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冲刺系列专题:氧化还原反应

文档属性

名称 化学冲刺系列专题:氧化还原反应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4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0-11-08 19:5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专题1·氧化还原反应
【2010考纲解读】
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及概念间的相互关系。
2、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了解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3、能正确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及概念间的相互关系;能用单、双线桥正确表示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能正确判断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4、能正确比较氧化剂的氧化性、还原剂的还原性强弱;掌握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方法;灵活运用电子转移守恒法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计算。
【考点回顾】
考点一、常见的氧化剂、还原剂归纳
1.常见的氧化剂:
物质类型 举例 对应还原产物
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F2、C12、Br2 X- #K]
O2、03 H2O
元素处于高化合价时的化合物 氧化物 Mn02 Mn2+
含氧酸 浓硫酸 SO2
HN03 NO2或NO
盐 KMnO4 K2MnO4、MnO2
Fe3+、Cu2+ Fe2+、Cu+
过氧化物 Na202、H202 H2O或OH-
2.常见的还原剂:
物质类型 类例 对应氧化产物
活泼的金属单质 K、Na、Mg Mn
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H2 H+或H2O
C CO或CO2
元素处于低化合价时的化合物 氧化物 C0 CO2
S02 SO3或H2SO4
酸 H2S S
HI I2
盐 S032- SO42-
Fe2+ Fe3+
3.具有中间价态的化合物
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一般情况下主要表现某一方面的性质
具有中间 价态的物质 Fe2+ S02、S032-、H2SO3 H202
氧化产物 Fe3+ SO42- O2
还原产物 Fe S H2O
通常表现的主要性质 还原性 还原性 氧化性
例1.(2009·重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故可作漂白剂
B.金属钠的金属活性比金属镁强,故可用钠与氯化镁溶液反应制单质镁
C.浓硝酸见光易分解,故有时在实验室看到的浓硝酸呈黄色
D.Fe在氯气中燃烧生成三氯化铁,故在与其他金属反应的产物中的Fe也显+3价
考点二、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
1.强弱规律
⑴氧化性、还原性的判断
①氧化性是指得电子的能力,还原性是指失电子的能力。
②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取决于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与得失电子的多少无关。
③从元素的价态考虑: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2)判断氧化性、还原性强弱常用的方法
①根据金属的活泼性判断
a.金属的金属性越强,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其对应的离子的氧化性越弱。
b.单质的还原性:按金属活动性顺序依次减弱。
c.离子的氧化性:按金属活动性顺序依次增强(铁为Fe2+)。如:Ag+>Hg2+>Fe3+>Cu2+>H+>Fe2+。
②根据非金属的活泼性判断
非金属性越强,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对应离子的还原性越弱。如:氧化性 F2>Cl2>Br2>I2>S;
还原性 S2— > I— > Br— > Cl— > F—。
③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以及反应条件或剧烈程度来判断
a.氧化性:氧化剂 > 氧化产物。
b.还原性:还原剂 > 还原产物。
c.不同氧化剂(还原剂)与同一还原剂(氧化剂)反应时,反应条件越易,氧化性(还原性)越强。
如:根据浓盐酸分别与KMnO4、MnO2、O2反应的条件分别为常温、加热、催化剂并加热,由反应条件可以判断氧化剂的氧化性顺序为KMnO4 > MnO2 > O2。
d.不同氧化剂(还原剂)与同一还原剂(氧化剂)反应时,反应现象越剧烈,氧化性(还原性)越强。
如:钠和钾分别与水反应时,钾更剧烈,所以还原性:K > Na
④根据原电池或电解池的电极反应判断
a.两种不同的金属构成原电池的两极,负极金属是电子流出的极,正极金属是电子流入的极,其还原性:负极>正极。
b.用惰性电极电解混合溶液时,在阴极先放电的阳离子的氧化性较强,在阳极先放电的阴离子的还原性较强。
⑤某些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与外界条件有关
a.温度:如浓硫酸具有强的氧化性,热的浓硫酸比冷的浓硫酸的氧化性更强。
b.浓度:如硝酸的浓度越高,氧化性越强。
c.酸碱性:如KMnO4的氧化性随酸性的增强而增强。
