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的化学性质

文档属性

名称 金属的化学性质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0-11-18 21:13:00

文档简介

课件9张PPT。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1、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以前的金属遇到酸时,能够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盐和氢气。如Fe:
Fe + 2HCl == FeCl2+H2↑无所谓, 我无所谓…结论: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二、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Na还原性很强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逐渐减弱分析:思考:铁铝等金属可制成水壶烧水,说明他们很难与水反应,是不是所有金属都不与水反应?实验3-3 钠与水的反应2Na+2H2O=2NaOH+H2↑ 钠浮在水面上浮密度比水小在水面上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声游、响产生气体立刻熔成一个小球熔反应放热,熔点低红反应后溶液变红生成碱性物质Na与水反应方程式的分析
2Na+2H2O =2NaOH + H2↑
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被还原还原剂:Na 氧化剂:H2O思考讨论:1、钠易与空气中的氧气、以及水反应,实验室中应如 何保存钠?
保存在盛有煤油的试剂瓶中。
2、当在火灾现场有大量钠存在时,应怎样灭火?
干燥的沙土灭火。
3、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CuSO4溶液中,可观察到什么 现象?写出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观察到现象:反应剧烈,钠熔成小球,浮在水面上,迅速游动,嘶嘶作响,溶液中同时出现蓝色沉淀。2Na+2H2O === 2NaOH+H2↑,
CuSO4+2NaOH === Cu(OH)2↓+Na2SO43、铁与水反应铁粉与水蒸气反应,应从水蒸气的产生、铁粉与水蒸气反应、反应产物的检验等环节讨论反应装置的设计 三、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4、金属与水反应小结2Na+2H2O=2NaOH+H2↑ 2K+2H2O=2KOH+H2↑
(剧烈,氢气易爆炸)结论:金属性越强,越容易与水反应三、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实验现象:实验结论:两支试管均有气泡产生,将点燃的木条放在试管口,可观察到蓝色火焰。反应放热。铝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二者均生成氢气。偏铝酸钠四、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2Al+6H2O==2Al(OH)3+3H2↑Al(OH)3 + NaOH == NaAlO2+2H2O★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本质的分析氧化剂:H2O还原剂:Al课件15张PPT。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一、金属的通性分布特征§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其次铁、钙、钠。化合态: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存在形态游离态:元素在单质中的存在形态§除金、铂等少数极不活泼金属外,大多数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存在。地壳中元素的含量:O、Si、Al、Fe、Ca、Na、K、Mg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 物理通性2、金属的颜色、光泽3、良好的导电、导热性绝大多数金属都是银白色,具有金属光泽,少数金属是特殊颜色。如铜是紫红色,金是金黄色。4、延展性延性:拉成细丝的性质。
展性:压成薄片的性质。1、金属在常温下的状态除汞是液体外,其他在常温下都是固体。一、金属的通性金属使用的早晚与金属活动性关系年代商朝司母戊鼎春秋时期的铁锄和铁器现代用电解法冶炼铝化学通性4、最外层电子少,易失电子,表现出还原性,化合态金属元素只有正化合价1、易与氧气反应,得到氧化物2、活动性排在氢前的金属元素与酸反应得到盐和氢气3、与盐反应,置换出活动性弱的金属单质一、金属的通性思考与交流化学方程式?铝丝与CuSO4溶液反应形成铜树镁条燃烧铜丝与AgNO3溶液反应形成银树镁条与盐酸反应二、金属与非金属反应钠与氧气反应(1)常温下反应实验3-1钠的物理性质:颜色:银白色金属光泽的固体状态:硬度:质软,可用小刀切割☆钠的取用→镊子(不能用手接触)切割金属钠要注意实验安全!☆煤油要用滤纸擦干☆切割在滤纸或玻璃片上进行保存在石蜡油或者煤油中二、金属与非金属反应钠与氧气反应(1)常温下反应切开后的切口处露出银白色金属光泽。切口在空气中露置一会儿,会逐渐变暗。
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极易与空气中的氧发生反应
4Na+O2=2Na2O白色☆熔化成闪亮的小球
☆剧烈燃烧,燃烧时火焰呈黄色
☆最后生成淡黄色固体钠的熔点较低,钠与O2反应,条件不同,现象不同,产物不同(2)加热后反应特殊的氧化物——过氧化钠(Na2O2),淡黄色固体+1 -1点燃或
加热二、金属与非金属反应氧化钠与过氧化钠的比较Na2ONa2O2-2-1白色淡黄色常温点燃或加热通过思考,请描述下面两个实验的现象!
1、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轻轻晃动,仔细观察,看到什么现象?
2、再取一块铝箔,用砂纸仔细打磨,除去表面的保护膜,在加热至熔化。有什么现象?
已知:Al2O3的熔点是2050℃,Al的熔点是660℃现象:两块铝箔都熔化,且失去了金属光泽,但熔化的铝并不滴落,好像有一层膜兜着。科学探究铁、镁和铝分别与氧气反应
(1)铁与氧气在常温下缓慢反应,生成疏松氧化层—三氧化二铁(红褐色Fe2O3)
4Fe + 3O2 == 2Fe2O3 (2)镁和铝与氧气在常温下能反应,生成致密氧化膜,保护内层金属不被继续氧化
2Mg + O2 == 2MgO
4Al + 3O2 == 2Al2O3二、金属与非金属反应金属还能和很多其他非金属反应
小结:金属活动顺序表,从左到右,金属与氧气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也不同,难易程度是:易难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Cu Hg Ag Pt Au常温时生成正常价态氧化物,加热时生成复杂氧化物。不与氧气反应常温反应成膜点燃或加热条件下生成氧化物 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知识与技能:1.用实验的方法探索和认识钠的性质
2、通过实验了解活泼金属钠、铝与氧气的反应,归纳出活泼金属易与氧气发生反应的知识,了解金属氧化膜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培养学生习惯用化学的视角去观察身边的物质和发生的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经历实验探究和问题讨论的过程,了解实验研究化学物质的一般方法,初步形成推理、综合归纳的能力。
2学习以实验为基础的实验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严谨的、认真的学习态
2、通过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及学生团结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引言]插入一组图片,并和同学一起讨论说出这些是什么物质(金属)。
我们人类在五千年前就开始使用青铜器,三千年前进入铁器时代,知道二十世纪初合金成为仅次于铁的金属材料,金属在改善人类生活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金属的一些性质。首先我们学习金属的物理性质
【板书】一. 物理通性
【PPT展示】金属元素在地壳中含量分布图

