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2.3熔化和凝固同步测试(含解析)(新版)苏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物理上册2.3熔化和凝固同步测试(含解析)(新版)苏科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8-12-31 00:18: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3熔化和凝固
一、单选题
1.以下给出的物质属于晶体的是(?? )
A.?松香?????????????????????????????????????B.?沥青?????????????????????????????????????C.?玻璃?????????????????????????????????????D.?海波
2.下列各种自然现象形成的过程中,要吸收热量的是(  )
A.?春天,冰雪融化汇成的溪流????????????????????????????????B.?夏天,冰箱门口飘出的“白气” C.?秋天,草丛之上晶莹的露珠????????????????????????????????D.?冬天,天上纷纷飘落的雪花
3.小明利用电冰箱制一些冰块,他在制冰盒里倒入一些冷水,然后放入电冰箱冷冻室,过段时间冰块就制好了,如图的几幅图中,哪个图可以表示制冰过程中水的温度变化曲线?(? )
A.????????????B.????????????C.????????????D.?
4.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的熔化图象.下列关于此图象信息的解读错误的是(?? )

A.?这是一种晶体物质??????????????????????????????????????????????B.?CD段时物质处于气态 C.?物质的初温是40℃??????????????????????????????????????????????D.?加热5分钟时物质的温度是48℃
5.如图所示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吸热”的是(  )
A.?大地回春,冰熔雪化 B.?夜幕降临,草叶上形成露珠 C.?水沸腾时,壶嘴形成“白气”
D.?深秋时节,树枝上形成“霜”
6.关于下列物态变化的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春天,湖面的上空弥漫着大雾——液化?????????????B.?夏天,游泳后从水中出来会感觉冷——汽化 C.?秋天,从冰箱取出的冰块化成水——熔化??????????D.?冬天,农家的屋顶上铺了一层白色的霜——凝固
7.坩锅是冶炼金属用的一种陶瓷锅,能够耐高温.坩锅内盛有锡块,坩锅放在电炉上加热,锡在逐渐熔化的过程中(???)
A.?要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B.?要不断放热,温度不断上升 C.?要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D.?要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8.夏天,我们吃雪糕觉得凉爽.是因为雪糕在口中(  )
A.?液化吸热???????????????????????????B.?熔化放热???????????????????????????C.?凝固吸热???????????????????????????D.?熔化吸热
9.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能是海波凝固时温度变化曲线?????????????????????????B.?可能是松香熔化时温度变化曲线 C.?可能是萘熔化时温度变化曲线?????????????????????????????D.?可能是沥青熔化时温度变化曲线
二、填空题
10.如图是某同学常温下在教室内用甲乙装置分别探究“冰和烛蜡熔化的特点”的实验。甲装置缺少酒精灯加热________(选填“可行”或“不可行”)的;采用乙装置加热方式的优点是________。 图丙是________(选填“冰”或“蜡”)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图丁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是蜡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________℃。
11.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萘的温度上升速度较________?(选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2)除图甲所示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和________?。 (3)萘加热一段时间后,可看到烧杯中有“白气”冒出,“白气”是________?(填序号)。 A.水蒸汽?????B.小水珠 (4)图乙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________?分钟。
12.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种,在①冰、②石蜡、③松香、④铁、⑤海波、⑥沥青这些物中,属于晶体的有________.(填序号),属于非晶体的有________.(填序号)它们的根本区别是________.
13.冰糖葫芦是小朋友喜爱的零食,制作时,先将洗净的山楂穿在竹签上,然后将适量的白糖放入锅中加热,待白糖________(物态变化名称)成液态的糖浆,再在山楂上蘸上糖浆,等糖浆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________(物态变化名称)成固态,这样就做好了冰糖葫芦.
14.钢水变成钢锭,是________现象.冰、雪化成了水,是________现象.
三、解答题
15.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热疗已走进我们的生活,市面上的“足疗”、体育场上的“蜡浴”.其中“蜡浴”就是将熔化的蜡用刷子刷在肿胀部位,一段时间后,肿胀消失,疼痛减轻.请问“蜡浴”运用了什么原理?
四、实验探究题
16.如图甲是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象.
(1)图甲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
(2)由图乙可知,冰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____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冰的熔点是________℃,第7分钟处于________态.
(3)实验中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 ??????(选填“A”或“B”).
A.?寻找普遍规律???????????????????????????????????B.?减小实验误差.
17.用如图1所示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常温下,酒精灯的玻璃是________ 态,酒精是________ 态.
(2)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萘受热均匀,而且萘的温度上升速度较________(选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3)除采取水浴法使萘受热均匀,本实验还采取了其他三种方法使萘受热均匀,结合装置图说出其中一条措施:________.
(4)加热一段时间后,可看到烧杯中有“白气”冒出,“白气”是 ??  (填序号).
A.?水蒸气???????????????????????????B.?小水珠和小水滴???????????????????????????C.?萘蒸气?? D萘液滴
(5)请为这次实验设计一张合理的表格.
(6)据图象(如图2)可知萘熔化持续________ 分钟,萘是________(填“晶体”、“非晶体”)理由是________.
