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新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12-30 16:46: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
1.如果让你担任历史纪实片《1911年的北京东交民巷》的导演,在反映当时的北京东交民巷时,不应该出现的画面是( )
A. 各国使馆林立 B. 某国使馆举行舞会
C. 驻扎外国军队 D. 居住大量北京居民
2.义和团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①清政府的镇压②八国联军的镇压③内部派别的斗争④领导者的骄傲自满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3.下列《辛丑条约》的内容最能直接反映《扯线木偶》漫画寓意的是( )

A. 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 B. 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
C. 清政府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D. 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4.“黄海抗倭寇,英名留千古”所称颂的英雄人物是( )
A. 林则徐 B. 谭嗣同 C. 邓世昌 D. 杨靖宇
5.下列关于《马关条约》影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B. 列强对华商品输出的开始
C.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6.关于戊戌变法的观点不正确的是( )
A. 是维新派发动和领导的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B. 变法巩固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C. 变法受到开明地主的欢迎
D. 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
7.“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遭受的国耻。”材料中“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遭受的国耻”是指( )
A. 《马关条约》的签订 B. 《瑷珲条约》的签订
C. 《南京条约》的签订 D. 《辛丑条约》的签订
8.有人说,洋务运动跨出了中国向西方学习的重要一步。能支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A. 开放通商口岸 B. 实行君主立宪
C. 废除八股文章 D. 学习军事技术
9.在签订某一条约前,李鸿章表示:“台湾已是日本口中之物,何必着急?”伊藤博文贪婪而傲慢地答道:“还没有咽下去,饿得厉害!”这一条约是( )
A. 《南京条约》 B. 《瑷珲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10.下列人物中,为维新变法流血牺牲的是( )
A. 康有为 B. 梁启超 C. 谭嗣同 D. 袁世凯
11.有学者在评价某不平等条约时说:“这完全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王朝为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而向帝国主义列强立下的一纸卖身契。”从此,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这一条约指的是(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12.德军统帅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 瓦德西有如此感慨是在下列哪次侵华战争之后(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3.维新变法运动开始的标志是( )
A. 光绪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B. 公车上书
C. 创办《万国公报》 D. 同盟会的成立
14.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清政府创办了一系列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这些工业创办于( )
A. 鸦片战争期间 B. 洋务运动期间
C. 戊戌变法期间 D. 新文化运动期间
15.“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与此诗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
A. 关天培 B. 张之洞 C. 邓世昌 D. 李秀成
16.洋务派倡导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
A. 维护封建经济 B. 发展资本主义
C. 维护封建统治 D. 抵抗外国侵略
17.下图所示报刊主要宣传的新思想是( )

A. 师夷长技以自强 B. 维新变法思想
C. 民主与科学 D. 马克思主义
18.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欺凌,中国在国门洞开和急剧动荡的社会环境中,开始了一场深刻的变革。首先是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是( )
A. 曾国藩 B. 李鸿章 C. 奕? D. 左宗棠
19.洋务运动最主要的侧重点在于学习西方先进的( )
A. 政治制度 B. 经济制度 C. 科学技术 D. 思想文化
20.哪个不平等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完全变成了“洋人的朝廷”的( )
A. 《南京条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二、非选择题
21.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一的人物是在哪次海战中,率哪艘舰艇冲锋在前,壮烈殉国的民族英雄?
(2)图二是哪一战争后留下的残迹?看到这一残迹,你有何感想?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2年8月中英双方代表在英国军舰“康华丽”号上签订条约的情景
材料二 慈禧对列强保留她的统治地位感激涕零,欣然回电李鸿章:“……所有十二条大纲,立即照允”,并表示要“尽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而清政府则完全置于列强控制之下。
(1)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国哪一场战争失败后签订条约的情景?签订了什么条约?
