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诗词五首 课件+朗读音频(打包10份,22张PPT+20张PPT+31张PPT+19张PPT+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9 诗词五首 课件+朗读音频(打包10份,22张PPT+20张PPT+31张PPT+19张PPT+2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2016)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2-29 16:29:45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古典诗歌咏煤炭19《咏煤炭》是一首咏物诗,作者在写物中巧妙结合着咏怀,表达了于谦爱国忧民的思想及甘愿为国为民出力献身的高风亮节。诗歌还蕴藉体现了于谦清正廉洁的品行,政绩卓著的才华。通篇寄托深远,而语言质朴明畅,无疑是于谦的力作。(重点)(难点)了解诗人于谦及其作品风格,熟读并背诵。
2. 细读品味,体会诗中所流露出的诗人托物言志、
为国为民的抱负。于谦(1398~1457),明代政治家、军事家。字廷益,号节庵。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代表作有《石灰吟》《北风吹》等,语言质朴,不事雕 琢。有 《于忠肃集》。《咏煤炭》 于谦曾任山西、河南等地巡抚,为官清正,颇得民心。英宗复辟,他以“大逆不道,迎立外藩”的罪名被杀。于谦是一位关怀人民的政治家,其诗作多忧国忧民之情,表达自己的坚贞情操,这首诗表达他甘愿为民出力献身的高风亮节。于谦是明代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他年少时写《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写诗明志,激励自己。在他数十年的为官生涯中,始终蔑视荣华富贵,珍视道德修养。
于谦巡抚河南、山西很多年。当时封疆大吏进京述职,多要向朝中权贵有所馈赠,而于谦每次进京,都是“空囊以入”。好心人劝他:“虽不愿送金银珠宝攀附于谦一生清白权贵,至少总要带点土特产,如线香、蘑菇、绢帕之类的东西才好。”于谦哈哈大笑,举起双袖说:“我带有两袖清风!”并就此作七绝一首:“绢帕、蘑菇和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于谦可谓一生清白,两袖清风。爝火 jué导思1.表面上是咏煤炭,实际上是明志向。试结合诗句,说说诗人的志向。志向导思2.说说诗歌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诗意关键词:
歌颂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咏煤炭》课文朗读。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原文: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混沌:这里指大地。
乌金:指煤。
阳和:春气融和,这里指煤炭所蓄藏的热能。
浩浩:本义是形容水势大,这里引申为“广大”。注释: 凿开深深的土层才能挖到煤炭,煤炭中储藏着极大的热能。一小块煤炭就能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温暖,大火炉的火焰能把沉沉的黑夜照亮。译文: 原文: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元:原本。
赖:依赖。
铁石:古人误以为铁石久埋地下也可变成煤炭。注释: 鼎彝这类器具也要依赖煤炭的火力才能熔铸而成,铁石虽然坚硬,但依然存有为民造福之心。只希望百姓都能享受温饱,(所以我)不辞辛苦出山林。译文: 1.赏析“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答案】此题运用赏析古诗文名句法。这两句突出煤炭给人们带来的温暖和光明,表达了诗人对煤炭的喜爱。2.诗人借“铁石犹存死后心”赞扬了哪一类人?【答案】诗人借此赞美了那些为了国家的利益甘于自我牺牲的人,也表达了自己甘愿为国家利益牺牲的决心。【答案】明确:这首诗是诗人托物言志之作。诗人一生忧国忧民,以兴国为己任。其志向在后四句明确点出,其舍己为公的心志在后两句表现得尤为明显。综合全诗,诗人在诗中表达了这样的志向:铁石虽然坚硬,但依然存有为国为民造福之心,即使历尽千辛万苦,他也痴心不改,不畏艰难,舍身为国为民效力。 【难点探究】《咏煤炭》这首诗表面上是咏煤炭,实际上是明志向。试结合诗句,说说诗人的志向。 咏煤炭首联:开门见山,直点煤炭
颔联:带来温暖,冲破黑暗
颈联:揭其寓意,自我牺牲
尾联:表明己志,为国效忠托物言志《咏煤炭》这首诗托物言志,作者以煤炭自喻,来表明自己的胸怀,表达了作者爱国忧民的思想和甘愿为民出力献身的决心。托物言志。
