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
1.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远古居民分别是( )
A. 河姆渡人 半坡人 B. 元谋人 北京人
C. 北京人 半坡人 D. 河姆渡人 北京人
2.北京奥运会的场馆鸟巢、水立方等设计精巧,已经成为建筑史上的杰作。而大约7000年前的我国原始人类建造的房屋也令人惊叹,看下图房屋结构,结合地理环境因素,说出它是哪一远古居民的房子( )
A. 元谋人 B. 河姆渡原始居民
C. 半坡原始居民 D. 北京人
3.半坡原始居民位于我国黄河流域,为了挡风取暖,他们住的房子是( )
A. 圆形的 B. 干栏式的 C. 半地穴式的 D. 现代式的
4.1973年,浙江省余姚县的村民为建造排涝站而深挖地基,意外地发现了先民约7000年前创造的遗迹。在遗址发现了丰富的稻作遗存,干栏式房屋。该原始居民是( )
A. 元谋人 B. 半坡人 C. 河姆渡人 D. 北京人
5.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龙的形象突出反映了( )
A. 中国人想象丰富 B. 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
C. 中华民族锐意进取精神 D. 华夏族是由不同部落融合而成的
6.黄帝和炎帝曾联合打败的部落首领是( )
A. 蚩尤 B. 共工 C. 神农 D. 伏羲
7.下面是对北京人小毛一天生活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
A. 早上,小毛独自一人在原始森林中射死了一头野兽
B. 中午回家后,小毛马上钻木取火烧烤捕到的野兽
C. 下午,小毛用陶罐蒸出香喷喷的小米饭
D. 晚上,小毛与大家共同住在洞穴中,洞口燃着一堆大火以驱赶野兽
8.四五千年前黄河流域出现的华夏族逐渐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的主体,其首领就是被后人尊奉为“人文始祖”的传说人物是 ( )
A. 黄帝和炎帝 B. 尧.舜.禹
C. 黄帝和蚩尤 D. 炎帝和蚩尤
9.我国神话传说中,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三个有名的人物叫尧、舜、禹,他们相继接替担任部落联盟首领是经过民主推选实现的。历史上把这种产生首领的办法称为( )
A. 选举制 B. 投票制 C. 禅让制 D. 世袭制
10.考古学家在北京人遗址发现四层面积较大且较厚的灰烬层。这一发现,说明当时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是( )
A. 会使用火 B. 种植水稻
C. 烧制彩陶 D. 铸造司母戊鼎
11.每年清明节,全国各地的民众和海外赤子纷纷前往黄帝陵进行祭奠敬拜,表达对黄帝的景仰之情。后人尊敬黄帝是因为他( )
A. 教人们挖井,发明车船 B. 是中华文明的“人文初祖”
C. 与炎帝联盟 D. 让仓颉造字
12.小明在网上搜索“黄河流域”“粟”“半地穴式房屋”。由此你能判断小明搜索的最可能( )
A. 元谋人遗址 B. 河姆渡遗址
C. 北京人遗址 D. 半坡遗址
13.“过着定居生活,工具以磨制石器为主,已广泛制作和使用陶器”,黄河流域最早体现上述特征的原始人类是( )
A. 河姆渡人 B. 山顶洞人 C. 半坡人 D. 大汶口人
14.对半坡人和河姆渡人而言,最不可能发生的是( )
A. 广泛种植棉花,穿棉布衣服
B. 尝试着培育野生稻、野生狗尾巴草,使之逐渐成为自己的主食——稻和粟
C. 发明了弓箭狩猎,并将吃不完的野兽饲养起来
D. 会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的生活
15.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半坡遗址成堆粟米的发现便是证据之一。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 )
A. 珠江流域 B. 长江流域 C. 黄河流域 D. 黑龙江流域
16.河姆渡聚落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与半坡聚落居民明显不同的一组是( )
A. 用陶器盛食物 B. 种水稻,住干栏式房屋
C. 使用磨制石器 D. 饲养水牛、猪、狗等
17.干栏式建筑形式是下列哪个远古人类或居民发明的(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半坡居民 D. 河姆渡居民
18.1965年5月,我国考古学家在云南省某县发现了两颗门齿化石和一些粗糙石器,中国地质科学院用古地磁方法测定它们距今约170万年。这就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山顶洞人 D. 半坡人