【分析】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2.含量最多的前7位元素
【讲解】 除铂,金 外等少数不活泼,其余大都活泼,而且大多数金属以化合太存在,少数以游离态存在。
【PPT展示】 金属的物理性质 并讲解金属具有的物理通性

【板书】1。多数为固体(Hg)
2具有金属光泽
3 导电带热
4 延展性
【讲】人类已经发现的一百多种元素中,大约4/5是金属元素。多数金属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因此,地球上绝大多数金属的元素是以化合态形式存在。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O。不同的金属的化学活动性相差很大,我们在学习金属化学性质的时候,既要注意它们的共性,同时也要注意它们的差异性。
[思考与交流]举例说明金属能发生哪些化学反应。(直接引导能够发生哪类反应)
【副板书】(与非金属反应:2 Na +Cl2== 2NaCl;2Mg +O2==2MgO
与酸反应:Zn +H2SO4 == ZnSO4 +H2 ↑
与盐反应 Fe + CuCl2 ==FeCl2 +Cu )
【思考与交流】图3-2 是金属发生化学的一些照片,请分析这些反应,并写出离子方程式
2Al+3CuSO4===Al2(SO4)3+3Cu
2Mg+O2=====2MgO
Cu+2AgNO3===Cu(NO3)2+2Ag
Mg+2HCl====MgCl2+H2↑
【思考与交流】画出Na、Mg、Al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它们的原子结构有什么特点,与金属的化学性质有什么联系

