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12-28 11:22: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
1.在中国,有这样一个城市,它为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冠上自己的名字而受辱,它为抗战时期日本在这里屠杀30多万中国军民的罪行而饮恨。它就是( )
A. 北京 B. 上海 C. 广州 D. 南京
2.为反驳日本右翼教科书对侵华史实的歪曲,八年级(2)班设计了一期板报。下列板报内容最能反映日军野蛮暴行的是( )
A. 难忘九一八 B. 激战卢沟桥
C. 南京大屠杀 D. 血战台儿庄
3.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写道:“每个月打得一个较大的胜仗,如平型关、台儿庄一类的,就能大大地沮丧敌人的精神,振起我军的士气,号召世界的声援”。其中台儿庄战役的重大意义是( )
A. 取得了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重大胜利
B. 成为抗日战争的转折点
C. 取得了抗战以来主动抗击日军规模最大的胜利
D. 实现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4.临沂市某校初二(1)班同学准备举行“l919~1949年历史图片展”。小军找到一幅《中国军队血战卢沟桥》的图片,你认为它应该归入的栏目主题是( )
A. 国民革命 洪流奔涌 B. 十年对峙 烽火绵延
C. 八年抗战 同仇敌忾 D. 解放战争 革命胜利
5.一位网友为纪念某一事件作诗一首“百年病体气悠悠,又遇独夫乱九州。安内为由兄害弟,引得鲜血灌卢沟。”该诗纪念的是( )
A. 九一八事变 B. 卢沟桥事变
C. 台儿庄战役 D. 百团大战
6.“‘攘外安内’蒋主张,夜赠领土百万方,金陵城头发乱令,叫尔小民做羔羊……”,这首歌谣控诉了蒋介石对日军侵略采取的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全境沦陷。它最有可能出现在下列哪一历史事件后( )
A. 九一八事变 B. 台儿庄战役
C. 百团大战 D. 平型关大捷
7.从1937年到1941年,中国独立抗战,抗击了在中国本土的50万到70万敌军——大约是日本总军力的一半。在1945年战争结束时,230万日本的海外派遣军中有120万被钉在了中国。这表明(  )
A. 抗日战争的胜利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B. 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C.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D.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援助
8.1935年,华北局势危机。“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 为此学生掀起了
A. 五四运动 B. 革命斗争
C. 一二.九运动 D. 西安事变
9.为巩固根据地,争取抗战胜利,中国共产党制定的为团结各阶层人士共同抗日的政治措施是( )
A. 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B. 实行减租减息政策
C. 开展大生产运动 D. 开展群众性的人民游击战争
10.1991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历史研究中心与张学良商定开展口述历史的工作,张学良讲了这样一段内容:“内战,我不干了,说什么我都不干,我宁可叛变,我那时候也等于叛变。你跟日本打,我打!你和共产党打,我不干,我不打了。”张学良所说“叛变”的具体行动是( )
A. 放弃东北三省 B. 参与军阀混战
C. 不同意围剿共军 D. 发动西安事变
11.201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放原子弹
B. 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
C. 国共两党合作,领导全民族抗战
D. 国共两党签订《双十协定》
12.美国《纽约时报》曾载文,称“蒋介石将军,虽已失去自由,但中国政局仍为彼所操持,全世界闻讯之余,皆为之震惊。足见全世界均认蒋氏,为中国最大领袖,而自动推崇之。”它评述的事件是( )
A. 西安事变 B. 七七事变 C. 重庆谈判 D. 南京解放
13.九一八事变后,《生活画报》刊载了《东北义勇军喋血苦战情形》等图片,真实记录了东北军民的英勇抗战,这表明
A. 日军侵华蓄谋已久 B.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形成
C. 东北已全部沦于敌手 D. 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已经开始
14.为了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和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基础,我党特制定了政治路线。这一路线制定于( )
A. 中共“一大” B. 八七会议
C.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D. 中共“七大”
15.“学校师生要向日本天皇及当时在位的满洲皇帝遥拜,唱国歌,背诵溥仪的诏书,且学生须学习日语,并被灌输‘日满一体’的思想。”上述情况最可能发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 )
