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单元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一个瓶子正好能装下1kg的水,它一定能装下1kg的(??? )
A. 花生油?????????????? B. 酱油???????????? C. 白酒?????????????????????? D. 色拉油
2.下列情况中,质量会发生改变的是( )
A.一瓶水放入冰箱后冷冻成冰块 B.一块寿山石被雕刻成一件艺术作品
C.把一包密封的鱼丸从福州带到北京 D.装在暖手袋里的水慢慢变冷
3.一根硬铁棒,下列哪种情况下其质量发生了变化( )
A. 用车床车光滑,并打磨成某零件 B. 在炉中加热至300℃
C. 将棒拉成细铁丝 D. 将铁棒带到宇宙飞船上
4.下列几个估测中,比较符合实际的是( )
A. 小明午餐大约吃4㎏的米饭 B. 教室的高度大约为7m
C. 泉州市六月份的平均气温约为50℃ D. 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2m/s
5.下列关于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密度大的物体,其单位体积的质量一定大
B. 质量大的物体其密度一定大,密度大的物体其质量也一定大
C. 把一杯水倒去一半,则水的密度减小为原来的一半
D. 不同物质的密度肯定不同,固体的密度一定比液体的密度大
6.如图所示的图象中能,正确描述各物理量之间关系的是:( )
7.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 光在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B. 一张纸的厚度约
C. 中考体育加试用实心球的质量约为 D. 葫芦岛月份的平均气温约为
8.甲、乙两种物质的m–V图象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可知( )
A. 若甲、乙的质量相等,则甲的体积较大
B. 若甲、乙的体积相等,则甲的质量较小
C. 两物质的密度之比为4:1
D. 两物质的密度之比为1:4
9.如图所示是市场上的电子秤,它有很多功能:测量物体的质量、显示物品的单价、总价,给顾客和商家带来了方便,如图所示苹果和桔子的总质量是( )
A. 0.180 kg B. 1 500 g C. 2.70 kg D. 2.7 g
10.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 )
A. 米 B. 千米 C. 千克 D. 秒
11.下列估测值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一瓶500ml的饮料质量约为5kg B. 教室门的高度约为2m
C. 初中女生的800m中考测试满分成绩约为10min D. 一位初中生的质量约为40g
12.一瓶煤油倒掉一半后,则剩下的一半( )
A. 比热容减小一半 B. 密度减小一半
C. 热值减小一半 D. 比热容、密度、热值都不变
13.小华同学对身边的一些物理量进行了估测,下列估测中接近实际的是( )
A. 一个玻璃杯的质量约为5kg
B. 初中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0.18m
C. 一块橡皮从课桌表面掉到地上的时间约为4s
D. 小红发烧温度高达50℃
14.在测量金属块密度的实验中,小明先用调好的天平测量出金属块的质量,如图甲所示,然后小明将系好细线的金属块放入盛有50ml水的量筒中,量筒中的水面升高到如图乙所示的位置。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线处静止时,表明天平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了
B. 金属块的体积为60 cm3
C. 金属块的质量为74g
D. 金属块的密度为7.4×103 kg/m3
15.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均匀实心正方体分别放置在水平地面上,且它们各自对地面的压强相等。若分别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截去相同高度后,则甲、乙的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P以及剩余部分质量m的大小关系为( )
(
甲
乙
)
A.P甲<P乙 m甲<m乙 B.P甲>P乙 m甲>m乙
C.P甲<P乙 m>甲m乙 D.P甲>P乙 m甲=m乙
二、多选题(每小题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
16.如图所示为小明家不久前刚刚购买的电压力锅,关于它的相关数据估计较为合理的是( )
A. 锅体的直径约为30cm
B. 锅体的总质量约为10kg
C. 锅内温度可高于100℃
D. 正常工作电流约为5A
17.如图所示,①②③④为探究物理规律的四个实验,abcd 为物理规律的应用实例.箭头表示规律和应用的对应关系,其中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18.下面几个物理量中不可以用来鉴别物质的是( )
A. 质量 B. 密度 C. 体积 D. 温度
19.小凯在探究甲、乙、丙三种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时,得出了如图所示的图线,根据图线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 )
A. 丙物质在足量的水中一定会漂浮
B. 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物质,它们的体积之比为
C. 甲、乙、丙三种物质的密度从大到小排列为
D. 用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分别制成三个正方体,放在水平面上,对支持面的压强大小关系是
20.有一段带塑料绝缘皮的铜导线,其质量为m,长度为L,已知其绝缘皮的密度为ρ塑,截面积为S塑,铜的密度为ρ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铜芯的截面积S铜=
B. 求解铜芯截面积的解题思路为:S铜=→V铜=→m铜=m-m塑→m塑=ρ塑V塑→V塑=S塑L
C. 塑料绝缘皮的质量m塑=ρ塑V塑=ρ塑S塑L
D. 如果另一段铝导线与该铜导线的质量和长度及绝缘皮的材料和质量都相等,则铝导线的绝缘皮厚度大
三、实验题
21.小杜同学在长江边捡到了一块漂亮的鹅卵石,他用天平和量筒测量鹅卵石的密度.
