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一节第1课时 金属与非金属 酸和水的反应 同步辅导与测试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第一节第1课时 金属与非金属 酸和水的反应 同步辅导与测试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0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0-10-14 20:5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1课时 金属与非金属 酸和水的反应
一、金属的性质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二、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1.金属钠与O2反应
(1)常温:4Na+O2===2Na2O(白色)
(2)加热:2Na+O2===Na2O2(淡黄色)
2.铝与O2反应
4Al+3O22Al2O3
三、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
1.钠与水反应
现象:浮、熔、游、响、红
原理:2Na+2H2O===2NaOH+H2↑
2Na+2H2O===2OH-+H2↑
2.铁与水蒸气反应
3Fe+4H2O(g)Fe3O4+4H2↑
1.下列关于金属钠的叙述中,说法正确的是(  )
A.Na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
B.Na在空气中燃烧,产物是Na2O
C.Na是银白色金属,硬度大,熔点高
D.Na可以在空气中稳定存在
答案 A
解析 金属钠的硬度小,熔点低,其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在空气中很快就被氧化为氧化钠,若点燃,则发出黄色火焰,产物为Na2O2。
2.将11.5 g钠、9 g铝、28 g铁分别投入200 mL 1 mol/L的盐酸中,下列分析结果正确的是(  )
A.钠与盐酸反应最剧烈,产生的气体最多
B.铝与盐酸反应的速率仅次于钠,但产生的气体最多
C.铁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比钠多
D.反应结束时产生的气体一样多
答案 A
解析 已知金属与盐酸量,计算放出H2的量时,要先判断谁过量,钠与酸、碱、盐等的水溶液反应时,生成H2的量均据Na计算,反应的剧烈程度由金属的活泼性决定,即钠最剧烈,其次是铝。钠、铝、铁物质的量依次为 mol、 mol、 mol,HCl物质的量均为0.2 mol,金属过量。可见,铝、铁与盐酸反应时生成H2一样多,均为0.1 mol。Na先与酸反应,后与H2O反应,共生成H2 0.25 mol。
规律总结 金属与酸反应先比较金属与酸的量,应按少量的物质进行计算产生H2的量,若酸不足,则Na可以完全反应,产生H2按Na计算,Mg、Al则按酸的量来计算。
1.取一块金属钠放在燃烧匙里加热,观察到下列实验现象:①金属先熔化;②在空气中燃烧,放出黄色火花;③燃烧后得白色固体;④燃烧时火焰为黄色;⑤燃烧后生成浅黄色的固体物质。描述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①②③ C.④⑤ D.①④⑤
答案 D
解析 钠的熔点只有97.81℃,受热时立即熔化;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受热时与氧气化合生成过氧化钠,呈淡黄色;钠燃烧时火焰为黄色;
点评 Na与O2反应常温下生成Na2O,为白色固体;加热时生成Na2O2,为淡黄色固体。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
2.金属钠分别与下列溶液反应时,既有气体放出又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  )
A.盐酸    B.氯化钠    C.氯化铜      D.氯化镁
答案 D
解析 金属钠与盐酸、氯化钠溶液反应,只生成H2,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H2和Cu(OH)2蓝色沉淀。
3.相同物质的量的钠、镁、铝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最多的是(  )
A.钠     B.镁     C.铝     D.一样多
答案 C
解析 钠是一价金属、镁是二价金属、铝是三价金属,所以等物质的量的钠、镁、铝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时生成的氢气之比为1/2∶1∶3/2=1∶2∶3,所以铝放出的氢气最多。
