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孔乙己[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8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7-11-29 09:3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1张PPT。鲁 迅孔乙己简介作品及背景
整体把握
语段欣赏
孔乙己人物形象分析
刻画人物方法
孔乙己悲惨命运的根源及主题意义学习目标作品简介 本文是鲁迅自己许多短篇小说中最喜欢的一篇。它不到3000字,却极其深刻的反映了孔乙己一生的悲剧和整个世态。它揭示了为封建科举制度所戕害的读书人的痛苦,是一篇讨伐封建科举制度和科举文化教育的战斗檄文。结局:(12、13)“大约的确死了”。高潮:(9—11)写丁举人的残酷毒打将孔乙己推向悲惨结局的边沿。发展:(4—8)集中刻写孔乙己迂腐可笑及其群众的麻木冷漠,展示了孔乙己可悲的社会地位。开端:(1—3)介绍酒店的大概情况,交代孔乙己的生活环境。整体把握小说三要素之情节讨论:
孔乙己生活的环境如何?找出文中有关语句,并体会其中意味。社会环境2、众人哄笑的场景——快活中蕴涵着悲凉1、酒店:
两种人不同的喝酒形式——等级鲜明社会环境(总括)小说三要素之环境咸亨酒店(人物):短衣帮长衫主顾孔乙己柜外站着喝酒踱进里间……慢慢地坐喝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穷困潦倒 地位卑下 死要面子社会环境概括孔乙己身份的一句话特殊身份咸亨酒店人物所处环境 “有些单调,有些无聊,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
  文中进行对比,一里一外,一坐一站,一富一贫,掌柜对长衫主顾唯恐侍候不周,对短衣帮则能欺就欺;人们无情的嘲讽,人心的势利冷漠……
暗示:社会状况——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社会环境科举制度
等级制度
世态人情  孔乙己处在这样一个麻木而又冷酷的环境中,自身至死不悟,其悲惨命运可想而知……其悲剧原因社会环境人物所处环境1)姓名来历:2)肖像:3)谋生:4)生活状况:5)别人对他的态度:绰号“孔乙己”,有姓无名性情懒惰、穷酸潦倒;末路的凄凉没有进学,不会营生……又脏又破,穷困寒酸取笑、冷漠甚至凶残小说三要素之人物悲惨遭遇提问:
 1、请你说说孔乙己是一个怎样的人,并体会文中有关语句。
2、“我”、掌柜、群众和丁举人又是怎样的人呢?小说三要素之人物性格特征常受到别人的嘲笑,是他人的笑料。
提问:人们取笑他的话题有哪些?
请找出文中相关语句。
—教“我”识字;
—给孩子们分茴香豆;
—被何家吊着打,被丁举人打断了腿,把孔乙己逼上了穷途末路……
不被社会理解,得不到人们同情4、“我”——见证人5、掌柜——唯利是图3、丁举人——毒打孔乙己:凶残2、群众——多次哄笑(一次比一次起劲):麻木、冷漠受毒害深、迂腐可笑、
穷困潦倒、地位低下、至死不悟、死要面子、
好喝懒做、自欺欺人
热心善良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1、孔乙己——人物形象(对人物进行什么描写?)分析理解境遇悲凉
心灵孤寂“虽是长衫”却“又脏又破” 四体不勤,懒惰“总是满口之乎者也”以读书人自居,卖弄学问“睁大眼睛说,你怎么凭空污人清白”死要面子“涨红了脸……”“额上青筋条条绽”“窃书不能算偷”自欺欺人、迂腐可笑对人物进行多角度描写分析理解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断腿前后的肖像描写;
他不回答……排出九文大钱;
“窃书不能算偷……能算偷么?”
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灰色。
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
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
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揣摩文中语句,分析人物性格品味语言造成孔乙己悲惨命运的原因是什么?1、社会原因:2、自身原因:封建社会和封建教育制度身受封建教育制度的毒害:热衷科举、自命不凡、好吃懒做、鄙视体力劳动……小结: 孔乙己是具有矛盾性的人物形象,迂腐可笑;怀着科举制度的隐痛而又以读书人自居,贫困潦倒而又好喝懒做;可笑的自爱自大和可恨的麻木与自欺欺人。而他对于自身的残酷迫害只有掩饰,没有觉悟与痛恨。他的一生,只是给那些无聊的酒徒带来一些笑料;他的死,也没有激起人们丝毫的同情。其境遇悲惨凄凉,他这潦倒的一生充满了辛酸…… 讨论:
1、从文中我们可看出作者对孔乙己的态度怎样?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既批判又同情。
2、你对孔乙己持什么态度,能说说你对这个人物形象的见解和想法吗?3、小说写“我”一这个12岁的小伙计有什么作用?1)“我”一个12岁的酒店小伙计是孔乙己命运的见证人。小说都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来写,用第一人称可以使故事显得真实亲切;2)可以使故事情节集中,内容简要;3)可以表现周围人对孔乙己的态度,连12岁的小伙计都鄙视孔乙己,更能说明这个社会对不幸者的冷漠,使作品更增加了悲凉的意味。有3种作用:巩固思考:
1、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2、从人们喝酒的方式和衣着,可以看出当时怎样的阶级状况?
3、从酒客、掌柜、伙计等人对孔乙己的态度,可以看出当时怎样的世态人情?
4、从孔乙己读书的经历和丁举人对孔乙己的所为,可以看出什么问题?
5、从孔乙己最后一次到酒店喝酒的情况来看,孔乙己有哪些自身原因?(清朝末年)(贫富对立、阶级对立)(世态炎凉)(两种不同命运)(热衷科举、鄙视体力劳动、至死不悟)小说的主题是什么? 小说通过对孔乙己的悲惨遭遇的描写,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有力地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小说也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人们精神的麻木。练笔: 想象孔乙己离开咸亨酒店后的情形,写一个200字左右的小片段。拓展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