19.1953年春,西北文物清理队在西安东部浐河东岸的二级阶地上发现了半坡遗址。已发掘出46座房屋、200多个窖穴、6座陶窑遗址、250座墓葬,出土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约1万件,还有粟、菜籽遗存。20世纪70年代河姆渡遗址两次考古发掘的大多数探坑中都发现20~50厘米厚的稻谷、谷壳、稻叶、茎杆和木屑、苇编交互混杂的堆积层,最厚处达80厘米。以上材料证明( )
A. 距今约5000年前华夏文明出现
B. 河姆渡人处在旧石器时代
C. 半坡人会制造精美的陶器
D. 中国原始农业兴起于黄河、长江流域
20.炎帝和黄帝的传说反映了黄河流域部落联盟的一段历史,其时间是( )
A. 约七千年前 B. 约六千年前
C. 约八千年前 D. 约四五千年前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礼记》
(1)传说中为华夏族的形成作出突出贡献的两个人是谁?
(2)材料二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指原始社会哪种更替首领位置的办法?举一例说明。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我先。——孙中山
材料二:2009年4月3日,台湾马英九亲率“中央部会”文武百官在圆山忠烈祠举行遥祭黄帝陵典礼……“政府”为纪念黄帝,将清明节定为“民族扫墓节”……
——摘自百度网《祭奠黄帝陵 悠悠中华情》
(1)两则材料中提及的历史人物是谁?他被中华儿女尊奉为什么?
(2)根据材料一,说说他的贡献?
(3)台湾人民为什么也祭奠他?
(4)请你对台湾人民说一句深明大义的话。
23.如图是两幅古代房屋的复原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A和B房屋样式的名称。
(2)最早建造A、B房屋的的原始居民分别是谁?
(3)中国古代原始居民房屋样式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孙中山
请回答:
(1)材料中的“轩辕”指的是传说中的哪个部落?
(2)“平定蚩尤乱”指的是哪次战役?
(3)材料表达了孙中山对“轩辕”的什么感情?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
材料二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1)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称赞的是谁?他被尊称为什么?
(2)材料一中的“建此伟业”指的是他传说中的哪些功绩?至少写三条。
(3)材料二中的“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与哪个战役有关?
(4)材料一和材料二表达了对这个人物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河姆渡人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居民,半坡人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居民,所以答案是A。
2.【答案】B
【解析】观察图片中房屋的结构,房屋下面是用木桩做基础,上面是人们居住的房间,这是典型的干栏式房屋。这种建筑以竹木为主要建筑材料,主要是两层建筑,下层放养动物和堆放杂物,上层住人。最早的干栏式建筑是河姆渡干栏式建筑。这种建筑适合那些居住于雨水多且比较潮湿的地方的人。河姆渡是在浙江的余姚县,气候比较温暖湿润,所以当时的原始人类建造这样的房屋。
3.【答案】C
【解析】半坡原始居民在我国陕西西安附近的半坡村,发现了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原始农耕村落遗址。会建造半地穴式房屋,定居生活。所以答案选C。
4.【答案】C
【解析】阅读题文关键信息:“浙江省余姚县、约7000年前遗址,稻作遗存、干栏式房屋”根据所学可知为河姆渡原始居民遗址,据题意,C选项符合要求,故选C。
5.【答案】D
【解析】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龙的形象突出反映了华夏族是由不同部落融合而成的,故选D。
6.【答案】A
【解析】“黄帝和炎帝曾联合打败以蚩尤为首的部落。”可知,黄帝和炎帝曾联合打败的部落首领是蚩尤,故选A。
7.【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北京人时期尚无原始农业,过着群居生活,会使用天然火,故A项中的“独自一人”,B项中的“钻木取火”,C项中的“小米饭”均与北京人的生活实际不符。