五、综合题
18.根据表所提供的数据(1标准大气压下)可知:
物质
熔点/℃
沸点/℃
酒精
﹣117
78
水银
﹣39
357
(1)80℃的酒精是________? 态;﹣120℃的酒精是________?态;
(2)在北方寒冷的季节里,最低气温可达一50℃,此时应选用 ________?(选填“酒精”或“水银”)做温度计的测温液体.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D
【解析】【解答】解:松香、沥青、玻璃都是非晶体,海波是晶体. 故选D. 【分析】常见的晶体有各种金属,海波,冰、食盐、固态的酒精等;常见的非晶体有石蜡、玻璃、沥青、松香.
2.【答案】A
【解析】【解答】解:A、春天,冰雪融化汇成的溪流,是熔化现象,吸热.故A符合题意. B、夏天,冰箱门口飘出的“白气”,是液化现象,放热.故B不符合题意. C、秋天,草丛之上晶莹的露珠,是液化现象,放热.故C不符合题意. D、冬天,天上纷纷飘落的雪花,是凝华现象,放热.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吸热的物态变化有:熔化、汽化和升华,以及生活中的一些自然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 
3.【答案】B
【解析】【解答】根据图象可知,A中物体的温度一直在下降,没有固定的凝固点,说明这是非晶体凝固的图象;故A错误;物体的温度在下降,说明物体在放热,且中间有一段时间放热温度不变,说明这是晶体凝固的图象,故B正确; 物体的温度一直在升高,说明这是非晶体熔化的图象;故C错误; 物体的温度在升高,说明物体在吸热,且有一段时间吸热温度不变,说明这是晶体熔化的图象,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水在凝固过程中,放出热量但温度不变;液体凝固形成晶体时也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凝固点。
4.【答案】B
【解析】【解答】解:A、从图象可以看出,此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保持48℃不变,所以此物质是晶体,且熔点为48℃,所以本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分析图象可知,CD段已全部变为液态,继续吸热升温,所以本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从图象可以看出,物质的初温是40℃,所以本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加热5分钟时,该晶体处于熔化过程,应为固液混合态,此时的温度还是48℃,所以本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晶体与非晶体的主要区别是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在熔化图象上表现为:晶体有一段水平线段,是晶体的熔化过程,所对应的温度是该晶体的熔点;而非晶体随加热时间的增加温度持续上升.
5.【答案】A
【解析】【解答】解:A、大地回春,冰熔雪化;是固态的冰雪熔化为液态的水,此过程吸热;故A正确; B、夜幕降临,草叶上形成“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此过程放热;故B错误; C、水沸腾时,壶嘴形成“白气”,是壶中冒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此过程放热;故C错误; D、深秋时节,树枝上形成“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此过程中放热;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3)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6.【答案】D
【解析】【解答】A.春天,湖面的上空弥漫着大雾是空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A正确;B.夏天,游泳后从水中出来会感觉冷是因为汽化吸热,B正确; C.秋天,从冰箱取出的冰块化成水是熔化现象,C正确; D.冬天,农家的屋顶上铺了一层白色的霜是凝华,C错误。 故选D 【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7.【答案】C
【解析】【分析】(1)晶体熔化的特点: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2)各种金属都属于晶体。 锡是金属,是晶体,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故选C。 【点评】掌握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晶体熔化和凝固的条件、特点。
8.【答案】D
【解析】【解答】解:雪糕是固态的,在口中吸收热量发生熔化,所以我们吃雪糕觉得凉爽. 故选D 【分析】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
9.【答案】C
【解析】【解答】解:首先明确海波、萘是晶体,松香、沥青是非晶体, A、海波凝固时温度变化曲线显示随时间的增加,温度下降,但中间有一段时间内温度不变,而图中显示随时间的增加,温度上升,而且有一段时间温度保持不变,说明这一段时间内,虽然吸热,但温度不变,是晶体的熔化过程,故A错误; B、松香是非晶体,松香熔化时图象显示随时间的增加,温度在不断地升高,而图中没有显示随时间的增加,温度一直上升,所以不是松香熔化时温度变化曲线,故B错误; C、图象显示随时间的增加,温度上升,而且有一段时间温度保持不变,说明这一段时间内,虽然吸热,但温度不变,是晶体的熔化过程,萘是晶体,所以可能是萘熔化时温度变化曲线,故C正确; D、沥青是非晶体,沥青熔化时温度变化曲线随时间的增加,温度会一直升高,而图中显示随时间的增加,温度上升,有一段时间温度保持不变,因此不是沥青熔化时温度变化曲线,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晶体和非晶体的主要区别是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在熔化图象上的区别是晶体的熔化图象有一个水平线段,该线段对应的温度就是晶体的熔点;而非晶体的熔化图象则没有水平线段.
