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2张PPT。 湘潭市第十六中学 胡云溶液的形成 (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 学生对溶液并不陌生,例如平时喝的糖水、盐水,实验中用到的盐酸、硫酸铜溶液等等都是溶液。虽然本课内容难度不大,但是它为后面学习溶解度,溶质质量分数和酸碱盐的知识打下了基础,是一节不可或缺的化学实践课。知识与技能: 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知道溶液的基本特征;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生活中的化学,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2、教学目标一、教材分析1、溶液的概念
2、溶液、溶质、溶剂三者之间的关系
3、教学重点一、教材分析1、溶液的基本特征
2、溶液中溶质、溶剂的判断4、教学难点一、教材分析1.合作探究法
2.多媒体演示法
二、教法分析1.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2.指导学生交流讨论,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法指导四、教学过程(一)整体思路NaCl溶液CuSO4 溶液FeCl3溶液CuCl2溶液KMnO4溶液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二)教学过程分析1、什么是溶液?它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2、溶质、溶剂的概念是什么?
3、怎样来判断溶质和溶剂?
4、影响溶解的因素有哪些?
5、常见的溶剂有哪些?2、提出问题:(二)教学过程分析 1、将蔗糖溶于水
2、往糖水中加食盐
3、再往所得液体中加硫酸铜固体3、合作探究探究1:什么是溶液及溶液的形成过程(二)教学过程分析
溶液 硫酸铜溶液 碘 酒稀硫酸 稀盐酸 溶质(溶解前的状态) 溶剂硫酸铜(固体) 碘(固体) 硫 酸(液体) 氯化氢 (气体) 水酒精水水 (状态)(液态)(液态)(液态)(液态)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判断(二)教学过程分析1.将1-2粒碘加入到2-3mL水中,振荡。 2.将少量高锰酸钾加入到2-3mL水中,振荡。 在1—4号试管中分别做以下实验:3.将1-2粒碘加入到2-3mL汽油中,振荡。
4、将少量高锰酸钾加入到2-3mL汽油中,振荡。
探究2:水是唯一的溶剂吗?是否所有物质都能溶于水?(二)教学过程分析3、合作探究结论:
1、水是一种最常见的溶剂,汽油等也是常用的溶剂;
2、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能力不同;
3、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中,溶解能力也不同。(二)教学过程分析实验内容振荡前现象振荡后现象结论2.向2号试管中缓缓加入2mL酒精试管里的液体出现了分层现象试管里的液体溶为一体,颜色均匀酒精能溶于水探究3:水和乙醇互溶(二)教学过程分析3、合作探究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发现并解决的问题:1、是否所有物质都能溶于水?
2、溶剂是否只有水?
3、用酒精或者汽油来清洗污渍,是否用到了溶解的原理?4、交流反馈(二)教学过程分析2、溶液的特征:均一、稳定、混合物3、溶液的组成溶质(固、液、气)溶剂(水、汽油、酒精等)课题1 溶液的形成
(第一课时) 1、 溶液的定义:课本27(二)教学过程分析5、整理归纳(板书设计)4、影响溶解的因素
(1)、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能力不同;
(2)、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中,溶解能力也不同。
我会选1.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都是混合物 B都是均一稳定的
C都是无色透明的 D都是有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2.消毒酒精中酒精的体积分数为70%~75%,则消毒酒精中的溶剂是( )
A 水 B 酒精 C 酒 D说不定CA(二)教学过程分析6、知识应用3、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凡是溶液都是澄清、透明、无色的
B、当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长期放置,
溶质也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C、一种溶液上面和下面所含的溶质是
不同的
D、溶质和溶剂混合时最初是混合物,
等溶质全部溶解后就变成透明的纯净物B(二)教学过程分析我会填Ca(OH)2H2OC2H5OHH2OI2C2H5OHH2ONaCl(二)教学过程分析6、知识应用谢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