电子元素的化合物在反应中存在失电子元素的反应物失得在反应中通过失电子而生成的物质在反应中通过得电子而生成的物质还原失升高氧化二、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类型反应的关系1. 反应全部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2. 反应全部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
3.化合反应若有单质参加属于 反应,否则属于 反应。
4.分解反应若有单质生成属于 反应,但有单质生成的反应 属于分解反应。例如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置换复分解氧化还原非氧化还原氧化还原不一定1.常见的氧化剂
(1)活泼非金属单质,如 、 等。
(2)高价金属阳离子或活泼性较差的金属阳离子,
如 、 、 等。
(3)高价含氧化合物
①含氧酸,如 、浓硫酸等。
②氧化物,如 、 等。
③盐,如 、 等。
(4)过氧化物,如 、 等。三、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O2Cl2Cu2+Ag+HNO3NO2SO3KClO3KMnO4Na2O2H2O2Fe3+2.常见的还原剂
(1)活泼金属,如 、 、 等。
(2)某些非金属单质,如 、 、 等。
(3)非金属阴离子,如 、 等。
(4)非金属氢化物,如 、 等。
(5)低价金属阳离子,如 、 等。
(6)低价化合物
①非金属化合物,如 、 等。
②金属化合物,如 、 。KCaNaCSiH2S2-I-H2SHIFe2+Cu+COSO2FeCl2FeSO4用两种方法标出下列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四、电子转移表示方法1.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吗?
2.物质本身得失电子数目越多,其对应的氧化性、还原性就一定越强吗?
【提示】 1.不一定。是不是氧化还原反应,要看有无化合价变化,有单质生成,没有化合价变化的也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如3O2===2O3等。
2.氧化性强弱,看的是得电子难易而不是多少,如Fe3+的氧化性大于S。还原性的强弱是比失电子的难易,也不是多少,如Na的还原性大于Mg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1.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和特征
(1)本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
(2)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 2.有关概念
(1)氧化与还原:失去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离)的变化称为氧化;得到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向)的变化称为还原。
(2)氧化剂与还原剂:在化学反应中,得到电子的物质称为氧化剂;失去电子的物质称为还原剂。
(3)氧化性与还原性:氧化剂具有氧化性;还原剂具有还原性。(4)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电子被还原的产物称为还原产物;还原剂在反应中失去电子被氧化的产物称为氧化产物。3.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概念的联系和区别
氧化还原反应有关概念的联系和区别可用框图表示: 金属铜的提炼多从黄铜矿开始。黄铜矿在焙烧过程中主要反应之一的化学方程式为:2CuFeS2+O2 Cu2S+2FeS+SO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O2只作氧化剂
B.CuFeS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C.SO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D.若有1 mol O2参加反应,则反应中共有4 mol电子转移
【导航】 1.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
2.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解析】 此题为多种元素发生化合价变化,看似较复杂,但只要抓住相关概念的实质就容易了。氧化剂就是含得电子元素的物质,还原剂就是含失电子元素的物质,氧化剂被还原后对应产物为还原产物,还原剂被氧化的产物为氧化产物。关于转移电子数计算抓住得失电子数相等这个根本即可。
CuFeS2中Cu为+2价,Fe为+2价,S为-2价。反应中的Cu由+2价降到+1价,S由-2价升高到+4价,O从0价降到-2价,1 mol O2参加反应共有6 mol电子转移,其中2 mol CuFeS2中Cu得2 mol电子。
【答案】 D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判断3.根据反应方程式进行判断
