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6《物质的溶解》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判断正确的是 (? )
溶液 溶质 溶剂
A. 硫酸铜溶液 铜 硫酸
B. 碘酒 碘酒 水
C. 石灰水 氢氧化钙 水
D. 医用酒精 水 酒精
A. A B. B C. C D. D
2.下列关于溶液、溶质、溶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B.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C. 泥水中泥是溶质水是溶剂 D. 溶液的体积等于溶质和溶剂的体积之和
3.以下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A对鉴别方法的认识 B对安全的认识
①区分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搅拌 ②区分棉纤维和羊毛纤维,点燃后闻气味 ③区分硫酸铵和硫酸钾,加熟石灰粉末研磨 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 ②煤矿矿井要保持通风、严禁烟火 ③海鲜食品喷洒甲醛溶液防腐
C对现象的认识 D对实验数据的认识
①气体压缩,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②活性炭除去异味,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③喝汽水打嗝,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①用10ml的量筒量取8.25ml的水 ②用PH试纸测得苹果汁的PH为3.3 ③用天平称取6.8克食盐
A. A B. B C. C D. D
4.最易洗净沾有油污的餐具的是( )
A. 冷水 B. 热水 C. 加了餐具洗洁精的冷水 D. 加了餐具洗洁精的热水
5.调味品是重要的食品添加剂,将下列调味品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食盐 B.蔗糖 C.味精 D.芝麻油
6.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液均是无色的、透明的
B.可溶性物质溶于水时一定会放出热量
C.石灰水的溶质是石灰
D.溶液的均一性是指同一溶液各部分的性质、组成相同
7.有W(g)浓度为15%的硝酸钾溶液,若将其浓度变为30%,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 )
A. 蒸发掉溶剂的1/2 B. 加入3W/20(g)的硝酸钾
C. 蒸发掉W/2(g)溶剂 D.加入2W/20(g)的硝酸钾
8.20 ℃时,向l00 g未知浓度的KCl溶液中加入6 g KCl 后,一定正确的是( )
A.溶液质量变为106 g B.溶质质量发生变化
C溶液浓度变大 D.溶剂质量不变
9.如图是甲、乙的溶解度曲线。在t2℃时向l00g水中先后加入wg甲和(两种物质溶解时互不影响).充分搅拌。将混合物的温度降低到t1℃。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t2℃时,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w%
C.温度降低到t1℃时,甲、乙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t2℃时,甲物质的溶液为饱和溶液,乙物质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10.20℃时,NaCl溶解情况见下表,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实验 序号 水的 质量(g) 加入NaCl 的质量(g) 溶液的 质量(g)
① 10.0 1.5 11.5
② 10.0 3.0 13.0
③ 10.0 4.5 13.6
④ 10.0 6.0 13.6
A. ①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5.0%
B. ②中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C. 20℃时,NaCl 的溶解度是45.0g/100g 水
D. ③④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11.如图所示,一木块漂浮于X上,向X中缓缓加入(或通入)少量物质Y后,木块逐渐上浮,则X与Y可能是(溶液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
序号 ① ② ③ ④
X 水 氢氧化钙溶液 稀硫酸 硫酸铜溶液
Y 食盐 二氧化碳 镁粉 铁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
12.如图是甲、乙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 t1℃时100g甲的饱和溶液中含20g甲
C. t2℃时甲、乙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 若甲中含有少量乙,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13.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做溶质
B.NH4NO3溶解过程中吸热,溶液温度降低
C.欲使100克KNO3溶液的质量分数由5%变成10%,可向其中加入5克KNO3固体
D.25℃时,将某KNO3溶液蒸发10克水析出a克晶体,再蒸发10克水析出b克晶体,a与b的质量不一定相等
14.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0℃时,甲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一定小于乙溶液
B. 20℃时,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乙溶液
C. 20℃时,50g水中加入20?g乙可得到饱和溶液70g
D. 50℃时,100?g水中加入20?g乙并降温至20℃,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15.对比实验是化学学习中常见的方法。下列通过对比实验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实验一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可燃物
B. 实验二可以说明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
C. 实验三呈现出的不同现象可以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种类有关
D. 实验四比较水中白磷与铜片上白磷可以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二、填空题
16.某小组同学利用如图2溶解度曲线和图1进行实验,并完成下列问题
①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_____。
②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_____氯化钠的溶解度(用“>”“<”“=”填空)
③A中溶液为60℃硝酸钾的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④B中溶液的质量为_____克
⑤将D过滤,下列有关所得晶体和溶液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
Ⅰ.析出的晶体中可能含有氯化钠
Ⅱ.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钾和氯化钠
Ⅲ.C→D过程可以完全分离硝酸钾和氯化钠
Ⅳ.所得溶液一定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17.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P点表示的含义是 .
