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的开端》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
1.“1921年它诞生于嘉兴南湖的一条画舫,中国革命的面貌自此焕然一新。”其中的“它”指( )
A. 同盟会 B. 中国国民党
C. 中国共产党 D.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2.对新文化运动评述正确的是( )
A. 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B. 新文化运动是维新派反对顽固派而掀起的社会舆论
C. 新文化运动是孙中山领导的反对西方资本主义的社会思潮
D. 新文化运动是陈独秀等进步知识分子领导的提倡科学与民主的思想解放运动
3.1919年5月11日,上海成立学生联合会。1919年5月14日,天津学生联合会成立。广州、南京、杭州、武汉、济南的学生和工人也给予支持。1919年5月19日,北京各校学生同时宣告罢课。天津、上海、南京、杭州、重庆、南昌、武汉、长沙、厦门、济南、开封、太原等地学生,先后宣告罢课,支持北京学生的斗争。这一现象说明( )
A. 五四运动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B. 五四运动呈现扩大态势
C. 北洋政府出动军警镇压,逮捕了部分爱国学生
D. 工人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
4.要去参观中共一大遗址,我们应该去( )
①南京 ②上海 ③广州 ④嘉兴南湖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5.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在( )
A. 中共一大上 B. 中共二大上
C. 中国同盟会上 D. 中华民国成立大会上
6.《文学改良刍议》的作者是( )
A. 胡适 B. 鲁迅 C. 陈独秀 D. 李大钊
7.小勇同学准备在五四青年节上演讲,下列素材不可以作为演讲内容的是( )
A.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是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B. 五四运动提出了“自强、求富”的口号
C.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D. 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了政治舞台
8.小华同学想要了解“新文化运动”,你会建议他选择哪种刊物收集资料( )
A. 《新青年》 B. 《民报》
C. 《东方杂志》 D. 《中外纪闻》
9.下列有关五四运动的标语和口号中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性质的是( )
A. 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B. 还我青岛
C. 废除“二十一条” D.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10.摆脱晦涩难懂的文言文,使文化更接近于大众平民,我们真应该感谢( )
A. 洋务运动 B. 百日维新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11.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提出:“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该文应发表于( )
A. 维新变法时期 B. 新文化运动时期
C. 北伐战争时期 D. 抗日战争时期
12.下图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的刊物,它们的刊行启发和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与哪一阶级的结合( )
A. 农民阶级 B. 工人阶级
C. 资产阶级 D. 地主阶级
13.历史往往赋予各个时代不同的主题。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主题是( )
A. 自强、求富 B. 民主、科学
C. 独立、自主 D. 和平、发展
14.在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之际,让我们重温鲁迅先生对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咏赞:“它是远方地平线上已经看得见桅杆的那一航轮船,是挣脱母腹的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是林中的响箭,是报春的惊雷。”中共的诞生( )
A. 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B.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D. 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5.“上海小楼,南湖游船,开天辟地,谱写新篇”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B.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C. 中共“二大”的召开 D. 黄埔军校的建立
16.“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修身课)。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的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这则材料反映的是( )
A. 维新启蒙思想开始传播 B. 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C. 近代学校开设修身课程 D. 民主科学思想冲击封建礼教
17.小明准备利用暑假去参观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他应该去的城市是( )
A. 北京 B. 南昌 C. 武汉 D. 上海
18.在20世纪初的《新青年》杂志上,文学革命与守旧派唇枪舌剑,争论不已。《新青年》的创办者是( )
A. 鲁迅 B. 李大钊 C. 胡适 D. 陈独秀
19.“九秩惊回首,镰斧开天,革命弄潮,南湖燃起燎原火”“红船一叶破迷蒙,辟地开天气若虹”这些诗句赞扬的是( )
A.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B. 武昌起义的爆发
C. 五四运动的爆发 D.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0.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
A. 五四爱国运动 B. 中共“一大”召开
C. 井冈山会师 D. 遵义会议召开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所示)
材料二:运动期间一鸟店对联:
三鸟害人,鸦雀鸨;一群害国,鹿獐螬。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运动?运动后期的主力是什么人?最后结果如何?
