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分类》

文档属性

名称 《物质的分类》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8.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0-10-22 16:33:00

文档简介

课件41张PPT。1 ﹑我们学习语文时查字典 ﹑查成语等,为什么能顺利查到生字﹑生词?
2 ﹑当你置身于图书馆或书店中,是怎样找到你想要的书的?
3 ﹑当你去商店或超市买东西时,你是如何挑选到自己想买的东西的?
4 ﹑当你上网时,是怎样快速查找到自己想找的东西的?
[思考]图书馆里有许许多多的书籍,为什么你很快就能找到你需要的书呢?思考?超市里有成千上万种商品,为什么你能够迅速挑出你所需要的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必修1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第一课时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运用分类的方法不仅能使有关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发现物质及其变化规律。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1.分类:把某些特征相似的事物归类到一起的方法试想想:没有分类的世界的模样会怎样?分类的目的和意义:能够提高人们工作、学习的效率,使人们更快更便捷的达到目的。【考题】(2004上海理综)分类是按照事物的性质划分类别的常用方法。表1是对下列食物的一种分类,请你再找出一种分类方法。完成表2。
①牛奶 ②大米 ③面粉 ④芒果 ⑤胡萝卜 ⑥菠萝 ⑦瘦猪肉 ⑧酸奶 ⑨苹果 ⑩鸡肉固体食物 ②③④⑤⑥⑦⑨⑩ 液体食物 ①⑧ 表1 食物分类(一) 表2 食物分类(二) [思考与交流]
1.请尝试对下列化学物质进行分类,并与同学交流:
如空气、乙醇、硫酸铵、铜、碘、氢气、石墨、食盐水1 根据通常的存在状态分类:(1)气体:空气、氢气 (2)液体:乙醇、食盐水 (3)固体:硫酸铵 铜、碘、石墨 2 根据导电性能分类:3 根据所含物质的种类分类:4 根据组成纯净物的元素种类分类:5 将物质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1)单质:铜 碘、氢气、石墨 (2)化合物:乙醇、硫酸铵(1)混合物:空气、食盐水 碘酒 (2)纯净物:乙醇、硫酸铵、 铜 碘、氢气、石墨 (1)导体:食盐水、铜、石墨 (2)绝缘体:空气、乙醇、碘、氢气(1)有机物:乙醇 (2)无机物: 硫酸铵空气、乙醇、硫酸铵、铜、碘、氢气、石墨、食盐水1、请回顾初中化学中学过哪些有关物质类别的概念? 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金属单质、
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酸、碱、盐、氧化物2、请大家用已有知识对上述概念进行分类,并用图示把这些概念的相互关系表示出来?
思考与交流
物质 纯净物 金属单质 非金属单质 化合物 酸 碱 盐 氧化物 单质 混合物 实践活动:选择下列合适的物质写在其所属物质分类的后面:O2、Cu、He、H2SO4、Ba(OH)2、KNO3、CO2、 MgO 、空气、盐酸稀有气体单质CuO2HeH2SO4Ba(OH)2KNO3CO2、 MgO空气、盐酸(1)树状分类法——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的方法。2.分类的方法 树状分类法树状分类图的分类原则:同一层次的物质类别间一般是相互独立,没有交叉的。 交 叉 分 类 法 原则 角色多重性前提例.用交叉分类法对下列物质进行分类思考:在上例中我们主要利用什么标准来分类的?
