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公顷
课题
认识公顷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一节典型的概念教学课,内容抽象,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对此,在教学中可以做以下尝试:
1.在情境中感受数学知识。
根据教材的要求及学生的认知水平,适时创设问题情境,把数学学习建立在学生主观探究愿望的基础上,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探究1公顷的实际大小。
2.在生活中探究与感受数学知识。
在教学中,注重优化课堂教学的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在操场上亲自站一站、看一看、估一估、测一测、围一围、想一想等活动,实际感受、体验1公顷的实际大小。这种亲身“体验”,远比老师的传授有效。
学习目标
1.知道常用的面积单位:公顷。
2.掌握平方米与公顷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学习重点
认识公顷,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学习难点
掌握平方米与公顷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学前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学具准备:卷尺、课前测量的相关数据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引入新课。
1.师:我们都学过哪些面积单位? 谁能描述一下它们的大小?
2.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物体的面积都能用这三个面积单位来表示,要测量体育场或更大场地的面积需要引进更大的面积单位。今天我们将一起认识公顷。 (板书课题)
1.学生自由交流。描述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所表示的大小。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1.测量哪些物体的表面会用到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作单位?
答案:测量像橡皮这样比较小的物体时,用平方厘米作单位;测量像课桌桌面这样稍大一点的物体时,用平方分米作单位;测量像黑板这样面积较大的物体时,用平方米作单位。
2.填一填。
5平方米=(??? )平方分米
6公顷=(??? )平方米
600000平方米=(??? )公顷
答案:5006000060
3.一间教室的长是8米,宽是6米。多少个这样的教室面积大约是1公顷?
答案:6×8=48(平方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
10000÷48≈208(个)
?
答:208个这样的教室面积大约是1公顷。
二、自主探索,体验新知。
?
1.组织学生到操场实际测量,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2.巡视指导并及时改正学生活动中的错误。
3.引导学生看一看边长100米的正方形的大小,估一估它的面积。
4.告诉学生像这个正方形这么大的面积就是1公顷。
5.引导学生计算这个正方形的面积。
6.引导学生理解公顷和平方米间的进率。
1.分成4组,每组组长负责分工进行测量、记录。测量出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
2.每组学生均匀地站在测量出的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的每条边上。
3.观察这个正方形,估一估有多少个1平方米。
4.再仔细观察,在脑海中形成1公顷的实际大小。
5.少数同学会根据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100×100=10000(平方米)
6.理解1公顷=10000平方米,在头脑中进一步形成正确的表象。
三、进一步探究,形成空间概念。
回到教室,课件出示教材第34页“鸟巢”图片,引导学生感受“鸟巢”的面积。
?
观察情境图,感受20公顷有多大,合多少平方米。
20公顷=200000平方米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四、课堂总结。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布置作业。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自由谈一谈。
五、教学板书
认识公顷
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六、教学反思
这节课上让学生感知的比较多,从看例题的图片,到自己说一说对公顷的认识,最后到揭示新知。课上我并没有急于求成的去完成各种巩固练习,而是花了很多时间让学生去体验,去想象,再把他们的体验和想象转化成语言,描述出来,带动更多的学生。因此课上不乏精彩的回答,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衔接,也还原了学生真实的学习状况。但学生的生活经历还不够多,只会拿学校、操场比较。
练习中,因为进率比较大,学生对于单位间的换算不是特别有把握,所以学生在具体的计算中问题也比较多。
教师点评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