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6.某些氧化剂的氧化性或还原剂的还原性与下列因素有关
温度:如热的浓硫酸的氧化性比冷的浓硫酸的氧化性强。
浓度:如浓硝酸的氧化性比稀硝酸的强。
酸碱性:如KMnO4溶液的氧化性随溶液酸性的增强而增强 铊(Tl)是某超导材料的组成元素之一,与铝同族,位于第6周期。Tl3+与Ag在酸性介质中发生反应:Tl3++2Ag===Tl++2Ag+。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Tl+的最外层有1个电子
B.Tl3+的氧化性比Al3+弱
C.Tl能形成+3价和+1价的化合物
D.Tl+的还原性比Ag强【导航】 由于Ag的金属性较弱,Tl3+能将Ag氧化,说明Tl3+具有强氧化性。
【解析】 铊与铝同主族,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是3个;因此Tl+的最外层还有2个电子。
由反应方程式:Tl3++2Ag===Tl++2Ag+
Al+3Ag+===3Ag+Al3+
可得氧化性:Tl3+>Ag+>Al3+,还原性:Ag>Tl+。
【答案】 C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1.守恒律
对于一个完整的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升高总数与降低总数相等,失电子总数与得电子总数相等,反应前后电荷总数相等(离子反应)。
应用: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及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2.价态律
元素处于最高价,只有氧化性(如Fe3+、KMnO4等);元素处于最低价,只有还原性(如S2-、I-等);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应用:判断元素或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
3.强弱律
强氧化性的氧化剂跟强还原性的还原剂反应,生成弱还原性的还原产物和弱氧化性的氧化产物。
应用:在适宜条件下,用氧化性强的物质制备氧化性弱的物质;用还原性强的物质制备还原性弱的物质;用于比较物质间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4.氧化还原反应中,以元素相邻价态之间的转化最容易;同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发生反应,元素的化合价只靠近而不交叉;同种元素相邻价态之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例如:
转化律应用: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能否发生及表明电子转移情况。
5.难易律
越易失电子的物质,失后就越难得电子;越易得电子的物质,得后就越难失去电子。一种氧化剂同时和几种还原剂相遇时,还原性最强的优先发生反应;同理,一种还原剂同时与多种氧化剂相遇时,氧化性最强的优先发生反应。例如,FeBr2溶液中通入Cl2时,发生离子反应的先后顺序为:2Fe2++Cl2===2Fe3++2Cl-,2Br-+Cl2===Br2+2Cl-。
应用:判别物质的稳定性及反应顺序。 KMnO4溶液和氢溴酸可发生如下反应:
2KMnO4+16HBr===5Br2+2MnBr2+2KBr+8H2O其中还原剂是________,氧化产物是________。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若生成0.1 mol的Br2,则有________mol还原剂被氧化。转移________mol电子。
【导航】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分析Mn和Br元素的变价特点和电子的转移数目与方向即可正确的得出答案。【解析】 溴元素的化合价有部分从-1价升到0价,HBr作还原剂,对应的生成物Br2是氧化产物,且参加反应的每16份HBr中只有10份生成Br2,另6份作酸,所以0.1 mol Br2生成有0.2 mol HBr被氧化。用单线桥法或双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后,可看出每生成5 mol Br2转移10 mol e-,所以要转移0.2 mol e-。1.(2009年宁夏理综)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A.向次氯酸钙溶液通入过量CO2:
Ca2++2ClO-+H2O+CO2===CaCO3↓+2HClO
B.向次氯酸钙溶液通入SO2:
Ca2++2ClO-+H2O+SO2===CaSO3↓+2HClO
C.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氢镁溶液反应:
Ca2++OH-+HCO3-===CaCO3↓+H2O
D.在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稀硝酸:
3Fe2++4H++NO3-===3Fe3++2H2O+NO↑【解析】 A选项CO2过量应生成HCO3-;B选项SO2具有还原性,应被氧化成CaSO4;C选项还应生成Mg(OH)2沉淀。