除了这些标准之外,你还可以用什么标准给物质分
类?3.交叉分类法: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同一事物进行多种分类的一种分类方法。具体物质物质所属类别。Na2CO3 钠 盐 碳酸盐Na2CO3这是交叉分类么?为什么?伪交叉交叉分类法:物质类别之间有部分交叉 没有绝对严密的分类,人们对于物质的认识本来就是不断更新的,我们往往选择一种有利于我们研究物质的方法来分类,分类不是目的,而是归类系统研究物质的一种科学方法,分类是为了更系统的研究物质,对其加深了解。小结:分类一般步骤:选择分类方法得出正确的分类 分类的目的和意义:对于化学研究而言,便于了解各类物质的共性和各类反应的本质;对于工作和生活而言,则提供便利,实现高效。确定分类标准小 结:常用的简单分类方法单一分类法交叉分类法树状分类法特点:物质类别间有相交叉的部分特点:同层次中各类别间相互独立 我们学习物质的分类是为了指导我们学习物质的性质,在初中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学习过哪些类别物质的性质?它们分别具有些什么样的性质?完成《课时讲练通》P18 【自主学习】【合作探研】两部分内容,加深对学习物质分类必要性的认识! 下列实验室常见的物质,它们能和其他哪些物质发生反应,写出反应的方程式,并总结反应的规律。Fe、O2 、 C、CO2、CaO、NaOH溶液、H2SO4、CuSO4溶液、Na2CO3溶液单一分类法交叉分类法树状分类法特点:物质类别间有相交叉的部分特点:同层次中各类别间相互独立酸按是否含氧:含氧酸(H2SO4)、无氧酸(HCl)
按提供氢离子数目:一元酸、二元酸……
按强弱:强酸(H2SO4)、中强酸(H3PO4) 、弱酸(H2CO3)
按酸根有无还原性:还原性酸、非还原性酸
按酸根有无氧化性:氧化性酸、非氧化性酸
按挥发性:挥发性酸(HCl) 、高沸点酸(H2SO4)
按溶解性:可溶性酸、难溶性酸酸的分类易溶碱:
可溶碱:微溶碱:
难溶碱:Ca(OH)2 Mg(OH)2 Zn(OH)2 Cu(OH)2 Fe(OH)3碱的分类 碱 一元碱、二元碱、多元碱KOH NaOH Ba(OH)2 NH3·H2O按碱性强弱:按溶解性按提供OH- 的数目:强碱(NaOH) 、弱碱(NH3·H2O、Cu(OH)2)1,按组成分为:正 盐酸式盐碱式盐NaCl FeS MgCl2 某化某NaNO3 CuSO4 CaCO3 某酸某NaHCO3 Ca(HCO3)2 某酸氢某 NaH2PO4 某酸几氢某Cu2(OH)2CO3 MgOHCl 碱式某酸(化)某2,按是否可溶于水:可溶性盐:难溶性盐:K+ Na+ NH4+ NO3+ SO42-- Cl-- CO32-- PO43-- AgCl BaSO4 3,按阴、阳离子来分:阳离子:阴离子:K+ Na+ NH4+ Cu2+ Ca2+ NO3-- SO42-- Cl— CO32-- PO43-- 盐的分类无氧酸盐含氧酸盐金属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酸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两性氧化物Fe2O3
Al2O3
NO
Na2O
SO2
CO成盐氧化物过氧化物 Na2O2
特殊氧化物 Fe3O4、Pb3O4酸酐氧化物的分类氧

