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新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12-29 10:35: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
1.历史地图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观察下面两幅战役地图,从中能提取到这两场战役的相同点有

①都发生在国共十年对峙期间 ②都是彭德怀指挥领导的
③都是八路军组织发起的 ④山西都是主要战场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2.1931年东北沦陷后,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织起( )
A. 抗日救国军  B. 抗日义勇军   C. 八路军   D. 新四军
3.中国人民坚持了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第一次取得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A. 九一八事变------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B. 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C. 淞沪会战------中国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D. 百团大战-----正面战场取得的重大胜利
4.在宜城抗击日军为国捐躯的将领是
A. 张自忠 B. 佟麟阁 C. 赵登禹 D. 吉鸿昌
5.1940年,为了粉碎日军的“囚笼政策”,组织指挥八路军在华北两千多千米战线上对日军主动出击的八路军高级将领是( )
A. 彭德怀 B. 左权 C. 朱德 D. 贺龙
6.标志着中国人民局部抗日战争开始和全面抗日战争开始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
A. 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B. 西安事变、七七事变
C. 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 D. 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
7.早在1931年,日本就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而我们却把1937年卢沟桥事变作为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标志,其中一个主要依据是( )
A. 日本对北平发动了全面的进攻
B. 事变加速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进程
C. 二十九军正式对日作战
D. 中国开始了全民族抗战
8.日本投降后,重庆有一个灯谜,谜面是“日本无条件宣告投降的原因”,打一中国古代历史人物。当时谜底有两个:①是屈原(原子弹);②是苏(苏联)武。对此,正确的认识应当是( )
A. 以上两个谜底不正确
B. 以上两个谜底正确,它准确反映中国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
C. 以上两个谜底没有反映出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作用
D. 以上两个谜底没有反映出中华民族为抗战胜利所付出的巨大代价和所起的作用
9.“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侯,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这首凄怆的歌曲唱出了中国人民对日寇的无比痛恨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歌中的“家乡”在( )
A. 东北 B. 华北 C. 西南 D. 西北
10.在抗日战争期间,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
A. 九一八事变 B.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 七七事变 D. 中共“七大”的召开
11.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国共两党开始致力于( )
A. 打倒列强,推翻军阀 B. 停止内战,团结抗日
C. 避免内战,和平建国 D.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12.新华网快讯:据2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七次会议消息,我国拟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拟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有关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结束了一百多年来中国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实现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
B. 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C. 洗雪了百年国耻,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D. 壮大了世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13.中国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指的是1937年的( )
A. 平型关大捷 B. 台儿庄战役中学历史
C. 百团大战 D. 南京战役
14.“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一切对日交涉,听候中央处理。”这份蒋介石致张学良的电报是在哪一事件发生之后发出的( )
A. 四·一二政变 B. “九一八”事变
C. 西安事变 D. 七七事变
15.今天在北京有两条马路分别叫“佟麟阁路”和“赵登禹路”,其命名的原因是( )
A. 他们二人都是出生于北京的名人
B. 这两条路是由他们设计的
C. 他们在卢沟桥战役中为国捐躯
D. 他们为解放北京立下了战功
16.西安事变发生后,赴西安调停的中共代表是( )
A. 周恩来 B. 朱德 C. 彭德怀 D. 邓小平
17.抗日战争中,一大批国际友人支持并参与了中国的坑日战争。如在喜马拉雅山上空开辟“驼峰航线”,为中国运输国际援助物资的陈纳德是
A. 新加坡人 B. 英国人 C. 美国人 D. 朝鲜人
18.武汉会战结束后,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了下列哪一阶段
A. 防御阶段 B. 相持阶段 C. 决战阶段 D. 大反攻阶段
19.在某纪念馆的尾厅里,每隔12秒,就会有一滴水从高空落下,侧面墙上贴着遇难者遗像的灯,亮起再熄灭……而这12秒汇聚成的数字就是30万人,由此可判断该纪念馆是( )
A. 九一八事变纪念馆 B. 七七事变纪念馆
C.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D. 八一三事迹纪念馆
20.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是( )
A. 1945年4月 B. 1945年5月
C. 1945年7月 D. 1945年8月

二、非选择题
21.中国近代史是遭受列强欺凌的屈辱史,也是中华民族不屈不饶的抗争史。探究完成“民族屈辱与抗争”的相关问题。
(1)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有什么变化?民族英雄邓世昌与舰同沉是哪一次战争中的悲壮场面?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不平等条约,条约中哪一款最能说明从此清政府变成了“洋人的朝廷”?
