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油脂》教学设计
一、基本说明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高中化学选修模块5《有机化学基础》
2、年级:高中二
3、所属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
4、所属章节:第四章第一节第一课时
5、教学时间:40分钟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了解油脂的组成和结构
2) 了解油脂的化学性质
3) 了解油脂、合成洗涤剂的去污原理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由酯和烯烃的性质学习油脂的化学性质(氢化、皂化和水解反应)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2) 通过阅读材料、探索实验、设计实验方案等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辩证思想,让学生正确认识油脂,
2、内容分析:
在前几章学习了醇、醛、羧酸、酯等有机物的基础上,进一步安排学习具有这几类有机物官能团特征的、但更为复杂的有机物——糖类和油脂, 教材首先介绍了油脂的组成与结构,然后重点介绍了油脂的化学性质,也即水解反应和油脂的氢化反应,以科学视野的形式介绍了肥皂的去污原理及合成洗涤剂,同时安排了学生的实践活动,比较洗衣粉及肥皂在软水、硬水、微酸水中的洗涤效果不同。
3、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已学过的酯的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联系实际、观察实验现象及主动探索结构与性质的关系,了解油脂的性质、肥皂的工业制法、肥皂的去污原理等联系生活实际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4、设计思路:
采用“结构→性质”、“官能团决定化合物特性”的模式。从实验入手,来突出重点,用多媒体使学生易于理解,从而突破难点。
三、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2分钟 投影一听到油脂,很多女同学一定会说,我不吃有油脂的东西,会变胖的。其实适量的摄取油脂,是不会让人变胖的,油脂主要的功能是产生热量,帮助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而且对身体的器官也有保护的作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油脂”,让我们正确的认识油脂。 指出大多数人对油脂的误解,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复习4分钟 知识回顾:【投影】1、酯的一般通式为______________其结构特征_____________。2、_________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叫做__________。在_____和_____存在的条件下,酯能发生_____反应。3、酯化反应和酯水解反应互为可逆反应,该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化学平衡状态用通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酸分子的烃基含有较多碳原子的叫做高级脂肪酸。如硬脂酸___________(写分子式,下同)软脂酸__________油酸______________。【过渡】写出油酸和甘油的酯化反应的生成物 学生完成复习作业的过程中,对原有知识进行选择性再现。 让学生熟悉原有的知识,以便于迅速迁移到油脂的性质上去。
油脂的组成和结构3分钟 【板书】:一、油脂的组成和结构【展示】:油脂由 元素组成;结构式中的R1、R2、R3代表饱和烃基或饱和烃基。它们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如果R1、R2、R3相同,这样的油脂称____________。如果R1、R2、R3不相同,这样的油脂称____________。 学生写油酸和甘油的酯化反应,引出对油脂结构的认识 让学生认识油脂的学习是在酯化反应的范畴内,增强学生的信心。
油脂的物理性质5分钟 【过渡】从以下事实可以得出油脂具有哪些物理性质。【联系实际】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得出油脂具有哪些物理性质。(1)平日家中做汤放油,油浮在水面上而不溶于水中。(2)衣服上的油渍能用汽油洗净。【探索实验】指导学生分组进行有关“油脂的物理性质”实验。1.(1)取一支试管,注入2毫升水。(2)向(1)中滴入几滴食用油,振动试管,静置,观察现象。 2.用汽油擦洗布片上的油渍,观察现象。3.振动盛有食用油的试剂瓶,观察现象。4. 用手摸食用油,可以感觉到_______。【板书】二、油脂的物理性质油脂的密度比水小,黏度较大,触摸时有明显的油腻感,难溶于水,易溶于汽油等有机溶剂。 分组进行有关“油脂的物理性质”的实验。1、现象:油浮在水面上而不溶于水中。结论:食用油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食用油不溶于水。2.现象:布片上的油渍能用汽油擦洗干净。结论:食用油易溶于汽油。3、现象:食用油比较粘稠。结论:食用油的粘度比较大。4、感觉到:食用油的油腻感明显。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得出油脂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油脂的化学性质16分钟 【设问】1. 从“油脂的结构”特征分析它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2. 若油脂的烃基中含有不饱和成分,我们如何验证?(并设计实验)3. 如何将“油”变成“脂肪”?【分析引导】1. 由于油脂是多种“高级脂肪酸甘油脂”的混合物,而高级脂肪酸中的“烃基”既有饱和的,又有不饱和的。因此,许多油脂兼有“不饱和烃”和“酯类”的一些化学性质,可以发生“加成反应”和水解反应“。2. 可以用“溴水”或“碘水”检验油脂中的烃基是否饱和。若溴水或碘水褪色,则证明油脂中的烃基含有不饱和成分;若溴水或碘水不褪色,则证明油脂中的烃基含有饱和成分。 【设计实验】设计“检验烃基是否饱和”的实验。(1)取一支试管,放入3mL溴水或碘水。(2)向(1)中滴入1mL食用油,振荡并观察现象。 【板书】三、油脂的化学性质1. 氢化反应(加成反应、硬化反应)2. 水解反应(1) 碱性水解(皂化反应)总式:皂化反应——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叫做皂化反应。硬脂酸钠是肥皂的有效成分。(2)酸性水解 学生设计实验,分组讨论、探究现象:溴水或碘水褪色。结论:食用油中的烃基含有不饱和成分。阅读资料,结合实验,分析问题。聆听,思考,理解 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
油脂的用途7分钟 【板书】四、油脂的用途1、脂是人类的主要食物之一。我们在日常饮食中应该合理摄到油脂,而且应该少吃饱和度高的油脂,多吃油脂容易患高血脂症。油脂在人体中的消化过程与油脂的水解有关。以吸收的营养。2、油脂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硬化油”性质稳定,不易变质,便于运输;可用作制造肥皂、脂肪酸、甘油、人造奶油等的原料 学生自学肥皂的去污原理及合成洗涤剂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小结3分钟 【本节小结】指导学生归纳总结出本节所学的内容。 归纳总结出本节所学内容的知识网络。 复习重点内容
作业 教材78页1、2题填在书上。教材78页3、4题做在作业本上。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应突出“创设情境、问题解决、实验探究”的课堂教学理念。本节课重在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不应过多强调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以日常生活中的化学问题为线索,创设生动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咨询、对比、实验等多种方式获取化学知识,教师的协助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训练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归纳总结能力。并让学生体会探索科学的乐趣。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理解和处理生活中的有关问题。突出新课标的理念,重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兴趣。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