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清实验高中2010-201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临清实验高中2010-201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56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0-11-25 16:4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模块检测
高二化学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第I卷为选择题,共51分;第II卷为非选择题,共49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第I卷共4页,每小题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选出的答案标号(A、B、C、D)涂在答题卡上。第II卷共4页,将答案用黑色或蓝色笔写在试卷上。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O:16 Cu:64 Ag:108
第I卷(选择题共51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7小题,每小题3分,共51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对化学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
A.会引起化学键的变化 B.会产生新的物质
C.必然引起物质状态的变化 D.必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2.,,反应速率v1,,反应速率v2。如升温,v1和v2的变化是
A.同时增大 B.同时减少 C.v1增大,v2减少 D.v1减少,也增大
3.关于电解NaCl水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在阴极附近的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呈无色
B.若在阳极附近的溶液中滴入KI试液,溶液呈棕色
C.电解时在阳极得到氯气,在阴极得到金属钠
D.电解一段时间后,将全部电解液转移到烧杯中,充分搅拌后溶液呈中性
4.右图为番茄电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1世纪教育网
A.一段时间后,锌片质量会变小
B.铜电极附近会出现蓝色
C.电子由铜通过导线流向锌
D.锌电极是该电池的正极
5.根据以下3个热化学方程式:
判断Q1、Q2、Q3三者关系正确的是
A.Q1Q2Q3 B.Q1Q3Q2
C.Q3Q2Q1 D.Q2Q1Q321世纪教育网
6.已知汽车尾气无害化处理反应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达到平衡后,NO的反应速率保持恒定
B.使用高效催化剂可有效提高反应速率
C.升高温度可使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降低
D.单位时间内捎耗CO和CO2的物质的量相等时,反应达到平衡
7.下列各组反应(表中物质均为反应物)中,产生H2速率最快的是
编号
金属(粉末状)/mol
酸的浓度及体积
反应温度/℃
A
Mg,0.1
盐酸10mL
60
B
Mg,0.1
盐酸10mL
60
C
Fe,0.1
盐酸10mL
60
D
Mg,0.1
盐酸10mL
50
8.已知25℃、101kPa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O3比O2稳定,由O2转化为O3是吸热反应
B.O2比O3稳定,由O2转化为O3是放热反应
C.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高,由O2转化为O3是放热反应
D.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低,由O2转化为O3是吸热反应
9.已知蓄电池在充电时作电解池,放电时作原电池。铅蓄电池上有两个接线柱,一个接线柱旁标有“+”,另一个接线柱旁标有“—”。关于标有“+”的接线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充电时作阳极,放电时作负极 B.充电时作阳极,放电时作正极
C.充电时作阴极,放电时作负极 D.充电时作阴极,放电时作正极
10.将两个铂电极插入KOH溶液中,向两极分别通入CH4和O2,即构成CH4燃料电池。已知,通入CH4的一极,其电极反应式是:;通入O2的另一极,其电极反应是:,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通入CH4的电极为负极
B.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C.燃料电池工作时溶液中的阴离子向负极移动
D.该电池使用—段时间后应补充KOH
11.将氯酸钾加热分解,在0.5min内放出氧气5mL,加入二氧化锰后,在同样温度下0.2min内放出氧气50 mL,加入二氧化锰后反应速率是未加二氧化锰时反应速率的多少倍
A.10 B.25 C.50 D.250
12.在密闭容器中,反应;△H<0,达到甲平衡。在仅改变某一条件后,达到乙平衡,对此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A.图I是加入适当催化剂的变化情况
B.图II是扩大容器体积的变化情况
C.图III是增大压强的变化情况
D.图III是升高温度的变化情况
13.为了说明影响化学反应快慢的因素,甲、乙、丙、丁四位学生分别设计了如下A-D四个实验,你认为结论不正确的是
A.将相同大小形状的镁条和铝条与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时,两者的速率一样大
B.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大理石块和大理石粉末与相同的盐酸反应,大理石粉末反应快
C.将浓硝酸分别放在冷暗处和强光照射下,会发现光照可以加快浓硝酸的分解
D.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氯酸钾,其中一支试管中再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同时加热,产生氧气的快慢不同