物组成元素 化合反应:A+B=AB
分解反应:AB=A+B
置换反应:A+BC=B+AC
复分解反应:AB+CD=AD+CB
按照反应物生成物种类及多少(从形式上)分为
按照反应中有无电子转移(从本质上)分为
氧化还原反应
非氧化还原反应
按参加反应的微粒是否有离子参与(从本质上)分为
按反应进行的程度和方向(从反应实际进程)分为
可逆反应
不可逆反应
化学反应非离子反应离子反应化学反应的分类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A+B=ABAB=A+BAB+C=A+BCAB+CD=AD+CBH2SO4 +2NaOH==Na2SO4+2H2O四种基本类型的化学反应其他反应类型(1)水溶液中发生复分解反应,至少要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a: 生成沉淀(包括微溶物)
b: 生成挥发性物质(气体)
c: 生成水(2)在水溶液中,一种金属与另一种可溶性金属的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具备的条件是:
活动性较强的金属置换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两类反应发生的条件交流与讨论: 下列实验室常见的物质,它们能和其他哪些物质发生反应,写出反应的方程式,并总结反应的规律。Fe、O2 、 C、CO2、CaO、NaOH溶液、H2SO4、CuSO4溶液、Na2CO3溶液答案:Fe+CuSO4==FeSO4+Cu与金属氧化物反应讨论小结1:CO2+H2O==H2CO3CO2+2NaOH==Na2CO3+H2OCaO+H2O==Ca(OH)2CaO+2HCl==CaCl2+H2O答案:讨论小结2:CO2+ CaO == CaCO3答案:H2SO4 + CaO ==CaSO4+H2OH2SO4 + 2NaOH ==Na2SO4+2H2O讨论小结3:讨论小结4:2NaOH+ H2SO4 ==Na2SO4+2H2O2NaOH + CO2 ==Na2CO3+H2O答案: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之间的关系 HBr应该属于哪类物质?具有些什么性质?1、使紫色石蕊试液显红色;
2、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NaOH+HBr=NaBr+H2O
3、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CaO+2HBr=CaBr2+H2O
4、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
Fe+2HBr=FeBr2+H2↑
5、与某些盐反应:
Na2CO3+2HBr=2NaBr+CO2↑+H2O作业同步检测1课件23张PPT。 清晨当太阳升起时,你漫步在茂密的树林里,会看到缕缕阳光穿过林木的枝叶铺洒在地面上.你知道为什么会产生这美丽的景象吗? 在晚上,当你打开手电筒时,会看到一道“光柱”射向天空或射向远方,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醉酒
请点击 在生活中,处处留心皆学问,
侯老先生就善于观察生活,创造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相声。这段经典相声中提到手电筒在夜晚会产生一道光柱,同学们知道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让我们一起去揭开它的神秘面纱!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第二课时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把 一种(或多种 ) 物质( )
分散在另 一种(或多种) 物质( )中
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
分散质:被分散的物质
分散剂:容纳分散质的物质分散系分散质分散剂溶 液 一种溶质(或几种溶质)分散到另一种溶剂里,形成透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气液固液固气9种分散系分散质分散剂牛奶、酒精的水溶液、豆浆烟灰尘空气有色玻璃、合金油漆泡沫塑料珍珠(包含水的碳酸钙)云、雾泡沫分散系NaCl溶液、酒油水、石油泥浆水离子或分子液体小液滴固体小颗粒水水水透明均一稳定不透明、不均一、不稳定小于10-9 m大于10-7 m胶体的本质特征:胶体?胶体: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大小在10-9~10-7m之间的分散系。属于介稳体系100nm > d > 1nm几种分散系溶液分散系根据分散质颗粒大小分类