4.向一小烧杯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水和苯,片刻后再向该烧杯中加入绿豆大小的金属钠,可能观察到现象是[ρ(苯)=0.87 g·cm-3,ρ(Na)=0.97 g·cm-3](  )
答案A
解析 钠的密度比水小,比苯大,故浮在水面上沉在苯底部。
5.将一小块钠投入盛饱和澄清石灰水的试管里,不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A.熔成小球并在液面上游动
B.有气体生成
C.溶液底部有银白色物质生成
D.溶液变浑浊
答案 C
解析 将钠投入饱和石灰水后,钠立即与水剧烈反应,熔成小球,四处游动。由于钠与水反应减少了溶剂的量,同时该反应的是放热反应,使溶液温度升高,Ca(OH)2溶解度减小,会使部分Ca(OH)2析出,溶液变浑浊。
6.将4.6 g钠投入到95.4 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A.等于4.6%     B.等于8%
C.大于8%      D.小于8%
答案 C
解析 设生成NaOH的质量为x,生成H2的质量为y
2Na46 g4.6 g+2H2O36 g===2NaOH80 gx+H2↑2 gy
=   x=8 g
=y=0.2 g
则此时NaOH的质量分数为:
w(NaOH)=×100%=8.02%
7.将金属钠投入到下列物质的溶液中,溶液的质量不会减轻的是(  )
A.HCl  B.CuSO4  C.MgCl2  D.Ca(HCO3)2
答案 A
解析 溶液质量的变化取决于加入物质与逸出气体和析出沉淀的质量之差。若此差值大于等于零,则溶液质量不会减轻。
8.在常温下,Fe与水并不起反应,但在高温下,Fe与水蒸气可发生反应。如下图所示装置,在硬质玻璃管中放入还原铁粉和石棉绒的混合物,加热,并通入水蒸气,就可以完成高温下“Fe与水蒸气的反应实验”。
请回答该实验中的问题
(1)写出铁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干燥管C内盛放的药品是,作用是,干燥管的(填“m”或“n”)端与g导管相连接。
(3)在D处画出用简单方法(用试管)来收集氢气的装置图(所需其他仪器自己选择)。
(4)怎样用简单的方法检验收集到的气体是氢气,简述实验操作步骤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圆底烧瓶中盛装的是水,该装置受热后的主要作用是;烧瓶底部放置了几片碎瓷片,碎瓷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玻璃管中石棉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开始时应先点燃,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束时,应先熄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若点燃从干燥管中导出的氢气,则必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操作的目的是。
答案 (1)3Fe+4H2O(g)Fe3O4+4H2
(2)碱石灰或固体NaOH、CaO、无水CaCl2等 除去H2中的水蒸气 n
(3)(如右图,向下排空气法,导管口伸入试管底部)
(4)收集一试管气体,用拇指堵住试管口,靠近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能燃烧或发出爆鸣声,说明收集的是H2
(5)为硬质玻璃管内Fe与水蒸气的反应实验提供持续不断的水蒸气 防止暴沸
(6)铁粉的载体,增大铁粉与水蒸气的接触面积 酒精灯 先点燃酒精灯,产生水蒸气排净硬质玻璃管中的空气后,再点燃酒精喷灯,防止Fe与O2反应 酒精喷灯
(7)检验H2的纯度 防止点燃时,H2因含有O2而爆炸
解析 本题以H2的干燥、收集、检验为载体,综合考查对实验基本操作、仪器使用的掌握程度及实验设计能力。
(1)书写方程式时,注意反应的条件(高温)和产物(Fe3O4,不是Fe2O3)。
(2)应选固体干燥剂,虽然浓H2SO4可用作干燥剂,但为液体不可选用。
(3)应采用向下排空气法,作图时注意导管的位置。
(4)检验H2采用点燃“爆鸣”实验。
(5)加热水制水蒸气,控制水蒸气量不宜过大,加碎瓷片防止暴沸。
(6)石棉绒耐高温且性质稳定是铁粉的载体,增大铁粉与水蒸气的接触面积。实验时,应先加热烧瓶,产生水蒸气排出装置中的空气后,再加热玻璃管,防止铁粉氧化。实验结束时,撤去酒精喷灯,不提供高温条件,反应自行结束。
(7)可燃性气体点燃之前均要检验气体纯度,防止不纯气体燃烧时发生爆炸。