诗人借煤炭燃烧自己,给人以温暖来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为了百姓温饱,愿意像煤炭一样燃烧自己,从而表达了为国效力的志向。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课件20张PPT。古典诗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19《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是韩愈在离京去贬所,到达蓝田县时写的,此时诗人的怨愤尚有余息。此前,韩愈已是刑部侍郎,经过多年的历练,其仕途正是通达之时,而且是抱定“为圣明除弊事”的政治理想,力辟佛教:但皇帝不察忠心,几至杀身。故此,诗歌中充满了不平之气。“不平则呜”,所以诗虽出以凄切之语,却不衰飒,有一种“忠犯人主之怒”的豪气充斥在诗歌中。(重点)(难点)体会叙事、写景中抒发的感情。
了解诗句含义,领悟诗词的意境。
熟读背诵诗歌。韩愈(768~824),字退之,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河阳(今河南孟州市)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著有《韩昌黎集》。《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元和十四年正月,唐宪宗命人从凤翔法门寺迎佛骨入宫廷供奉,并送往各寺庙,要官民敬香礼拜。韩愈看到这种信佛行为,便写了一篇《论佛骨表》,劝谏阻止唐宪宗,指出信佛对国家无益,而且自东汉以来信佛的皇帝都短命,结果触怒了唐宪宗,韩愈几乎要被处死。经裴度等人说情,最后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潮州在广东东部,距离当时的京师长安非常遥远。韩愈只身一人,仓促上路,走到蓝田关口时,他的侄孙韩湘匆匆赶来,来陪伴这位孤苦的老人。韩愈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悲歌当哭,送给侄孙韩湘。bì( )事弊导思1.从全诗来看,其感情基调应该是怎样的?情感导思2.这是一首写什么内容的诗?内容关键词:
惆怅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课文朗读。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原文: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封:这里指谏书。
九重天:皇帝的宫阙,这里代指皇帝。
圣明:指皇帝。
弊事:有害的事,这里指迎佛骨的事。
肯:岂肯。注释: 清晨将谏书呈给皇上,晚上就被贬谪到八千里外的潮阳。想替圣上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译文: 原文: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肯:岂肯。
拥:阻塞。
骨:尸骨。注释: 阴云笼罩着横亘的秦岭,家在何方?立马蓝关,大雪阻拦,前路艰危。知道你远道而来定会有所打算,正好在瘴江边收敛我的尸骨。译文: ?1.“朝”“夕”两个表示时间的词有何作用?【答案】用“朝”“夕”两个表时间的词,除表示时间间隔短外,更透露出对皇帝的触犯之深。2.“肯将衰朽惜残年”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品格?【答案】表明了诗人凛然无悔,刚直不阿的品格。 【难点探究】《“雪拥蓝关马不前”是怎样融情于景,抒写途中感受的?【答案】这句借景语言情思。“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烘托了作者被赶出长安时冷落、凄凉的心情。诗人忠而获罪,远贬潮阳,抛妻别子而南行,心中极其伤痛。立马蓝关,大雪寒 天,诗人联想到前路的艰危,而徘徊不前。“马不前”其实是人不前,三字中流露出英雄失路之悲。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首联:写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
颔联:书“除弊事” ,表刚
直不阿之志
颈联:即景抒情,情悲且壮
尾联:吐露了凄楚难言的激愤
之情感情沉郁
感人肺腑《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诗人写出了自己的不幸遭 遇,表明了自己为朝廷革除“弊事”的忠心和勇 气,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内心的郁愤以及前途未卜的感伤情绪。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全诗沉郁顿挫,大气磅礴,叙事、写景、抒情相融合,达到了悲怆壮美的艺术效果,读来令人感慨不已。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