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解放战争》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新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解放战争》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12-29 10:36: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解放战争》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
1.20世纪40年代后期,纽约《先驱论坛报》感叹,中国打完了最大规模的一场战役,南京、上海以及武汉已处于人民解放军的包围之下。这场战役是( )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2.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近代史始于南京也基本结束于南京。能反映“中国近代史基本结束于南京”的是( )
A. 《南京条约》的签订 B. 渡江战役的开始
C.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D. 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3.毛泽东决定参加1945年重庆谈判的目的是( )
A. 尽可能争取国内和平 B. 争取舆论支持
C. 签订停战协定 D. 商议共建新中国
4.为了纪念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张老师向同学们推荐观看有关解放战争题材的电影如( )
①七七事变 ②《挺进大别山》 ③《西安事变》 ④《辽沈战役》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5.1945年,毛泽东率中共代表团到达重庆,重庆各界纷纷在《新华日报》上表达他们的喜悦心情和对谈判的希望。这反映出当时人们的普遍愿望是( )
A.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 打倒列强,铲除军阀
C. 还我河山,守土抗战 D. 渴望和平,争取民主
6.经过下列哪一场战役,国民党军队人数下降为二百九十万人左右,人民解放军人数增加到三百万人,开始在数量上取得优势( )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7.电视连续剧《潜伏》中主人公余则成有一句台词“有一种胜利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概括了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主动撤退而取得了战争胜利的典型事件。这一事件发生的地点是( )
A. 北京 B. 延安 C. 沈阳 D. 南京
8.王鹏同学设计的历史剧中有这样的一幕:抗战结束后,从延安飞来的专机抵达机场,整个山城沸腾了,人民感到充满了和平的希望,争相奔走相告。与这部历史剧有关的事件是( )
A.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B. 重庆谈判
C. 国共两党二度合作 D. 西安事变
9.抗战胜利后,解放区实行的土地政策是( )
A. 减租减息政策 B. 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C. 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 D. 交租交息政策
10.2015年11月7日,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1945年8月,毛泽东为了国内和平,与蒋介石也有过历史性会面(见下图),该次会面的地点是( )

A. 南京 B. 武汉 C. 重庆 D. 北京
11.为了争取国内和平,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进行了重庆谈判。这一历史事件发生在( )
A. 长征结束后 B. 抗日战争胜利后
C. 新中国建立后 D. 抗美援朝胜利后
12.自2009年台湾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以来,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络绎不绝。为了吸引大陆观光客,中国国民党党史馆设计制作了下图——蒋介石与毛泽东“欢笑言和版”公仔。历史上蒋介石与毛泽东“欢笑言和”所取得的成果是( )

A. 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B.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 签署了《双十协定》
D. 建立了新中国
13.“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此材料出自( )
A.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天朝田亩制度》
C. 《中华民国约法》 D. 《中国土地法大纲》
14.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重庆谈判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中国共产党都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②周恩来都亲自参加谈判
③都取得了圆满成功 ④都为国共合作奠定了基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15.1950年土地改革政策与中共历次土地政策最显著的区别是( )
A. 废除封建剥削的地主土地所有制
B. 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
C. 实行保护富农经济的政策
D. 实行自愿互利原则推动农业集体化
16.1948年底,著名的建筑学大师梁思成先生曾写信给中共中央,提出要尽可能地保护故宫、颐和园等,这与当时正在进行的哪一战役有直接关系( )
A. 辽沈战役 B. 平津战役 C. 淮海战役 D. 渡江战役
17.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进入和平发展的极好时机,国共双方签订了停战协定。但是,这些协定墨迹未干,国民党不顾舆论谴责,大肆进攻解放区。内战全面爆发。其爆发的标志是( )
A. 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 B. 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C. 国民党进攻陕甘宁解放区 D.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18.电视剧《潜伏》里有这样一个场景:保密局天津站吴站长很沉痛地告诉余则成等特务:锦州沦陷了。“锦州沦陷”和下列哪场战役有关( )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19.毛泽东生前写下了不少诗词,每一首背后都有一件或数件中国近现代史上惊天动地的大事。下列诗句所反映的重大事件发生在解放战争期间的是( )
A.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B.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C.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D.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20.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有( )
①人民解放军英勇作战 ②共产党人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③国民党力量小 ④中共的正确领导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①②④ D. ③④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战方告结束,内争不容再有......如何以建国之功收抗战之果,甚有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计。
——蒋介石邀请毛泽东电文节录(1945.8.20)
材料:1945年11月6日,蒋介石对高级将领说:“回想这20多年,‘奸匪’始终是本党唯一的敌人。”
材料三:鄙人亟愿与先生会面,共商和平建国之大计,俟飞机到,恩来同志立即赴渝进谒,弟亦准备随即赴渝。
——毛泽东
(1)材料三中的“渝”指何地?