(1)他设计了下列实验步骤:
①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鹅卵石的质量m;
②向量筒中倒进适量的水,读出水的体积V1;
③根据密度的公式,算出鹅卵石的密度ρ;
④将鹅卵石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读出鹅卵石和水的总体积V2.
他应采用正确的实验步骤顺序为________(选填下列选项前的字母).
A. ①②④③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① D. ②③①④
(2)如图甲所示,小杜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过程中的操作错误是________.
(3)小杜纠正错误后,重新调节天平平衡并测量鹅卵石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砝码和游码如图乙所示,鹅卵石的质量为________g;由如图丙和如图丁可知鹅卵石的体积是________cm3,计算出鹅卵石的密度为________g/cm3.
(4)若鹅卵石磨损后,它的密度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2.某同学对一立方体物块进行测量。
问:
(1)用厘米刻度尺测量出立方体物块的边长为_____
(2)用托盘天平测量出立方体物块的质量为_____
(3)我们把物体的质量(g)与体积(cm3)的比值称为物体的密度,即
例如1cm3水的质量是1g,那么水的密度。
计算该物体的密度,并根据下表判断是何种金属_________。(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物质名称 密度(单位:g/cm3) 物质名称 密度(单位:g/cm3)
金 19.3 铁 7.9
铜 8.9 铝 2.7
四、计算题
23.如图所示,薄壁圆柱形容器甲和圆柱体乙置于水平地面上。容器甲足够高、底面积为,盛有质量为5 千克的水。圆柱体乙的重力为160 牛。底面积为
①求容器甲内水的体积V水。
②求圆柱体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24.“五?一”黄金周,征征和妈妈到无锡旅游,买了一只宜兴茶壶,如图所示.她听说宜兴茶壶是用宜兴特有的泥土材料制成的,很想知道这种材料的密度.于是她用天平测出壶盖的质量为44.4g,再把壶盖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并测得溢出水的质量是14.8g.
(1)溢出水的体积是多少?
(2)请你帮征征算出这种材料的密度是多少?
(3)若测得整个空茶壶的质量为159g,则该茶壶所用材料的体积为多大?
试卷第6页,总6页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详解】
题目中提供的四种物质中,酱油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其余的都比水的密度小,由密度的公式可知,V= 可得,当质量都是1kg时,密度越大,则体积越小;由于酱油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故酱油的体积就小于水的体积,瓶子就会装得下.B正确.其余液体花生油、白酒、色拉油的密度比水小,体积就比水大,瓶子装不下.A、C、D错误.故选B.
2.B
【解析】
试题分析:质量是指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它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的改变而改变;A是状态改变,质量不变;C是位置改变,质量不变;D是温度改变,质量不变;B在雕刻过程中,质量减少选B。
考点:质量及其特性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属于理解内容,难度较小。
3.A
【解析】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形状、温度、位置无关,故选项BCD铁棒的质量未发生变化,不符合题意。选项A用车床车光滑,并打磨成某零件,铁棒的质量减小,故A符合题意为答案。
4.D
【解析】解答:A选项,按成人计算,午餐的主食量应在150~200g之间,故A错误。B选项,一般楼房的层高在2~3m,教室的高度大约是7m的说法不正确,故B错误。C选项,中国的热极在新疆的艾丁湖最高温度是 49.7?C,即港城六月份的平均气温不可能为50?C,故错误。
D选项,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2m/s,故D正确。故答案为D。
5.A
【解析】
【详解】
A. 密度是单位体积的物质的质量,密度大,说明单位体积的质量也较大,故A正确;B. 由m=ρV可知,质量大小与密度和体积都有关系,密度大的物体,体积不一定,质量就无法判断,故B错误;C.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对于确定的某种物质,它的密度不随质量、体积的改变而改变,故C错误;D. 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固体的密度不一定比液体的密度大,例如:冰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故D错误。故选A.
