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二节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第1课时 钠的重要化合物
一、钠的重要化合物
1.氧化钠和过氧化钠
(1)物理性质:色态
(2)化学性质
2.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3.焰色反应
(1)元素的性质
(2)操作:洗、烧、蘸、烧
(3)钠黄色、钾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
1.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可用过氧化钠作为供氧剂。请选用适当的化学试剂和实验用品,用下图中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证明过氧化钠可作供氧剂。
(1)A是制取CO2的装置。写出A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填写表中空格
仪器 ,加入试剂 加入该试剂的目的
B 饱和NaHCO3溶液
C
D
(3)写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管F中收集满气体后,下一步实验操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aCO3+2HCl===CaCl2+H2O+CO2↑
(2)
除去CO2气体中混入的HC
过氧化钠 与CO2和水反应,产生O2
NaOH溶液 吸收未反应的CO2气体
(3)2Na2O2+2CO2===2Na2CO3+O2
(4)把E中的导管移出水面,关闭分液漏斗活塞,用拇指堵住试管口,取出试管,立即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内,木条复燃,证明试管中收集的气体是氧气
解析 本题是在有信息提示的基础上,考查了CO2气体的实验室制取,杂质HCl的除去,以及Na2O2与CO2、水的反应,最后还涉及到O2的检验,是一道综合设计题。
实验验证Na2O2的性质,所谓供氧剂是因其与水或二氧化碳反应能提供氧气。实验目的就是验证过氧化钠与水或二氧化碳的反应。实验仪器中的A
是二氧化碳发生装置,B、D是除杂装置,C是反应装置,E是尾气处理与收集装置。
易错分析 本题学生的易错点是:第(1)问会错写成CaCO3+H2SO4===CaSO4+H2O+CO2↑,而第(2)问的D作用往往回答不出,有可能会认为是O2的收集装置。
2.在一定温度条件下,把Na2O和Na2O2的固体分别溶于等质量的水中,都恰好形成此温度下饱和溶液。则加入Na2O和Na2O2的物质的量的大小为( )
A.n(Na2O)>n(Na2O2)
B.n(Na2O)C.n(Na2O)=n(Na2O2)
D无法确定
答案 C
解析 Na2O+H2O===2NaOH
2Na2O2+2H2O===4NaOH+O2↑
由方程式看出 2 mol Na2O和2 mol Na2O2加入等质量且过量的水中,均生成NaOH 4 mol,2 mol Na2O2中有2 mol O转为O2而脱离溶液,故所得溶液质量相等,C项符合题意。
拓展延伸 混合物组成的推断常用方法为
(1)极值法
(2)平均值(如平均摩尔质量、平均分子式等)
本题还可求出Na2O和Na2O2的物质的量,可列式如下:
3.不能用来鉴别Na2CO3和NaHCO3两种白色固体的实验操作是( )
A.分别加热这两种固体物质,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B.分别在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加入CaCl2溶液
C.分别在这两种固体的溶液中,滴加同浓度的稀盐酸
D分别在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
答案 D
解析 A项加热时,只有NaHCO3受热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产生的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可用来鉴别;
B项中NaHCO3与CaCl2不反应,而Na2CO3与CaCl2反应生成CaCO3沉淀;
C项中NaHCO3与稀盐酸反应比Na2CO3与稀盐酸反应快;
D项中的Ca(OH)2溶液与Na2CO3、NaHCO3均能反应生成CaCO3沉淀。
易错警示 ①鉴别和除杂时,一定先看清Na2CO3和NaHCO3是固体还是溶液。②鉴别Na2CO3和NaHCO3二者的溶液时,不能使用氢氧化钙,它与二者反应都会产生沉淀,无法鉴别;不能使用氢氧化钠,虽然只有碳酸氢钠与它反应,但反应无任何明显现象,故也无法鉴别。
拓展延伸 Na2CO3和NaHCO3性质区别的应用
1.溶解度大小的应用
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CO2气体,则会有NaHCO3晶体析出。Na2CO3+CO2+H2O===2NaHCO3↓。可用于除去NaHCO3晶体中的Na2CO3。
2.Na2CO3和NaHCO3的热稳定性
Na2CO3受热不易分解,NaHCO3受热易分解:2NaHCO3Na2CO3+CO2↑+H2O。可用于除去Na2CO3中的NaHCO3。
3.Na2CO3和NaHCO3溶液都显碱性,是因为溶液中的CO或HCO水解生成了OH-的缘故。
4.与酸反应
同浓度、同体积的NaHCO3和Na2CO3溶液,分别与足量HCl反应时,放出气体的速率不同,但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也可根据此反应现象区别NaHCO3溶液和Na2CO3溶液。
