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体(用)

文档属性

名称 胶体(用)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98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0-10-10 17:3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第二章
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 第一节 胶体 06.5.30 一、复习引入:
1、请同学回答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有关概念。 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悬浊液是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乳浊液是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2、 溶液和浊液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 都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混合物。这些混合物都叫做分散系。
溶 液:
不同: 悬浊液:
乳浊液:
均一、稳定。不均一、不稳定。相同:一、分散系分散系:一种物质(或几种
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
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
分散成微粒的物质—分散质
微粒分布在其中的物质—分
散剂 一、分散系水小油滴 水小土粒水Na+和Cl-乳浊液
(油水)悬浊液
(泥水)溶 液
(NaCl溶液)分散剂分散质分散系常见的几种分散系可见,不同的分散系取决于分散质微粒大小的不同分散质微粒的直径:
溶 液: <1nm
悬浊液、乳浊液: >100nm
(1nm = 10-9 m)二、胶体1、定义:
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大小
在1nm—100nm( 10-9 m
– 10-7 m )之间的分散
系叫胶体 如:把淀粉颗粒分散到水中常见的胶体有:淀粉胶体、墨汁、碳素墨水、牛奶等(1)物理分散法
将分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
的分散质直接分散在分散剂中2、胶体的制备(2)化学结合法——溶质分子聚合成胶粒①水解法(实验2-1)现象:液体由黄色变成红褐色,且均一、稳定。
①水解法此法注意的问题:
Ⅰ不能过度加热,以免出现
Fe(OH)3胶体凝聚。
Ⅱ不能用玻璃搅拌,防止生成
Fe(OH)3沉淀。 ②复分解法AgNO3+KI=AgI(胶体)+KNO3
现象:液体由无色变成浅黄色,且均一、稳定。
Na2SiO3+2HCl=2NaCl+
H2SiO3(胶体)②复分解法此法注意的问题:
①浓度和用量控制,过大
会生成沉淀。
②逐滴滴加,同时要不断
振荡。 [提问](1)Fe(OH)3、AgI是难溶物,为什么制取胶体时不写“ ↓ ”?
[讲解]因为此时分散质微粒直径小于10-7m,没有产生沉淀。
[提问] (2)“胶体”和“胶状沉淀”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区别:胶体中分散质微粒10-9<d<10-7m;胶状沉淀是悬浊液,分散质微粒d>10-7m。
联系:当胶体的分散质微粒的直径由小于10-7m变为大于10-7m时,就成为胶状沉淀。
3、胶体的分类根据分散质微粒的构成分 粒子胶体:Fe(OH)3胶体、AgI胶体分子胶体: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根据分散剂状态分 固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液溶胶:AgI胶体、Fe(OH)3胶体气 溶 胶:烟、云、雾4、胶体的提纯与净化胶体的净化:采用渗析法。
利用半透膜把胶体中混有的离子或分子从胶体溶液里分离的操作,叫做渗析。其原理为:胶体微粒不能透过半透膜,而溶液中的分子和离子能透过半透膜。 [拓宽]滤纸可将胶体和沉淀分离实验2-3胶体粒子透过半透膜的试验
实验步骤
(1)把10mL淀粉胶体和5mLNaCl溶液混合,加入半透膜制成的袋内,将此袋浸入蒸馏水中。

  (2)2min后,用两支试管各取烧杯中的液体5mL,向其中一支试管里滴加少量AgNO3溶液,向另一支试管里滴加少量碘水,观察现象
1nm—100nm>100nm>100nm<1nm均一、透明较稳定不均一、不稳定不均一、不稳定均一、透明、稳定不能不能不能能能不能不能能分子集合体很多分子集合体很多分子集合体小分子、离子不同分散系的比较 小 结
一、分散系、分散质、分散剂有关概念
二、胶体
1.概念: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大小在10-9~10-7m之间的分散系
2.胶体的分类
3.胶体的净化方法:渗析
二、胶体
4.胶体的制备
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Na2SiO3+2HCl=2NaCl+H2SiO3
KI+AgNO3=AgI+KNO3
5.鉴别溶液和胶体的方法—丁达尔现象
1、将淀粉-KI混合液装在半透膜袋中,浸泡在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过一段时间后,取杯中液体进行实验,能证明半透膜有破损的是 ( )
A.加入碘水变蓝色
B.加入碘水不变蓝色
C.加入AgNO3溶液产生黄色沉淀
D.加入氯水变蓝色AD反馈练习2.下列分离物质的方法中,根据粒子大小进行分离的是 ( )
A.蒸馏 B.重结晶
C.沉降 D.渗析D3.(2002年上海市高考题)将饱和FeCl3溶液分别滴入下述液体中,能形成胶体的是 ( )
A.NaOH溶液 B.沸水
C.NaCl浓溶液 D.冷水 B半透膜是指一类可以让直径小于1nm的小分子物质(离子)透过,而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的多孔性薄膜。由鸡蛋壳膜或羊皮纸、胶棉薄膜、玻璃纸等制成。返回17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