(2)将相同质量t2℃时的a、b、c饱和溶液的温度降低到t1℃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
(3)将t1℃时的a、b、c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时,溶液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
18.现有30℃的不饱和KNO3溶液,与该溶液有关的量有:①水的质量;②溶液中溶质KNO3的质量;③KNO3的质量分数;④30℃时KNO3的溶解度;⑤溶液的质量。用序号填空:
(1)在该不饱和溶液中加少量硝酸钾至饱和,不变的量有_____________;
(2)将该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至饱和 ,不变的量有______________。
19. 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人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一定为饱和溶液的是 。
(2)图2中一定为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甲、乙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 。
(3)图3中表示乙的溶解度曲线是 ;P点表示的含义是 。
20. 1926年,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邦先生创立了侯氏制碱法,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以从海水中提取出来的食盐为主要原料制取纯碱,其生产过程中有下列反应:①NaCl+NH3+CO2+H2O=NaHCO3+NH4Cl;②2NaHCO3Na2CO3+H2O+CO2↑;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在反应①的六种物质中,焙制糕点是时常用作发酵粉的是 ;
(2)胺盐水比食盐水更容易吸收二氧化碳的原因是 ;
(3)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溶解度如图2,t2℃时,氯化钠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碳酸钠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填“大于”“小于”“等于”之一);
(4)生活在盐碱湖附近的人们有一句谚语“夏天晒盐,冬天捞碱”,请结合溶解度曲线,说明这句谚语的原理: 。
三、实验题
21.某同学欲配置40g质量分数为9%的氯化钠溶液,全部操作过程如下图所示,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使用玻璃棒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2)如果所配得的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比小于9%,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有(写一条):______。
22.小刚同学在做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实验时,其配制过程如下图所示。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示实验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示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刚同学要配制90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应称取氯化钠的质量为__________g,需要量取水的体积为________ml(水的密度近似看作1g/ml)。
(4)称量氯化钠时,若将氯化钠放在天平的右盘中,砝码放在天平的左盘中,并且在称量过程中使用了游码,则会使称取的质量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配制溶液所需的质量。
(5)在量取水的体积时,小刚同学俯视读数,则所配制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四、推断题
23.某化学第二课堂小组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准备利用含FeSO4和CuSO4的废水(无其他难溶杂质),从中获得硫酸亚铁晶体,其流程如下图所示:
(1)整个流程中,进行了两次操作1,操作1是_____________(填操作名称)。
(2)金属X 是______(填化学符号),其加入废水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固体A中含有__________(填化学符号)。写出固体A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冷却结晶法得到硫酸亚铁晶体前需要进行操作2,请问操作2是________。
24.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若该反应为高温下进行的置换反应,且A、C为黑色固体,A具有磁性,D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液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该反应为A燃烧不充分的反应,且A由两种元素组成,质量比为3:1,B可供给动物呼吸,常温下C为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在20℃时,将B溶于乙醇中配成饱和溶液,通入适量A发生反应,且A是参与光合作用的气体,B为碱,C为纯碱,则在乙醇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时,B、C在水中和乙醇中的溶解度
物质 水中的溶解度 乙醇中的溶解度
B 109g 17.3g
C 21.8g <0.01g