14.已知, 则反应
的△H为
A. B. C. D.
15.已知两个热化学方程式:
现有炭粉和H2组成的悬浮气共0.2mol,使其在O2中完全燃烧,共放出63.53kJ的热量,则炭粉与H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1:1 B.1:2 C.2:3 D.3:2
l6.等质量的两份锌粉a、b分别加入到两份质量相同的过量的稀硫酸中,同时向a中加入少量的CuSO4溶液,下列各图为产生H2的体积V(L)与时间t(min)的关系,其中正确的是
17.一定条件下,在容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1molX和lmolY进行如F反应:
,经60s达到平衡,生成0.3molZ,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X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0l mol·L-1·s-1
B.将容器容积变为20L,Z的平衡浓度为原来的
C.若增大压强,则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D.若升高温度,X的体积分数增大,则该反应的△H>0
第II卷(共49分)
二、(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17分)
21. (5分)反应在某温度下达到平衡。
(1)若A、B、C都是气体,减压后正反应速率小于逆反应速率,则m、n、p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C为气体,且,在加压时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则平衡必定向___________反应方向移动。(填“正”或“逆”)
(3)如果在体系中增加或减少B的量,平衡均不发生移动,则B肯定不能为_________态。(填“气”“液”或“固”)
22.(5分)已知1 molCO气体完全燃烧生成CO2气体放出283 kJ热量;1 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6kJ热量;1 molCH4气体完全燃烧生成CO2气体和液态水放出890 kJ热量。
(1)写出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世纪教育网
(2)若l molCH4气体完全燃烧生成CO2气体和水蒸气,放出热量为__________890 kJ(填
“”、“”、“”)。
(3)若将a molCH4、CO和H2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生成CO2气体和液态水时,则放出热量(Q)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7分)N2O5是一种新型硝化剂,其性质和制备受到人们的关注。一定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N2O5可发生下列反应:
(1)反应达到平衡后,若再通入一定量氮气,则N2O5的转化率将________(填“增大”、“减小”、“不变”)。
(2)下表为反应在T温度下的部分实验数据:
0
500
1000
5.00
3.52
2.48
则,500s内N2O5的分解速率为_______________。
(3)在孔温度下,反应1000 s时测得NO2的浓度为4.98mol·L-1。
则T2 __________ T1。(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4)如右图所示装置可用于制备N2O5
则N2O5在电解池的_______________区生成。
三、(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15分)
24.(6分)(1)下列哪个装置可防止铁棒被腐蚀____________________(多选倒扣分,下同)。
(2)近年来,加“碘”食盐较多使用了碘酸钾,KIO3在工业上可用电解法制取,以石墨和铁为电极,以KI溶液为电解液在一定条件下电解,反应式为:。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A.电解时,石墨做阳极,铁作阴极
B.电解时,在阳极上产生氢气
C.电解后得到KIO3产品的步骤有:过滤→浓缩→结晶→灼烧
D.电解中,每转移0.6mol电子,理论上可得到0.1mol无水KIO3晶体
(3)用铂电极电解100mL HNO3与AgNO3的混合液,通电一段时间后,两极均收集到2.24L气体(标准状况),则原混合液中Ag+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5.(9分)某研究小组将溶液和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液温度,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小组做该实验时环境温度____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22℃,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题干及图形可知,= : 时,酸碱恰好完全中和,此反应所用NaOH溶液的浓度应为_________________mol·L-1。
(3)若通过实验测定及有关计算知此反应共放出Q KJ的热量,请写出此反应的热化学
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17分)
26.(10分)某课外活动小组进行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实验(如图)。请同答下列问题。
(1)通电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电极(填“阴
极”或“阳极”)附近溶液颜色先变红,该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溶液电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3)若开始时改用铁棒做阳极,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用H2和O2为反应物,以KOH为电解质溶液,可构成
新型燃料电池(如右上图),两个电极均由多孔性炭制成,通入的
气体由孔隙中逸出,并在电极表面放电。其中a是_________极
(填“正”或“负”),b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7.(7分)热力学是专门研究能量相互转变过程中所遵循的法则的一门科学。在热力学研究中,为了明确研究的对象,人为地将所注意的一部分物质或空间与其余的物质或空间分开。被划分出来作为研究对象的这一部分称之为体系;而体系以外的其他部分则称之为环境。热化学方程式中的H实际上是热力学中的一个物理量,叫做焓,在化学上表示一个封闭体系中化学反应的能量和对环境所作的功的和。一个体系的焓(H)的绝对值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办法测得,但当体系发生变化时,我们可以测得体系的焓的变化,即焓变,用“△H”表示,△H=H(终态)—H(始态)。
(1)化学反应中的△H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体现的。
对于化学反应A+B=C+D,若,则该反应的△H为_______0(填“大于”、“小于”),该反应是______________(填“放热”、“吸热”)反应;
(2)进一步研究表明,化学反应的焓变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键能有关。所谓键能就是:在101.3 kPa、298 K时,断开l mol气态AB为气态A、气态B时过程的焓变,用△H298(AB)表示:断开化学键时如,形成化学键时
如。
已知:
21世纪教育网
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Hess G.H在总结大量实验事实之后认为,只要化学反应的始态和终态确定,则化学反应的△H便是定值,与反应的途径无关。这就是有名的“Hess定律”。
己知:


请写出CO还原FeO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