(3)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奋起抵抗。与列强以往的历次侵华战争相比,这场战争的结果有何不同?导致这一结果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4)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探究,谈谈你的认识。
22.阅读下列材料
“我们为什么这样发动?为争地盘吗?不是!为泄私忿吗?也不是!我们反对政府屈辱的外交!国都要亡了,还在这里出死力自相残杀,所以才提出抗日救国运动的八项主张。”
——1936年12月16日张学良、杨虎城《告全体将士书》
请回答:
(1)材料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材料中的“自相残杀”指的是什么?
(2)引用材料中的文字,说明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这一事件的理由。根据材料说明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这一事件的目的是什么?
(3)中国共产党主张以什么方式解决这一事件?这一事件的解决有何历史意义?
23.史料浩如烟渺,很多历史爱好者为此望而生怯,进而退却。而对于这已离我们远去的历史,我们可否用其他方式去探寻其真实面目呢?今天我们一起出发,依据一些珍贵的历史图片、经典歌曲及新闻,用不同的方式来走进这段历史。
步骤一:读图片——回顾屈辱的历史
材料一:

(1)请写出上述图片对应的历史事件的名称。
步骤二:品歌词——体会不屈的抗争
材料二: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我们都是飞行军,哪怕那山高水又深。在密密的树林里,到处都安排同志们的宿营地。在高高的山岗上,有我们无数的好兄弟。
四万万同胞齐武装,不分党,不分派。大家都来抵抗。我们越打越坚强,日本强盗正在走向灭亡。待到最后胜利日,世界的和平见曙光。
(2)材料二是《游击队之歌》,它唱出了中国人民共同抗敌的必胜信念,在抗日的战场上我们越打越坚强。请分别举出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英勇抗敌的两个著名战役的名称和两名抗日英雄的名字。
(3)歌曲中唱道“日本强盗正在走向灭亡”,请问迫使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原因有哪些?(至少两条)
步骤三:看新闻——把握中日关系现状
材料三:2009年3月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白岩松专访日本。回国后在央视《东方时空》谈访日感受时说,在日本参观靖国神社的人每年大约有500万人次,且大部分是青年人,而参观日本的和平展馆的人每年却只有50万人次左右。
材料四:《中国新闻网》报道:2010年上海世博会日本馆里再现“遣唐使船”,它是中日友好交往的纪念,也是中日友好交流的历史见证。
(4)根据材料三并联系实际,你认为影响当前中日关系友好发展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5)日本与我国隔海相望,自古便已有了联系,请你谈谈中日关系的友好发展有何重大意义?
24.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的危急关头,以民族大义为重,谱写了一曲曲赞歌。
(1)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风雨兼程,最终取得胜利。什么事件标志着它的成立?
(2)中国共产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问题。“西安事变”中,张、杨接受了共产党的什么主张?他们发动西安事变的目的是什么?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有何重要意义?
(3)中国共产党领导军队进行艰苦卓绝的奋斗才取得成功,请问中共独立领导军队的开端是什么事件?
