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棚高中期中考试试题
高二化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N—14 O—16 S—32 C—12 Cl—35.5
Fe—56 Cu—64 Na—23 Mg—24 Al—27
第I卷(选择题共67分)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
1.未来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且可以再生。下列属于未来新能源标准的是( )
①天然气②煤③核能④石油⑤太阳能⑥生物质能⑦风能⑧氢能
A ①②③④ B ⑤⑥⑦⑧ C ③⑤⑥⑦⑧ D ③④⑤⑥⑦⑧
2.反应A(g)+3B(g) 2C(g)+2D(g),在不同情况下测得反应速率,其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 /(L·s) B /(L·s)
C /(L·s) D /(L·s)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不一定发生能量变化
B.生成物全部化学键形成时所释放的能量大于破坏反应物全部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时,反应为吸热反应
C.反应产物的总焓大于反应物的总焓时,反应吸热,>0
D.的大小与热化学方程式的计量系数无关
4.下列过程中小于零的是( )
A.氯酸钾分解制氧气 B氯化铵分解得氨气
C.碳酸钙分解得二氧化碳 D 实验室制备氢气
5.升高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的主要原因是( )
A.活化分子的能量明显增加
B.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
C.增加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D.改变了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6.已知H2(g)+Cl2(g)=2HCl(g) =-184.6kJ/mol,则反应HCl(g)= H2(g)+ Cl2(g)的为( )
A.+184.6 kJ/mol B -92.3 kJ/mol
C -369.2 kJ/mol D +92.3 kJ/mol
7.已知反应A+3B=2C+D在某段时间内以A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1mol/(L·min),则此段时间内以C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
A. 0.5 mol/(L·min) B 1mol/(L·min)
C 2mol/(L·min) D 3 mol/(L·min)
8.如图,横坐标表示加水量,纵坐标表示导电能力,能表示冰醋酸(即无水醋酸)加水稀释的图是( )
9.体积相同、pH相同的HCl溶液和CH3COOH溶液,与NaOH溶液中和时两者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 )
A.中和CH3COOH的多 B 中和HCl的多 C 相同 D 无法比较
10.一定温度下,向a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NO2(g),发生如下反应:2NO2 2NO+O2,此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A.单位时间内生成2nmolNO同时生成2nmolNO2
B.混合气体中NO2、NO和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2:1
C.单位时间内生成2nmolNO同时生成nmol O2
D.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浅
二、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
11.下列不属于自发进行的变化是( )
A 红墨水加到清水使整杯水变红 B 冰在室温下融化成水
C NaHCO3转化为Na2CO3 D铁器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
12.压强变化不会使下列化学反应的平衡发生移动的是( )
A.3H2(g)+N2(g) 2NH3(g)
B. H2(g)+I2(g) 2HI(g)
C.2SO2(g)+O2(g) 2SO3(g)
D. C(s)+CO2(g) 2CO(g)
13.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A.CH3COOH B Cl2 C NH4HCO3 D SO2
14.下列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Al2(SO4)3 2Al3++3 SO42- B. CH3COOH CH3COO-+H+
C. H2CO3 2H++ CO32- D NaOH Na+ +OH-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盐酸浓度是醋酸浓度的二倍,则盐酸中H+ 浓度也是醋酸中H+浓度的二倍
B把NaOH和氨水溶液各稀释一倍,两者的OH-浓度均减少到原来的
C中和等体积等浓度的盐酸和醋酸,盐酸需氢氧化钠多于醋酸
D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定比弱电解溶液强
16.当下列反应达到平衡时,保持温度不变,向容器中充入氩气,平衡一定不移动的是( )
A.N2(g)+3H2(g) 2NH3(g)
B. 2HI(g) H2(g) +I2 (g)
C.PCl5(g) PCl3(g)+ Cl2(g)
D. 2SO2(g) + O2(g) 2SO3(g)
17.对于达到平衡的反应:2A(g)+B(g) nC(g)
符合右图所示的结论是( )
A.P1>P2,n>3
B.P1>P2,n<3
C.P1
3
D.P1 < P2,n<3