A. 香港 B. 重庆 C. 瑞金 D. 沈阳
16.“苦难十四年,日本和汉奸,压迫老百姓,有苦不能言:”其中“十四年”开始的标志是( )
A. 九一八事变 B. 西安事变
C. 七七事变 D. 八一三事变
17.蒋介石在台儿庄大捷后的电报中说:“此次台儿庄之捷,幸赖我前方将士之不惜牺牲,后方同胞之共同奋斗……”日本军方也公认战役的失败是中国方面“集中国力”,提出要促使国共“两党分裂”。这些材料说明台儿庄战役胜利的根本原因是( )
A. 国军将士不惜牺牲 B. 后方同胞全力支援
C.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 八路军的支援配合
18.有首歌唱道:“你手持汉阳造血染台儿庄,我手握大刀片喋血平型关,在战壕中你我分享着一口干粮……”歌词反映的史实发生于( )
A. 抗日战争时期 B. 北伐战争时期
C. 解放战争时期 D. 国共十年内战时期
19.1940年8月,为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对日寇展开了一场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这次战役是( )
A. 血战卢沟桥 B. 平型关大捷
C. 台儿庄战役 D. 百团大战
20.武汉会战结束后,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了下列哪一阶段
A. 防御阶段 B. 相持阶段
C. 决战阶段 D. 大反攻阶段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不论我们对这一事件的动机及政治背景做何评论,都必须承认这一点,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真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
(1)材料中的“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指什么事件?是由哪两个人发动的?
(2)这次事件的和平解决有何历史意义?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37年7月,日本侵略者发动全国侵华战争,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并肩抗战。
材料二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居民的无组织状态。克服了这一缺点,就把日本侵略者置于我们数万万站起来了的人民面前,使它像一匹野牛冲入火阵,我们一声唤也要把它吓一大跳,这匹野牛就非烧死不可。
——《毛泽东选集》
请回答:
(1)结合上述材料分析,面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国共两党作出了相同的反应是什么?写出抗战中两例著名的战役。
(2)国民党军队与共产党军队在对日作战的区域及方式上有何不同?各起了什么作用?
(3)结合材料二想一想,为什么说只要中国的广大民众组织起来,就一定能将日本侵略者这匹“野牛”烧死?请你用一句话或一个成语,来形容当时中国各阶层的团结合作。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写出材料一中“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标志性事件。在“虎门”领导禁烟斗争的是哪位民族英雄?
(2)材料二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国共两党初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写出两场抗日战争时期“血肉筑长城”的战役。
(3)上述材料集中体现了哪些中华民族精神?
24.下列两段材料是关于日本再次修订教科书的资料:
材料一:日本在1997年使用中的5种教科书记述有日本军队在中国北方地区为消灭抗日势力而实行“三光政策”(日语为“三光作战”,即烧光、杀光、抢光),新版教科书记述有关内容的则只有一种。
材料二:关于南京大屠杀,1997年版教科书的记述是“占领了首都南京,据说当时杀害了包括妇女儿童在内的约20万中国人”。新版教科书则有4种把被杀害人数改为“大量”,其中有两种新版教科书把“南京大屠杀”改为“南京事件”。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提到“三光政策”发生在哪场战争中?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军民取得重大胜利的是哪次战役?
(2)材料二中提到了南京大屠杀,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于2014年12月13日在南京举行,你知道南京大屠杀发生在何年何月?屠杀无辜军民多少?
(3)假如你是中国的外交官,对日本修订教科书等美化侵略的行径,将如何面对?
25.国共合作: 2009年4月26日,在两岸关系发展史上是一个具有丰碑意义的大日子,因为从这一天开始两岸全面实现直接“三通”,即直接通邮、直接通航、直接通商。
材料一:改组同盟会为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材料二: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
材料三:

(1)材料一的事件意味着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始,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任务是什么?
