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
1.“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你认为这是对哪一部史学著作的评价( )
A. 《汉书》 B. 《史记》 C. 《资治通鉴》 D. 《离骚》
2.秦王嬴政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最终灭六国、统一天下的时间是( )
A. 公元前475年 B. 公元前221年 C. 公元前230年 D. 公元前220年
3.汉武帝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采取的利于抑制大商人牟取暴利的措施是( )
A. 统一文字 B. 统一铸造五铢钱
C. 开通灵渠 D. 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4.李晚芳对项羽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他在四面楚歌中战败自刎而亡是在( )
A. 巨鹿 B. 长平 C. 阪泉 D. 垓下
5.小说《西游记》中涉及到一些神仙,下列中属于佛教神仙的有( )
①如来佛祖 ②观音菩萨 ③太上老君 ④弥勒佛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6.人民网2016年3月31日报道:据了解,河北出土的宋代4块古碑中的宋元祐八年重造汉光武帝敕封牡丹仙子神庙碑,详细记载了当时尧山、柏乡两县八村村民重修汉光武帝刘秀敕封牡丹仙子神庙一事。刘秀建立的东汉基本情况是
A. 公元25年建都于长安 B. 公元9年建都于洛阳
C. 公元25年建都于洛阳 D. 公元前25年建都于洛阳
7.秦统一全国后,诏书传到南方的许多地方,当地没有人认识。据此,你认为秦始皇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
A. 焚书坑儒 B. 统一文字 C. 统一货币 D. 统一语言
8.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大量编钟、琴瑟、棋盘及竹简和孔子圣贤像等藏品,能推断墓主的风雅、藏书、尊儒术,应该是知书达理的有文化人。汉朝时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皇帝是( )
A. 汉高祖 B. 汉武帝 C. 汉光武帝 D. 汉献帝
9.儒家学说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开始于( )
A. 战国 B. 秦朝 C. 西汉 D. 东汉
10.巨清华同学收集了以下资料,请你为她所收集的资料拟定一个正确主题( )
①“秦王扫六合” ②“伐无道,诛暴秦”
③汉朝与匈奴的和战 ④汉通西域
A.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B. 统一国家的建立
C.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 经济重心的转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11.东汉末年发生的农民起义是( )
A. 陈胜、吴广起义 B. 刘邦起义
C. 项羽起义 D. 黄巾起义
12.张仲景被称为“医圣”是因为他 ( )
A. 采用四诊法 B. 制成了全身麻醉药
C. 写出了第一本完整的药物学著作 D. 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13.中国政府一贯以来都推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任何合法的宗教信仰在中国都受到保护。以下宗教中起源于古代印度,在西汉末年传入我国的是( )
A. 道教 B. 伊斯兰教 C. 基督教 D. 佛教
14.如图所示两幅图片与那个宗教有关?
A. 佛教 B. 道教 C. 基督教 D. 伊斯兰教
15.下图中的体操与下列哪位人物有关( )
A. 华佗 B. 扁鹊 C. 张衡 D. 张仲景
16.下列最能表现陈胜、吴广领导农民起义英雄气概的一句话是( )
A. “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B.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C. “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D. “福兮,祸之所伏”
17.在造纸术发明前,我国的文字出现在以下哪些材料上( )
①陶器 ②兽骨 ③龟甲 ④青铜器 ⑤竹木简 ⑥帛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②③④⑤⑥ D. ①②③④⑤⑥
18.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这段话反映出他的主张是( )
A. 焚书坑儒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实行科举制 D. 大兴文字狱
19.刘秀以柔术治天下,重振朝纲的措施包括
①下令释放奴婢,减轻负担,减轻刑法 ②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③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 ④合并州县,裁撤冗员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20.“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的古代医学家是( )
A. 扁鹊 B. 张仲景 C. 华佗 D. 神农氏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统一后,由政府统一铸造通行全国的圆形方孔铜钱,叫“半两钱”。其重量也正好是半两。秦以前的其他货币均被废除。
材料二:“今亡(逃亡)亦死,举大计(发动起义)亦死。等死(一样的死),死国(经营图国,意为推翻秦朝、夺取政权)可乎?”