1.下列对于Na2O、Na2O2的比较正确的一项是( )
A.Na2O2、Na2O都是钠的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
B.Na2O、Na2O2都是易溶于水(与水反应)的白色固体
C.Na2O2在和CO2的反应中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DNa2O2与水反应时,1 mol Na2O2转移2 mol电子
答案 C
解析 A
项:Na2O2与水反应除了生成NaOH外,还有O2生成,所以Na2O2只是Na的氧化物,但不是碱性氧化物;B项:Na2O2是淡黄色固体;C项:Na2O2与CO2反应时电子转移关系:2Na2O2+2CO2===2Na2CO3得到2×e-+O2失去2×e-,Na2O2中-1价O变成了-2价O和零价O2;D项:Na2O2与H2O反应时,Na2O2中-1价氧变成了-2价O和零价O2,故1 mol Na2O2转移1 mol电子。
2.在一定条件下,将钠与氧气反应的生成物1.5 g溶于水,所得溶液恰好能被80 mL浓度为0.5 mol/L的HCl溶液中和,则生成物的成分是( )
A.Na2O B.Na2O2
C.Na2O和Na2O2 DNa2O2和NaO2
答案 C
解析 n(HCl)=0.08 L×0.50 mol·L-1=0.04 mol,根据元素守恒:n(Na+)=n(Cl-)=0.04 mol
方法Ⅰ 极值法
设固体全部为Na2O m(Na2O)=0.02 mol×62 g·mol-1=1.24 g
设固体全部为Na2O2 m(Na2O2)=0.02 mol×78 g·mol-1=1.56 g
故1.5 g固体中含有Na2O和Na2O2。C项正确。
方法Ⅱ 平均值法
n(Na2O)+n(Na2O2)=0.02 mol
==75 mol·L-1
M(Na2O)=62 g·mol-1 M(Na2O2)=78 g·mol-1
故C项正确。
方法Ⅲ 比值法(平均组成法)
n(O)==mol
==
即1<<2
Na2O中=2∶1,Na2O2中=1∶1,故C项正确。
3.向紫色石蕊溶液中加入过量Na2O2粉末,振荡,正确的叙述是( )
A.最后溶液变蓝色
B.溶液先变蓝色最后褪色
C.溶液仍为紫色
D因为Na2O2与石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无气泡产生
答案 B
解析 氧化还原反应是一个比较慢的过程,而酸碱之间的反应较快。紫色石蕊溶液中加入过量Na2O2粉末,首先会部分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O2, NaOH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由于Na2O2有强氧化性,会慢慢将有机色素氧化为无色物质,所以最后溶液变为无色。
4.在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的烧碱溶液中放入一定量的过氧化钠,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来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 )
A.溶液中的Na+浓度增大,有O2放出
B.溶液中的OH-浓度不变,有H2放出
C.溶液中的Na+数目减小,有O2放出
D溶液中的OH-浓度增大,有O2放出
答案 C
解析 Na2O2消耗水、生成NaOH并放出O2,而原饱和NaOH溶液的浓度不变,由于水的减少,溶解的NaOH的质量减少,Na+的数目减小。
5.有关Na2CO3和NaHCO3的性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等质量的Na2CO3和NaHCO3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在相同条件下NaHCO3产生的CO2气体体积大
B.同一温度下,与等浓度的盐酸反应时,NaHCO3比Na2CO3剧烈
C.与同种酸反应生成等量的CO2时,所消耗的酸的量相等
D将石灰水加入到NaHCO3溶液中将会产生沉淀
答案 C
解析 相对分子质量NaHCO3小于Na2CO3,则在相同质量下NaHCO3的物质的量更大,故NaHCO3产生的CO2体积大;当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盐酸时,可以认为氢离子与碳酸根离子首先生成碳酸氢根离子,故同一温度下,与等浓度的盐酸反应时,NaHCO3比Na2CO3剧烈;与同种酸反应生成等量的CO2时,碳酸氢钠消耗的酸少;石灰水中含有钙离子与氢氧根离子,氢氧根离子与碳酸氢根离子反应生成水和碳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与钙离子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
6.可用于判断碳酸氢钠粉末中混有碳酸钠的实验方法是( )
A.加热时无气体放出
B.滴加盐酸时有气泡放出
C.溶于水后滴加稀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D溶于水后滴加澄清石灰水有白色沉淀生成
答案 C
解析 解决此题关键要掌握Na2CO3和NaHCO3性质的异同,特别是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两者都会产生白色沉淀,因此无法鉴别,而加BaCl2,现象不同,仅Na2CO3有BaCO3沉淀生成。