(2)材料二中“鹿獐螬”当中的“螬”暗指谁?这场运动的历史地位是什么?
(3)我们作为当代的中学生,应该发扬这场运动的什么精神?
22.某校八年级(1)班同学就“五四爱国运动”开展专题学习,请你一起参与下列活动。
[图说历史]
(1)结合右图及所学知识指出,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
材料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五四”传单
(2)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五四”精神内涵的理解。
(3)假如你是1919年的一位学生,你会参加五四爱国运动吗?请说明理由。
(4)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外争主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请回答:
(1)以上口号出自中国近代哪次运动?该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
(2)这次运动前期的运动主力是,运动中心在;后期运动主力是,运动中心在。
(3)这次运动有什么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任写一条)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上要求吞并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他们的外交胜利了!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山东大势已去,就是在于中国的领土!中国的领土破坏,中国就亡了!所以我们学界今天排队到各公使馆去要求各国出去维持公理,希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1)这是哪次运动的传单?这次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
(2)宣言中的“外争主权”指什么?“内除国贼”又指谁?
(3)宣言希望全国工商各界参加爱国运动,结果怎样?
(4)宣言最后的“两个信条”表现了这次运动的什么精神?我们该如何发扬这种精神?
25.材料一圣贤的经训格言,断断不是万世不变的法则。
——李大钊
材料二只有这两位先生(指民主和科学)可以救治中国在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
材料三中国人民在思想上迷信,盲从的“病”,必须用“科学”这味药来诊治。
——鲁迅
(1)这些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历史上的什么事件?新文化运动。
(2)他们认为救治中国的“药”是什么?除此之外,这场运动还倡导什么?
(3)后来,这场运动内容上又有什么新的发展?这种发展对中国社会产生什么新影响?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革命的面貌自此焕然一新。浙江嘉兴南湖是中共一大的会址之一,故选C。
2.【答案】D
【解析】依据学过的知识,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以《新青年》为主阵地,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孙中山领导的是辛亥革命,维新派反对顽固派而掀起的是戊戌变法,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指的是洋务运动,故选D。
3.【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五四运动半个月之内就从北京转到上海,再席卷全国,各地学生,先后宣告罢课,支持北京学生的斗争,说明五四运动呈现扩大态势;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4.【答案】D
【解析】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如果要去参观中共“一大”的旧址,应该去上海与嘉兴南湖,故选D。
5.【答案】B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重申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建设共产主义,同时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纲领规定,在民主革命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样,中国共产党就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B项符合题意;中共一大党纲确定党的名称,奋斗目标等,A项不合题意;1905年中国同盟会上,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C项不合题意;中华民国成立大会上采用了民国纪年法,成立临时参议院。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6.【答案】A
【解析】《文学改良刍议》是一篇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的论文,是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的。
7.【答案】B
【解析】B项五四运动提出了“自强、求富”的口号,不可以作为演讲内容。因为这个口号是洋务运动的口号,不是五四运动的。所以答案选B。
8.【答案】A
【解析】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本题选A。
9.【答案】A
【解析】五四运动中学生打出的“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的口号,最能反映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的性质,故选A。
10.【答案】D
【解析】摆脱晦涩难懂的文言文,使文化更接近于大众平民,我们真应该感谢新文化运动,因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故选D。
11.【答案】B
【解析】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新青年》,大量发表抨击尊孔复古的文章,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西方民主和科学的思想成为了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故选B。
12.【答案】B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五四运动的胜利发展,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不少知识分子开始走向工人群众,他们帮助工人组织工会,出版《劳动界》、《劳动者》、《劳动音》等刊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工人阶级宣传马克思主义。故B项符合题意;马克思主义是指导工人阶级(无产阶级)运动的理论,ACD三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13.【答案】B
【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从1915年起进步的知识分子就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故选B。
14.【答案】A
【解析】中共一大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故选A。
15.【答案】B
【解析】四个选项中,很容易排除A、C、D三项,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后来转移到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故答案选B。
16.【答案】D
【解析】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为了实现“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为此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大力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迷信,所以题文这则材料反映的是民主科学思想冲击封建礼教,故选D。
17.【答案】D
【解析】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后来转移到嘉兴南湖游船上。故选D。
18.【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其作者是陈独秀,所以答案选D。
19.【答案】D
【解析】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所以答案选D。
20.【答案】A
【解析】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所以答案是A。
21.【答案】(1)五四运动;工人阶级或无产阶级;取得初步胜利
