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还原反应

文档属性

名称 氧化还原反应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8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0-10-07 10:42:00

文档简介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
一、基本说明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高中化学必修模块《化学1》
2.年级:高中一年级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第二章第三节第一课时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反应有多种不同分类方法,各分类方法由于划分依据不同而有不同的使用范围
2)学会用化合价的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判断氧化还原反应;
3)初步掌握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
4)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就是发生了电子转移;
过程与方法:
1)复习巩固初中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以及从得氧、失氧角度划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进一步了解化学反应的多种分类方法,并由此得出划分的依据不同而有不同的使用范围
2)培养学生思考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理解氧化跟还原的相互依存和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在教材中位于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中的第三节第一课时,安排在这里是承前启后、合乎情理(符合学生学习情况、符合由表及里的学习规律),有其重要的意义。因为在中学阶段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中,《氧化还原反应》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本节课内容的主要特点是它既复习了初中的基本反应类型及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重要知识并以此为铺垫展开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较深层次的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化学反应分类知识的多样性、适应性、及局限性,从而增强学生深入学习的兴趣与欲望,又巩固了本章的分类思想,还将是今后联系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纽带。这样的编排充分体现了教学大纲“螺旋式上升”的基本思想。本课的重点是用化合价升降及电子转移的观点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概念,难点是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就是发生了电子转移。
3.学情分析:
初三化学教材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介绍较简单,即“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和“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发应叫做还原反应。”因此,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通过从得氧、失氧的角度去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然后从化合价的角度去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最后从本质上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层层递进,思路清晰。
氧化和还原是一对典型的矛盾,它们既对立,又统一,既相互矛盾,又相互依存。有氧化反应发生必然有还原反应发生。化学中的对立统一现象到处可见,通过认真引导,就可以使学生逐步理解对立统一规律在自然现象里的体现。反过来,这又会帮助学生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学习化学知识,对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意义。
4.设计思路:
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通过学情分析主要采用探索引申、分析讨论的教法,不断给学生提出问题,创设情境,诱导思维,激发兴趣,层层推进,所以学生就沿着由简到繁、由低到高、由表及里的认识规律来思考、推理、判断和概括总结的程序进行学习,这有利于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特征及其本质的理解与掌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通过从得氧、失氧的角度去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然后从化合价的角度去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最后从本质上理解氧化还原反应。而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深刻理解,氧化与还原这两个相反的过程总是同时存在于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原因是,一种物质失去电子,必定同时在另一种物质得到电子,它们是相反的,又是互相依存的。这样一来,学生靠发挥主观能动性去积极思考分析,突破了重点,掌握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与特征。其内心自然会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有利于增强记忆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科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探索引申、启发讨论、问题探究、讲练结合、反思归纳