18.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mA(g)+nB(g) pC(g),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气体体积缩小到原来的一半,当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为原来1.9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m+n>p B.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A的转化率降低 D. C的体积分数减小
19.已知299k时合成氨反应N2(g)+3H2(g) 2NH3(g) =-92.0 kJ/mol 将此温度下的1molN2和3molH2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时进行反应,测得反应放出的热量为( )
A 大于92.0 kJ B 等于92.0 kJ C 小于92.0 kJ D 不能确定
20.一定温度下,反应2SO2+O2 2SO3达到平衡时,n(SO2):n(O2):n(SO3)=2:3:4 .缩小体积,反应再次达到平衡时,n(O2)=0.8mol, n(SO3)=1.4 mol,此时SO2的物质的量应是( )
A 0.4 mol B 0.6 mol C 0.8 mol D 1.2 mol
21.在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的是( )
A. 2H2(g)+O2(g)=2H2O(g)
2H2(g)+O2(g)=2H2O()
B. S(g)+O2(g)=SO2 (g)
S(s)+O2(g)=SO2 (g)
C. C(s)+O2(g)=CO2 (g)
C(s)+O2(g)=CO (g)
D. H2(g)+Cl2(g)=2HCl(g)
H2(g)+Cl2(g)=HCl(g)
第II卷(非选择题共37分)
(非选择题)
22.(3分)
已知P4(S,白磷)+5O2(g)=P4O10(S) kJ/mol
P(S,红磷)+O2(g)=P4O10(S) kJ/mol
写出白磷转化为红磷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6分)接触法制硫酸的核心反应是2SO2(g)+O2(g) 2SO3(g)
⑴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值的表达式:K=_______________; 升高温度,K值将______(填“增大”、“减小”、“不变”)
⑵生产中用过量的空气能使SO2的转化率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不变”)
24.(10分)在100℃时,将0.200mol的四氧化二氮气体充入2L真空的密闭容器中,每隔一定时间对该容器内的物质进行分析,得到如下表格:
时间 0 20 40 60 80 100
c(N2O4) 0.100 c1 0.050 c3 a b
c(NO2) 0.000 0.060 c2 0.120 0.120 0.120
试填空:
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到平衡时四氧化二氮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
⑵20s时四氧化二氮的浓度c1=__________mol.L-1,在0~20s时间段内,四氧化二氮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 mol.L-1. S-1.
⑶若在相同情况下最初向容器中充入的是二氧化氮气体,要达到上述同样的平衡状态,二氧化氮的初始浓度为________ mol.L-1。
25.(12分)
用50ml0.50mol/L盐酸与50mL0.55mol/L NaOH溶液在
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
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
⑴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______________。
⑵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⑷如果用60mL0.50mol/L盐酸与50mL0.55mol/L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___________(填“相等、不相等”),所求中和热________(填“相等、不相等”)
⑸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NH3﹒H2O)代表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___________________; (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26.(6分)
已知水在25℃和95℃时,其电离平衡曲线
如右图所示:⑴则25℃时水的电离平衡
曲线应为_______________(填 “A”或“B”)
⑵25℃时,将pH=9的NaOH溶液与pH=4的
H2SO4溶液混合,若所得混合溶液的pH=7,则
NaOH溶液与H2SO4溶液的体积比为__________。
⑶95℃时,若100体积pH1=a的某强酸溶液与
1体积pH2=b的某强碱溶液混合后溶液呈中性,
则混合前,该强酸的pH1与强碱的pH2之间应
满足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
弓棚高中期中考试试题
高二化学答案页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选择题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答案
三、(非选择题)
2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⑴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
24.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⑸__________________
26.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催化剂
PAGE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