【答案】 D2.(2009年全国Ⅱ理综)含有a mol FeBr2的溶液中,通入x mol Cl2。下列各项为通Cl2过程中,溶液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其中不正确的是(  )
A.x=0.4a,2Fe2++Cl2===2Fe3++2Cl-
B.x=0.6a,2Br-+Cl2===Br2+2Cl-
C.x=a,2Fe2++2Br-+2Cl2===Br2+2Fe3++4Cl-
D.x=1.5a,2Fe2++4Br-+3Cl2===2Br2+2Fe3++6Cl-【解析】 因为还原性Fe2+>Br-,在FeBr2溶液中通入Cl2时先发生反应:2Fe2++Cl2===2Fe3++2Cl-,通入过量Cl2时发生反应:2Fe2++4Br-+3Cl2===2Br2+2Fe3++6Cl-,所以当x≤0.5a时只发生前一个反应,当x≥1.5a时只发生后一个反应,当0.5a【答案】 B3.(2009年福建理综)下列类型的反应,一定发生电子转移的是(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解析】 A项,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如NH3+HCl===NH4Cl,该反应中无电子转移。B项,分解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如CaCO3 CaO+CO2↑,该反应中无电子转移。C项,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一定发生电子转移。D项,复分解反应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无电子转移。故选C。
【答案】 C4.(2009年上海单科)某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有:AsH3、H2SO4、KBrO3、K2SO4、H3AsO4、H2O和一种未知物质X。
(1)已知KBrO3在反应中得到电子,则该反应的还原剂是____________。
(2)已知0.2 mol KBrO3在反应中得到1 mol电子生成X,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3)根据上述反应可推知________。
a.氧化性:KBrO3>H3AsO4 b.氧化性:H3AsO4>KBrO3
c.还原性:AsH3>X d.还原性:X>AsH3
(4)将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化学式及其配平后的系数填入下列方框中,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解析】 此题为氧化还原反应题。
(1)此题考点为氧化还原反应,其特征为化合价升降,本质为电子的转移,要求能从化合价变化角度来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已知KBrO3为得电子物质,故其化合价必是降低,作氧化剂,那么还原剂只能是题目所提供的AsH3,AsH3中As为-3价,反应后变为H3AsO4,故还原剂为AsH3。(2)此题出题的依据是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守恒。0.2 mol KBrO3在反应中得1 mol电子,故每1 mol KBrO3得5 mol电子,即反应后Br的化合价应降为零价,故另一物质为Br2,同时因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已知,可直接进行配平。配系数5,在Br2前配系数4,根据原子守恒KBrO3前配8;再根据K原子守恒,K2SO4应在生成物中,系数为4;则H2SO4在反应物中,系数为4;H2O在生成物中,系数为4;配平后用单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3)此题的考点为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基本规律: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故选a、c。1.(2009年临沂高三教学质量检查考试)离子反应、复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之间可用下列集合关系表示,其中正确的是(  )【解析】 置换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中均含有离子反应。
【答案】 A2.(2010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三期末)三氟化氮(NF3)是微电子工业中优良的等离子刻蚀气体,它在潮湿的环境中能发生反应:3NF3+5H2O===2NO+HNO3+9HF。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NF3是氧化剂,H2O是还原剂
B.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C.若生成0.2 mol HNO3,则转移0.2 mol电子