——摘自《史记·陈涉世家》
(1)嬴政统一六国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在中央设立哪三个官职,分别掌握国家的行政、军事和监察大权?为了加强思想控制采纳了谁的什么建议?
(2)材料二中所说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请你用最简洁的语言说明该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2.秦始皇以其雄才大略,缔造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被称为“千古一帝”。秦朝虽然短暂,但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影响深远。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材料二 赢政26年,皇帝尽兼天下诸侯,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发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货币一统。
材料三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矣。
(1)你认为秦王为什么能扫六合,而其他国家却不能做到?你能谈谈你的看法吗?
(2)秦大力推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在中央主要由哪些官员负责?”为巩固统一,在其他方面又采取了什么措施?
(3)“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指的是秦末农民起义,领导这次农民起义的两位起义领袖分别是谁? 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你认为秦朝的兴与亡对以后历史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23.以下图片是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关于我国某项伟大发明研讨会的会场背景图,读图后回答问题。
(1)根据以上图片信息,你认为这次研讨会主题中的伟大发明是什么?结合图片,说说此项发明在当时有何优点。(从不同方面说出两点即可)
(2)你打算通过哪些途径去收集资料来探索研究这个主题?(至少说出两条途径)
(3)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破布、旧鱼网等造出便于书写的纸,人称“蔡侯纸”。请你说出蔡伦受人尊敬的原因。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丞相李斯曰:“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史记》
材料二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
请完成:
(1)材料一中李斯的建议被哪位皇帝接受?他采取了什么措施?
(2)材料二中董仲舒的建议被哪位皇帝接受?他采取了什么措施?
(3)两位皇帝采取的措施虽然不同,但其根本目的都是什么?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
材料二:交通要道
材料三: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文艺表演的上篇“灿烂文明”之“丝路”
⑴汉朝时把材料一中“玉门关”以西的地方称为什么?主要是在今天我国的什么地区?
⑵这个地区是在哪个朝代什么时间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的?官职(或机构)名称叫什么?证明了什么历史事实?
⑶材料二中“要道”指的是什么?说出一位开辟、维护这一“要道”的功臣。我们从他的身上学到了哪些优秀品质?
⑷今天要使这条“要道”重现往日的辉煌,你能提出哪些建议?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鲁迅先生对一部史学著作的高度评价,这里的“史家之绝唱”是说其历史学成就,司马迁参酌古今,创造出史书撰写的新体例。“无韵之《离骚》”是指其文学成就,开辟史书撰写的新体例的史学著作无疑是《史记》,本题选B。
2.【答案】B
【解析】公元前221年,秦国消灭了东方最后一个国家齐国,统一了全国。此题考查对秦统一时间的掌握情况。
3.【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汉武帝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抑制了大商人牟取暴利,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选项A统一文字,与秦始皇相关,不符合题意;选项C开通灵渠,与秦始皇相关,不符合题意;选项D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是汉初与汉高祖刘邦相关,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4.【答案】D
【解析】题干考查项羽兵败的地点,根据所学可知,巨鹿是项羽歼灭秦军主力的地方,A项排除;长平是秦国与赵国之间的长平之战的发生地,与项羽无关,B项排除;阪泉是传说中黄帝与炎帝之间的战役发生地,C项不符合题意;垓下是刘邦围困项羽,项羽兵败之地,D项符合题意;故选D。
5.【答案】C
【解析】如来佛祖、观世音菩萨、弥勒佛等都是佛教神仙。而太上老君则是道教的神仙。故排除③,答案为C。
6.【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刘秀建立的东汉基本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莽政权被农民起义推翻后,西汉宗室刘秀在公元25年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7.【答案】B