(2)曹汝霖;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发扬爱国精神。(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根据以上两幅图片,可以判断出是五四运动。1919年6月5日上海日纱厂的中国工人首先罢工,接着其他工人相继罢工。五四爱国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主力由青年学生转变为工人。工人也就是无产阶级。工人参与到五四爱国运动中来,并且成为运动的主力。经过各方力量的团结配合,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释放了被捕学生,罢免了三个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2)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我们知道: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口号是“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要求惩办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题文中的“鹿、獐、螬”是陆宗舆、章宗祥、曹汝霖的谐音,故“螬”暗指曹汝霖;第二小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在这次运动中,中国的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五四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五四精神是忧国忧民的精神,是不屈不挠、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使五四爱国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22.【答案】(1)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2) 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言之有理即可)
(3) 会。因为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或: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言之有理即可;如学生答不会但能自圆其说,也可酌情给分)
(4)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解析】(1)依据所学可知,1919年巴黎和会上列强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激起了爱国学生的愤怒,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五四爱国运动爆发。
(2)开放性题目,依据所学可知,“五四”精神内涵是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3)第一问开放性题目,假如我是1919年的一位学生,我会参加五四爱国运动;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因为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4)依据所学可知,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23.【答案】(1)五四运动;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
(2)学生,北京;工人,上海。
(3)爱国主义等(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以上口号出自中国近代五四运动;该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
(2)这次运动前期的运动主力是学生,运动中心在北京;后期运动主力工人阶级,运动中心在上海;从此,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3)五四精神指的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精神”,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源泉,民主与科学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发扬“五四”精神,就是要不断地加强学习。要充分利用好今天的大好时光和优越条件,学科学,学技术,学管理,学理论,掌握本领,端正思想,规范行为,提高觉悟,为祖国的振兴和繁荣出力加油。
24.【答案】(1)五四运动。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收回山东青岛主权;曹汝霖等人。
(3)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4)“五四精神”是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精神,是斗争到底,不怕牺牲的民族主义精神。作为新世纪的中国青年,我们应当努力学习,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为建设繁荣、民主、文明和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解析】(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和会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的消息传来后,北京学生开展了集会、游行、罢课等活动。五四运动爆发。后来得到了各地学生以及各界的广泛支持,演变成了全国性的罢市、罢工还有学生罢课活动,从而形成了全国规模的爱国运动,并最终迫使北洋政府拒签和约。因此,材料中反映的是五四运动的传单。这次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学生3000多人,在天安门前集会讲演,随后举行游行示威,五四爱国运动爆发。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开展了集会、游行、罢课等活动,其中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的“外争主权”是指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收回山东青岛主权;“内除国贼”是指曹汝霖等人。
(3)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6月5日后,五四运动的主力由学生转向工人,运动的中心,也有北京转到上海。工人阶级参加斗争起了巨大作用。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个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五四爱国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4)第一问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宣言最后的“两个信条”表现出的伟大精神叫做“五四精神”,即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精神,是斗争到底,不怕牺牲的民族主义精神。第二问根据材料及上述分析可知,作为新世纪的中国青年,我们应当努力学习,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为建设繁荣、民主、文明和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25.【答案】(1)新文化运动。
(2)民主和科学;倡导新文化,提倡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3)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五四运动做了思想准备,为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解析】(1)依据材料二中的文字“民主和科学”,结合课本所学,1915年进步的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
(2)依据材料二“只有这两位先生(指民主和科学)可以救治中国”、材料三“必须用“科学”这味药来诊治”,可知当时中国人民认为民主和科学是救治中国的“药”;依据材料三的内容:依据“科学”诊治中国人民的迷信,盲从;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结合课本所学,1917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倡导新文化,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3)依据课本所学,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1918年李大钊首先举起大旗宣传马克思主义。从此,中国的先进分子用马克思主义为精神武器,教育和组织人民,为五四运动做了思想准备,为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