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的开端》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新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的开端》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12-30 16:52: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新民主主义的开端》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
1.在20世纪初的《新青年》杂志上,文学革命与守旧派唇枪舌剑,争论不已。《新青年》的创办者是( )
A. 鲁迅 B. 李大钊 C. 胡适 D. 陈独秀
2.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 )
A. 《每周评论》的创刊 B. 《新青年》的创刊
C. 《科学》杂志的创刊 D. 《天演论》的发表
3.抓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与“陈独秀”、“《新青年》”、“民主、科学”等关键词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新文化运动 D. 五四运动
4.新文化运动后期,一种新的思潮——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迅速传播,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列人物中首先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是( )

A. A B. B C. C D. D
5.“Democracy”(民主)和“Science”(科学)是近代中国从西方请进来的两位“先生”,它们成为近代中国哪一场思想解放运动的重要旗帜( )
A. 洋务运动 B. 新文化运动 C. 戊戌变法 D. 辛亥革命
6.“热血青年意气昂,为雪国耻以图强”,下列事件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新篇章的是( )
A. 虎门销烟 B. 五四运动 C. 义和团运动 D. 红军长征
7.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它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 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C. 它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D. 这次运动的主力是中国共产党党员
8.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举行大罢工,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这次罢工是被哪一北洋军阀血腥镇压
A. 袁世凯 B. 吴佩孚 C. 孙传芳 D. 段祺瑞
9.中共一大确定的党的奋斗目标是( )
A. 领导工人运动
B. 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
C. 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D.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实现共产主义
10.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提出:“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该文应发表于( )
A. 维新变法时期 B. 新文化运动时期
C. 北伐战争时期 D. 抗日战争时期
11.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1921年,中国迎来的“曙光”是指( )
A.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 五四运动的爆发
C.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D. 中华民国的成立
12.摆脱晦涩难懂的文言文,使文化更接近于大众平民,我们真应该感谢( )
A. 洋务运动 B. 百日维新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13.为扩大宣传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前李大钊在北京创办了( )
A. 《新青年》 B. 《时务报》 C. 《晨报》 D. 《每周评论》
14.“上海小楼,南湖游船,开天辟地,谱写新篇”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B.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C. 中共“二大”的召开 D. 黄埔军校的建立
15.“九秩惊回首,镰斧开天,革命弄潮,南湖燃起燎原火”“红船一叶破迷蒙,辟地开天气若虹”这些诗句赞扬的是( )
A.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B. 武昌起义的爆发
C. 五四运动的爆发 D.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6.蔡元培、陈独秀和胡适三人年有长幼,生肖都属兔,因此被后人形象地称作新文化运动中的“三只兔子”。下列有关他们在新文化运动中的活动,叙述正确的是( )
A. 陈独秀1915年在北京创办了《青年杂志》
B. 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发起了新文化运动
C. 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倡白话文
D. 陈独秀和胡适都在运动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17.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间和地点是( )
A. 1915年,上海 B. 1915年,北京
C. 1917年,上海 D. 1917年,北京
18.徐中约在《中国的奋斗》中指出:“采用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新知识分子,鼓吹在国民生活的哲学基础方面,进行一场激烈变革。”材料中所指的“激烈变革”( )
A. 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B. 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C.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D. 是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19.“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这五个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1949年奋斗了28年的不朽的革命业绩,其中与“日出东方”相对应的重大的历史事件是( )
A. 遵义会议 B. 中共一大的召开
C. 工农武装割据 D. 中共七大
20.如下图,下列资料中能论证五四爱国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有( )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
21.材料: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回答:
(1)材料中的“两位先生”是指什么?陈独秀发起的思想解放运动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运动?
(2)你了解陈独秀哪些主要事迹。
(3)陈独秀创办的刊物叫什么?创办于何时何地?当时年轻人为什么喜爱这个刊物?
22.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等人。
——“五四”口号
材料二:“在‘五四’运动90周年之际,我们回顾历史,缅怀先烈,进一步弘扬伟大的‘五四’精神,这对于激励广大青年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李长春讲话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五四”运动具有怎样的性质?“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
(2)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3)作为当代青年,你认为五四运动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有哪些?(至少列举两个)
23.为救亡图存,近代先进的中国人提出各自的主张。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是书何以作?日为以夷攻夷而作,以为夷款夷而作,以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海国图志》
材料二:“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变法通议》
材料三:“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1)材料一是哪一派别的主张?在这一主张下他们进行了哪些实践活动?(举一例即可)
(2)材料二的观点属于哪一派别?为实现其“变官制”(政治制度)的目的,该派采取了什么具体措施?
(3)材料三体现了新文化运动怎样的主张?
(4)结合新文化运动的作用,谈谈该运动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有什么启示?
24.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教材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之后,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五四运动是彻底地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1)材料一是五四运动中的一个画面。请写出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前期和后期的中心城市、运动主力的变化?
(2)材料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指的是哪一年?最早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是谁?