2.相等规律:在任何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到电子的总数与还原剂失去电子的总数相等。此规律应用于解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题、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3.先后规律:在溶液中如果存在多种氧化剂(或还原剂),当向溶液中加入一种还原剂(或氧化剂)时,还原剂(氧化剂)先把氧化性(还原性)强的氧化剂(还原剂)还原(或氧化)。如把Cl2通入到FeBr2溶液中,Cl2先氧化Fe2+,然后才氧化Br—。
例2.(2009· 广东)常温下,往H2O2溶液中滴加少量FeSO4溶液,可发生如下两个反应:2Fe2++H2O2+2H+=2Fe3++2H2O;2Fe3++H2O2=2Fe2++O2+2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2O2的氧化性比Fe3+ 强,其还原性比Fe2+ 弱
B.在H2O2分解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下降
C.在H2O2分解过程中,Fe2+和Fe3+的总量保持不变
D.H2O2生产过程要严格避免混入Fe2+
考点三、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
1.常见的几种守恒
得失电子守恒: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的物质的量相等;
质量守恒:反应前后各元素原子的物质的量相等;
电荷守恒:在离子反应中,阴离子所带的电荷总数与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
2.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种类
(1)求氧化剂与还原剂、或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量之间的关系。
(2)题目给定反应物和生成物,要求求出氧化剂与还原剂或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量的关系。
(3)题目给定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求氧化产物或还原产物的化合价。
(4)某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或还原剂不止一种,求某一部分氧化剂(或还原剂)氧化(或还原)还原剂(或氧化剂)的物质的量。
例3.(2009·全国I)含有a mol FeBr2的溶液中,通入x mol Cl2。下列各项为通Cl2过程中,溶液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其中不正确的是( )
A.x=0.4a,2Fe2-+Cl2=2Fe3++2Cl-
B.x=0.6a,2Br-+ Cl2=Br2+2Cl-
C.x=a,2Fe2++2Br-+2Cl2=Br2+2Fe3++4Cl-
D.x=1.5a,2Fe2++4Br-+3Cl2=2Br2+2Fe3++6Cl-
考点四、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1.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1)常规配平
其关键是确定还原剂(或氧化剂)化合价升高(或降低)总数,这就必须弄清还原剂(或氧化剂)中有几种元素发生化合价变化,每一种元素有几个变价原子。
配平的原则是: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
下面以NH3 + O2 — NO + H2O 为例来说明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步骤:
①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并标出反应前后变价元素的化合价。
H3 + 2 — + H2
②列出元素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数值
N:-3 → +2 升高 5
O:0 → -2 降低 2,O2中含有2个氧原子,则降低2×2 = 4
③求出最小公倍数,使化合价升高和降低总价数相等
5与4的最小公倍数为20,则
N:-3 → +2 升高 5×4
O:0 → -2 降低 2,O2中含有2个氧原子,则降低4×5
则4和5即是NH3 与O2前的系数,但不一定是最终系数。
即4 NH3 + 5 O2 — NO + H2O
④用观察法配平其他物质的系数
由NH3 的系数可以确定NO的系数为4,H2O 的系数为6,检查O的原子数,反应物中为5×2=10,生成物中O原子个数为4+6=10。则 4 NH3 + 5 O2 — 4 NO + 6 H2O
⑤将“—”写为“=”,给定条件的注明反应条件,标出沉淀、气体符号
4 NH3 + 5 O2 = 4 NO + 6 H2O
(2)缺项配平
一般先确定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化学计量数,利用电子转移守恒配平。再通过比较反应物和生成物,利用元素守恒和质量守恒确定缺项物质,缺项的物质一般为H2O 、酸或碱,然后用观察法配平。
例4.(2009·上海)某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有:AsH3、H2SO4、KBrO3、K2SO4、H3AsO4、H2O和一种未知物质X。
(1)已知KBrO3在反应中得到电子,则该反应的还原剂是 。
(2)已知0.2molKBrO3在反应中得到1mol电子生成X,则X的化学式为 。
(3)根据上述反应可推知 。
a.氧化性: b.氧化性:
c.还原性: d.还原性:
(4)将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化学式及其配平后的系数填入下列方框中,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反应中的氧化还原反应,通过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存在分析氧化剂还原剂,从而进一步考查学生掌握的有关电子得失守恒的应用。
(1)根据这些物质的化合价价态变化,可知这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其中KBrO3得电子,则必有失电子的物质,观察各物质即可知道失电子的为AsH3,即还原剂为AsH3。