Na ,Mg Al
Na 最外层有一个电子,易失去,表现还原性,常表现为+1价,
Mg 最外层有两个电子,易失去,表现还原性,常表现为+2价,
Al 最外层有三个电子,易失去,表现还原性,常表现为+3价,
【讲】今天我们就先来讨论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板书】一、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引言]提起钠,可能大家觉得并不陌生,因为我们天天吃的食盐就是NaCl,但NaCl 中的钠是钠离子,与我们要研究的钠单质性质截然不同。
【实验操作】下面请大家用镊子从桌上盛放钠的试剂瓶里取出一小块钠,并用滤纸吸干表面液体(注意,不可用手接触),放在表面皿上,用小刀切割,请仔细观察其断面处的变化。
【师】描述你们所看到的现象。
(钠很软,刚切开时,其断面呈银白色,后逐渐变暗)
【师】回答得很好,请把刚才切割的钠块用镊子放回原试剂瓶中。请大家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并结合课文总结出钠的物理性质
【板书】1、钠的物理性质: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是热和电的良导体,质软,密度小,熔点低。
【问】为什么在密封的玻璃管内的钠能保持光亮的银白色,而我们刚才切割的钠却不能呢?
(煤油内的钠是与空气隔绝的,而刚才切割的钠却与空气充分接触,说明钠与空气中的物质发生了化学反应,以致变暗。)
【讲】好,事实上,是由于空气中的氧气在常温下与钠反应生成了氧化钠,从而使金属钠失去了光泽,纯净的氧化钠是一种白色粉末。
【板书】2、钠与氧气的反应:
(1) 4 Na+O2==2Na2O (白色)
【讲】常温下,金属钠在空气中就会发生变化,这说明钠比铁、铝、镁等金属活泼得多。因此,在实验室中,要把钠保存在石蜡油或煤油中,以隔绝空气。那么,如果加热,钠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探究实验3-2】钠在空气中加热
实验现象:可观察到钠先熔化后燃烧,燃烧时火焰呈黄色,最后留下的固体呈淡黄色。
【讲】实验时应注意,钠开始燃烧后立即撤掉酒精灯
【板书】(2) 2Na +O2 Na2O2 (黄色)
【讲】除了金属钠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金属表面生成一层氧化物,有的氧化膜疏松,不能保护内层金属,如铁表面的铁锈;
【板书】 (3)FE + O2 =FE2O3 (红褐色)
[讲] 有的氧化膜致密,可以保护内层金属不被继续氧化,如镁、铝表面的氧化层。所以,在点燃镁条前,常用砂纸打磨,这样点燃起来更容易些。
【板书】 (4)2Mg+O2 2MgO
【讲】 那么铝的情况如何呢?
【科学探究】铝的性质探究
实验步骤:用手撕一小块铝箔,用坩埚夹住,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轻轻晃动。观察现象,另取一小块铝箔,用砂纸打磨,除去表面的保护膜,再加热至熔化,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铝箔熔化,失去光泽,熔化的铝并不滴落
【实验结论提问原因:】在常温下,铝能与空气里的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而坚固的氧化物薄膜。加热时反应加剧,生成白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
【讲】铝表面的氧化膜保护了铝,即使是未打磨的铝箔,在空气中也很快生成了新的氧化膜,构成的薄膜Al2O3的熔点为2050℃,高于铝的熔点660℃,包在铝的外面,所以熔化了的液态铝不会滴落。
【板书】(5)、4 Al+3O2 2 Al2O3
【讲】除了能被氧气氧化外,金属还能被氯气、硫等具有氧化性的物质所氧化,生成相应的氯化物或硫化物。
【板书】 (6)2Fe +3Cl22FeCl3 (高价离子)
Fe +S FeS
【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金属钠与氧气在不同条件下与氧气反应和铝箔在空气中加热的反应情况。同时我们利用铝在空气中的化学特性,可以把铝制成日常用的铝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