—— 树状分类法 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大小在10-9-10-7 m 之间的分 散系叫做胶体。浊液胶体悬浊液乳浊液气溶胶液溶胶固溶胶据分散质物态不同据分散剂物态不同二、胶体的制备:1.制取氢氧化铁胶体①用烧杯盛约30mL蒸馏水,加热到沸腾,
②然后逐滴加入(5-6滴)饱和氯化铁溶液,
③直至溶液变成红褐色,即得氢氧化铁胶体。沸水思考:
氢氧化铁是不溶性物质,为什么写化学方程式时不写“↓”?
因为它们是介稳体系,无沉淀现象。思考:
1、热水、冷水中滴加FeCl3颜色有何不同?为什么不同?
热水中生成的Fe(OH)3多,说明此反应在加热时进行.
2、 Fe(OH)3是沉淀,还是溶液?为什么?
3、为何Fe(OH)3不再与生成的HCl反应呢?
①HCl浓度太小;②加热时,HCl易挥发,更少;
③Fe(OH)3胶粒的表面吸有其它离子的膜,受保护。沸水若加热蒸干再灼烧,最终得到的是Fe2O3科学探究 胶体和浊液滤透性比较Fe(OH)3胶体全部透过滤纸,没有得到滤渣,过滤后的分散系还是红褐色的。滤纸上得到红褐色滤渣,而过滤后的溶液是澄清、透明的。结论:浊液的分散质粒子大于滤纸的孔径而不能透过滤纸,胶体的分散质粒子小于滤纸的孔径而能透过滤纸。硫酸铜溶液
(真溶液)实验图片:Fe(OH)3胶体
(胶体溶液)——丁达尔效应现象:光束照射氢氧化铁溶胶时产生一条光亮的“通路”,而照射硫酸铜溶液时无明显现象。思考:
1、为什么溶液没有,而胶体有丁达尔效应?三、胶体的性质:光线遇到胶体中的分散质微粒
发生散射现象光线遇到溶液中的分散质微粒
直接透射光线遇到浊液中的分散质微粒
被反射回去
思考:
2、区别溶液与胶体的方法3、举例:烟尘、雾、Fe(OH)3胶体等。——丁达尔效应胶体与溶液、浊液的本质区别在于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四、常见的胶体:四、常见的胶体:神奇的纳米材料铜颗粒达到纳米尺寸时就变得不能导电。
高分子材料加纳米材料制成的刀具比金钢石制品还要坚硬。
高效率地将太阳能转变为热能、电能 。
有种金属纳米粒子吸收光线能力非常强,在1.1365千克水里只要放入千分之一这种粒子,水就会变得完全不透明 。
外墙用的建筑陶瓷材料则具有自清洁和防雾功能。
纳米陶瓷使脆性的陶瓷可变成延展性的,在室温下就允许有大的弹性形变 。未来的纳米材料科学家认为,纳米技术将是生命科学与信息科学等领域技术革命的关键。纳米电子学和纳米生物学相结合产生的生物分子机器,能在1秒钟内完成几十亿个动作,而纳米级的极小晶体管和存储芯片将成百万倍地提高计算机的计算速度和效率,一套大百科全书的内容可以记录到一个大头针大小的地方。 正像150年前微米成为新的精度标准后,微米技术引发的上一场工业革命一样,见微知著的纳米科技对促进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意义重大,可望引发下一场产业革命。比如,把纳米技术应用到陶瓷工艺中去,生产纳米复合或纳米改性的高科技陶瓷,将使我国陶瓷业焕发生机。科学家将会研制出坚硬无比的陶瓷,摔不碎,砸不烂。把纳米技术运用到涂料中,可以使居室外墙涂料的耐洗刷性提高10倍,老化时间延长两倍多。 我们的衣食住行消费面貌也将会随之发生种种魔术般的改变:纺织工业在合成纤维树脂中添加具有灭菌和自动消毒的纳米材料,消费者就可以穿上杀菌、防霉、除臭和抗紫外线辐射的内衣和外套。在食物中添加纳米微粒,可以除味杀菌,有的纳米微粒具有吸收对人体有害的紫外线的性能,目前已有许多加入了纳米微粒的防晒油、化妆品,具备了防紫外线的功能,可以让靓女俊男驻颜有术。用数层纳米粒子包裹的智能药物(如纳米机器人)进入人体后,可主动搜索并攻击癌细胞或修补损伤组织。 尽管人类离纳米科技时代的来临还有一大段路要走,但美国一家大公司预期在2010年之前,大量制造复杂的纳米结构材料将成为可能。 学习胶体后,请你根据性质决定用途的观点,分析下列图示中胶体的用途与哪些性质有关,并做出相关注解。胶体的应用小结1.下列物质能发生丁达尔现象的是( ???)
(A)蔗糖水??? (B)肥皂水
(C)碘酒??? (D)碘化砷胶体
(E)将氯化铁滴入蒸馏水中
2.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 )
(A)胶体是无色的??? (B)产生丁达尔现象
(C)胶体微粒不能穿透滤纸
(D)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0-7m~10-9m之间BDD物质的分类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2.通过查阅资料等手段,浓度按不同的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类
3.感悟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常见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
难点:常见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课导入