25.九年级一班同学对北京辖区内的抗日战争纪念遗迹开展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活动并回答问题。
活动一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左图中的“平型关”“山西”可知,该战役是平型关战役,根据右图中的“破击铁路地段”“山西”“河北”等可知该战役是百团大战。百团大战发生于1940年,所以排除①。平型关战役与林彪有关,排除②。所以答案选D。
2.【答案】B
【解析】1931年东北沦陷后,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织起抗日义勇军。八路军、新四军是国共两党正式合作后组建的,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新四军在大江南北开展对日作战,所以答案选B。
3.【答案】A
【解析】A项九一八事变后,全国人民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要求停止内战,抵抗日本的侵略,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故A项搭配正确;B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故B项搭配错误;C项中国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是百团大战,故C项搭配错误;D项百团大战是敌后战场取得的重大胜利,故D项搭配错误;故本题选A。
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史实,抗日战争期间,1940年5月,日军为了控制长江交通、切断通往重庆运输线,集结30万大军发动枣宜会战。5月16日下午4时,张自忠所部全军覆没,张自忠战死。
5.【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百团大战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组织一百多个团,在华北两千多千米的战线上,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6.【答案】C
【解析】标志着中国人民局部抗日战争开始和全面抗日战争开始的历史事件分别是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1937年的七七事变。故选C。
7.【答案】D
【解析】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中国全国性抗战开始,故选D。
8.【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把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原因仅仅归结于美国原子弹的打击和苏联的军事行动,这是不全面的。中国战区是世界反法西斯的重要战场,中华民族英勇作战,中国人民在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战争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以上两个谜底没有反映出中华民族为抗战胜利所付出的巨大代价和所起的作用,故选D。
9.【答案】A
【解析】九一八事变发生后,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日本侵略者占领我国东北,东北三省沦陷,故选A。
10.【答案】B
【解析】因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既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又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为两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共赴国难,联合抗日奠定了基础。所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扭转时局的关键。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11.【答案】B
【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36年,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伟大的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从全民族利益出发,党中央派出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最终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故选B。
12.【答案】B
【解析】“结束了一百多年来中国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实现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的是新中国的成立。“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的是西藏和平解放。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抗日战争的胜利,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所以答案选B。
13.【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9月,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平型关东侧伏击,歼灭日军一千多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史称平型关大捷,这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抗战以来的第一次重大胜利。因此本题正确的选项是A。
14.【答案】B
【解析】从题干中的关键词:“沈阳日军”、“望力避冲突”等,可以看出此电报的主题,不要跟沈阳的日军发生冲突,结合课本内容可以知道是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此政策发生在九一八事变后,故此题选择答案B。
15.【答案】C
【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以知道,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了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和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率部队坚决抵抗,壮烈殉国。为了纪念他们,人们把北京的两条马路分别命名为“佟麟阁路”和“赵登禹路”,故选C。
16.【答案】A
【解析】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为了集中力量抗日,主张和平解决,经过努力,蒋介石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而当时的中共代表是周恩来。答案为A。
17.【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抗日战争中,一大批国际友人支持并参与了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中国运输国际援助物资的陈纳德是美国人。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18.【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全面抗战共分为三个阶段,防御阶段、相持阶段和反攻阶段。第一阶段: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是战略防御阶段。 第二阶段:从1938年10月至1943年12月,是战略相持阶段。第三阶段:从1944年1月解放区战场局部反攻至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是战略反攻阶段。1938年10月25日,武汉会战结束后,中国的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相持阶段。故选B。
19.【答案】C
【解析】“这12秒汇聚成的数字就是30万人”,根据这个判断,这是日本帝国主义在南京犯下的罪行,日本占领了南京后进行了血腥大屠杀,屠杀我军民三十万人以上,A,B,D项不符合题意,本题选C。
20.【答案】A
【解析】抗日战争胜利前夕,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故选A。
21.【答案】(1)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中日战争。
(2)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3)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战争中的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的全民族抗战。