【点睛】
①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对于确定的某种物质(同种状态),它的密度不随质量、体积的改变而改变.②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大多数固体的密度大于液体和气体的密度.
6.B
【解析】
试题分析:重力与质量成正比,其关系图像应为一条过原点的直线,A错;密度是物质的特性,由物质的种类和状态决定,与质量、体积无关,B对;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密度一定时,压强与深度成正比,所以图像应为一条过原点的直线,C错;水的比热容是定值,与温度无关,D错。
考点:重力 密度 压强 比热容
7.C
【解析】
【详解】
A.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0×108m/s,在空气中略小一些,但远大于340m/s.故A不符合实际;B. 一根头发丝的直径在70μm左右,纸张的厚度与此差不多,在70μm=0.07mm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C. 中学生体育测试用实心球的质量在5kg左右。故C符合实际;D. 葫芦岛夏季最高气温超过35℃,不会达到50℃,5月份的平均气温约更不可能为50℃。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C.
【点睛】
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8.C
【解析】
试题分析:图象的横轴表示体积,纵轴表示质量,A、由图可知,若甲、乙的质量相等,则甲的体积较小.故A错误;B、由图可知,若甲、乙的体积相等,则甲的质量较大.故B错误;CD、由图可知,当m甲=20kg时,V甲=4m3;当m乙=10kg时,V乙=8m3,则甲乙的密度分别为:;,所以,甲乙的密度之比:ρ甲:ρ乙=5kg/m3:1.25kg/m3=4:1.故C正确,D错误.故选C.
考点:密度的大小比较.
9.A
【解析】
【分析】
根据对电子称计量方法的了解作答.
【详解】
电子称的显示屏上从左向右分别为物体质量、单价和价格,常用计量单位是kg.由图知,最左侧的数字是“0180”,所以质量为0.180kg.故选A.
10.C
【解析】
米、千米是长度单位;秒是时间单位;质量是物质的属性,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国际单位是千克,故选C。
11.B
【解析】解答:A. 饮料的密度与水的密度差不多,在1.0g/cm3左右,一瓶500ml即(500cm3)的饮料的质量约为m=ρV=1.0g/cm3×500cm3=500g=0.5kg,故A不符合实际;B. 中学生身高约为1.60cm,教室门的高度略高,约为2m,B符合实际;C. 初中女生的800m中考测试满分成绩约为4min,故C不符合实际;D. 成年人的质量在65kg左右,中学生比成年人的质量小一些,在50kg=5×104g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
12.D
【解析】因为物质的密度、比热容、热值是煤油的特性.将一瓶煤油倒掉一半,则留下的一半.煤油的种类和状态没变,所以密度、比热容、热值都不变.
故选D.
13.B
【解析】试题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解:
A、一个苹果的质量在150g左右,一个玻璃杯的质量与此差不多,在150g=0.15kg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B、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20cm,初中物理课本的宽度略小于20cm,在18cm=0.18m左右.此选项符合实际;
C、课桌的高度在0.8m左右,一块橡皮从课桌表面掉到地上的时间不到1s.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D、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发烧时可以超过38℃,但不可能达到50℃.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物体的数据的了解情况,本题告诉我们一定要对实际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做到熟知,以免闹了笑话自己还不知道.
14.B
【解析】
【详解】
A.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线处静止时,表明天平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了,故正确;
B.金属块的体积为 ,故错误;
C.天平的读数是右盘的砝码加上游码,故金属块的质量为,故正确;
D.金属块的密度为,故正确。
故选B
15.B
【解析】
试题分析:观察图可见,甲、乙两个均匀实心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力的作用面积S甲>S乙,两物体的高度关系为h甲>h乙,,,,因它们各自对地面压强相等,所以,分别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截去相同高度后对地面的压强,,所以;,,即m甲>m乙。 对照各选项,B正确,选填B。答案:B
考点:均匀柱状固体压强计算公式综合应用;密度公式变式应用。
16.ACD
【解析】
【详解】
A.压力锅的直径大约在30cm左右。故A符合实际;B. 压力锅的质量在3kg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C. 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压力锅密封性能好,锅内温度可超过100℃。故C符合实际;D. 压力锅的额定功率在1100W左右,正常工作的电流在I==5A左右。故D符合实际。故选ACD.