五、计算题
25.40g某氢氧化钠溶液与100g9.8%的硫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请计算该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温馨提示:H2SO4+2NaOH==Na2SO4+2H2O)
试卷第8页,总8页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A、硫酸铜溶液是硫酸铜溶于水形成的溶液,溶质是硫酸铜,溶质是水,选项错误;B、碘酒是碘溶于酒精形成的溶液,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选项错误;C、石灰水中溶质是氢氧化钙,溶剂是水,选项正确;D、医用酒精是水和酒精的混合物,其中溶质是酒精,溶剂是水,选项错误,故选C。
【点睛】
在物质的水溶液中,水是溶剂,其它物质作溶剂,与物质质量的多少没有关系。
2.B
【解析】
【详解】
A、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的,硫酸铜溶液为蓝色,A错误;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正确;C、泥水不是溶液,C错误;D、由分子间有间隔,故体积之间不能相加减,D不正确。故选B。
3.A
【解析】A、对鉴别方法的认识:①区分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搅拌,起泡沫多的是软水,正确;②羊毛纤维燃燃烧时有烧焦羽毛味,棉纤维燃烧无此气味,正确;③硫酸铵和熟石灰粉末研磨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正确;B、对安全的认识: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否则可能会发生爆炸,正确;②煤矿矿井要保持通风、严禁烟火,正确;③甲醛溶液能使蛋白质变性,错误;C、对现象的认识:①气体压缩,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正确;②活性炭除去异味,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正确;③喝汽水打嗝,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错误;D、对实验数据的认识:①10ml的量筒只能精确到0.1ml,错误;②用PH试纸测得的结果准确到整数,错误;③用天平称取6.8克食盐,正确;故选A。
4.D
【解析】A.油污不溶于水,只用水不能洗净,错误;B.热水比冷水洗涤油污的效果好,但也不能洗净,错误; C.餐具洗洁精对油污有乳化作用,可以将油污分散成很小的油滴而被水冲走,但温度较低时洗涤效果不是最好,错误; D.加了餐具洗洁精的热水,温度较高时洗涤剂对油污的乳化作用更好,可以快速、彻底的洗净油污,洗涤效果最好,正确。故选D。
5.D
【解析】芝麻油属于油类,和水形成的是乳浊液,其余调味品加入水中形成的是溶液.
6.D
【解析】
试题分析::A、溶液的特点: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可以有颜色,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错误;B、物质溶于水,有的放热,有的吸热,例如: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硝酸铵溶于水吸热,错误;C、石灰水的溶质是氢氧化钙,错误;D、溶液的均一性:是指同一溶液各部分的性质、组成相同,正确。
考点:考查物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的知识。
7.CD
【解析】设需要再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x
(W g+x)×30%=Wg×15%+x
解得x=(3W/14)g,即还需要继续溶解(3W/14)g硝酸钾固体;
设需要蒸发水的质量为y
(W g-y)×30%=Wg×15%
解得y=(W/2)g,即需要蒸发掉(W/2)g水
故本题选C,D加入3W/25的硝酸
8.【答案】D
9.C
【解析】
试题分析:从图示看:温度大于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t2℃时,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w/(100+w)×100%;温度降低到t1℃时,甲、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t2℃时,甲物质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乙物质的溶液为饱和溶液。故选C.
考点:溶解度的知识
10.D
【解析】A、①中加入的氯化钠全部溶解,所以可以计算出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错误;B、②中所加入的氯化钠全部溶解,结合③中的数据可以知道②中所得到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错误;C、根据③中的数据可知,20℃时,NaCl 的溶解度是36.0g,错误;D、③④中都是溶解了3.6g氯化钠,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可以知道,由于溶质的质量和溶液的质量都相等,所以可以知道它们的质量分数相等,正确。故选D。
11.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物理方面的知识可知,木块的重力等于它受到的液体的浮力,浮力等于木块排开液体的重力,最终木块上浮说明溶液的密度增大.
解:①食盐溶于水后密度增大,所以木块会上浮,故正确;
②氢氧化钙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由原来含有溶质变成纯水,密度变小,所以木块会下降,故错误;
③镁和稀硫酸反应能生成硫酸镁和氢气,密度增大,所以木块会上浮,故正确;
④硫酸铜和铁反应能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溶液的密度变小,所以木块会下降,故错误.
故选:D.
