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反应

文档属性

名称 离子反应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0-11-14 11:3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离子反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离子反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离子方程式的含义和意义,并初步学会一般性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会判断溶液中离子是否大量存在;进一步提高对离子反应实质的认识及加深对离子反应条件的理解。
(2)培养学生透过实验现象分析、探索化学反应实质的能力。
(3)通过对离子方程式书写原则的归纳和离子共存原则的归纳,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了解研究事物从个别到一般的思想方法,体验研究问题,寻找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动手参与的能力,通过对反应现象的观察,激发学生的兴趣;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离子共存问题的讨论。
难点:什么物质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要拆写成离子形式。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分析
这节课的内容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了补充,主要要求学生学会归纳。学生已认识电解质的电离、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在此适时引导学生运用这些知识分析一些反应,学习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及讨论离子大量共存问题,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提高对离子反应实质的认识及加深对离子反应条件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主题一:离子方程式的意义和书写
[活动一]教师指导学生复习离子方程式的含义和意义
[活动二]了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以硝酸铜和氯化银的反应为例介绍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1、写出化学方程式:
例:2AgNO3 + CuCl2 == 2AgCl↓+ Cu(NO3)2
2、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难溶或难电离的物质以及气体等仍用化学式表示。
2Ag++2NO3-+Cu2++2Cl- == 2AgCl↓+Cu2++2NO3-
3、删去方程式两边形式相同的离子:
2Ag++2NO3-+Cu2++2Cl- == 2AgCl↓+Cu2++2NO3-
4、整理方程式并检查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总数是否相等:
2Ag+ + 2Cl- == 2AgCl↓
离子方程式:Ag+ + Cl- == AgCl↓
[活动三](练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下列反应:
1、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中和
2、硫酸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
3、澄清石灰水中滴入硝酸
4、氢氧化铜溶于盐酸
[活动四]归纳拆写离子形式的物质
主题二:离子大量共存
[活动一]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离子大量共存
通过教师所提供的例题,思考并讨论:离子大量共存的条件是什么?什么样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例题: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 K+、Ag+、NO3-、Cl- B. K+、H+、CL-、OH-
C. Na+、Ba2+、OH-、NO3- D. H+、K+、CO32-、SO42-
讨论结果:某些离子在溶液中会相互结合成难溶、难电离或易挥发的物质,使溶液中这些离子的浓度减小,从而不能大量共存。简言之,能发生离子反应的这些离子不能共存。
[活动二]学生归纳小结常见的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教师评价补充
1、同一溶液中若离子间符合下列任意一个条件就会发生离子反应,离子之间便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
⑴生成难溶物或微溶物:
⑵生成气体或挥发性物质:
⑶生成难电离物质:
2、附加隐含条件的应用规律:
⑴溶液无色透明时,则溶液中一定没有色离子。
常见的有色离子:Cu2+、Fe3+、Fe2+、MnO4-等
⑵强碱性溶液中肯定不存在与OH-反应的离子。
⑶强酸性溶液中肯定不存在与H+反应的离子。
[活动三](练习)
1、下列各组离子,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 K+、Ca2+、NO3-、CO32- B. K+、Na+、CL-、OH-
C. Na+、Ba2+、CL-、NO3- D. Ba2+、K+、CO32-、SO42-
2、PH=1的溶液中能共存的无色离子组是( )
A. CO32-、Na+、CL-、Ba2+ B.Cu2+、CL-、K+、SO42-
C. K+、NO3-、 Na+、CL- D. CO32-、OH-、 CL-、 K+
3、在给定的四种溶液中,加入以下各种离子,各离子能在原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有( )
A. 滴加石蕊试液显红色的溶液 Fe3+、NH4+、CL-、S2-
B.PH值为1的溶液 Cu2+、Na+、Mg2+、NO3-
C.滴加酚酞试液显红色的溶液 K+、Cu2+、Br-、Ba2+
D.所含溶质为Na2SO4的溶液 Ba2+、CO32-、NO3-、 Na+
五、作业
1、课本P32习题4、5、6、7
2、整理本节知识点
教学反思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其中大力提倡探究性学习。确实,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是最重要的。所以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新课程的实施实践证明,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用探究性学习,探究学习也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一节课成败与否的关键之一是应把学生作为主体,让学生学得主动。不应把学生看作是消极接受知识的“容器”,而应是有待点燃的火把,他们有主动学习知识的好奇心和愿望,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其次是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的特点,灵活和综合运用各种学习方式,让学生学得生动而有效。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初步学会一般性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并会判断溶液中离子是否大量共存,属于技能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因此,教学中强调在教师的诱导下,让学生通过讨论、归纳、练习等方式自主获得知识,从而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特色教学设计
目录:《离子反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PAGE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