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3张PPT。化学能与电能(一)高一化学说课课件湖南省永兴一中 廖永平 2010.11一、说教材1、说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及学情分析
本节教材是人教版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的教学内容,是电化学中的重要知识。初中化学已经从燃料的角度初步学习了“化学与能源”的一些知识,在后面的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中,将从科学概念的层面和定量的角度比较系统深入地学习化学反应与能量。该节内容既是对初中化学相关内容的提升与拓展,又为选修“化学反应原理”奠定必要的基础。该节分为两课时教学,本课为第一课时。2、教学目标分析
⑴ 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原电池及其工作原理,探究原电池的构成条件,会进行简单的原电池设计 ;
⑵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实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的能力。
⑶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探究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关注能源问题,逐渐形成正确的能源观。3、教学重点难点:
原电池工作原理及其构成条件
二、说教法和学法1、教法分析
本节课教学主要采用实验探究、问题讨论等方法进行,辅以多媒体教学。以“问题”为线索,挖掘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从而进行探究性实验,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启发式学习,最后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而接受新知识;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认知规律融为一体,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理解了原电池的相关知识。
2、学法分析
运用分组实验探究、观察思考、问题讨论、比较归纳等学法,在实验→观察 →讨论→ 推测→验证的过程中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与合作精神。三、说教学设计1、设景激趣,导入新课2、问题引导,实验探究3、巩固练习,强化新知4、课堂小结5、作业设计请同学们欣赏三幅夜景图 是哪种能源使我们的夜晚变得如此美丽了?看图后思考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2、问题引导,实验探究。实验探究一:原电池原理
实验探究二:形成原电池的条件
实验探究三:原电池构成条件的应用实验探究一:原电池原理1.铜片上的气体是什么? 2. 电流计指针偏转说明了什么?思考讨论3.从氧化还原角度看, Zn片Cu片上发生什么反应? 氢气(H2)有电流产生,且电子由锌流向铜锌极 Zn-2e- =Zn2+(氧化反应)
铜极 2H++2e- =H2↑(还原反应)原电池形成的实质:
氧化还原反应分开在两极进行,还原剂(Zn)所失去的电子通过导线转移给氧化剂(H+)。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极反应:
负极(Zn) Zn-2e- =Zn2+(氧化反应)
正极(Cu) 2H++2e- =H2↑(还原反应)原电池总反应:实验探究二:形成原电池的条件有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导体)构成条件一:第一分组实验探究二:形成原电池的条件有合适的电解质溶液构成条件二:第二分组实验探究二:形成原电池的条件形成闭合回路 构成条件三:第三分组
⑴两种活动性不同的电极;
⑵合适电解质溶液;
⑶形成闭合回路。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实验探究三:水果电池材料:铜片、镁条、水果、导线等,
请设计一个简易的水果电池,并测试是否产生电流。结论:只要满足构成原电池的条件,都可以成为原电池3、巩固练习,强化新知。练习一目的:巩固形成原电池的条件
练习二目的:强化原电池原理
练习三目的:原电池构成条件的应用,培养
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1、[实验]下列哪些装置能产生电流,形成原电池? H2SO4 (aq)负极( ): .
正极( ): .
总反应式: . 2、[练习]请在图上标出电子的流动方向和电流方向,
并判断正负极,写出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式.负极( ): .
正极( ): .
总反应式: . 3、[拓展]请结合组成原电池的条件,将氧化还原反应:Fe + Cu2+ = Cu + Fe2+ 设计成一个原电池。1、电解液: 。
2、电极材料:
正极 ,负极 。
3、电极反应式 :
负极: .
正极: . 1、如何在一个地处僻远的
小岛上设置一 座灯塔?
(根据原电池原理考虑)思考讨论负极:较活泼的金属(如铝等金属)
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等
电解质溶液:海水(NaCl、MgCl2等) 黄金牙和钢牙及口腔中的唾液构成了原电池,虽然产生微弱的电流,但却长时间刺激病人的神经,从而产生了一系列的病症。诊断结果就是:4、课堂小结1.课本习题一、l、3、4,二、l、2、3
2.回家搜集废干电池并拆开,弄清它的构造及原理。(如何防止污染)5、作业设计:板书设计: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
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1、电极反应:
负极(Zn) Zn-2e- =Zn2+(氧化反应)
正极(Cu) 2H++2e- =H2↑(还原反应)
总反应: Zn+2H+= Zn2++ H2↑
2、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⑴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非金属单质作电极;
⑵电极材料都插入合适电解质溶液中;
⑶形成闭合回路。 本节课采用实验探究式教学,并合理使用图片、动画等多媒体教学资源,有机的把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起来,既符合化学的学科特点,也符合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的发展特点。 四、说教学反思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