二、填空题
10.【答案】可行;均匀加热;冰;52
【解析】【解答】甲装置中探究冰熔化的特点,由于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为0℃,而气温高于0℃,所以,缺少酒精灯加热是可行的; 采用乙装置加热,增大了受热面积,使加热更均匀; 图丙表面物质熔化时的温度不变,是晶体,应是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图丁温度计的分度值为2℃,所以它的示数是52℃。 【分析】本题考查冰熔化实验以及由温度—时间图象判断是晶体还是非晶体,同时还考查对温度计的读数,都是容易题。
11.【答案】慢;秒表;B;15
【解析】【解答】 (1)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萘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 (2)从图象知,记录的数据有温度和时间,测量温度需要温度计,测量时间需要秒表,所以实验器材还缺少秒表; (3)烧杯中有“白气”冒出,是烧杯中的水蒸气上升时,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故选B; (4)由图象知,萘在第10min到第25min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这段时间是萘的熔化过程,所以萘熔化经过了25min-10min=15min。 【分析】晶体熔化规律探究实验。
12.【答案】①④⑤;②③⑥;晶体有固定的熔点
【解析】【解答】解:区分晶体和非晶体的方法: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在冰、石蜡、松香、铁、海波、沥青这些物质中,冰、铁、海波属于晶体,有熔点;石蜡、松香、沥青属于非晶体,无熔点. 所以它们的根本区别是有无熔点. 故答案为:①④⑤;②③⑥;晶体有固定的熔点. 【分析】晶体有固定的熔点,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逐渐升高.
13.【答案】熔化;放出;凝固
【解析】【解答】解:加热让白糖变成糖浆,即由固态变为液态,这是熔化过程,该过程是吸热的;在山楂上蘸上糖浆,等糖浆放出热量凝固成固态,这样就做好了冰糖葫芦. 故答案为:熔化;放出;凝固. 【分析】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称为熔化,该过程是吸热的;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称为凝固,该过程是放热的.
14.【答案】凝固;熔化
【解析】【解答】解:出炉的钢水变成钢锭是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这是凝固;冰、雪化成了水是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这是熔化现象. 故答案为:凝固;熔化. 【分析】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物质从液体变为固态是凝固过程;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过程;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过程;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过程;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过程.
三、解答题
15.【答案】答:“蜡浴”就是将熔化的蜡用刷子刷在肿胀部位,蜡凝固放热,人体吸热后,加快血液流动,一段时间后,肿胀消失,疼痛减轻.
【解析】【分析】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叫做凝固,凝固放热.
四、实验探究题
16.【答案】(1)3 (2)不变;0;固液共存 (3)A
【解析】【解答】解:(1)由图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所以温度计的示数为3℃.(2)由图乙知,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0℃不变,熔点为0℃;第7min在熔化过程,为固液共存态.(3)在此实验中,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得到可靠的结论,故选A.故答案为:(1)3;(2)不变;0;固液共存.(3)A. 【分析】(1)要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然后进行读数.(2)晶体的熔化特点: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该温度为熔点,此时为固液共存态,结合图象得出结论.(3)实验中需要多次实验,是为了得到更普遍性熔化规律.
17.【答案】(1)固;液 (2)慢 (3)加热过程中不断搅拌(或将萘研成粉末;或在烧杯底下垫石棉网) (4)B (5)
时间(min)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
??
??
状态
??
(6)15;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或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解析】【解答】解:(1)常温下,酒精灯的玻璃是固态,酒精是液态.(2)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可以使试管受热均匀,温度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3)除采取水浴法使萘受热均匀,本实验还采取了加热过程中不断搅拌、将萘研成粉末、烧杯底下垫石棉网三种方法使萘受热均匀.(4)烧杯中有“白气”冒出,是烧杯中的水蒸气上升时,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5)这次实验设计的表格如下.
时间(min)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
??
??
状态
??
⑹由图象知,萘在第10min到第25min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说明萘是晶体,这段时间是萘的熔化过程,熔化经过了25min﹣10min=15min. 故答案为:(1)固,液;(2)慢;(3)加热过程中不断搅拌(或将萘研成粉末;或在烧杯底下垫石棉网);(4)B;(5)如上面的表格;(6)15,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或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分析】(1)根据固体和液体的特点分析;(2)水的沸点低于酒精灯火焰的温度,采用水浴法加热温度变化比较慢且试管受热均匀;(3)从实验的装置图继续分析:试管中有搅棒、试管底部有石棉网、萘的形状;(4)烧杯中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5)根据实验时记录的物理量:时间、温度、萘的状态设计记录的表格;(6)根据图像提供的信息分析。
五、综合题
18.【答案】(1)气;固 (2)酒精
【解析】【解答】解:(1)查表可知酒精的凝固点是﹣117℃,沸点是78℃,80℃明显超出了它的沸点78℃,因此是气态,﹣120℃低于其凝固点,﹣120℃的酒精是固态. (2)判断用什么材料,关键是要看在实际应用测量时,温度计里面的液体会不会汽化或凝固,通过对比表格里面的两种材料,可以看出,若用水银,则会在﹣50℃以前就会凝固,而酒精就完全符合实际要求. 故答案为:(1)气;固;(2)酒精. 【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液体的沸点及凝固点,然后根据生活实际以及物理规律,进行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