(2)从材料一看,蒋介石邀请毛泽东赴渝商谈的理由是什么?国共双方经过43天的谈判有什么结果?
(3)从材料二看,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的真实态度是什么?在材料中找出依据。
(4)从材料三看,对蒋介石的邀请,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持什么态度?为什么采取这种态度?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南京这座世界历史名城,名胜古迹比比皆是。静海寺,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太平天国博物馆,中山陵,渡江战役胜利纪念馆等等,承载着历史发展的变迁。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城市,追忆历史往事,完成下面的问题。
(1)南京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地。该条约是清政府在哪次战争战败后签订的?该战争给近代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2)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是南京市人民政府为铭记日军攻占南京后制造的南京大屠杀事件而筹建。日军攻占南京是在何时?(具体到年月)在这一屠杀事件中,遇难同胞的人数是多少?
(3)太平天国博物馆是中国收藏保管、陈列宣传、调查研究太平天国文物史料的专题博物馆。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人是谁?被太平军击毙的洋枪队首领是谁?
(4)中山陵是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陵墓。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成为哪一革命的指导思想?这次革命在社会上起到了怎样的思想解放作用?
(5)渡江战役胜利纪念馆是南京市人民政府为了纪念南京解放35周年于1984年修建的。南京是什么时候解放的?(具体到年月日)渡江战役的胜利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23.学习历史有多种方式,泰兴市实验初中八年级(六)班的同学们采取了下面四种课外学史方式收集了一些资料,制成学习卡片,现邀请你共同探究。
方式一:看图学史

(1)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南京曾制造了一场惨绝人寰的暴行,请问在这场屠杀中日本侵略者屠杀了多少中国人?中国近代一百多年来反侵略斗争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是什么?
方式二:咏诗学史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长征途中哪次会议成为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确立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方式三:赏乐学史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黄河大合唱》以气势磅礴的旋律和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鼓舞中华儿女奔赴前线,奋勇杀敌。
(3)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战役是什么?请你为同学们再推荐一首抗日歌曲(写出歌曲名称)。
方式四:识物学史
(4)下图中的标语是“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此时集结在泰州的人民解放军正在准备什么战役?

(5)除了上述四种方式,请你再举出一种课外学史的有效途径。
24.关于国共关系阅读材料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
——《国民革命歌》
材料二:“我们为着挽救祖国的危亡,已经与中国国民党获得了谅解,在民族生命危急万状的现在,只有我们民族内部的团结,才能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材料三:(见下图)

请回答:
(1)材料一歌曲是国共合作进行什么战争时期传唱的?这次国共合作消灭了哪两派军阀的势力?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为着挽救祖国的危亡”而采取的“国共合作”,取得了什么战争的胜利?这次国共合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照片是国共双方代表在何地谈判时的合影?但谈判并没有阻止国民党发动内战,国共内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什么?
2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从此有了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自从有了……,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
材料二:《在历史关节点上──中国共产党八十六年回眸》一文中用一些关键词概括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关节点,按先后顺序排列是 “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
——2007年新华网“十七大”特稿
材料三:目前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有两个前途。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要使中国回到不独立、不自由、不民主、不统一、不富强的老状态里。这是个黑暗的前途。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要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国家。这是个光明的前途。我们要努力争取实现光明的前途。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1)材料一中“开天辟地”的大事指的是哪一年?“焕然一新”的事例有哪些?(列举20世纪20年代的2个事例)
(2)材料二中的“力挽狂澜”指的是什么事件?该事件在中共党史上有何历史地位?