D.NF3在潮湿的空气中泄漏会产生红棕色气体【解析】 分析反应前后各元素价态变化,可知NF3在反应中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其中:NF3→HNO3是被氧化的过程,NF3为还原剂;2NF3→2NO是被还原的过程,NF3是氧化剂,所以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生成1 mol HNO3转移2 mol电子,所以生成0.2 mol HNO3转移0.4 mol电子。NF3与潮湿的空气中的水反应生成NO,NO与空气中的O2反应生成红棕色的NO2。综合上述知选项D正确。
【答案】 D3.(2008年上海高考)下列物质中按只有氧化性、只有还原性、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顺序排列的一组是(  )
A.F2、K、HCl B.Cl2、Al、H2
C.NO2、Na、Br2 D.O2、SO2、H2O
【答案】 A4.在复杂的体系中,确认化学反应先后顺序有利于解决问题。下列化学反应先后顺序判断正确的是(  )
A.在含等物质的量的AlO2-、OH-、CO32-的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AlO2-、OH-、CO32-
B.在含等物质的量的FeBr2、FeI2的溶液中,缓慢通入氯气:I-、Br-、Fe2+
C.在含等物质的量的Ba(OH)2、KOH的溶液中缓慢通入CO2:KOH、Ba(OH)2、BaCO3
D.在含等物质的量的Fe3+、Ag+、Cu2+、 H+的溶液中加入锌粉:Ag+、Fe3+、Cu2+、H+【解析】 判断化学反应先后顺序的原则是先发生反应的产物与其他物质不发生化学反应。A项,用假设法判断,若H+最先与AlO2-反应,生成氢氧化铝,而氢氧化铝与溶液中OH-反应生成AlO2-,故A错。B项,氯气的氧化顺序是I-、Fe2+、Br-,因为2Fe2++Br2===2Fe3++2Br-,故B错。C项,氢氧化钡先发生反应,因为碳酸钾与氢氧化钡不能共存,故C错。D项,氧化性顺序:Ag+>Fe3+>Cu2+>H+,D正确。
【答案】 D5.下面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反应中不一定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变化
B.肯定有一种元素被氧化,另一种元素被还原
C.非金属单质在反应中只做氧化剂
D.某元素从化合态变为游离态时,该元素一定被还原【解析】 在2H2S+SO2===3S↓+2H2O的反应中,被氧化的元素与被还原的元素均为S元素,故B项错误;在H2+Cl2点燃 2 HCl的反应中,H2做还原剂,C项错误;元素在化合态中若为正价,则元素被还原,相反,若元素在化合态中为负价,则被氧化,D项错误。
【答案】 A6.(2010年黑龙江哈三中月考)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P4和NO2都是共价化合物
B.有化学键断裂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C.在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中,都不存在单个小分子
D.在反应O3+2KI+H2O===2KOH+I2+O2中,参加反应的所有臭氧都作氧化剂【解析】 P4为单质,A项错误;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生成,仅有化学键断裂不是化学反应,如氯化钠溶于水,离子键断裂,属于物理变化,B项错误;离子化合物中不存在分子,共价化合物中有的不含有分子,如二氧化硅,有的却含有分子,如水、氯化氢等,C项错误;臭氧中的三个氧原子是按照一定方式结合的,虽然反应后有两个氧原子化合价没有变化,但臭氧作为一个整体,化合价发生了变化,D项正确。
【答案】 D7.(1)①在淀粉碘化钾溶液中,滴加少量次氯酸钠碱性溶液,立即会看到溶液变蓝色,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碘和淀粉形成的蓝色溶液中,滴加亚硫酸钠碱性溶液,发现蓝色逐渐消失,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对比①和②实验所得的结果,将I2、ClO-、SO42-按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排列为____________。(2)今有铁片、铜片,设计实验证明以下事实并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浓硫酸的氧化性比稀硫酸强。
②氯化铁溶液中Fe3+的氧化性比硫酸铜溶液中的Cu2+强。
③铁的还原性比铜强。
【解析】 溶液变蓝色,说明生成了碘单质,即I-被氧化。褪色显示I2转变成了化合物,而SO32-有还原性,从而得出氧化还原的相关性质强弱。【答案】 (1)①NaClO将KI氧化生成了I2
ClO-+2I-+H2O===I2+Cl-+2OH-
②I2被Na2SO3还原生成了I-
SO32-+I2+2OH-===SO42-+2I-+H2O
③ClO->I2>SO42-
(2)①Cu与浓 H2SO4反应而与稀H2SO4不反应
Cu+2H2SO4(浓)CuSO4+SO2↑+2H2O
②Cu与FeCl3溶液能反应
2FeCl3+Cu===2FeCl2+CuCl2
③Fe能与CuSO4溶液反应置换出Cu
