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复习导学案
考点一:东汉末年的主要战役有( )和( )。
战役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时间
地点
交战双方
结果
影响
考点二:三国鼎立
三国指的是( )、( )、( )。
三国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发展经济
魏国
考点三:淝水之战
考点四:北魏孝文帝改革。
(一)基础知识问答:请把答案写在问题下方。
1、 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是什么?
2、 孝文帝改革的作用是什么?
(二)论从史出 。
材料一:“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1) 材料一反映的中心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做?
材料二:(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
(2)材料二中的“北俗之语”指的是?本材料反映了哪项汉化措施?
材料三:
(3)材料三中的三个图片反映了哪几项汉化措施?
考点五:江南地区的开发。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
材料2: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1)《宋书》里描述的江南与《汉书》中描述的江南有什么不同?
(2)想一想:为什么《宋书》里描写的江南与司马迁描述的江南会有这些不同?
(3)请回答:为什么江南地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东晋南朝时期)得到开发?
考点六:总结: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民族融合。局部的统一为后来隋朝的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也证明了历史发展的规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同学们请画出本单元的示意图。
示意图:
铠甲生虮(jǐ)虱,百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 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 念之断人肠。
——曹操《蒿[hāo]里行》
东汉末年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答:
东汉末年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 此图反应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次战役?
2、 请写出这次战役的时间,交战双方,结果分别是?
3、 与此图相关的成语是什么?再写出两个相关成语?
4、 这次战役的结局对历史的发展有何影响?
5、 此战役的特点是什么?请再列举三个这样特点的战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复习导学案答案
考点一:东汉末年的主要战役有( 官渡之战)和( 赤壁之战)。
战役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时间 200年 208年
地点 官渡 赤壁
交战双方 曹操和袁绍 曹军和孙刘联军
结果 曹操大败袁绍 曹操大败,孙刘联军胜利
影响 为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考点二:三国鼎立
三国指的是哪三个政权?回答:魏国,蜀国和吴国。
三国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发展经济
魏国 220年 曹丕 洛阳 发展农业,兴修水利
蜀国 221年 刘备 成都 开发西南
吴国 222年 孙权 建业 造船业发达,船队到过夷洲(今台湾)
启示: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人们因地制宜。
考点三:淝水之战
考点四:北魏孝文帝改革。
(一)基础知识问答:请把答案写在问题下方。
1、 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是什么?
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联汉姻,迁都洛阳。
2、 孝文帝改革的作用是什么?
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二)论从史出 。
材料一:“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1) 材料一反映的中心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做?
问题是孝文帝迁都。原因是为了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推行汉化措施,巩固统治
材料二:(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
(2)材料二中的“北俗之语”指的是?本材料反映了哪项汉化措施?
“北语”指鲜卑语。反映的措施是: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材料三:
(3)材料三中的三个图片反映了哪几项汉化措施?
穿汉服,联汉姻,改汉姓。
考点五:江南地区的开发。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
材料2: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1)《宋书》里描述的江南与《汉书》中描述的江南有什么不同?
《汉书》中的江南生产力落后,经济贫困。《宋书》中的江南农业和手工业都很发达,经济富裕。
(2)想一想:为什么《宋书》里描写的江南与司马迁描述的江南会有这些不同?
因为在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了开发。
(3)请回答:为什么江南地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东晋南朝时期)得到开发?
原因有: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战乱少,社会比较安定;北方人南迁,输送了大量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南下移民和当地民众的共同努力。(其中北方人南迁是主要原因)
考点六:总结: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民族融合。局部的统一为后来隋朝的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也证明了历史发展的规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同学们请画出本单元的示意图。
示意图:
铠甲生虮(jǐ)虱,百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 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 念之断人肠。
——曹操《蒿[hāo]里行》
东汉末年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答: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民不聊生,人口锐减。
东汉末年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此图反应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次战役?
淝水之战
2、请写出这次战役的时间,交战双方,结果分别是?
383年,
前秦和东晋,
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3、与此图相关的成语是什么?再写出两个相关成语?
草木皆兵。还有抽鞭断流,风声鹤唳
4、这次战役的结局对历史的发展有何影响?
淝水之战后,前秦土崩瓦解,北方再次陷入分裂和混战的局面;而南方东晋的统治暂时稳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5、此战役的特点是什么?请再列举三个这样特点的战役?
特点是以少胜多。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