(3)材料三中的这一报告是毛泽东在什么会议上所作?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何历史意义?会后为实现“光明的前途”中共与国民党进行了什么政治斗争?还发起了哪些重大战役?(举一例)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阅读题干所给提示信息:中国打完了最大规模的一场战役,南京、上海以及武汉已处于人民解放军的包围之下。根据所学知识,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2.【答案】C
【解析】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分三路渡江作战。解放了南京,摧毁了国民党政权,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共产党成立了新中国,改变了社会性质,结束了近代史。故符合题意的是答案C。
3.【答案】A
【解析】蒋介石的内战方针早已确定,并且积极为内战做准备,不可能真心实意地商议共建新中国,排除D项,而当时内战还没有打起来,也就谈不上签订停战协定,排除C项,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目的是争取舆论支持,以便尽可能争取国内和平,A项是最终目的,B项是A项的辅助条件,所以正确答案应为A。
4.【答案】B
【解析】解放战争开始的时间是1946年,《挺进大别山》、《辽沈战役》均发生在解放战争期间。七七事变的时间是1937年,是全民族抗战的开始。西安事变发生在全面抗战前的1936年。所以答案选B。
5.【答案】D
【解析】1945年8月,八年抗日战争刚刚胜利,人民渴望和平。蒋介石在美国的支持下准备发动内战,又不想违背民意,所以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如果毛泽东不去就可以以此为借口挑起战争。为了争取真和平,戳穿蒋介石的阴谋,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使人们看到和平的希望。
6.【答案】A
【解析】1948年9月—11月的辽沈战役,东北野战军消灭国民党军47万多人,国民党军队人数下降为二百九十万人左右,人民解放军人数增加到三百万人,开始在数量上取得优势,所以答案选A。
7.【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二十多万人,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当时在陕北的解放军只有两万多人,众寡悬殊,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毛泽东、周恩来等撤离延安后,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一直转战陕北,粉碎了敌人的进攻,选项中B符合题意,故选B。
8.【答案】B
【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结束之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并为此与中共代表毛泽东在重庆进行了谈判,面对蒋介石的邀请毛泽东等参加了重庆谈判,目的是戳穿蒋介石的阴谋,争取国内和平。故选B。
9.【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战胜利后,为了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中共在解放区实行了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土地政策。ABD不符合题意,只有C符合题意,故选C。
10.【答案】C
【解析】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毛泽东在1945年赴重庆同蒋介石谈判,达成了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所以答案是C。
11.【答案】B
【解析】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内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民渴望和平的生活,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于1945年8月在重庆进行和谈。
12.【答案】C
【解析】图片的两个人物是毛泽东和蒋介石。他们代表的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个最高领导人站在一起,说明他们实现了和平谈判。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的陪同下,到达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故答案选C。
13.【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7月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9月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其主要内容是,规定彻底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规定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故选D。
1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西安事变、重庆谈判的共同点。这两次谈判中国共产党都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周恩来都亲自参加了谈判,③④不是两者的共同点,故选A。
15.【答案】C
【解析】A项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中都废除封建剥削的地主土地所有制,不是1950年土地改革政策的最显著的内容; B项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中都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不是1950年土地改革政策的最显著的内容;C项以往土地改革都实行限制和打击富农经济的政策,1950年土地改革实行保护富农经济的政策,这是 二者之间的最显著的区别; D项 实行自愿互利原则推动农业集体化是农业改造的措施,不是土地改革的措施。故选C。
16.【答案】B
【解析】1948年11月---1949年1月,东北野战军和华北解放军发起平津战役。由于中国共产党的争取,北平国民党军队在总司令傅作义率领下,接受和平改编。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题干的“故宫、颐和园”都在北京,故选B。
17.【答案】B
【解析】1946年6 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全面内战爆发。所以答案选B。
18.【答案】A
【解析】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辽沈战役中,东北人民解放军迅速攻占锦州,截断了东北敌人向关内的退路。接着,解放军攻克沈阳,解放了东北全境。题干“锦州沦陷”就是东北人民解放军攻占锦州。故选A。
19.【答案】B
【解析】“B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里的钟山指的就是南京,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解放了南京。所以答案选B。
20.【答案】C
【解析】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从中国共产党方面说,有毛泽东同志和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走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组成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等等。从中国国民党方面说,政治孤立,失去民心;军队厌战,士气低落;统治腐败,贪官横行;美援断绝,蒋桂分裂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21.【答案】(1)重庆。