Fe+CuSO4===FeSO4+Cu(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8.化学实验的微型化可有效地减少污染,实现化学实验绿色化的要求。某学生按下列操作做一个实验:在一块下衬白纸的玻璃片的不同位置分别滴加浓度为0.1 mol/L的KBr、KI(含淀粉溶液)、NaOH(含酚酞)、FeCl2(含KSCN)溶液各1滴,每种液滴彼此分开,围成半径小于表面皿的圆形(如下图所示),在圆心处放置2粒芝麻粒大小的KMnO4晶体,向KMnO4晶体滴加一滴浓盐酸,再立即将表面皿盖好。(已知: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1)e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中发生反应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2)b处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
d处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
(3)c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标准状况下,当有0.224 L Cl2被NaOH溶液吸收后,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
(4)通过该实验能否比较Cl2、FeCl3、KMnO4三种物质氧化性的强弱?________(填“能”或“不能”),若能,其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解析】 (1)根据e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判断反应中的氧化剂为KMnO4,还原剂为HCl,其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0=1∶5,而不是1∶8。
(2)b处发生的反应为2KI+Cl2===2KCl+I2,I2遇淀粉显蓝色;d处发生的反应为2FeCl2+Cl2===2FeCl3,Fe3+和SCN-反应使溶液变红色。(4)e处实验说明氧化性KMnO4>Cl2,d处实验说明氧化性Cl2>FeCl3,因此,三种物质氧化性强弱顺序为KMnO4>Cl2>FeCl3。
【答案】 (1)2MnO4-+16H++10Cl-===2Mn2++5Cl2↑+8H2O 1∶5
(2)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3)Cl2+2NaOH===NaCl+NaClO+H2O 0.01
(4)能 KMnO4>Cl2>FeCl3某化学小组欲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请回答下列问题:
(1)除胶头滴管外,你认为本实验必不可少的一种玻璃仪器是________。
(2)请帮他们完成以下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
二、试剂:铁粉、FeCl3溶液、FeCl2溶液、氯水、锌片、铜片。三、实验记录(划斜线部分不必填写)
四、实验结论
Fe只具有还原性,Fe3+只具有氧化性,Fe2+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五、联想发散
①简述Fe2+的检验方法______。
②将FeCl2溶液加热蒸干并灼烧,最后得到的固体物质是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解析】 本题是根据新课标对考生探究能力的要求而设计的,包括设计实验、选择仪器,填写实验报告以及对结果进行分析、综合、迁移的能力。其中,相对较难的是最后的联想发散部分。检验Fe2+的方法不止一种,例如在含有Fe2+的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可以生成白色的氢氧化亚铁沉淀,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的氢氧化铁沉淀;再如,在含有Fe2+的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不会出现红色,然后滴加适量氯水,Fe2+被氧化成Fe3+,Fe3+与SCN-反应得到红色溶液。将FeCl2溶液加热蒸干的过程中,HCl挥发,促使Fe2+的水解平衡向右移动,生成的氢氧化亚铁很快被氧化成氢氧化铁,灼烧时氢氧化铁分解生成Fe2O3。【答案】 (1)试管
(2)实验目的: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实验记录:①Cl2+2Fe2+===2Cl-+2Fe3+
②Fe2+具有氧化性
③铁粉逐渐溶解,溶液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
④向FeCl3溶液中加入铜片联想发散:①取适量待测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KSCN溶液,无红色出现,在混合液中滴入少量氯水,溶液变为红色,则证明有Fe2+(或其他合理答案)
②Fe2O3 在FeCl2溶液中存在平衡FeCl2+2H2O??Fe(OH)2+2HCl,加热时,HCl挥发,平衡右移,生成的氢氧化亚铁很快被氧化成氢氧化铁,灼烧时氢氧化铁分解生成Fe2O3单元检测
点击进入链接课时作业
点击进入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