12.D
【解析】A、由于没有确定温度无法比较甲、乙的溶解度,错误;B、t1℃时,甲的溶解度为20g,根据溶解度定义可知,120g甲的饱和溶液中含20g甲,错误;C、没有确定溶液是否饱和,无法比较t2℃时甲、乙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错误;D、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受温度影响较大,若甲中含有少量乙,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正确。故选D。
13.C
【解析】
试题分析:A、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故A说法正确;B、NH4NO3溶解过程中吸热,溶液温度降低,故B说法正确;C、溶质质量分数:,故C错;D、如果硝酸钾溶液蒸发溶剂前,是饱和溶液,蒸发10克水析出a克晶体,再蒸发10克水析出b克晶体,a与b的质量一定相等,如果硝酸钾溶液蒸发溶剂前,是不饱和溶液,蒸发10克水析出a克晶体,再蒸发10克水析出b克晶体,a与b的质量一定不相等,故D说法正确。故选C。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14.D
【解析】A、溶液的质量不确定,无法判断所含溶质质量多少,故错误;B、同温度下物质的饱和溶液最浓,20℃时乙的溶解度是30g,所以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最大为×100%<30%,错误;C、20℃时乙的溶解度小于20g,所以50 g水中加入20 g甲不会全部溶解,可得到饱和溶液,但溶液的质量小于70g,错误;D、50℃时乙的溶解度是20g,100 g水中加入20 g乙恰好形成饱和溶液,20℃时乙的溶解度是30g,所以将溶液从50℃降到20℃,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不变,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正确。故选D。
15.A
【解析】A、燃烧的条件:物质具有可燃性、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滤纸碎片、乒乓球碎片均是可燃物,通过实验一,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错误;B、对于实验二,一段时间观察左边的试管中的铁钉明显锈蚀,中间和右边的试管内的铁钉没有生锈;左边的试管中的铁钉能与空气、水同时接触,由此得出: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铁与水和空气直接接触,正确;C、碘溶于汽油,而不溶于水,说明同一种溶质在不同的溶剂中溶解性不同,即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种类有关,正确;
D、实验四比较水中白磷与铜片上白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铜片上的白磷燃烧,可以说明燃烧需要氧气,正确。故选A。
点睛:燃烧的条件:可燃性、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者必须同时满足,而灭火只需满足一个条件即可,撤离可燃物或者隔绝空气或者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16. 36g > 不饱和 21 Ⅱ、Ⅳ
【解析】①由溶解度曲线可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g。
②由溶解度曲线可知,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
③60℃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故该温度下10g的水中可溶解11g 的硝酸钾,故A中溶液为60℃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
④由③可知,60℃时,再加入6g的硝酸钾,不能完全溶解,可以溶解11g 的硝酸钾,故B中溶液的质量为21克
⑤Ⅰ.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g,故10g的水中可溶解3.6g 的氯化钠,故故析出的晶体中不可能含有氯化钠,错误;Ⅱ. 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钾和氯化钠,正确;Ⅲ. C→D过程的过程中氯化钠和硝酸钾都没有完全结晶,故错误;Ⅳ.整个过程中共加入12g的硝酸钾,而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故10g的水中最多能溶解11g的硝酸钾,故该溶液一定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故选Ⅱ、Ⅳ。
17.(1)t1℃时a、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为20g;(2)a;(3)b
【解析】
试题分析:(1)P点表示的含义是: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故填: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2)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最大,而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所以将相同质量t2℃时的a、b、c饱和溶液的温度降低到t1℃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a;(3)将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致t2℃时(溶剂量不变),ab的溶解度变大,溶质的质量不变,所以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而c的溶解度减小,要析出晶体,则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观察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b的溶解度大于t1℃时a的溶解度大于t2℃时c的溶解度,所以溶液质量分数最大的是b.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18. ①④ ②④
【解析】试题分析:Ⅰ.在该不饱和溶液中加溶质硝酸钾,硝酸钾会继续溶解至饱和,此时所得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增加,溶液的质量也随之增加,但由于溶液中溶剂水的质量不变,故导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变大。故选①。
Ⅱ.将该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至饱和,即蒸发溶剂水至饱和,所以溶剂水减少,溶液的质量也随之减小,但由于溶液中溶质硝酸钾的质量不变,故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故选②