拓展延伸 1.Fe与H2O(g)、H2与CuO、CO与CuO反应装置均为气+固气的装置,且都是先用气体排出装置的空气,再加热固体。Fe与H2O(g)的反应是防止Fe被氧化,H2与CuO的反应和CO与CuO的反应是防止H2、CO与O2反应发生爆炸。实验结束时,均先停止加热固体,后停止通气体。
2.实验时应注意安全,如不纯气体燃烧爆炸等。
9.某校学生课外活动小组为测定Na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设计的装置如图,该装置(包括水和干燥剂)的总质量为a g,从实验室取出b g(不足量)的钠放入水中,塞紧瓶塞,完全反应后再称量此装置的总质量为c g。试回答:
(1)实验室取用一小块钠,需要的用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干燥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不用此干燥管,则测出的相对原子质量会比实际相对原子质量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下同),若此钠块中有极少量被氧化,则会____________。
(3)有甲同学建议在图中干燥管上再连一同样干燥管,其目的是,计算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表达式为。
(4)有乙同学为避免由于行动不够迅速产生偏差,又建议在集气瓶中再加入一定量煤油,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滤纸、小刀、镊子、玻璃片
(2)吸收水蒸气,避免集气瓶中水蒸气逸出 偏小 偏大
(3)避免空气中水蒸气被干燥剂吸收 
(4)避免钠投入后,立即与水反应,来不及塞上塞子
解析 本题通过定量实验综合考查钠的取用、钠的物理、化学性质。原理是根据钠与水的反应,通过测定一定质量的钠与过量的水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来求出钠的相对原子质量。
10.有人设计出一种在隔绝空气下让钠与水反应的方法,利用煤油来控制反应速率。使学生能仔细观察到各种实验现象。该方法简便、完全、现象明显、有趣味性,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如图所示将6 mm×50 mm玻璃管和长颈漏斗插入橡皮塞孔中,玻璃管外套上30 mm的乳胶管,乳胶管上再接6 mm×30 mm金属尖嘴管,乳胶管上夹上弹簧夹。
实验时,往100 mL的大试管中先加入40 mL煤油,取3粒米粒大小的金属钠放入大试管后塞上橡皮塞,通过漏斗加满滴有酚酞的水。根据反应中观察到的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金属钠变化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中液面的变化分别是:大试管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颈漏斗中          。
(4)简述检验产生气体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钠在煤油中逐渐下沉,至水面时与水发生反应,熔化成银白色小球,生成的H2推动钠上浮至煤油层,当H2逸出,钠又回落至界面与水反应,如此反复多次,最后完全消失
(2)溶液从上至下逐渐由无色变为红色
(3)液面逐渐下降 液面逐渐上升
(4)当漏斗中液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后,打开弹簧夹点燃气体,有淡蓝色火焰产生,即可证明有气体产生。
解析 由于钠的密度比水小,比煤油大,所以钠在煤油与水的界面处漂浮。钠与水反应产生的气体在逸出过程中把钠带入煤油层,钠在重力作用下再回到界面。反复多次,直至钠完全消失。产生的气体聚集在大试管上部,把液体反压到长颈漏斗中。
备课资源 
有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目的是做钠与水反应的实验并验证:
①钠的物理性质;②钠与水反应的产物是什么?③铝是否能与NaOH溶液反应。
(1)当进行适当操作时还需要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进行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小试管和酒精灯
(2)将铝条上提,使钠块落入水中,将小试管扣在导管上收集反应产生的气体,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移近酒精灯,松开拇指点燃试管中的气体,钠块反应完毕后,再将铝条伸入溶液中