(4)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坚持改革开放,提高我国综合国力;中华民族具有敢于抗击侵略的英雄气概或斗争精神;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使帝国主义不能灭亡中国;只有全民族团结起来,才能取得反侵略斗争的彻底胜利;要学习先辈的爱国精神等。
【解析】(1)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签订《南京条约》。鸦片战争使中国从封建社会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民族英雄邓世昌与舰同沉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悲壮场面。
(2)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签订《辛丑条约》。《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可以看出,清政府已变成洋人的朝廷,成为洋人的“守土官长”。
(3)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扭转了屡战屡败的局面,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国共两党的合作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中华民族实行团结抗战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最主要原因。
(4)中国在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的失败是因为中国的落后,团结抗战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最主要原因。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探究,我的认识是: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坚持改革开放,提高我国综合国力;中华民族具有敢于抗击侵略的英雄气概或斗争精神;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使帝国主义不能灭亡中国;只有全民族团结起来,才能取得反侵略斗争的彻底胜利;要学习先辈的爱国精神等。
22.【答案】(1)西安事变。“自相残杀”指国民党军队围剿陕北红军。
(2)理由:“政府屈辱的外交”、“自相残杀”、“抗日救国”。目的:逼蒋抗日。
(3)和平解决。意义: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解析】(1)材料是1936年张杨的叙述,可知是西安事变,“自相残杀”指的是国共之间的关系。
(2)由材料“我们反对政府屈辱的外交!”“国都要亡了,还在这里出死力自相残杀,所以才提出抗日救国运动的八项主张”即可总结得出。
(3)考查该事件的结果,和平解决,民族矛盾服从了阶级矛盾,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争的初步形成。
23.【答案】(1)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
(2)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台儿庄战役(任举两个);佟麟阁、赵登禹、李宗仁、彭德怀等(任举两个)
(3)苏联出兵东北,打垮东北关东军;美国向日本投放两颗原子弹;全民族浴血抗战,团结一致,众志成城。(任写两个即可)
(4)历史问题(日本在近代对中国的侵略);领土问题(如钓鱼岛);教科书问题(日本右翼分子扭曲历史);美国的干涉(任写两个即可)。
(5)有利于中日两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互惠互赢,有利于亚太地区的繁荣发展,促进世界的和平。
【解析】(1)观察图片及提示,由此可知三幅图片反映的事件分别是九一八事变,日本局部侵华开始;七七事变,日本全面侵华开始;南京大屠杀,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三十万人以上。
(2)根据所学知识,1937年9月,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平型关东侧伏击敌人,史称平型关大捷,这是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1938年春,李宗仁指挥军队在台儿庄展开激战,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展开了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3)根据所学知识,迫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原因有中国等亚洲各国人民对日本侵略者展开了猛烈的进攻;美军在太平洋上同日军战斗的同时,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苏联也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8月15日,走投无路的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
(4)根据材料三并联系实际,影响当前中日关系友好发展的主要问题有:日本妄图歪曲历史,让南京大屠杀等真实事件消失于世;参拜靖国神社,不思悔改,不面对历史的惨痛教训;日本同美国一道,在国际论坛上主张“中国威胁论”;在本是我国固有领土钓鱼岛上进行活动,严重侵犯我国领土权益。
(5)中日关系的友好发展的重大意义,围绕两国关系的积极影响即可。
24.【答案】(1)中共一大的召开
(2)停止内战,共同抗日。为了逼迫蒋介石联共抗日。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标志着国共两党的再次合作,形成中华民族抗日的巨大力量。
(3)南昌起义
【解析】(1)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36年,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伟大的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从全民族利益出发,党中央派出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最终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初步形成。
(3)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27年8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率领革命军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占领了南昌城,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共独立领导军队的开端。
25.【答案】(1)

(2)主题B补充的具体事例:淞沪会战、武汉会战、广州会战等
主题C补充的具体事例:百团大战
(3)目的:感知地道的设计,感受地道作战环境,想像民兵的勇敢、智慧,体会恶劣环境下的顽强强斗争精神。
步骤:考察前准备:网上了解纪念馆的位置、确定交通方式,了解馆内参观路线及相关资料、预约好时间,带好身份证或学生证、讲好注意事项(安全及禁止携带的物品等)
考察路线:先入陈列馆总体了解基本史实,可以边记录边拍照;进入供游客参观的地道区感知体验,注意安全;地道口出来后参观抗战民居,记录拍照留下资料
考察后:写考察报告与感受。
【解析】(1)根据抗日战争纪念遗迹开展主题探究活动,两个主题:A.抗日战争与国共合作,B.抗日战争与正面战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体现主题A.抗日战争与国共合作的历史资料,有1936年12月,蒋介石接受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接受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发布改编命令,国共共赴抗日前线,实行全民族抗战;因此填写选项②③。体现主题B.抗日战争与正面战场的历史资料,有1938年4月,国民政府军队在李宗仁指挥下取得台儿庄战役胜利;1940年5月至6月,国民党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将军率部在湖北枣阳、宜昌抗击武汉日军的进攻,壮烈殉国;所以台儿庄战役,枣阳、宜昌战役,属于国民党进行抗日的正面战场;因此填写选项④⑦。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表格中“抗日战争与正面战场”主题B相关的,是国民党组织的抗日会战还有,淞沪会战、武汉会战、广州会战等。与表格中“抗日战争与敌后抗战”主题C相关的,是共产党组织的抗日战场,还有彭德怀领导的百团大战等。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填写,“北京焦庄户地道战遗址”考察活动,
?考察目的:了解抗日战争时期,地道战的实地;感知地道的设计,感受地道作战环境,想像民兵的勇敢、智慧,体会恶劣环境下的顽强强斗争精神。
?考察前准备:网上了解纪念馆的位置、确定交通方式,了解馆内参观路线及相关资料、预约好时间,带好身份证或学生证、讲好注意事项(安全及禁止携带的物品等)。
?考察路线:先入陈列馆总体了解基本史实,可以边记录边拍照;进入供游客参观的地道区感知体验,注意安全;地道口出来后参观抗战民居,记录拍照留下资料等
?考察后:整理材料,写考察报告与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