从图书馆中的能快速查找到所需要的图书或从超市中的能快速挑选到所需要的商品
实验教师能从药品室中顺利地拿到自己所需用的试剂或用品




指导阅读
提出问题: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有哪两种
阅读教材第20页至21页有关内容
思考交流
提出问题:请尝试对所学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进行分类
化学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化合物分为氧化物、酸、碱、盐
(各类物质都还可以再分类)
化学反应可分为化合、分解、置换和复分解四种基本类型
归纳整理
不论是对化学物质还是对化学反应所进行的分类,都是依据一定的分类标准。分类标准不同,则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思考讨论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如按组成、能否电离、结构)对化合物进行分类
化合物(根据组成)
化合物(能否电离)
化合物(根据结构)




思考讨论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比较:从有无固定组成和结构、有无固定熔沸点、化学性质等方面
纯净物
混合物
有固定组成和结构
无固定组成和结构
有固定熔沸点
无固定熔沸点
保持该种物质的化学性质
保持原有物质各自的化学性质
学习探究
归纳总结
一类物质可能有多种不同的树状分类法,各种树状分类法间的交叉现象在所难免,这就是交叉分类法
学习探究
归纳总结
树状分类法便于知识的积累和记忆,也是化学上常用的分类方法
板书设计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物质的分类
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化合物的分类
化学反应的分类
交叉分类法
树状分类法
巩固练习:
1.下列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A.CuO+H2 Cu+H2O B.C+2CuO2Cu+CO2
C.Fe2O3+3CO2Fe+CO2 D.Fe+CuSO=FeSO+Cu
2.下列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是( )
A.2CO+O22CO2          B.CaO+H2O=Ca(OH)2
C.C+H2OCO+H2 D.CO2+Ca(OH)2=CaCO3↓+H2O
3.下列物质的组成中一定含有氧元素的是( )
①水  ②酸  ③碱  ④盐  ⑤氧化物
A.①   B.①⑤   C.①③⑤   D.①②③④⑤
4.一定由三种元素组成的是( )
A.氧化物   B.碱   C.酸   D.盐
5.下列物质既是钠盐,又是硫酸盐的是( )
A.NaOH B.Na2SO4 C. Na2CO3 D.K 2CO3
6.下列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



酸性氧化物
A
纯碱
盐酸
烧碱
二氧化硫
B
烧碱
硫酸
食盐
一氧化碳
C
苛性钠
醋酸
石灰石

D
苛性钾
碳酸
苏打
三氧化硫
7.下列物质:①H2O  ②NaCl  ③H2SO4  ④Ca(OH)2  ⑤Fe3O4  ⑥CuSO4·5H2O  ⑦HNO3 ⑧AgNO3 ⑨NaHCO3 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_,属于碱的是_______
属于酸的是_________,属于盐的是___________
8.从铁、盐酸、氧气、水、硝酸银溶液五种物质中选出一种或两种作反应物,按下列要求的反应类型各写一个化学方程式
化合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置换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复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我们已经知道了许许多多的物质。如氯化钠、氧化镁、硫酸铜、碳酸钙、金属钠、氯气、氢气、氧气、硫酸、金属铜、硫单质、二氧化硫、硫酸钙、氯化铁、硝酸钾、二氧化氮、氨气、二氧化硅、碘化钾等。
请从多角度对这些物质进行分类,并说明你的分类标准。
制作物质分类的示意图,再举出一些你知道的种类别的具体物质。
备课参考
练习答案:1.C  2.AC  3.C  4.B  5.C  6.D
7.①⑤  ④  ③⑦  ②⑥⑧⑨
8.3Fe+2O2Fe3O4 H2OH2↑+O2↑
 Fe+2HCl=FeCl2+H2 HCl+AgNO3=AgCl↓+HNO3
备课资料:
公孙龙是战国时期平原君的食客。一天他牵了一匹白马出关被阻,公孙龙便以白马不是马的命题与之辩论,守关的人辩不过他,公孙龙就牵着马出关去了(或曰未能出关)。公孙龙说:“白马非马者,言白所以名色,言马所以名形也;色非形,形非色也。夫言色则形不当与,言形则色不宜从,今合以为物,非也。如求白马于厩中,无有,而有骊色之马,然不可以应有白马也。不可以应有白马,则所求之马亡矣;亡则白马竟非马。
公孙龙白马非马的论断,从颜色和形状两个方面把“马”和“白马”说成两个概念,从逻辑上讲是偷换概念,但从分类方法上可以说是颜色和形状分别对物质进行分类而得到的结论。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认识丁达尔效应
逐步探究胶体与浊液、溶液的区别
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胶体及其主要性质
难点:丁达尔效应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课导入
从学过的溶液组成导入
从纳米科技简介导入