(2)材料二中让慈禧对列强“感激涕零”并欣然同意签署的条约是《》。
(3)材料一、二涉及的两个条约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3.(致敬致远舰)2015年10月5日下午,辽宁边防总队丹东支队孤山大队的9名官兵,和参与“致远舰”水下考古的考古队员们一起,为“致远舰”牺牲的北洋水师官兵们举行了一场简单而庄重的海祭仪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
──郑观应《闻大东沟战事感作》
材料二 随从递给他救生圈,他坚决不接,决心与战舰共存亡。
材料三 《马关条约》签订后,部分日本人持这样的观点:《马关条约》只是中国签订的众多条约中比较普通的一个,它远不及《南京条约》签订的早,所以不必大惊小怪。
(1)郑观应的诗描述的是哪个战役?
(2)材料二中的“他”是谁?我们应学习他怎样的民族精神?
(3)材料三的观点是否正确?《马关条约》的签订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4.“知西来大势,识外国文明,想效法自强”,透过李鸿章洋务历程,体验洋务自强的艰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各题。
材料一 李鸿章正是在上海战场亲眼目睹了西洋火器的威力后,才从一个传统的中国士人,转变为西方技术的终身信徒。他在寄给老师曾国藩的信函中自信地写道:“炮力所穿,无孔不入……西洋炸炮,战守攻具,天下无敌。”
材料二 创办轮船招商局使“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尽占”,三年多时间,外轮损失一千三百多万两(白银),美国旗昌行不堪赔累,被招商局归并。……中国资本能挫败洋商,这在当时曾被视为“创建之事”。
材料三 李鸿章办了多年洋务之后,在给曾国藩的信中写道:“惟中国政体,官与民、内与外均难合一……抑实不如日本。”后来,曾为洋务运动旗帜的江南制造总局,被日军侵占,更名为“三菱重工株式会社江南造船所”。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学习西方技术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轮船招商局在经济方面起到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分析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的原因有哪些。
(4)结合以上材料和问题,说说洋务运动在当时的中国有何积极意义。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甲午战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材料二: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洋机器于耕织、印刷皆能制造……。
(1)根据材料一,从李鸿章的话中,我们能看出洋务运动是一场什么运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举出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军事、民用企业各一例。这些企业的创办有何进步作用?
(3)结合所学知识,你对洋务运动有怎样的评价?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从题干给出的时间和地点:“1911年的北京东交民巷”,再结合所学知识,1901年《辛丑条约》中规定: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所以D项是不应该出现的画面。
2.【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为了躲开义和团运动打击锋芒,被迫采取假宣战,真投降的欺骗手法,对外投降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义和团运动,使义和团处于内外夹攻的境地。在国内外敌人的夹击下遭到了失败。仔细审查①②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3.【答案】D
【解析】从图片可以看到,清政府官员象木偶一样被洋人操纵,而最能反映这一点的是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4.【答案】C
【解析】“黄海抗倭寇”是指甲午黄海海战中北洋舰队抗击日舰,其英雄人物是邓世昌,故选C。林则徐领导了虎门销烟,谭嗣同是戊戌变法的代表人物之一,杨靖宇是东北抗日联军的英雄人物。
5.【答案】D
【解析】1895年,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故选D。
6.【答案】B
【解析】百日维新,是维新派发动和领导的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变法受到了开明地主的欢迎,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所以B项观点不正确。
7.【答案】D
【解析】注意本题的题眼是“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遭受的国耻”,分析时间结合所学可知,A、B、C三项都属于19世纪;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侵入北京城,中国战败,1901年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选D项。
8.【答案】D
【解析】A项是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开放通商口岸,B、C项与康有为等维新派开展的维新变法有关,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科技尤其是军事技术以维护清朝统治,故选D。
9.【答案】C
【解析】结合课本所学分析,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清政府派李鸿章到日本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马关条约》,其中,这个条约的内容有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故答案为C。
10.【答案】C
【解析】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属于维新变法人士,D不是,故排除。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跑到日本大使馆躲避,谭嗣同甘愿为维新变法流血,被清政府杀害。所以A和B也可排除,C符合题意,故选C。
11.【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因此选D。
12.【答案】D
【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镇压义和团的反帝爱国运动,1900年6月,英美俄日等八国组成八国联军,发动了侵华战争,瓦德西就是德军统帅,故选D。
13.【答案】A
【解析】“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万国公报》的创办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所以B、C两项皆不是开始的标志,而D项发生于1905年,故选A。
14.【答案】B
【解析】从题干提供的信息来看,都是洋务运动时期的近代工业。
15.【答案】C
【解析】结合题干中的提示词“东沟海战”和“致远”,可以判断与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海战有关。战争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领全舰官兵英勇抗敌,在舰艇受重创的情况下,他下令开足马力向日舰吉野号冲过去,要和它同归于尽。他大无畏的爱国主义气概和为国牺牲的壮举值得后人纪念。