(3)钠浮在水面上,很快熔化成闪亮的小球,并逐渐消失,水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点燃小试管中的气体时,有尖锐的爆鸣声,铝条伸入溶液中后,与NaOH溶液反应并有气泡放出
解析 (1)由于实验目的是做Na和水的反应实验,验证钠的物理性质并验证钠和水反应的产物是什么,所以要收集产生的气体,并验证气体的可燃性,故还需用小试管和酒精灯。(2)要由钠和水的反应来验证钠的物理性质,使钠块与水接触,就要想办法将钠块放入水中:将大头针向上提,使钠块落入水中,将小试管扣在细玻璃上收集反应产生的气体,用拇指堵住小试管口,靠近酒精灯,松开拇指点燃试管中的气体。(3)观察到的现象是钠浮在水面上很快熔化成小球,并逐渐消失,水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点燃小试管中的气体时,有尖锐的爆鸣声。
备课资源 利用下图装置可以测定一定质量的钠与水反应产生的H2的体积。
(1)为达到该实验目的,应选用装置B+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
(2)实验开始,欲使钠与水接触反应,应如何操作?。
(3)已知有关物质的密度。ρ(K):0.86 g·cm-3,ρ(Na):0.97 g·cm-3,ρ(煤油):0.8 g·cm-3。如果将钠换成相同大小的钾进行上述实验,结果钾反应所用的时间比钠反应完所用的时间(填“长”或“短”),其原因是。
答案 (1)C (2)把大头针向下插入水中 (3)短 相同大小的钾的质量比钠小;钾比钠与水反应更快更剧烈
备课资源 在一定条件下用普通铁粉和水蒸气反应,可以得到铁的氧化物。该氧化物又可以经过此反应的逆反应,生成颗粒很细的铁粉。这种铁粉具有很高的反应活性,在空气中受撞击或受热时会燃烧,所以俗称“引火铁”。请分别用如下图所示的两套仪器装置,制取上述铁的氧化物和“引火铁”。实验中必须使用普通铁粉和6 mol/L的盐酸,其他试剂自选(装置中必要的铁架台、铁夹、铁圈、石棉网、加热设备等在图中均已略去)。
填写下列空白:
(1)实验进行时试管B+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应加入的试剂是;烧瓶B的作用是;烧瓶C的作用是;在试管D中收集得到的是。
(2)实验时,U形管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应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长颈漏斗H中应加入__________。
(3)两套装置中,在实验时需要加热的仪器是(填该仪器对应的字母)__________________。
(4)试管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安全,在E管中反应发生前,在F出口处必须;E管中反应开始后,在F出口处应。
答案 (1)普通铁粉 作为水蒸气发生器 防止倒吸 氢气
(2)碱石灰(固体NaOH、CaO等碱性干燥剂)
6 mol/L HCl溶液
(3)ABE (4)Fe3O4+4H23Fe+4H2O
(5)检验氢气的纯度 点燃氢气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该题中发生了三个化学反应:
3Fe+4H2O(g)Fe3O4+4H2
Fe3O4+4H23Fe+4H2O
用6 mol/L的HCl溶液和较活泼的金属(通常用Zn)制取H2:Zn+2HCl===ZnCl2+H2↑
在题中给出二个装置,甲图为由水蒸气和铁反应装置,因为D为集气装置,无氢气发生装置。乙图是H2还原Fe3O4装置,用于制取“引火铁”。因图中有氢气制取装置(I),判断出这两个装置的用途后再进行解答。
(1)中有四问:由于甲装置是Fe的氧化装置,故A
中装有普通铁粉;B是制取水蒸气的装置;C的作用是安全瓶,防止水槽内水倒吸;试管D中收集的气体,当然是H2。
(2)U形管的作用是提纯、干燥氢气,应用固体NaOH或碱石灰等固体干燥剂。因制取过程H2中混有少量的HCl气体和水蒸气,在干燥H2的过程中一并去除HCl气体。
(3)需要加热的仪器有:A,Fe与水蒸气需在高温下反应;B,需加热制取水蒸气;E,H2还原Fe3O4需加热时完成。
(4)在试管E中发生H2还原Fe3O4的反应:
Fe3O4+4H23Fe+4H2O
(5)因为H2和O2混合点燃或加热时可能爆炸,所以H2在使用时要检验纯度,多余的氢气要燃烧掉或导出室外,以避免室内空气混合爆炸。
点拨 该题解题关键在于找到哪个装置用于制什么。根据还原铁的氧化物用到H2,H2是由6 mol/L的盐酸制取,所以制“引火铁”装置中一定要有氢气制取装置,再分析各装置的作用,进行各项的解答。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