备课资源 将4.3 g Na、Na2O、Na2O2的混合物与足量的水反应,在标准状况下得到672 mL混合气体,该混合气体通过放电恰好完全反应,则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
.1∶1∶1 B.1∶1∶2
C.1∶2∶1D4∶3∶2
答案 D
解析 Na、Na2O2分别与H2O发生下列反应。
2Na+2H2O===2NaOH+H2↑
2Na2O2+2H2O===4NaOH+O2↑
可见,672 mL混合气体成分是H2和O2,且体积比为2∶1时,恰好完全反应,推出Na与Na2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只有D项符合。
7.过氧化钠跟足量的NaHCO3混合后,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加热,排出气体物质后冷却残留的固体物质是( )
A.Na2O2、Na2CO3 B.NaOH、Na2CO3
C.Na2CO3 DNa2O2、NaOH、Na2CO3
答案 C
解析 NaHCO3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生成Na2CO3、CO2和H2O:2NaHCO3Na2CO3+H2O+CO2↑。产生的CO2和H2O均能跟Na2O2反应分别生成Na2CO3和NaOH∶2CO2+2Na2O2===2Na2CO3+O2,2H2O+2Na2O2===4NaOH+O2↑,同时还存在CO2与NaOH的反应:CO2+2NaOH===Na2CO3+H2O。由于NaHCO3足量,亦即CO2足量,NaOH将全部反应生成Na2CO3,故密闭容器中的残留固体只有Na2CO3。
备课资源 CO与H2混合气体3 g和足量的氧气燃烧后,在150℃时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Na2O2后,Na2O2增重的质量为( )
A.1.5 g B.3 g C.6 g D无法计算
答案 B
解析 2CO+O22CO2①
2H2+O2===2H2O②
2CO2+2Na2O2===2Na2CO3+O2③
2H2O+2Na2O2===4NaOH+O2↑④
将①③合并得:CO+Na2O2===Na2CO3⑤
将②④合并得:H2+Na2O2===2NaOH⑥
由⑤⑥式可以看出Na2O2固体增重的质量就是CO和H2的质量。
备课资源 某干燥粉末可能由Na2O、Na2O2、Na2CO3、NaHCO3、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将该粉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有气体X逸出,X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后体积缩小(同温、同压下测定)。若将原来混合粉末在空气中用酒精灯加热,也有气体放出,且剩余固体的质量大于原混合粉末的质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粉末中一定有Na2O、Na2O2、NaHCO3
②粉末中一定不含有Na2CO3和NaCl
③粉末中一定不含有Na2O和NaCl
④无法肯定粉末中是否含有Na2CO3和NaCl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D
解析 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可能为Na2O2(产生O2)、NaHCO3和Na2CO3(产生CO2),气体X通过NaOH溶液后体积缩小,说明X由O2和CO2组成,原粉末中一定有Na2O2,Na2CO3和NaHCO3中至少有一种。将原粉末加热,有气体放出,说明混合物中一定有NaHCO3,但NaHCO3受热分解会使固体粉末质量减少,而实际上剩余固体的质量却增加了,原因只能是发生了反应:2Na2O+O22Na2O2。综上分析,混合物中一定有Na2O、Na2O2、NaHCO3,无法确定混合物中是否有Na2CO3和NaCl。
8.用脱脂棉包住约0.2 g过氧化钠粉末,置于石棉网上,往脱脂棉上滴水,可观察到脱脂棉剧烈燃烧起来。
(1)由实验现象所得出的有关Na2O2和H2O反应的结论是:a.有氧气生成;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2O2和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拟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以证明上述结论。
①用以验证结论a的实验方法及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以验证结论b的实验方法及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2Na2O2+2H2O===4NaOH+O2↑
(2)①将带火星木条靠近导管p处,木条复燃
②将导管q插入盛水的烧杯中,反应过程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解析 (1)脱脂棉燃烧除了有O2外,必须要达到其着火点,据此可判断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2)温度升高,容器内气体会膨胀,因此将q导管插入水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备课资源 现有NaHCO3和Na2CO3·xH2O的混合物,为了测定x的值,某同学采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CaCl2、碱石灰均足量)。