指导阅读
提出问题:什么是分散系、分散质和分散剂?
阅读教材第22页有关内容
归纳整理
分散系: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里所得到的体系。
被分散的物质叫分散质,容纳分散质的物质叫分散剂。
思考讨论
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所处的状态,它们之间的能使方式有哪些,并各举一两例
分散质
分散剂
举例
气体
气体
空气
液体
气体
云、雾
固体
气体
烟灰尘
气体
液体
泡沫
液体
液体
牛奶、酒精溶液
固体
液体
糖水、油漆
气体
固体
泡沫塑料
液体
固体
固体
固体
有色玻璃、合金
归纳小结
分散系具有多样性
学习探究
分散系的分类(按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思考讨论
三种分散系性质的比较:
分散系
分散质粒子大小
主要特征
粒子能否通过半透膜
粒子能否通过滤纸
举例
浊液
>100nm
不均一、不稳定
不能
不能
泥浆水
溶液
<1nm
均一、稳定


盐酸
胶体
1~100nm
均一、介稳定
不能

蛋清
归纳小结
溶液是常见的一种分散系,溶质是分散质,溶剂是分散剂
油状物质分散到水中可形成乳浊液;不溶于水的固体分散到水中可形成悬浊液
实验探究
Fe(OH)3胶体的制备:指导操作
操作1:向沸水中滴加少量饱和FeCl3溶液,继续煮沸
现象:体系变红褐色
操作2:用激光笔分别照射得到的红褐色液体与CuSO4溶液,并进行比较
前者:体系中有一条光亮的“通路”
后者:溶液中无光亮的“通路”
归纳总结
丁达尔效应:当光束通过胶体时,在胶体内部产生一条光亮“通路”的现象
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溶液和胶体
实验探究
与上表结论对比:胶体粒子能透过滤纸
1.将上述得到的Fe(OH)3胶体和泥浆水进行过滤
Fe(OH)3胶体过滤后得到的液体与原体系无明显差异;泥浆水过滤后得澄清透明的液体
2.用激光笔照射Fe(OH)3胶体过滤后得到的液体:有丁达尔效应
思考讨论
日常生活中的丁达尔效应
如果没有丁达尔效应地球上将是什么情形?
自学指导
纳米科技与胶体化学
阅读教材、
课后查阅资料
板书设计
二、分散系及其分类
分散系:
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nm的分散系
丁达尔效应
纳米科技与胶体化学简介
巩固练习:
1.胶体和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  )
A.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B.是不是一种稳定的体系
C.会不会产生丁达尔效应   D.粒子不没有带电荷
2.“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100nm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一种,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所形成的物质(  )
①是溶液  ②是胶体  ③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④能透过滤纸  ⑤不能透过滤纸  ⑥静置后会析出黑色沉淀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③④⑥
3.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属于纳米级的是(  )
A.溶液   B.悬浊液   C.胶体   D.乳浊液
4.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向胶体中加入蔗糖溶液,产生聚沉现象   
B.一束可见光透过胶体时,产生丁达尔效应
C.用渗析的方法“净化”胶体时,使用的半透膜只能让分子通过
D.胶体能够吸附阴离子和阳离子,故在电场的作用下,会产生电泳现象
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胶体外观不均匀    B.胶体带电荷,所以会产生电泳现象  
