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工具的认识
课题
计算工具的认识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计算工具的认识是学生最喜爱的一部分知识,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本课时努力体现以下两点:
1.在学生了解了计数工具的发展历史后让学生认识计数工具——算盘。介绍算盘各部分的名称,如何计数、如何定位以及正确拨珠的方法,引导学生在算盘上拨数,从而保证教学目标的逐步完成。
2.让学生认识当代最先进的计算工具——计算器。
学生对计算器并不陌生,因此,通过自学,让学生自己介绍计算器上一些常用键的名称和作用,这样能很好地促进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和学习,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交流,发现用计算器计算的好处——快捷、准确。
学习目标
1.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计算工具发展的简单历史。
2.认识算盘,了解珠算的计数方法。
3.认识计算器,了解各功能键。
4.感受到使用计算工具计算的方便、快捷。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学习重点
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历程。
学习难点
1.明确算盘的使用方法。
2.明确计算器各种功能键的作用。
学前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算盘、计算器
学具准备:计算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引入新课。
1.教师出谜语:脑子真灵便,是数就会算;算盘比它老,它比算盘小。(打一电子用具)
2.引导学生说出生活中都见过哪些计算工具。
3.课件引入课题。(板书课题)
1.猜谜语——计算器。
2.说自己见过的计算工具。
3.明确本节课的任务。
1.我国最早使用的,至今仍然使用的计数工具是(??? )。
答:算盘
?
2.现在最常用的计算工具是(??? )。
答案:计算器
?
3.(??? )世纪(??? )年代,科学家发明了最早的电子计算器。
答案:20? 40
?
4.拨珠练习。
在算盘上拨出924,4630,25307,3579082。同时指出哪一档是个位。
提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相互订正。
二、自主探索,体验新知。
?
1.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23页,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史。
2.算盘的认识和使用。
(1)教师介绍算盘。了解算盘的组成,欣赏不同的算盘图。
(2)引导学生交流算盘的有关知识。
(3)组织学生读出教材第24页算盘上的数,并写出来。
3.计算器的认识。
(1)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了解计算器的便捷和广泛应用。
(2)认识计算器,验证各个功能键的作用。
(3)补充说明计算器上具有特别功能的键。
(4)计算器和算盘相比,有哪些优点?
1.学生阅读,感受科技发展的迅速。???????????
2.(1)在老师的介绍下认识并了解算盘。学生用手指一指档和梁,拨一拨算珠,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算盘的组成。 在老师的组织下欣赏不同的算盘图。
(2)在交流中了解算盘的有关知识。
(3)同桌两人互读、订正,然后写下来。
3.(1)观察情境图,感知计算器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交流它的广泛应用。
(2)拿出自己的计算器,四人一组,合作学习、交流、验证每个功能键的作用。
(3)倾听老师的讲解,感知小计算器的大用途。
(4)通过对比发现:计算器更加好学、好用、便捷。
三、巩固练习。
老师在算盘上拨数,学生读一读。
学生交流读数。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四、课堂总结。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布置作业。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自由谈一谈。
五、教学板书
六、教学反思
这节课抓住计算工具的文化发展史这根纽带,营造了一种数学文化的氛围,让学生在文化的演绎过程中充分的体验、感悟、思考。整节课的安排上,努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教师定位在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让学生进一步去探究计算器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总之,在本节课中,最大限度地营造了数学氛围,让学生充分地在学习活动中体会到了数学的文化价值。
教师点评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