(1)A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在装置A
的试管中装入NaHCO3和Na2CO3·xH2O的混合物3.7 g,用酒精灯加热到反应完全,此时B管增重1.89 g,C管增重0.22 g,则x的值为。
(5)该装置还不是很完善,可能使测定结果偏小,应如何改进。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加热,使NaHCO3分解,使Na2CO3·xH2O失水
(2)吸收反应中生成的水 (3)吸收反应中生成的CO2
(4)10 (5)在C装置后再加一个装有碱石灰的U型管 为了防止空气中的CO2和H2O被C装置中的碱石灰吸收
解析 B管增重1.89 g是产生的水的质量,H2O来自于NaHCO3的分解和Na2CO3·xH2O的失水;C管增重0.22 g是产生的CO2的质量,由CO2的质量可求出NaHCO3的质量及其产生H2O的质量。
2NaHCO3Na2CO3+CO2↑+H2O
2×84 g 44 g 18 g
0.84 g 0.22 g 0.09 g
即Na2CO3·xH2O的质量为3.7 g-0.84 g=2.86 g,Na2CO3·xH2O含水:1.89 g-0.09 g=1.80 g,在Na2CO3·xH2O中===得x=10。
9.把CO2通入浓NaOH溶液中,此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若继续通入CO2直至过量,则有细小晶体析出,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后将溶液分成三等份,分别滴加少量下列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
(1)NaOH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稀HN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澄清石灰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CO2+2OH-===CO+H2O
CO+CO2+2Na++H2O===2NaHCO3↓
(1)HCO+OH-===H2O+CO
(2)HCO+H+===H2O+CO2↑
(3)Ca2++2OH-+2HCO===CaCO3↓+CO+2H2O
10.化学活动课上,三组学生分别用图示甲、乙两装置,探究“NaHCO3和Na2CO3与稀盐酸的反应”,按表中的试剂用量,在相同条件下,将两个气球中的固体粉末同时倒入试管中(装置的气密性已检查)。
请回答:
(1)各组反应开始时,装置中的气球体积先变大,该装置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试管中不再有气体生成时,三组实验出现不同现象,填写下表的空格。
试剂用量 实验现象(气球体积变化) 分析原因
第①组, 0.42 g NaHCO30.53 g Na2CO33 mL 4 mol·L-1盐酸 甲中气球与乙中气球的体积相等 甲、乙盐酸均过量n(NaHCO3)=n(Na2CO3)V甲(CO2)=V乙(CO2)
第②组 0.3 g NaHCO30.3 g Na2CO33 mL 4 mol·L-1盐酸 ,甲中气球比乙中气球的体积大
第③组 0.6 g NaHCO30.6 g Na2CO33 mL 2 mol·L-1盐酸 甲中气球比乙中气球的体积大 片刻后,乙中气球又缩小,甲中气球的体积基本不变,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答案 (1)甲 HCO+H+===CO2↑+H2O
(2)第②组:甲、乙盐酸均过量,n(NaHCO3)>n(Na2CO3),V甲(CO2)>V乙(CO2)
第③组:NaHCO3和Na2CO3均过量,以盐酸为准,求产生气体,
HCO~H+~CO2↑,CO~2H+~CO2↑,V甲(CO2)>V乙(CO2)
CO+CO2+H2O===2HCO
解析 NaHCO3与HCl反应的速率大于Na2CO3与HCl的反应速率;
第②组中显然HCl过量,产生CO2的量决定于NaHCO3和Na2CO3的量,等质量时NaHCO3的物质的量大,所以产生CO2的量多。
第③组中:n(NaHCO3)= mol>0.006 mol
n(HCl)=0.006 mol
n(Na2CO3)= mol>0.003 mol
所以NaHCO3和Na2CO3均过量,但HCO直接结合H+生成CO2,而CO需先结合1个H+生成HCO,过量的盐酸再继续结合HCO生成CO2。
备课资源 在120℃时,将12.4 g CO2和H2O(g)的混合气体缓缓通过过量的过氧化钠固体,充分反应之后,固体的质量增加6 g。请计算:
(1)产生氧气的质量;
(2)原混合气体中CO2的质量。
答案 (1)6.4 g (2)8.8 g
解析 (1)根据质量守恒
m(O2)=12.4 g-6 g=6.4 g
(2)设12.4 g混合气体中含CO2的质量为x,则含H2O的质量为(12.4 g-x)
解法1:2Na2O2+2CO2===2Na2CO3+O2
88 32
x x
2Na2O2+2H2O(g)36===4NaOH+O232
12.4 g-x (12.4 g-x)
则x+(12.4 g-x)=6.4 g
x=8.8 g
解法2:
2Na2O2+2CO2===2Na2CO3+O2 固体质量增加
88 32 56
x x
2Na2O2+2H2O(g)===4NaOH+O2 固体质量增加
36 32 4
(12.4 g-x)
+=6 g
解得:x=8.8 g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