(2)根据电子转移守恒,0.2molKBrO3在反应中得到1mol电子生成X,则X中必含Br元素,而0.2molKBrO3在反应中得到1mol电子Br的价态变为0,所以X为Br2。
(3)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还原剂和氧化剂,则可以确定反应方程式为
5AsH3+4H2SO4+8KBrO34K2SO4+5H3AsO4+4H2O+4Br2,所以根据氧化剂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还原剂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可得答案为ac。
(4)根据配平的氧化还原方程式5AsH3+4H2SO4+8KBrO34K2SO4+5H3AsO4+4H2O+4Br2,利用单线桥可得
【答案】(1)AsH3 (2)Br2 (3)a c (4)
【2010高考预测】氧化还原反应是高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它贯穿与高中化学的始终,是高考化学的高频考点之一。氧化还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比较,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的表示,以电子转移为核心的有关计算等等。从历年高考试题来看,其考查方式灵活多样,可以独立命题考查,也可以贯穿于填空、推断、实验、计算等各类试题之中,正确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规律,灵活运用电子转移守恒是掌握本讲知识的关键。分析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的特点,氧化还原反应主要考查这几个方面:
一、将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与物质的分析推断结合在一起;
二、根据计算确定氧化产物或还原产物;
三、运用氧化还原知识解释和解决一些生活、生产、环保和能源方面的问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主要题型有热化学方程式的判断或书写、反应热的计算或比较大小。可能出现的新题型:(1)结合数学图象;(2)结合社会热点问题;(3)与实验、计算等组合进行综合考查。
测试题
1.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水作为氧化剂的是( )
A.C+ H2OCO2+ H2
B.3NO2+H2O2HNO3+NO
C.2Na2O2+2H2O4NaOH+O2↑
D.2F2+2H2O4HF+O2
2.下列物质中,只有氧化性、只有还原性,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顺序排列的一组是( )
A.F2、K、HCl B.Cl2、Al、H2 C.NO2、Na、Br2 D.O2、SO2、H2O
3.氮化铝(AlN,Al和N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27和14)广泛应用于电子、陶瓷等工业领域。在一定条件下,AlN可通过反应Al2O3++N2+3C2AlN+3CO合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上述反应中,N2是还原剂,Al2O3是氧化剂
B.上述反应中,每生成1molAlN需转移3mol电子
C.AlN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
D.AlN的摩尔质量为41g
4.常温下,在下列溶液中发生如下反应
① 16H++10Z-+2XO=2X2++5Z2+8H2O
② 2A2++B2=2A3++2B-
③ 2B-+Z2=B2+2Z-
由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反应Z2+2A2+=2A3++2Z-可以进行
B. Z元素在①③反应中均被还原
C. 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XO、Z2、B2、A3+
D. 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2+、B-、Z-、X2+
5.钢铁生锈过程发生如下反应:
①2Fe+O2+2H2O=2Fe(OH)2;
②4Fe(OH)2+O2+2H2O=4Fe(OH)3;
③2Fe(OH)3=Fe2O3+3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①、②中电子转移数目相等
B.反应①中氧化剂是氧气和水
C.与铜质水龙头连接处的钢质水管不易发生腐蚀
D.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不能发生电化学腐蚀
6. 已知:①向KMnO4晶体滴加浓盐酸,产生黄绿色气体;②向FeCl2溶液中通入少量实验①产生的气体,溶液变黄色;③取实验②生成的溶液滴在淀粉KI试纸上,试纸变蓝色。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上述实验证明氧化性:>Cl2>Fe3+>I2
B.上述实验中,共有两个氧化还原反应
C.实验①生成的气体不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
D.实验②证明Fe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7. 常温下,往H2O2溶液中滴加少量FeSO4溶液,可发生如下两个反应:2Fe2++H2O2+2H+=2Fe3++2H2O 2Fe3++H2O2=2Fe2++O2↑+2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2O2的氧化性比Fe3+强,其还原性比Fe2+弱
B.在H2O2分解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下降
C.在H2O2分解过程中, Fe2+和Fe3+的总量保持不变
D.H2O2生产过程要严格避免混入Fe2+
