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三首
牧童
识生字
诗歌朗诵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牧童
吕岩,字洞宾,道号纯阳子,唐代京兆人。咸通举进士,曾两为县令。值黄巢起义,携家入终南山学道,不知所终。是传说中的八仙之一逍遥大仙。
知诗人
牧 童??
(唐)吕 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诵诗文
品诗意
草铺横野六七里,
铺:铺开
“横”:说明什么?
草原的茂盛和平缓舒服的感觉
茂盛的野草铺开在广阔的原野上。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笛声逗弄什么?这句话用了什么手法?
笛声逗弄了晚风,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远远地传来悠扬的笛声逗弄着傍晚的清风。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这两句写的是谁?在什么时间?做了什么?
牧童,黄昏后,躺在月光下欣赏月色。
猜想:如果你是他,在如此安逸的月光下你的心情会如何呢?
在这黄昏之后,小牧童放牧归来吃饱了饭。索性不用脱去蓑衣安然躺在在这明亮的月光下休憩。
不脱蓑衣卧月明。
《牧童》
(宋)黄庭坚
骑牛远远过前村,
短笛横吹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
机关用尽不如君。
推荐阅读
草场、笛声、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使我们的心灵感到宁静。 《牧童》一诗,不仅让我们感到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的安然与恬静,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牧童心灵的无羁无绊,自然放松。白天有牛和牧笛为友,晚上有清风明月相伴,真如世外桃源的生活。当然,透过诗,我们也看到作者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对远离喧嚣、安然自在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悟诗情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庄子·让王》
快乐与内心相连
2、请你再次诵读全诗,发挥想象,在脑海中把诗歌的语言变成一幅画面,然后将诗中描述的景致、故事情节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作业
1、你心目中的快乐生活是什么样的??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