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76张PPT。第2讲 氨和铵盐
一、氨的分子结构和性质
自我诊断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不正确的说明理由。
①氨气溶于水能导电,所以氨气是电解质。
②实验室用浓氨水与NaOH固体制取氨气。
③氨和酸反应生成铵盐,与挥发性酸相遇时能形
成白烟。基础盘点④某晶体与NaOH共热放出一种使湿润的红色石蕊
试纸变蓝的气体,该晶体中含有NH 。
⑤氨水中含氮微粒中最多的微粒是NH 。
⑥把NH3通入稀HNO3中,当溶液的pH等于7时,
溶液中NH3和HNO3等物质的量反应。
②③④正确。①不正确,NH3本身不导电,
溶于水,与水发生反应NH3+H2O NH3·H2O
NH +OH-而导电,故NH3不是电解质;
⑤不正确,氨水中存在大量的NH3·H2O和少量的
NH ;⑥不正确,NH3和HNO3等物质的量反应
时,得到NH4NO3溶液,NH 水解使溶液显酸性,
pH<7。答案基础回归
1.物理性质
氨气是 色 气味的气体, 液化可作制冷
剂,常温、常压下,1体积的水可溶解 体积的
氨气。无有刺激性易700三角锥极性3.氨的化学性质
(1)与水的反应
NH3+H2O NH3·H2O NH +OH-,氨气溶
于水得氨水,氨水中含有的粒子有:
。氨水为可溶性
一元弱碱,易挥发,不稳定,易分解:
NH3·H2O 。NH3·H2O、NH3、H2O、NH 、OH-、H+NH3↑+H2O(2)氨气与酸反应
①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与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
近,其现象为 ,将浓盐酸改为 ,
也会出现相同的现象。
化学方程式为: ,
。
②与CO2等酸性氧化物反应:NH3+CO2+H2O
NH4HCO3或2NH3+CO2+H2O (NH4)2CO3有白烟生成浓硝酸HCl+NH3 NH4ClNH3+HNO3 NH4NO3(3)NH3的还原性
①氨的催化氧化
化学方程式:
②与其他氧化剂反应
4NH3+3O2(纯氧) 2N2+6H2O
4xNH3+6NOx (2x+3)N2+6xH2O
2NH3+3CuO 3Cu+N2+3H2O
8NH3+3Cl2 N2+6NH4Cl(白烟)4NH3+5O2 4NO+6H2O(4)与盐溶液反应
将氨水加入下列溶液生成红褐色
沉淀生成白色
沉淀Fe3++3NH3·H2O
Fe(OH)3↓+3NHAl3++3NH3·H2O
Al(OH)3↓+3NH4.制法
(1)实验室制法
。
(2)工业制法
。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N2+3H2 2NH3二、铵盐及NH 的检验基础回归
1.铵盐的概念
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2)铵盐中存在的化学键类型有 和 。共价键离子键
4.铵盐的化学性质
(1)受热易分解
NH4Cl
(NH4)2CO3
(2)与碱反应
①NH +OH- NH3↑+H2O
②在稀溶液中不加热:NH +OH- NH3·H2O
③在浓溶液中不加热:NH +OH- NH3↑+H2O
(3)水解反应:NH +H2O NH3·H2O+H+NH3↑+HCl↑2NH3↑+CO2↑+H2O↑3.铵盐的物理性质
铵盐都是 色固体,均易溶于水。白5.NH 的检验
未知液 呈碱性 湿润 色石蕊试纸变
色,则证明含NH 。红蓝
要点一 氨气的三种实验室制法
方法1 加热固态铵盐和碱的混合物
一般加热NH4Cl和Ca(OH)2的混合物:
2NH4Cl+Ca(OH)2 2NH3↑+CaCl2+2H2O。
(1)装置:“固体+固体 气体”(与用KClO3
或KMnO4制O2的装置相同)。
(2)收集: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
(3)干燥:用碱石灰(NaOH和
CaO固体的混合物)。要点精讲(4)验满方法:①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
管口,试纸变蓝色;②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置于
试管口,有白烟产生。
(5)环保措施:收集时,一般在管口塞一团用水
或稀H2SO4浸湿的棉花球,可减小NH3与空气的对
流速度,收集到纯净的NH3,同时也可避免污染空气。方法2.加热浓氨水
(1)反应原理:NH3·H2O NH3↑+H2O。
(2)装置:
方法3.浓氨水中加固态碱性物质
(1)反应原理:
浓氨水中存在以下平衡:NH3+H2O
NH3·H2 O NH +OH-,加入固态碱性物质
(如CaO、NaOH、碱石灰等),使平衡逆向移动,
同时反应放热,促进NH3·H2O的分解。
(2)装置:思维拓展 (1)实验室制取O2?
①加热KMnO4或加热固体KClO3、MnO2混合物:装
置类型同方法1?
②H2O2分解法(使用MnO2作催化剂):装置类型同方
法3?
③Na2O2与水反应:装置类型同方法3?
(2)实验室制取HCl?
①NaCl与浓H2SO4加热:装置类型同制Cl2?
②浓盐酸与浓H2SO4混合:装置类型同方法2【典例导析1】 下列仪器组合装置可以实现不同的实
验目的。(1)甲装置检查气密性的方法是
。
(2)若A中盛浓氨水,B中放氧化钙,通过化学反
应可以生成氨气,反应方程式为 。
该实验中有大量氨气逸出的原因是 (说明两点)。
(3)若C中放水,通过排水法可以测量NH3体积,
则应对C装置采取何种措施,才能使排水量气法顺
利进行,且测量结果较为准确?(4)若A中放稀硫酸,B中放镁铝混合物,用该装
置可以测定混合物中镁的质量分数,有同学提出用
如乙图装置代替原甲图A、B组合装置,从实验的可
行性以及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来看,这样做至少有以
下两点好处:
。
(5)实验结束时,为保证结果的可靠性,在测量
量筒中水的体积时,应注意 ,
(至少答两点原因) 。解析 (2)由于NH3·H2O+CaO Ca(OH)2+NH3↑,
且CaO与水反应放出热量,使NH3在水中溶解度降
低而逸出,且因为溶液中OH-浓度增大,使平衡
NH3+H2O NH3·H2O NH +OH-逆向移
动,有利于NH3逸出。(3)由于氨气的溶解度较大,
一般不用排水法收集,为了避免氨气与水的接触,
可以在水的上面覆盖一层植物油。(4)两图相比,
乙图可以使液体顺利滴下,可以使误差更小些。答案 (1)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对烧瓶外壁微微加
热,若洗气瓶中右端玻璃管形成一段水柱,且能保
持一段时间不下降,说明此装置气密性良好
(2)NH3·H2O+CaO Ca(OH)2+NH3↑
①CaO与水反应放出热量,使NH3在水中溶解度降
低而逸出;②溶液中OH-浓度增大,使平衡NH3+
H2O NH3·H2O NH +OH-逆向移动,
有利于NH3逸出
(3)在C中水面上覆盖一层植物油。(4)①有利于分液漏斗中液体顺利滴下(分液漏斗
上方和烧瓶内气压相同);②防止滴下的溶液排出
相应体积的气体从而产生误差
(5)①待气体温度恢复到常温;②上下移动量筒,
使量筒中液面和广口瓶液面相平;③读数时平放量
筒,使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反思感悟 该题看似普通,其实从实验原理上看,题
目的创新在于用氨气排水法测量氨的体积,命题者
巧妙设计了在C瓶处加一层植物油非常有创意,这将
启发我们在解题时朝着创新的方向去思考问题,能
培养解题能力。对点训练CD A C 定时检测A B D C B。A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