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第一课时《氧化还原反应》
授课人
曹艳荣


湖南师大附中
教学
方法
探索引申、启发讨论、问题探究、讲练结合、反思归纳
教学
用具
电脑,powerpoint课件
环节及时间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引入
(1min)
[复习]化学反应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其目的在于了解各类反应的本质。回忆我们初中学过哪些基本反应类型?
学生思考
通过回忆旧知识发现问题,引起学生思考。体现前面所学分类思想。
思考
汇报
(5min)
[课件]展示表格
[练习]写出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判断属于哪类反应?
1、氢气和氧气的反应
2、二氧化碳和水的反应
3、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加热的反应
4、高温加热碳酸钙
5、氧化铜与氢气的反应
6、氯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的反应
学生思考、板书方程式(副板书)、判断所属反应类型
通过提问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课堂。副板书为后面从化合价角度分析提供实例
从得失氧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3min)
[问]以下反应是否符合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总结〕1、我们学过的许多化学反应,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的多少可以把他们分为四个基本反应类型,但是有一些反应,比如 Fe2O3 + 3CO ==2Fe +3CO2 ,经过分析,它不属于四个基本反应类型的任何一个,说明上述分类方法不能包括所有反应,所以我们需要制定一个新的分类方法,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讨解决一下这个问题
[板书]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讨论、思考、交流、讲述
因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局限自然引出另一分类方法
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化合价升降) (10min)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一段并讨论Fe2O3 + 3CO ==2Fe +3CO2所属反应类型
[总结]根据物质在反应中是否得氧或失氧,把化学反应分为:得氧------氧化反应;失氧------还原反应,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总是同时发生,这样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
[思考与交流]请分析下列3个氧化还原反应中各种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有无变化,讨论氧化还原反应与元素化合价的升降有什么关系。
1、2CuO +C===2Cu +CO2 ↑
2、H2O +C==H2 +CO
3、CuO +H2 ===Cu +H2O
(引导学生找到规律:在3个反应中,失去氧元素后的元素化合价都降低,得到氧元素后的元素化合价都升高,)
阅读教材P35
讨论汇报
思考回答
分析归纳
(在反应1中,铜元素化合价降低,碳元素化合价升高;在反应2中,氢元素化合价降低,碳元素化合价升高;在反应3中铜元素化合价降低,氢元素化合价升高)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
学习对化学反应的又一种分类方法,让学生从新的角度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及时到位的练习更好的巩固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依据
[板书]一、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反应: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
还原反应: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凡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
2、判断依据-----有元素化合价变化
[问]请判断以下反应都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见副板书)
学生思考
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有电子转移)
(13min)
[过渡]为什么氧化还原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其本质原因是什么呢?
以2Na +Cl2==2NaCl为例
[课件]
[总结归纳]2Na +Cl2==2NaCl,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了变化,是个氧化还原反应。钠原子最外层有一个电子,在反应中易失去一个电子,成为稳定的钠离子;而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反应中易得到一个电子,成为稳定的氯离子,钠离子和氯离子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离子化合物氯化钠。这个过程中电子通过失与得由钠原子转移到氯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时,某元素的原子失去电子,则使元素化合价升高,某元素的原子得到电子,则此元素化合价降低。那么得失电子会使元素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板书]3、实质-----有电子的得失
[讲]同样,我们再来分析H2 +Cl2===2HCl 。在氢气和氯气反应中,由于生成物氯化氢是共价化合物,在反应过程中,氢原子和氯原子都没有失去或完全得到电子,它们之间只有共用电子对的偏移,且共用电子对偏离于氢原子,而偏向于氯原子,因此氢原子由0价升高到+1价被氧化,氯元素从0价降低到-1价,被还原。所以,共用电子对的偏移也可以使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课件展示氯化氢形成过程]
[补充板书]3、实质-----有电子的得失或供用电子对偏移(总称有电子转移
思考,课件展示后学生交流并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通过对NaCl和HCl形成过程的分析引导学生寻找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深入理解“电子转移”的意义,并向学生渗透从结构入手探究化学反应这一化学学习的重要理想。
总结
(2min)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
[小结]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发展:
得失氧原子观点——表观
化合价升降观点——特征 (判断依据)
得失电子观点 ——本质
[板书]口诀: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
不同学生个别作答并补充
强化概念,学会归纳总结,使知识系统化
学以
致用
(4min)
[学与问]见教材P37(教师点拨、引导反思)
探讨交流
自主归纳
把教师的认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认识体系,培养训练学生的思维,落实“三维目标”,升华课堂。
交流成果展示(2min)
[总结]见课件
讲述
通过课件把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形象展示,加深理解,培养知识运用能力。
作业
布置(1min)
①完成课本38页的4、5、6题
②阅读课本,预习下节课内容
独立完成
巩固所学知识,反馈教学情况,培养预习习惯
板书
设计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一、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反应: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
还原反应: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凡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
2、判断依据-----有元素化合价变化
3、实质-----有电子的得失或供用电子对偏移
(总称有电子转移)
口诀: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
教学
反思
由于氧化还原反应是从新的视角分析化学反应。为弄清不同角度表示氧化还原反应概念之间的关系,同时明确四种基本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之间的关系,教学时通过学生讨论领悟,从而实现新旧知识的整合。
课件21张PPT。 第三节
氧 化 还 原 反 应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A+B=C
AB=A+BA+BC=AC+BAB+CD=AD+CB[练习]写出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判断属于哪类反应?
1、氢气和氧气的反应
2、二氧化碳和水的反应
3、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加热的反应
4、高温加热碳酸钙
5、氧化铜与氢气的反应
6、氯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的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
反应H2+CuO Cu+H2O CaCl2+Na2CO3
CaCO3↓+2NaCl讨论:以下反应是否符合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Fe2O3+3CO = 2Fe + 3CO2
?
一、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反应:
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
还原反应:
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凡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
2、判断依据-----有元素化合价变化√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
反应H2+CuO Cu+H2O CaCl2+Na2CO3
CaCO3↓+2NaCl√√NaCl的形成281+11287+17+ClNaNa+Cl-2Na + Cl2 = 2NaCl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3、实质-----有电子的得失HCl的形成H2 + Cl2 = 2HCl电子对偏离,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电子对偏向,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3、实质-----有电子的得失或共用电子对的偏移(总称有电子转移) 表现在
发生
同时发生
(本质)
(特征)
?
失电子(或电子对偏离) 化合价升高 氧化反应
得电子(或电子对偏向) 化合价降低 还原反应
?
?
?
表现在发生
课堂小节:口诀: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 作业:
①完成课本38页的4、5、6题
②阅读课本,预习下节课内容 谢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