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8人之初 课件(含媒体素材) (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识字8人之初 课件(含媒体素材) (3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2-29 14:00:14

文档简介

课件33张PPT。人之初会认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读准字音,
认清字形,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学习目标1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蕴含的道理。4明白教育和学习对成长的重要性,知道后天
教育及时、方法正确,才能使自己成为有用
之材。 会认的字
生字学习 会写的字
多音字
相教之(井底之蛙) 相(相信)  
乏(人困马乏) 泪(眼泪)
近(附近) 习(习惯)
进(进步) 刀(剪刀)
形近字远(远处) 玉(玉石)
运(运送) 王(国王)
义(义无反顾)
又(又白又胖)
词语学习词语理解 人之初:指人刚出生的时候。
性:文中指人的本性。
相近:相去不远,差不多。
相远:有很大的差别。
乃:就。
迁:文中指不好的改变。
贵:以某种情况为可贵。
专:有恒心、专心的意思。
子:文中指为人子女。
不学:不肯读书学习。
非所宜:不应该如此。
为:作为,成就。琢:雕刻玉石,使成器物。
成器:比喻成为有用的人。
义:理义,指做人做事的道理。 近义词幼——小
琢——雕
迁——变 反义词 善——恶
初——末
近——远
幼——老课文朗读 1.简单介绍《三字经》。
《三字经》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三大国学启蒙读物。
《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所谓“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为世人所公认,被历代中国人奉为经典并不断流传。 整体感知 2.初步理解这两节《三字经》的内容。
第一节:讲了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说明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
第二节:讲了一个人如果不趁年
少时用功学习,长大后就会一事无成,
是要后悔的;一个人只有
经过刻苦磨炼,才能成为
一个有用的人。 1.理解“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一句。
每个人刚出生的时候,本性都是善良的。这种善良的本性,每个人都相同,后来因为个人的学习、成长环境不一样,性情便产生了很大的差别。
课文解读 2.理解“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一句。
如果在一个人幼小的时候不施以良好的教育,那么他的性情便会因为受到过不好的影响而有所改变。教育的方法,最重要的是持之以恒、专心一致。
3.理解“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一句。
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因为幼小时不肯及时学习,将来长大后,能有什么成就和作为呢?
4.理解“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一句。
玉是一种可以用来当装饰品的石头,如果不打磨、雕刻它,就不能使它成为人见人爱的美器。同样的道理,人如果不肯勤奋求学,就不会懂得礼节和道义。 5.探究:“加一加”识字法
“加一加”识字法就是利用以往学过的独体字加上偏旁变成新字的方法。
如本文中的生字“初”,就是
“刀”加上衣字旁“衤”变成的,
“性”是“生”加上竖心旁“忄”
变成的;“近”“迁”“远”三个
字,又分别是由“斤”
“千”“元”加上走之
旁“辶”变成的。《三字经》选读。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拓展延伸课堂小结 《人之初》这篇课文节选自《三字经》。课文通过两节朗朗上口的三字韵文,让我们懂得了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也让我们明白了从小用功学习、刻苦磨炼,长大后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却蕴
含了深深的道理。当堂测试 初,性本善。性 , 。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非所宜。幼不学,老何 ?
不琢,不成器。 , 。
人之 相近 习相远子不学 为 玉 人不学 不知义 读一读,记一记。
初始(shǐ) 初夏
天性 性格(ɡé)
专心 专门
善良(liánɡ) 友善
课后习题注意:
这些词语都是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我们要在熟读的基础上记住这些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