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孔乙己[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8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7-11-29 09:1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4张PPT。 鲁迅
初三语文研究组孔乙己学习目标1、梳理小说的情节结构,分析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
2、品味小说辛辣深刻的语言,理解社会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3、探究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体会孔乙己形象的思想意义。找出反映下列内容的语句并揣摩其含义1、孔乙己的特殊身份:
2、孔乙己的地位:
3、孔乙己的结局:“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理清小说情节结构,概括孔乙己的六个生活片断。1、众人揭短,取笑孔乙己偷东西;
2、众人奚落孔乙己没有考中秀才;
3、孔乙己教小伙计识字;
4、孔乙己给小孩子们分茴香豆;
5、侧面交代孔乙己被打断腿;
6、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咸亨酒店买酒。 填写下列句子,探究孔乙己性格中的矛盾表现。1、孔乙己是站着喝酒但又( )的人。
2、孔乙己是穷得将要讨饭但又( )的人。
3、孔乙己是以读书人自居但又( )的人。
4、孔乙己是竭力争辩维护清白但又( )的人。
5、孔乙己是穷困潦倒偶尔偷窃但又( )
的人。
6、孔乙己是热心教小伙计认字,给孩子分茴香豆但又 ( )的人。
7、孔乙己是个被人讥讽但又( )的人。
8、孔乙己是个使人快活但又( )的人。
穿长衫好喝懒做把“半个秀才也没捞到”当作灵魂伤疤偶有偷窃从不拖欠酒钱屡遭冷遇想和人交流无人关心、可有可无探究孔乙己矛盾表现的思想原因和社会原因,深刻理解孔乙己形象。1、孔乙己“站着喝酒”是因为:
2、孔乙己“穿长衫” 是因为:
3、孔乙己“竭力争辩维护清白”是因为:
4、孔乙己“偷窃”是因为:
他经济拮据,买不起酒菜,进不了柜台内坐着喝。 他追求功名,不愿与“短衣帮”为伍。 他死爱面子,想清白做人。 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教育使他不会营生又好逸恶劳,贫困无法自存不得已而为之。 7、孔乙己“从不拖欠酒帐”说明他
8、孔乙己“以读书为傲” 说明他
9、孔乙己把“‘半个秀才也没捞到’当作灵魂伤疤”,表明他
10、孔乙己“热心教伙计‘茴’字写法”表明他
11、孔乙己“遭到冷遇”表明他
12、孔乙己“使人快活”表明他
13、孔乙己“无人关心”表明他
质朴、忠厚。受封建教育毒害,“唯有读书高”的观念根深蒂固。中封建科举的毒害很深。空虚无聊迂腐。地位卑下,连小孩都不愿理睬他。地位卑下,已沦为笑料。所处社会环境的可悲。揣摩下列词句,品读语言,探究问题 (研讨与练习三)
1、“排”字和“摸”字意味有什么不同?“排”字表现出孔乙己拮据而穷酸的本相,既对酒店表示分文不少,自己是规矩人,又能对短衣帮的耻笑表现出若无其事来恰如其分的显示了他的虚荣心理。
“摸”与“排”字对比,鲜明的表现了孔乙己生活更加贫困潦倒,每况愈下的悲惨境地。2、“捞”字显示了问话人( )的口吻?“笼”字又揭示了孔乙己(
)的心态?
不屑与嘲笑 在灵魂深处的疮疤被戳痛时的颓丧3、“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这句话说明孔乙己在人们的心中没有任何地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多余人。
它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4、既然是“大约”,为什么又说“的确”,这是否矛盾?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不矛盾。
“大约”表估计、推测,因为没有人证实孔乙己的死;但根据未见时间之长,而且已丧失生存能力,再加上社会环境的冷酷无情,所以用“的确”来确定孔乙己已经死了。研读探讨1、阅读前3段(开端),思考:,小说一开始没有直接写孔乙己,而是介绍咸亨酒店的格局和顾客的情况,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交代孔乙己生活的社会环境,表现了社会严重的阶级对立,渲染了一种冷漠、悲凉的社会气氛,预示了人物悲剧的必然性。2、通读第4-12段(小说的主体),研讨:
(1)、小说中有几次写到众人的哄笑?他们为什么而笑?作者用众人的笑来贯穿孔乙己的故事,有什么用意?
四次。
人们只为在劳累而苦闷的生活中寻求片刻的快乐,表现了当时社会中人们自私而冷酷的嘴脸。
这种哄笑是麻木的笑,一面是悲惨的遭遇和伤痛,另一面不是同情和眼泪,而是无聊的逗笑和取乐,以乐景写哀,更令人悲哀。其实孔乙己的悲剧并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的悲剧,作品反封建的意义就更加深刻了。揣摩关键语句,总结刻画人物的方法小说是从哪些方面对孔乙己进行个性刻画的?哪些地方是正面描写?哪些地方是侧面描写?
1、通过外形服饰描写揭示孔乙己的特殊身份和性格特征。
通过肖像描写的前后对比,揭示孔乙己遭遇的悲惨。
(1)第一次出场;(2)第二次出场。
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描写表现人物鲜明性格。
通过动作神态描写揭示人物思想性格。
2、由别人之口交代孔乙己的经历(如第五段和第十段)属侧面描写,丰富了人物性格。
(2)、作者为什么要通过一个小伙计“我”的眼光来讲述孔乙己的故事?体会这种写作角度与直接用第三人称描写的不同效果。
作者以一名不谙世事的小伙计的眼光,不动声色的讲述孔乙己的凄惨遭遇,使人体会到,连一个小孩子都这样冷漠,可见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
以第一人称讲述故事,比第三人称显得更为真实亲切.研读探讨: 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原因1、孔乙己是科举制度的牺牲品;
2、孔乙己是被冷酷无情的社会所吞没;
3、孔乙己自己太不争气。
4、其它。归纳孔乙己的性格及其思想意义性格特点:孔乙己地位低下但追求功名,穷困潦倒但好喝懒做,迂腐不堪死要面子而自欺欺人,遭人嘲笑但又自命清高,凄苦悲惨但麻木不仁;同时又有质朴善良的一面。孔乙己是在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思想的束缚中苦苦挣扎的下层知识分子形象。
思想意义:作家以极俭省的笔墨和典型的生活细节,塑造了孔乙己这位被残酷抛于底层生活穷困潦倒,最终被强大的黑暗势力所吞没的读书人形象。孔乙己那可怜而可笑的个性特征及悲惨结局,既是旧中国广大下层知识分子不幸命运的生动写照,又是中国封建传统文化氛围“吃人”本质的具体表现。
《孔乙己》是我国现代文学巨匠鲁迅先生的著名小说,也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短篇小说之一。
讨论归纳小说主题 这篇小说,通过对孔乙己后半生几个生活片断的描述,成功的塑造了封建末世备受科举制度摧残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控诉了封建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国民冷漠、麻木的状态。祝同学们学习愉快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