8.【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四五千年前黄河流域出现几个比较大的部落,黄帝、炎帝、蚩尤。他们之间为了争夺大华夏部落联盟首领而进行的战争,黄帝在阪泉之战中打败炎帝,炎帝归顺了黄帝,和黄帝族联合打败了蚩尤,这一部落成为了后来的华夏族,所以炎帝和黄帝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故选A。
9.【答案】C
【解析】通过所学知识,我们知道:这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这种制度称之为禅让制,所以答案是C。
10.【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据考古发现,在北京人生活的遗址处发现了大量用火的遗存和大量的灰烬,故可以了解北京人已经会使用天然火并保存火种。故选A项。
1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黄帝的贡献。后人尊敬黄帝是因为他是中华文明的“人文初祖”,故选B。
12.【答案】D
【解析】半坡氏族聚落发源于黄河流域,最早种植粟,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故选D。
13.【答案】C
【解析】黄河流域的半坡人过着定居生活,工具以磨制石器为主,已广泛制作和使用陶器,故选C。
14.【答案】A
【解析】在氏族社会时期,人们还不会种植棉花,故选A。
15.【答案】C
【解析】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结合课本所学分析,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的黄河流域,他们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粟。故答案为C。
16.【答案】B
【解析】河姆渡文化出现在长江流域,半坡文化出现于黄河流域。半坡居民和河姆渡房屋有区别是因为气候环境不同。河姆渡居民在南方,气候潮湿又要防止野兽的袭击,所以建干栏式建筑,半坡居民则相反。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而半坡居民种植粟并且半坡居民有较高的制陶技术,可以制作彩陶,会纺织。所以选B 。
17.【答案】D
【解析】干栏式建筑形式是河姆渡居民发明的,河姆渡聚落地处河湖密布、潮湿炎热的江南地区,干栏式结构高于地面,具有通风、防潮的性能,故选D。
18.【答案】A
【解析】通过考古发现,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故答案应该选择A。
19.【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半坡遗址”,“还有粟、菜籽遗存”,“河姆渡遗址”“发现20~50厘米厚的稻谷、谷壳、稻叶、茎杆和木屑、苇编交互混杂的堆积层”。由此可知半坡原始居民、河姆渡原始居民已出现了原始农业。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附近的半坡村;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长江流域的浙江省余姚市的河姆渡村,D符合题意;A不合题意;材料中没有体现石器和陶器,BC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C不合题意,选择答案D。
20.【答案】D
【解析】炎帝和黄帝的传说反映了黄河流域部落联盟的时间是约四五千年前,故选D。
21.【答案】(1)炎帝和黄帝。
(2)禅让制。尧年老时把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品行高尚的舜。
【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相传距今约四五千年,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打败了蚩尤。炎帝和黄帝部落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所以黄帝和炎帝被尊奉为我们的人文始祖。因此传说中为华夏族的形成作出突出贡献的两个人是炎帝和黄帝。
(2)根据材料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指原始社会禅让制。如传说时代,尧年老时把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品行高尚的舜等。
22.【答案】(1)黄帝;“人文初祖”
(2)造指南车,平定蚩尤判乱等
(3)大陆与台湾人民同是炎黄子孙
(4)言之有理均可