(2)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国共两党进行了第二次合作,这次合作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3)国共之间如果有第三次合作,那么你认为这次合作最重大的主题应该是什么?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南京条约》,在抗日战争期间,日本杀害30多万中国军民的事件是南京大屠杀,它们都发生在南京,故选D。
2.【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日本侵华期间犯下了滔天罪行,最主要的是日本占领了南京后进行了血腥大屠杀,屠杀我军民三十万人以上,现在又要否认历史,不敢正视历史,妄想抹杀历史,A项是日本局部侵华战争的开始,B项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D项是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在李宗仁的率领下取得抗战以来重大的胜利,本题选C。
3.【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重大胜利;百团大战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规模最大的胜利;日本无条件投降标志着抗日战争的胜利。
4.【答案】C
【解析】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七七事变,标志中华民族全面抗日战争的开始。随着日本对中国侵略的不断扩大,中华民族的危机空前严重,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八年抗战取得胜利。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国共两党合作抗日,进行全民族的抗战。故选C。
5.【答案】B
【解析】诗句内容所涉及到的事件有:中国衰落,日本入侵,蒋介石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助长了日本的侵略气焰,由此引发了七七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开始,所以与诗句内容相符的为B。
6.【答案】A
【解析】九一八事变发生后,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对日军侵略采取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全境沦陷,故选A。
7.【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中国独立抗战,抗击了在中国本土的50万到70万敌军,230万日本的海外派遣军中有120万被钉在了中国”可知,中国的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8.【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1935年,华北危机”“华北之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进一步发动华北事变,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起来抗日救国,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和领导下,北平市学生联合会率领北平6000余人举行示威游行,这一运动称之为一二.九运动,形成了全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的新高潮,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A项时间是1919年;B项不符合题意;D项时间是1936年。故选C。
9.【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巩固根据地,争取抗战胜利,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各项政策和措施。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属于政治措施,故A符合题意;B项实行减租减息政策、C项开展大生产运动,属于经济措施;D项开展群众性的人民游击战争,属于军事措施;由此分析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10.【答案】D
【解析】阅读题干所给提示信息:根据所学知识:1936年12月12日,为逼蒋抗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11.【答案】C
【解析】根据课本所学,中国八年抗战的胜利,主要原因是国共两党的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故本题选择答案C。
12.【答案】A
【解析】从提干上看,重点词语“蒋介石将军,虽已失去自由”,是指西安事变中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扣押了蒋介石,应选A。
13.【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九一八事变后,《生活画报》刊载了《东北义勇军喋血苦战情形》和《沦亡一年后东北情况》等图片,真实记录了日军侵华暴行和东北军民的英勇抗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九一八事变后日军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东北一百多年平方千米的锦绣河山,全部沦于敌手。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织起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D项符合题意;依据题干“真实记录了东北军民的英勇抗战”反映的中国人民的抵抗,AC两项不合题意;1937年9月,《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形成。B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
14.【答案】D
【解析】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和保障全中国人民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故选D。
15.【答案】D
【解析】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满洲皇帝”、“20世纪30年代”,结合课本所学分析,1931年9月18日,日本沈阳发动九一八事变,不到半年东北三省沦陷,1932年春,日本扶植早已经退位的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傀儡政权,企图把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故答案为D。
16.【答案】A
【解析】1931年9月18日,日军制造柳条湖事件,炮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攻占沈阳城。这就是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发生后,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方针,导致不到半年时间,东北三省全部沦陷敌手。东北3000万同胞在日军的铁蹄下受尽欺压凌辱,一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苦难十四年”结束。故选A。
17.【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此次台儿庄之捷,幸赖我前方将士之不惜牺牲,后方同胞之共同奋斗……”、日本军方也公认战役的失败是中国方面“集中国力”。得出: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是因为国内同胞的共同奋斗,中国国力集中起来。反映了台儿庄战役胜利的根本原因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也是战争胜利的原因,但是材料中没有体现。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18.【答案】A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不久,日军进入山西。9月,日军向平型关进攻,八路军一一五师领导了平型关大捷,这是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1938年春,日军从山东分两路南下,进攻徐州。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进行了台儿庄战役。这是中国军队取得的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A项符合题意。由此可知B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A。