16.【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洋务派倡导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其实是封建统治者对自己封建统治的一种自救,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17.【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当时正在北京参加考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领导公车上书,从此变法维新运动拉开了序幕。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创办万国公报,继续宣传维新变法。故答案为B。
18.【答案】C
【解析】根据教材叙述,洋务派在中央以奕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此题正确答案为C。
19.【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是清朝统治集团内部的开明之士在维护封建统治而倡导和主持的自强改革运动,是中国社会民族矛盾不断激化的产物。最主要的侧重点在于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A项学习政治制度的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D项学习思想文化的是新文化运动;B项经济制度是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逐步发展的。故选C。
20.【答案】D
【解析】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条约签订后清政府主权完全丧失,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清政府完全变成了“洋人的朝廷”,答案为D。
21.【答案】(1)黄海海战 邓世昌
(2)第二次鸦片战争 圆明园 感想:落后就要挨打
【解析】(1)1894年9月,中国北洋舰队执行护航任务,返航途中,在黄海大东沟,遭到日本舰队的袭击,致远舰管带邓世昌英勇抵抗,最后壮烈牺牲。黄海海战属于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战役。
(2)第二次鸦片战争中,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圆明园后,对园内的文物进行大肆的掠夺和破坏。
22.【答案】(1)鸦片战争;《南京条约》;
(2)《辛丑条约》;
(3)鸦片战争(或《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或《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解析】(1)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国鸦片战争失败后签订条约的情景,签订的是《南京条约》。
(2)材料三中让慈禧对列强“感激涕零”并欣然同意签署的条约是《辛丑条约》,该条约中“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最能说明,清政府已经完全成为了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沦为了“洋人的朝廷”。
(3)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3.【答案】(1)(2)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获取有效信息,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在1894年爆发的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与日军展开了战争,最终邓世昌与二百余名战士壮烈牺牲。邓世昌身上表现出来的是英勇无畏,舍身救国,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
(3)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895年4月,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所以材料三的观点不正确。
【解析】(1)黄海大战
(2)邓世昌;英勇无畏,舍身救国,视死如归的爱国的民族精神。
(3)不正确;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24.【答案】(1)目睹了西洋火器在战争中的作用。(或“见识了西洋火器的威力”等意思相近的表述也可给分)
(2)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答“吞并美国旗昌行”“同外国经济势力展开竞争”等意思相近的表述也可给分)
(3)原因:中国封建制度落后(意思相近的表述也可给分);日本等列强的侵略。(答“日军侵占”“外国侵略”也可给分)
(4)中国近代化的先驱。(“开启了中国近代化步伐”“近代学习西方技术的先驱”“创办了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等意思相近的表述也可给分)
【解析】(1)依据材料信息:李鸿章正是在上海战场亲眼目睹了西洋火器的威力后,才从一个传统的中国士人,转变为西方技术的终身信徒可知,李鸿章目睹了西洋火器在战争中的作用;
(2)依据材料信息:轮损失一千三百多万两(白银),美国旗昌行不堪赔累,被招商局归并可知,轮船招商局的创办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3)依据材料信息:惟中国政体,官与民、内与外均难合一……抑实不如日本可知,中国封建制度落后,日本等列强的侵略,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
(4)依据所学可知,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先驱。
25.【答案】(1)这是一场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2)军事企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
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进步作用: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3)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它的主要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解析】(1)联系所学知识,洋务运动是封建统治者的一场失败的自救运动,李鸿章之所以这么说,只能说他认识到洋务运动没有达到自己“自强”、“求富”的目的。
(2)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如: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1866年,张之洞在福州创办福州船政局,开办船政学堂。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湖北织布局和汉阳铁厂。洋务运动中产生了一批近代企业,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经验,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3)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自救运动。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但洋务运动中产生了一批近代企业,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经验,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