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我怎样长大+嘎达梅林课件(23张幻灯片)+教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2.2 我怎样长大+嘎达梅林课件(23张幻灯片)+教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8-12-28 19:06:40

文档简介

人音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二课《足迹》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学会唱《我怎样长大》,并从中体验到合唱的乐趣。 2、认识马头琴,欣赏马头琴独奏《嘎达梅林》,能认真聆听《嘎达梅林》,感受乐曲情绪。
教学过程
一、放《嘎达梅林》音乐引入,营造学习气氛
师:同学们课前我们欣赏的歌曲大家熟悉吗?它是哪个民族的歌曲,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大家对蒙古族都有哪些了解呢?谁来给我们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蒙古族的风俗人情。)
师:同学们了解的可真不少,在刚才的歌曲中还有一样蒙古族乐器,同学们听出来了吗?认识马头琴。
1、认识马头琴。(课件出示马头琴图片)。
师:马头琴是蒙古族特有的一种传统乐器,因在琴杆的顶上雕着一个精致的马头而得名。它是蒙古族人民最喜爱的一种乐器,马头琴的声音非常好听,马头琴的琴声甘美、浑厚、悠扬、动听,表现了蒙古牧人的深沉情怀。马头琴的由来还有一个很动人的故事……
2、欣赏马头琴独奏曲《嘎达梅林》。
师:也许是浸染了马的灵性,其音色空灵中有奇绝之境,感人肺腑。马头琴,尤可模仿马的嘶鸣,萧萧然,几可乱真。马语中常有悲声,而马头琴也如马语,深情悲悯之情,令倾诉者翻卷衷肠。有人曾经说过:对于草原的描述,一首马头琴曲的旋律,远比画家的色彩和诗人的语言更加传神。这话十分贴切,当一首悠扬的马头琴曲在人们耳边奏响时,你随着那旋律闭目冥思吧……下面我们来欣赏马头琴独奏曲《嘎达梅林》。
3、播放马头琴独奏曲《嘎达梅林》。
师:欣赏了刚才的乐曲,他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在音乐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了乐曲中透露着一些悲壮。
生:我仿佛看到了辽阔的内蒙古大草原。
4、欣赏蒙古民歌《嘎达梅林》。
5、学生谈感受,谈体验。
生:深情的,怀念的,悲壮的。
生:还有蒙古人的粗犷和豪情在里面。
生:隐含的辛酸、哀痛和激动。
6、简介歌曲《嘎达梅林》
对“嘎达梅林”的最普遍的解释是:“嘎达”是英雄的名字,“梅林”是王府中一个职位很低的官名。也有人解释为:英雄的名字叫那达木德,又名孟亥山,蒙古族人,1892年生,1931年牺牲。“嘎达”是幼子的意思,“梅林”是官衔。
《嘎达梅林》这首内蒙古民歌,唱的是历史上一个真实的故事:
1929年前,蒙古族封建王公达尔罕企图出卖旗地,便勾结了东北军军阀强行开垦土地。这一暴行引起了蒙古族人民的强烈反抗,嘎达梅林代表人民的利益到沈阳控告,但是事与愿违,不仅控告无效,他反被捕入狱并被判处死刑。嘎达梅林的妻子牡丹闻信后,带领群众劫狱,救出了嘎达梅林。嘎达梅林摔众起义,形成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抗封建贵族统治的大规模武装斗争。后来,嘎达梅林被蒙奸李守信陷害,在辽河畔被敌人包围,后在战斗中壮烈牺牲。
原歌歌词有五百多段,人们经常演唱的四段歌词是由作曲家安波整理译配的。歌词运用了形象化的比兴手法,抒发了人民对英雄崇敬怀念的感情。
乐段结构的曲式写成。两个乐句的节奏完全相同,上句的旋律起伏宽广,情绪激昂;下句基本上是上句的变化重复,旋律低沉。总的来看,歌曲的节奏舒展从容、稳健有力,旋律宽广豪迈、庄严肃穆,既表现了广大群众对英雄崇敬爱戴的感情,也突出了英雄高大的形象。
二、我怎样长大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成为英雄呢?那让我们快快长大吧。我们怎么样长大呢。让我们一起听听
1、聆听歌曲
2、哼一哼 师:我们如果学会唱这首歌,就知道小树是怎样长大的了。我们一起来,随着音乐用“啦”唱一唱歌曲的第一部分吧。 (学生随旋律用“啦”跟唱第一部分。) A、三拍子节拍:引导学生随三拍子律动摇摆,像是随风儿飘动的小树。 B、每句句尾五拍、六拍长音:引导学生将长音唱成树叶随风摇曳所发出的声音。 3、奏一奏 师:歌曲的第二部分是二声部合唱,大家随琴轻轻唱一唱高声部。 师:低声部旋律也很优美,希望你们能使出自己的乐器----竖笛,用它们来吹一吹旋律。 (课件播放音乐,老师用电子琴,学生用竖笛跟奏。) 4、合一合 师:下面将你们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唱高声部,一部分吹奏低声部,大家一起合作表演,好吗? 师:有没有同学可以把乐器吹奏的旋律唱出来呢?让我们来试一试把高低声部一起唱出来。 5、唱一唱 A、老师指导唱曲谱。 B、学生从头至尾唱曲谱。 C、学生填词跟琴演唱。 三、听赏表现 1、说一说、听一听 师:小树不怕风不怕雨健健康康地长大了,那你们呢?想不想和小树一样长得高高大大的? 师:你们长大以后想做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乘着音乐的翅膀长大,带着梦想去飞行,让实现我们的美好愿望吧。 四、结课
让我们快快长大,成为像嘎达梅林一样的大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