【解析】诏书是皇帝意旨的内容既然没有人认识是因为看不懂,可见秦始皇应该统一文字的必要性,没有涉及语言和货币,排除A、C、D三项。
8.【答案】B
【解析】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武帝实行的封建思想统治政策。根据所学知识,应选B。
9.【答案】C
【解析】汉朝经过汉初的休养生息,到武帝时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武帝雄才大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持法家、道家等各家学说的读书人,均受到排斥。武帝还大力推行儒家教育,在长安举办太学,以儒家的五经为主要教材,使儒家教育官方化。
10.【答案】B
【解析】“秦王扫六合”、“伐无道,诛暴秦”反映的是秦朝的建立与灭亡。“汉朝与匈奴的和战”、“汉通西域”反映的是西汉与匈奴的关系和西汉开拓西域的相关内容。秦朝和西汉都是大一统的王朝,所以上述主题可以拟定为“统一国家的建立”。“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反映的是夏商周时期,“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是指隋唐时期,“经济重心的转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是指宋元时期。所以答案选B。
11.【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陈胜、吴广起义是秦末农民大起义;刘邦起义和项羽起义是继陈胜吴广起义后的反秦起义;黄巾起义是东汉末年张角领导的农民起义;故选D。
12.【答案】D
【解析】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关键在于分析其意义。
13.【答案】D
【解析】西汉末年,并且起源于古印度,就是佛教。故答案选D。
14.【答案】A
【解析】题干第一幅图片是白马寺、第二幅图片是佛教雕像,它们都与佛教有关;东汉明帝时派人去西域求佛法,东汉明帝时在河南洛阳修建的白马寺,是我国最早的佛教寺院。由此可知A符合题意,故选A。
15.【答案】A
【解析】图中的体操可以看出是五禽戏,而五禽戏是由华佗编制的,故选择A
16.【答案】B
【解析】秦朝统治者实行暴政,无休止征发徭役、繁重的赋税、苛刻的刑罚,终于激起了秦末农民起义。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带领九百多因雨误期的农民在大泽乡发动起义,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为口号,各地农民纷纷响应起义。
17.【答案】D
【解析】在造纸术发明之前,我国的文字最早出现在陶器,兽骨,龟甲,青铜器和竹木简上。使用帛的价格又十分昂贵,不利于文化的传播。
18.【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西汉时期汉武帝采用儒生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孔子的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本题选B。
19.【答案】A
【解析】光武帝在位三十三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恢复和发展经济。光武帝下令释放奴婢,减轻负担,减轻刑法;合并州县,裁撤冗员,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因此,①②③④属于刘秀以柔术治天下,重振朝纲的措施。故选A。
20.【答案】B
【解析】《伤寒杂病论》被誉为众方之祖,它的作者就是张仲景。
21.【答案】(1)秦始皇在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掌管国家的行政、军事和监察大权。为了加强思想控制采纳了李斯的焚书坑儒的建议。
(2)大泽乡起义(陈胜、吴广起义)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解析】(1)材料一提供了关键信息“嬴政统一”,结合课本所学分析,秦王嬴政先后灭掉东方六国,建立秦朝,定都咸阳,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为加强中央集权,秦始皇在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掌管国家的行政、军事和监察大权。为了加强思想控制采纳了李斯的焚书坑儒建议。
(2)材料二提供了关键信息“史记·陈涉世家”、“发动起义”,结合课本所学分析,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秦朝的暴政,秦朝因为实行暴政,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了。故答案为大泽乡起义(陈胜、吴广起义)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22.【答案】(1)商鞅变法使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秦国通过兼并战争,不断兼并东方六国的土地。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抗秦军;秦始皇的雄才大略;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2)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统一货币、度量衡、统一文字。
(3)陈胜、吴广。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
(4)秦朝创立的统一国家、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经济与文化的统一措施等对我国封建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秦朝虽短暂,但其兴亡的教训也为后来统治者所吸取。