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不饱和溶液与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方法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9.(1)甲。(2)甲、乙, 甲=乙。
20.(1)碳酸氢钠 (2)氨气溶于水呈碱性,更容易吸收酸性氧化物二氧化碳 (3)小于
(4)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湿度变化不大,由于夏天气温高,水分蒸发快,氯化钠易结晶斩出; 纯碱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大,冬天气溫很低,使碳酸钠结晶析出
【解析】
试题分析:(1)碳酸氫钠在焙制糕点时常用作发酵粉,故答案为:碳酸氫钠;
(2)氨气溶于水呈碱性,更容易吸收酸性氧化物二氧化碳,故答案为:氨气溶于水呈碱性, 更容易吸收酸性氧化物二氧化碳;
(3)t2℃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小于碳酸钠的溶解度,根据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100%
t2℃时,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碳酸钠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 量分数,故答案为:小于;
(4)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湿度变化不大,由于夏天气温高,水分蒸发快,氯化钠易结晶斩出; 纯碱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大,冬天气溫很低,使碳酸钠结晶析出,故答案为:氯化钠的溶解 度随湿度变化不大,由于夏天气温高,水分蒸发快,氯化钠易结晶斩出;纯碱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大,冬天气温很低,使碳酸钠结晶析出。
考点:考查纯碱的制取;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常用盐的用途
21. 加速溶解 将氯化钠倒入烧杯时有氯化钠洒出;量液时仰视读数;(合理均可)
【解析】
本题考查了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1)溶解操作中用玻璃棒进行搅拌,可以加快食盐的溶解,直到固体物质全部溶解;
(2)如果所配得的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9%,要从食盐的量少和水的量多分析:造成食盐量不足的原因有:药品和砝码位置颠倒、将食盐移入烧杯时未全部倒入、溶解时搅拌不彻底还有食盐未溶解;造成量水的体积偏大的操作可能是量取水时仰视读数等。
点睛: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称之为平视,从高处向下看称为俯视,读数大于实际体积;从低处向上看称为仰视,读数小于实际体积。
22. 药匙 烧杯 瓶塞没有倒放在实验台上 搅拌加速溶解 9 81 小于 偏大
【解析】(1)图中a仪器名称是药匙,图中b仪器名称是烧杯;(2)图示实验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的是瓶塞正放;图示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加速溶解;(3)要配制90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应称取氯化钠的质量为90g×10%=9g,需要量取水的体积为:(90g?9g)÷1g/mL=81mL;(4)称量氯化钠时,若将氯化钠放在天平的右盘中,砝码放在天平的左盘中,并且在称量过程中使用了游码,则会使称取的质量小于配制溶液所需的质量;
在量取水的体积时,俯视读数会导致量取水的体积偏小,从而导致所配制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大。
23. 过滤 Fe Fe + CuSO4=Cu + FeSO4 Cu、Fe Fe + H2SO4 =FeSO4 + H2↑ 蒸发(或者蒸发浓缩)
【解析】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1)操作1是将固体与液体分离,所以操作1是过滤;
(2)为除去废液中的Cu2+需加入活动性在铜前面的金属进行置换,要得到较为纯净FeSO4的溶液,只能向废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与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物中只有硫酸亚铁,加入其它金属溶液中又混有其它溶质,加入过量铁粉是为了将铜离子全部置换出来。金属X 是Fe,铁加入废水后发生的反应是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为:Fe + CuSO4=Cu + FeSO4;加入的铁是过量的,固体A中含有Cu、Fe。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与氢气,化学方程式为:Fe + H2SO4 =FeSO4 + H2↑。
(3)通过冷却结晶法得到硫酸亚铁晶体前需要进行蒸发(或者蒸发浓缩)。操作2是蒸发(或者蒸发浓缩)。
24.Fe3O4+2C3Fe+2CO2↑2CH4+3O22CO+4H2O2NaOH+CO2=Na2CO3↓+H2O
【解析】
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1)若该反应为高温下进行的置换反应,且A、C为黑色固体,A具有磁性,D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液体,所以A是四氧化三铁,C是铁,四氧化三铁和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属于置换反应,化学方程式为:Fe3O4+2C3Fe+2CO2↑;(2)若该反应为A燃烧不充分的反应,且A由两种元素组成,质量比为3:1,B可供给动物呼吸,常温下C为气体,所以A是甲烷,B是氧气,所以C是一氧化碳,甲烷和不充足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CH4+3O22CO+4H2O;(3)若在20℃时,将B溶于乙醇中配成饱和溶液,通入适量A发生反应,且A是参与光合作用的气体,B为碱,C为纯碱,所以A是二氧化碳,C是碳酸钠,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点睛: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25.20%
【解析】设氢氧化钠的质量为,100g9.8%的硫酸溶液中硫酸质量为:100g×9.8%=9.8g,
H2SO4+2NaOH=Na2SO4+2H2O
98??????????80
9.8g???????
,x=8g,
该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答:该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