(2)共商国家大计;达成《双十协定》。
(3)对抗;“奸匪’始终是本党唯一的敌人。
(4)支持谈判;为了和平,为了国家大局利益。
【解析】(1)材料三中的“渝”指重庆;重庆谈判,是抗日战争胜利之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就中国未来的发展前途、建设大计在重庆进行的一次历史性会谈。
(2)蒋介石邀请毛泽东赴渝商谈的理由是共商国家大计;国共双方经过43天的谈判的结果是:国共双方达成《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重庆谈判及达成的《双十协定》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和平、民主、团结的希望和曙光。
(3)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的真实态度是:对抗,坚决消灭共产党。材料中找出依据是:蒋介石对高级将领说:“回想这20多年,‘奸匪’始终是本党唯一的敌人。”由此可见是敌人的关系。
(4)对蒋介石的邀请,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持支持谈判的态度;采取这种态度的原因是:为了和平,为了国家大局利益。中共中央对和平表示出积极的态度,甚至作出一定的妥协。
22.【答案】(1)鸦片战争。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937年12月。30万。
(3)洪秀全。华尔。
(4)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5)1949年4月23日。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覆灭(或者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了)。
【解析】(1)根据材料中的地点“南京”,可知这是1842年中英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鸦片战争战败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领土、主权完整遭破坏、关税自主不复存在,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市场,成为其原料产地和消费市场,农村经济随着外国廉价商品的冲击日益萎缩,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出现变化。
(2)日军暴行的高潮从1937年12月13日攻占南京开始持续了6周,直到1938年2月南京的秩序才开始好转。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南京军事法庭的有关判决和调查,在大屠杀中有20万以上乃至30万以上中国平民和战俘被日军杀害,约2万中国妇女遭日军奸淫,南京城的三分之一被日军纵火烧毁。
(3)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咸丰元年到同治三年(1851年-1864年)之间,由洪秀全领导的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农民起义战争,曾经打败洋枪队,击毙了洋枪队的头目华尔,1864年,太平天国首都天京陷落,标志着运动失败。
(4)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它是中国近代社会中具有比较完全意义的民主革命纲领。三民主义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表达了人民群众争取独立、民主和富强的愿望,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在更完整意义上的开始,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产生过重大的积极作用,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5)根据所学知识,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宣告了延续了22年之久的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覆灭。
23.【答案】(1)30万以上;抗日战争。
(2)遵义会议;毛泽东。
(3)百团大战;《义勇军进行曲》。
(4)渡江战役。
(5)上网搜索(或到图书馆查阅资料;访问老红军、老战士等革命干部)。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2)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被迫长征,途中召开遵义会议纠正了博古李德等的左倾错误思想,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这次会议成为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不仅考查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还考查对历史常识的理解。
(4)考查学习历史知识的方法,考生应将这类答案记住。
24.【答案】(1)北伐战争、吴佩孚、孙传芳
(2)抗日战争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3)重庆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疯狂进攻
【解析】(1)材料一歌曲中的“除军阀”指推翻北洋军阀,这是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北伐战争时期传唱的。北伐战争的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三股势力,最终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两派军阀的势力。
(2) “为着挽救祖国的危亡”而采取的“国共合作”是指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的根本原因是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3)材料三中的照片是蒋介石和毛泽东的合影,是当时国共双方在重庆谈判时拍摄的。重庆谈判没有阻止国民党发动内战,国共内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疯狂进攻。
25.【答案】(1)1921年。事例:北伐战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根据地建立、井冈山会师等。(任举两个即可)
(2)遵义会议。历史地位: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政治斗争:重庆谈判。重大战役:辽沈、淮海、平津战役和渡江战役。(任举一例即可)
【解析】(1)根据材料可以判定开天辟地的大事指的是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在20世纪20年代表现为:北伐战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根据地建立、井冈山会师等(要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2)1935年1月,中央红军进占贵州遵义,召开了遵义会议,这次会议纠正了中央负责人在组织和军事上的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根据材料和出处可以判定该会议为中共七大,这次会议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会后为实现“光明的前途”中共与国民党进行的政治斗争为重庆谈判。随后国民党挑起全面内战,期间重要战役有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等,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