【点睛】
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17.AD
【解析】A、重垂线利用了重力方向竖直向下的原理,故A正确;
B、船闸是利用了连通器的原理,覆杯实验用到了大气压的知识,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故B错误;
C、托盘天平是一个等臂杠杆,利用了杠杆的原理,不是连通器的原理,故C错误;
D、飞机的升力利用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飞机飞行时,机翼上方的空气流速大于下方的空气流速,由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可知,大气对机翼上表面的压强小于其下表面的压强,从而形成一个向上的压强差,因而有压力差,这个压力差就是产生升力的原因。故D正确.
故答案为AD。
18.ACD
【解析】
∵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是不同的;∴鉴别物质的种类应该利用密度的不同.质量、体积和温度都不可以用来鉴别物质。
故选ACD.
【点睛】掌握密度是物质的特性,要想鉴别物质的种类,可以计算出它的密度,然后查密度表,看到底是那种物质;当然也不能单纯只看密度的大小,还要结合多方面的知识,如:气味、颜色等来判断。
19.BD
【解析】
【详解】
根据图象,当质量都为20g时,V甲=10cm3,V乙=20cm3,它们的体积之比为1:2,故B错误;
可得甲、乙密度:,
乙和丙在体积相同时,质量m乙>m丙,则由可知:ρ乙>ρ丙;所以三者密度关系为,故C正确;
由于水的密度为1g/cm3,ρ乙=1g/cm3,则ρ丙<ρ乙=ρ水,所以丙在足够多的水中最终漂浮,故A正确;
三者密度关系为ρ甲>ρ乙>ρ丙,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则三者的体积关系,因为体积为,底面积为,所以分别制成三个正方体时底面积关系为:;
因为质量相同,则重力相同,压力相同,
对地面的压强为:
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所以可得,,故D错误。
故选BD。
【点睛】
根据图像得出三种材料的密度大小是关键,要利用好图像,图像是直观的表示物理规律的有效方法,在考试中是很重要的一个考点,注意多练习,熟练掌握从图像得到有用的信息。
20.ABCD
【解析】由题,,故A正确。
求解铜芯截面积的解题思路为:,故B正确。
塑料绝缘皮的质量,故C正确。
D.如果另一段铝导线与该铜导线的质量和长度及绝缘皮的材料和质量都相等,铝的密度小于铜的密度,则铝导线的绝缘皮厚度大,故D正确。
答案为ABCD。
21. A 游码没有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27 10 2.7 不变
【解析】测量固体密度的实验,应先测量固体质量,然后用排水法测量固体的体积,所以正确的实验步骤顺序为A;在调节天平横梁的平衡过程中,应先将游码移至称量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而该图错误正是游码没有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物体质量应该为砝码质量加游码示数,故物体质量为27g;鹅卵石的体积为两次体积之差,24cm3-14cm3=10cm3。鹅卵石的密度为2.7 g/cm3. 鹅卵石磨损后,它的密度将不变。
22.1.25cm15.4g该金属为铁
【解析】
【详解】
(1)由图甲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分度值是:0.1cm=1mm;
立方体左侧与4.00cm对齐,右侧与5.25cm对齐,所以立方体的边长为a=5.25cm-4.00cm=1.25cm;
(2)物体的质量为砝码质量加上游码指示的质量,图中标尺的分度值为0.1g;
所以物块的质量为;;
(3)该立方体的体积;
物体的密度:;
查表可知,该金属为铁.
【点睛】
注意实验中的细节问题,如天平的使用、读数,都是常考的内容,注意熟练掌握,特别是游码读数应以左侧为准。
23.①5×10-3m3;②2000Pa;
【解析】试题分析:①容器甲内水的体积:V水=m水/ρ水=5kg/1000kg/m3=5×10-3m3;
②圆柱体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乙=F/S=G乙/S乙=160N/8×10-2m2=2000Pa。
【考点定位】压强的计算
24.(1)14.8cm3;(2)3.0g/cm3;(3)为53cm3.
【解析】
解答:(1)溢出水的体积即为壶盖的体积,根据壶盖的质量就可以求出壶盖的密度即这种材料的密度;由ρ=可得,V溢=V水===14.8cm3
ρ壶===3.0g/cm3=3.0×103kg/m3
(2)由ρ=可得,V壶===53c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