8. 含有a mol FeBr2的溶液中,通入x mol Cl2。下列各项为通Cl2过程中,溶液内发生反
应的离子方程式,其中不正确的是
A.x=0.4a,2Fe2++Cl2=2Fe3++2
B.x=0.6a,2+ Cl2=Br2+2
C.x=a,2Fe2++2+2Cl2=Br2+2Fe3++4
D.x=1.5a,2Fe2++4+3Cl2=2Br2+2Fe3++6
9. 物质的量之比为2:5的锌与稀硝酸反应,若硝酸被还原的产物为N2O,反应结束后锌
没有剩余,则该反应中被还原的硝酸与未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 1:4 B.1:5 C. 2:3 D.2:5
10.(NH4)2SO4在高温下分解,产物是SO2、H2O、N2和NH3。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
化学计量数由小到大的产物分子依次是( )
A.SO2、H2O、N2、NH3 B.N2、SO2、H2O、NH3
C.N2、SO2、NH3、H2O D.H2O、NH3、SO2、N2
11.配平化学方程式
KMnO4+FeS+H2SO4——MnSO4+Fe2(SO4)3+S↓+K2SO4+H2O
12. 智利硝石矿层中含有碘酸钠,可用亚硫酸氢钠与其反应来制备单质碘,其化学方程式为:2NaIO3+5NaHSO3=3NaHSO4+2Na2SO4+I2+H2O
(1)反应中_____________元素被氧化,_____________是氧化剂。
(2)用短线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总数。
(3)反应产物中,所得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质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
13. ① 在淀粉碘化钾溶液中,滴加少量次氯酸钠溶液,立即会看到溶液变蓝色,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在碘和淀粉形成的蓝色溶液中,滴加亚硫酸钠溶液,发现蓝色逐渐消失,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对比①和②实验所得的结果,将I2、ClO-、SO按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排列为___________________。
4.答案: B
解析:根据有关规律,在同一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可得出氧化性:XO>Z2>B2>A3+
5.答案:A
解析:①②反应中消耗O2的量相等,两个反应也仅有O2作为氧化剂,故转移电子数是相等的,A项正确。①中H2O的H、O两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故不作氧化剂,B项错;铜和钢构成原电池,腐蚀速度加快,C项错;钢铁是铁和碳的混合物,在潮湿的空气的中易发生吸氧腐蚀,属于电化学腐蚀,故D项错
6.答案:A
解析:本题特别关注D选项。题中的有关反应为①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生成的黄绿色气体为Cl2);②Cl2+2FeCl2====2FeCl3(FeCl3溶液为黄色);③2FeCl3+2KI====2FeCl2+2KCl+I2(I2遇淀粉变蓝色)。以上三个反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根据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的规律,可知A正确、B错误、C错误。实验②只能证明Fe2+具有还原性,D错误。
7.答案:CD
解析:结合A、B两个方程式根据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比较规律:得 H2O2的氧化性>Fe3+的氧化性, H2O2的还原性>Fe2+的还原性,A错;
2H2O2=2H2O+O2↑,分解过程中,Fe2+作催化剂,溶液pH值不变,B错,
H2O2分解Fe3+或Fe2+作催化剂,所以总量不变。因为Fe2+可导致H2O2分解,所以H2O2生产过程要避免混入Fe2+,D正确。
解析:此题实际上是考查化学方程式的配平,(NH4)2SO4 AUTOTEXT => \* MERGEFORMAT EMBED PBrush NH3+N2+SO2+H2O,反应中:N:-3→0,化合价变化总数为6,S:+6→+4,化合价变化数为2,根据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总数相等,所以应在SO2前配3,(NH4)2SO4前面配3,NH3前面配4,H2O前面配6,最后计算反应前后的O原子个数相等。配平后的化学方程式为:
3(NH4)2SO4 ( http: / / www. / )4NH3↑+N2↑+3SO2↑+6H2O。
11.答案:6 10 24——6 5 10 3 24
解析:① 标价态。
KO4++H2SO4——SO4+(SO4)3+↓+K2SO4+H2O
② 列变化,算出一个氧化剂(或还原剂)“分子”的化合价总共降低(或升高)多少.
氧化剂KMnO4,→↓5价
③ 等升降。↑3×5(系数)5FeS;↓5×3(系数)3KMnO4并确定相应的其他元素的系数:
3KMnO4+5FeS+H2SO4——3MnSO4+Fe2(SO4)3+5S↓+K2SO4+H2O
④ 平系数。
用观察法配平其他物质的系数,一般先配盐,再配酸,最后配水,并核对氧原子数。
⑤ 验结果。
(3)反应中氧化产物为3NaHSO4+2Na2SO4,还原产物为I2,故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质量之比为(3×120+2×142):(2×127)=322:127
13.答案: ① I-被氧化成I2,I2遇淀粉变蓝 2I-+ClO-+H2O=I2+Cl-+2OH-
② I2被SO还原成I- I2+SO+H2O=SO+2H++2I-
③ ClO->I2>SO
解析:淀粉溶液变蓝的原因是溶液中存在I2,可由题目提供的反应物及产物中是否有I2,推断出反应的方程式.进一步来确定I2,ClO-,SO氧化性强弱。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