19.【答案】D
【解析】1940年8月,为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对日寇展开了一场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这次战役是百团大战,故选D。
20.【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全面抗战共分为三个阶段,防御阶段、相持阶段和反攻阶段。第一阶段: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是战略防御阶段。 第二阶段:从1938年10月至1943年12月,是战略相持阶段。第三阶段:从1944年1月解放区战场局部反攻至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是战略反攻阶段。1938年10月25日,武汉会战结束后,中国的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相持阶段。故选B。
21.【答案】(1)西安事变;张学良、杨虎城。
(2)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内和平的基本实现,是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实施的重大胜利。它对推动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重大的历史作用,成为由国内革命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
【解析】(1)通过“西安”这个地名,联系所学可知这是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押蒋介石逼蒋抗日的西安事变。
(2)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
22.【答案】(1)相同的反应:抗击日本侵略者,战役:国民政府的台儿庄战役,共产发动的平型关战役和百团大战
(2)国民党军队:以大兵团阵地战等方式,依靠军队与日军正面作战,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八路军新四军:以建立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等方式,依靠人民群众在敌后抗战,钳制日军大量兵力,严重威胁着敌人的后方,
(3)中国的广大民众是抗击日本侵略者最伟大的力量,只要中国的广大群人民群众组织起来,就一定能够打败日本侵略者。血肉筑长城或众志成城。
【解析】(1)根据材料中“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并肩抗战。”可知国共两党面对日本的侵略的相同反应是抗击日本侵略者;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的战役是台儿庄站哟,共产党在敌后战场上的战役是百团大战。
(2)依据所学知识分析你可知,在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以大兵团阵地战等方式,依靠军队与日军正面作战,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共产党改编的八路军新四军以建立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等方式,依靠人民群众在敌后抗战,钳制日军大量兵力,严重威胁着敌人的后方。
(3)根据材料中“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把日本侵略者置于我们数万万站起来了的人民面前”可知中国的广大民众是抗击日本侵略者最伟大的力量,只要中国的广大人民群众组织起来,就一定能够打败日本侵略者。我们可以用血肉筑长城或众志成城、同仇敌忾来形容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各阶层的团结合作。
23.【答案】(1)鸦片战争林则徐
(2)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答出其中两例即可)
(3)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不屈不烧的斗争精神;抗争精神;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团结合作的精神等。(答出其中之一即可)
【解析】(1)依据课本所学,1840年--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并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贸易主权和关税主权,使中国由一个独立主权的国家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1839年6月,林则徐将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上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
(2)依据课本所学,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华清池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最后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张学良释放了蒋介石,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卢沟桥事变后,1937年9月八路军一一五师领导了平型关大捷,这是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1938年春李宗仁领导了台儿庄战役,这是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1940年8月彭德怀领导了八路军进行了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3)依据前面的材料,当民族利益受到危害时,林则徐的虎门销烟;面对民族危机,国民党爱国将领发动西安事变;中国军民的奋勇抵抗。由此得出: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不屈不烧的斗争精神;抗争精神;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团结合作的精神等。
24.【答案】(1)抗日战争;台儿庄战役。
(2)1937年12月;30万。
(3)①谴责日本美化侵略的行径;
②警告日本右翼分子要以史为鉴,不要重蹈覆辙;
③警惕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加强交流与合作,开创中日外交新局面。
【解析】(1)“三光政策”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是日本在中国北方地区为消灭抗日势力而实行的。在1938年取得的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歼敌1万多人,是中国军民取得的重大胜利。
(2)1937年12月日本人攻占南京,屠杀无辜的中国居民30万人以上
(3)作为一名中国外交官,首先会谴责日本美化侵略的行径;同时要警告日本右翼分子要以史为鉴,不要重蹈覆辙;警惕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加强交流与合作,开创中日外交新局面。
25.【答案】(1)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中国。
(2)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抵御日本的侵略。
(3)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解析】(1)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也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的形成。结合所学,国共第一次合作形成,促进了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进行北伐战争,基本消灭北洋军阀的统治。
(2)结合所学可知,西安事变发生的背景是中日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张、杨发动了西安事变,中共从全民族人民根本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故其任务是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抵御日本的侵略。
(3)回顾历史,分裂是不能持久的,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每个炎黄子孙都要以维护国家统一为自己的责任,故如果国共两党有第三次合作,其最重大的主题应是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