C.胶粒能透过滤纸    D.胶体不稳定,静置后容易产生沉淀
6.Fe(OH)3胶体带正电荷的原因是(  )
A.在电场作用下,Fe(OH)3胶粒向阴极定向移动      B.Fe3+带正电荷
C. Fe(OH)3带负电荷,吸引阳离子    D. Fe(OH)3胶粒吸附了阳离子
7.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溶液显电中性,胶体带有电荷      B.胶体能透过半透膜,但不能透过滤纸  
C.可用丁达尔效应区分溶液和胶体     D.电泳实验说明了胶体微粒带有电荷
8.不能用胶体的知识解释的现象是(  )
豆浆中加入石膏做豆腐    
B.一支钢笔使用两种不同牌号的墨水,易出现堵塞
C.向Fe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会出现红褐色
D.在海水与河水交界处,易形成三角洲
9.某胶体遇盐卤或石膏水易发生凝聚,而与食盐水或硫酸钠溶液不易发生凝聚,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胶体粒子直径约为1~100nm
B.此胶体粒子带有电荷
C.与BaCl2溶液或Fe(OH)3胶体可发生凝聚  
D.Na+使此胶体凝聚的效果不如Ca2+、Mg2+
10.已知土壤胶体粒子带负电,在土壤中施加含氮质量相同的下列化肥,肥效最差的是(  )
A.(NH4)2SO4 B.NH4HCO3 C. NH4NO3 D. NH4Cl
11.在Fe(OH)3胶体中加入Na2SO4饱和溶液,由于_______离子的作用,使胶体形成了沉淀,这个过程称为_______
12.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液体变为________色,得到的是_________,用此分散系进行下列实验:
将其装入U型管中,用石墨电极接通直流电,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阴极附近的颜色________,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___
向其中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
向其中滴入过量稀硫酸,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纯此分散系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参考
1.练习答案:1.A 2.B 3.C 4.A 5.D 6.D 7.B 8.C 9.B 10.C
11.SO42- 凝聚或聚沉  12.红褐 胶体 (1)加深 胶体粒子带电荷 电泳
   (2)产生沉淀 电解质溶液使胶体发生了凝聚 (3)先出现红褐色沉淀后沉淀溶解 开始加入稀硫酸时,胶体发生聚沉生成Fe(OH)3,当酸过量时,又将Fe(OH)3沉淀溶解
2.备课资料:
胶体的凝聚:胶体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分散系。由于胶体粒子可以通过吸附而带电荷,同一种胶粒带有相同的电荷,它们之间的相互排斥使得脱粒不容易聚集,胶粒所作的布朗运动也使胶粒不容易聚集成较大的颗粒而沉降。但如果给予一定的条件使胶体中的粒子聚集成较大的颗粒,就会形成从分散系中析出。这个过程 叫胶体的凝聚。通常使胶体凝集的方法有:
加热:可使胶粒布朗运动速率加快,胶粒相互碰撞的机会增多,从而使之聚集成较大颗粒而沉降。
加入电解质:往胶体中加入某些电解质,由于电解质电离生成的阳离子或阴离子中和了胶粒所带的电荷,使胶体聚集生成沉淀析出。
加入胶粒带相反电荷的胶体:不同的胶粒吸附带不同电荷的离子,如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吸附阳离子,使胶体带正电荷;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的胶粒吸附阴离子,使胶粒带负电荷。当两种带相反电荷的胶体混合,也会因胶粒所带电荷发生中和,而使胶体凝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