【解析】(1)从材料看,两则材料中的人物指黄帝,黄帝与黄河流域的另一个部落首领炎帝联合,共同繁衍了中华民族,至今我们都自称是炎黄子孙。黄帝因他的贡献也被中华儿女尊奉为人文初祖。据题文要求:两则材料中提及的历史人物是黄帝,他被中华儿女尊奉为人文初祖。
(2)根据所学知识,黄帝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人们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根据材料一,黄帝的贡献有造指南车,平定蚩尤判乱等。
(3)台湾自古是中国的领土,由于历史原因,台湾人民与大陆被迫分离,台湾人民却割不断与大陆人民同根同源同文化的骨肉亲情。根据材料二可知,台湾与大陆人民同是中华儿女,同是炎黄子孙,有着共同的祖先。
(4)题文要求对台湾人民说一句深明大义的话。首先要知道台湾与大陆之间的关系,现在分离的状况,我们盼望台湾人民回归的心情。我们可以说:流落在外的炎黄子孙啊,赶快回家吧,你的母亲盼你归来。
23.【答案】(1)A、半地穴式房屋;B、干栏式房屋。
(2)A、半坡原始居民;B、河姆渡原始居民。
(3)生活环境的不同。
【解析】(1)A房屋房顶较尖,整个房屋有一部分还深入到地下,这是原始农耕时期黄河流域典型的半地穴式房屋;B房屋的下面是由许多木桩做为支柱,但是留有空间,上面是人居住生活的房间,下面可以饲养家畜等,这是原始农耕时期长江流域典型的干栏式房屋。
(2)半地穴式房屋是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半坡聚落氏族成员的住处,人们从地表向下挖出一个方形或圆形的穴坑,在穴坑中埋设立柱,然后沿坑壁用树枝捆绑成围墙,内外抹上草泥,最后架设屋顶;干栏建筑是南方少数民族的建筑风格,最早的干栏式建筑是河姆渡干栏式建筑,古时流行于南方百越民族的居住区,这种建筑以竹木为主要建筑材料,主要是两层建筑,下层放养动物和堆放杂物,上层住人。
(3)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北方的黄河流域,气候干燥寒冷,建筑半地穴式房屋有利于保暖;河姆渡原始居民所处的浙江地区地势低洼,潮湿温热,为了居住地能有良好的通风和防潮性能,于是盖造干栏式房屋。这种木建筑房屋是架空的建筑房屋,既可防蛇虫猛兽之害,又可避潮湿,下面还可养殖家禽家畜。
24.【答案】(1)黄帝
(2)涿鹿之战
(3)对人文初祖黄帝的崇敬和对中华文明的热爱。
【解析】(1)黄帝是距今约四五千年的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黄帝时期有许多发明创造。属于生产技术方面的,教会人们驯养牲畜,发明车船,建造宫室;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
(2)在黄帝所处的时代,各部落经常打仗。传说蚩尤是东夷族一个部落的首领,能制铜兵器。后来黄帝联合炎帝,在涿鹿之战中打败了骁勇善战的蚩尤。
(3)孙中山的这段评价歌颂了人文初祖黄帝的主要成就。故表明孙中山对人文初祖的崇敬。“世界文明,唯有我先。”,表明了孙中山先生对中华文明的热爱。
25.【答案】(1)黄帝;人文初祖。
(2)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发明舟车。
(3)涿鹿之战。
(4)对人文初祖黄帝的尊敬、钦佩、赞美之情。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通过材料中的关键词:“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等,我们可以判断出,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称赞的是黄帝,他被尊称为“人文初祖”,反映了后人对华夏始祖黄帝的尊敬。
(2)本题考查的是华夏之祖黄帝的贡献,属于识记内容,通过所学知识,我们知道黄帝的主要贡献有: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正因为黄帝在历史上有如此巨大的贡献,所以后人称其为人文初祖。
(3)本题考查的是涿鹿之战的相关知识,距今约四五千年,部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之战中大败蚩尤,从此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所以材料二中的“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指的是涿鹿之战。
(4)本题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通过对以上材料的分析和把握,我们可以看出,后人对华夏始祖黄帝的尊敬之情,因为黄帝在历史上做出了巨大贡献,为人们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