【解析】(1)本题可以从以下角度考虑:前代的良好基础,领导人的才能和时代的潮流。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诸侯国;秦始皇拥有雄才大略;经过春秋战国的兼并战争,统一成为历史发展的趋势。故本题答案:商鞅变法使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秦国通过兼并战争,不断兼并东方六国各国土地。长平之战,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抗秦军;秦始皇的雄才大略;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2)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措施加强中央集权。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主管行政,太尉负责军事,而御史大夫则负责监察百官。从经济文化上看,秦朝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实行焚书坑儒。故本题答案: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统一货币、度量衡、统一文字。
(3)秦朝末年,由于秦朝统治者的暴政民不聊生,陈胜、吴广率领农民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在大泽乡起义,点燃了秦末农民起义的熊熊烈火。并建立了张楚政权。故本题答案为:陈胜、吴广。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
(4)首先从秦兴来考虑,秦之所以兴是因为采取了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统一思想,这些都可以为后世提供借鉴。秦亡则可以为后世提供教训,暴政的政权难以长久,统治者要想长治久安,必须实行仁政。故本题答案为:秦朝创立的统一国家、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经济与文化的统一措施等对我国封建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秦朝虽短暂,但其兴亡的教训也为后来统治者所吸取。
23.【答案】(1)造纸术。优点:①轻便,相比竹简便于书写、携带等。②经济,相比丝帛成本低廉,价格便宜等。
(2)例如:可通过社会上专业的文物馆、博物馆、大学专业研究所及互联网等途径,搜集与探究有关的文物、图片、影片、文字记录等原始资料以及学者的研究成果等。
(3)改进了造纸术,方便了书写,对文化的传播起了重要的作用。
【解析】(1)根据图片信息“竹简,蔡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次研讨会主题中的伟大发明是蔡伦改进造纸术;此项发明在当时的优点是:①轻便,相比竹简便于书写、携带等;②经济,相比丝帛成本低廉,价格便宜等。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通过互联网,通过访问学者的研究成果等途径去收集资料来探索研究这个主题。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蔡伦受人尊敬的原因在于他改进了造纸术,提高了纸的质量,方便了书写,对文化的传播起了重要的作用。
24.【答案】(1)秦始皇。颁布“焚书令”。
(2)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巩固中央集权,加强思想控制。
【解析】(1)材料一的意思是一些儒生和游士引用儒家经典,借用古代圣贤的言论批评时政,后来秦始皇采取李斯的建议,实行了焚书坑儒。
(2)由材料二中“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即灭百家,独尊儒术,又由“董仲舒”可知材料二主要阐述的是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联系已学知识可知,为实现大一统,汉武帝在思想上采纳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3)通过前面材料的分析,我们知道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和汉武帝采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都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加强中央集权,巩固自己的统治。
25.【答案】(1)西域;新疆地区
(2)西汉;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历史证明,今天的新疆地区自从西汉时期开始,已经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丝绸之路;张骞(或者班超);学习他们不畏艰险、报效祖国、勇于开拓的精神。(符合题意即可)
(4)与西部大开发相结合,兴修公路铁路、发展交通业、发挥当地旅游、矿产资源优势,引进先进技术和资金等。(符合题意即可)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汉朝时候,我国把玉门关以西的地方称之为西域,主要指我国今天的新疆地区。
(2)这个地区在西汉汉武帝时期,公元前60年汉武帝设立了西域都护,证明了新疆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从材料二的示意图来看,这是我国古代的丝绸之路,开辟丝绸之路的是张骞,维护的是班超,从他们身上我们应该学习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的精神和热爱祖国的爱国精神。
(4)本题学生只要能从今天我国的西部大开发,充分利用当地的历史资源回答问题即可,意思相近就行,不必拘泥于所给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