(3)五四运动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精神。谈谈你对五四精神的理解。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五四运动的性质是什么?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什么?五四运动有什么意义?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拒签和约”是……的一项重要成果,全国人民为此进行了坚决斗争。天津、陕西等地赴北京代表,在新华门冒雨伫立一天一夜。陕西学生代表屈武“长跪痛哭,以首触地有声”,激愤地说:“现在国家都要亡了,如果政府再不想办法,不答应学生的要求,我们只好以死力争。”
材料二 英国公使朱尔典也大体同意我的看法……这场中国的民族运动基本上是合理的,……这场民族运动迄今所采取的方式博得外国人的敬重。
——1919年美国公使芮恩施给国务院的报告
请回答:
(1)以上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一次民族运动的情况? 这一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
(2)材料二说“这次民族运动迄今所采取的方式博得外国人的敬重”,这次运动采取了什么方式?
(3)“口号”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和传递着历史信息。请写出最能反映这次运动性质的口号。
(4)这场运动有何历史地位?
(5)作为青年学生,我们应向当时的学生们学习什么?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其作者是陈独秀,所以答案选D。
2.【答案】B
【解析】A项《每周评论》是1918年底李大钊等为宣传马克思主义而创办的刊物,是新文化运动中的著名刊物,但不是开始的标志。C项《科学》杂志是1880年爱迪生创办,于1894年成为美国最大的科学团体“美国科学促进会”的官方刊物,与题干没有关系。D项《天演论》是甲午惨败后严复翻译的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作品,宣扬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故答案为B。
3.【答案】C
【解析】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陈独秀、胡适等领导的新文化运动兴起于1915年,其标志是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故答案选C。
4.【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1917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胜利》和《庶民的胜利》两篇文章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成为最早在中国宣传马克思的人物。A项人物是陈独秀;B项人物是李大钊;C项人物是鲁迅;D项人物是胡适。故选B。
5.【答案】B
【解析】民主与科学是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主要旗帜,所以答案选B。
6.【答案】B
【解析】看到题干中“揭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新篇章”就应该知道这一事件指的是五四运动,因为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故答案选B。
7.【答案】B
【解析】A项对应鸦片战争,C项对应洋务运动,D项史实错误,五四运动时中国共产党还未成立,B项符合题意,故选B。
8.【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2年2月7日,京汉铁路工人举行大罢工,但罢工遭到帝国主义和直系军阀吴佩孚的血腥镇压。史称“二七大罢工”此后,全国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因此,本题正确的选项是B。
9.【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一大确定的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故选D。A选项领导工人运动是中共一大确定的党的中心任务。B选项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是1926-1927年国民大革命北伐战争的口号。C选项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是1922年中共二大通过的党的最低纲领。故排除A、B、C。
10.【答案】B
【解析】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新青年》,大量发表抨击尊孔复古的文章,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西方民主和科学的思想成为了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故选B。
11.【答案】A
【解析】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只游船上举行。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故选A。
12.【答案】D
【解析】摆脱晦涩难懂的文言文,使文化更接近于大众平民,我们真应该感谢新文化运动,因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故选D。
13.【答案】D
【解析】根据课本所学,新文化运动后期,李大钊最早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为扩大宣传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前李大钊、陈独秀在北京创办了《每周评论》,《新青年》是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时务报》是维新运动中维新派创办的报纸,《晨报》是民国时期梁启超、林长民主导的官方报刊之一。故选D。
14.【答案】B
【解析】四个选项中,很容易排除A、C、D三项,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后来转移到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故答案选B。
15.【答案】D
【解析】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所以答案选D。
16.【答案】C
【解析】《新青年》是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一份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由陈独秀在上海创立,群益书社发行。所以A不正确;新文化运动是由胡适、陈独秀、鲁迅、钱玄同、李大钊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当时称为新式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所以B 也不正确;D项陈独秀和胡适都在运动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这个不正确,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是李大钊。所以答案选C。
17.【答案】A
【解析】结合教材进行分析:新文化运动以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1916年9月起改名为《新青年》,1917年初迁到北京)为起点和中心阵地,以民主和科学(“德先生”和“赛先生”)两面旗帜,向封建主义展开了猛烈的进攻。故选A。
18.【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鼓吹在国民生活的哲学基础方面,进行一场激烈变革”可知,这场“激烈变革”是新文化运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促进了国人思想的空前解放;A项是洋务运动的影响;B项是辛亥革命的影响;C项是五四运动的影响。故选D。
19.【答案】B
【解析】日出东方:指中共一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诞生;星火燎原:指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力挽狂澜:指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灯塔指引:指中共七大;进京赶考:指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中共即将成为执政党,这对中国共产党来说,是一种严峻的考验。故选B。
20.【答案】D
【解析】能论证五四爱国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有①③④,②只能反映运动的过程,故选D。
21.【答案】(1)民主、科学;新文化运动。
(2)1915年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提倡文学革命;中国共产党“一大”被选举为中央局书记;大革命时期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3)《新青年》;1915年,上海;因为它宣传民主与科学这些新思想,并且上面刊载的文章多用白话文,使人读起来通俗易懂,而年轻人喜欢新鲜事物,所以受到年轻人的喜爱。
【解析】(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可知,“两位先生”指民主和科学,这场思想解放运动被称为新文化运动。
(2)陈独秀不仅在思想领域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但人无完人,大革命期间又犯了错误。
(3)联系教材可知是“《新青年》;1915年,上海。”年轻人喜欢时尚,喜欢新鲜事物,胆大,锐意进取,而这本刊物正好符合年轻人的这种特点,打破陈规陋习,采用白话文的形式,评论时政,宣传新思想。
22.【答案】(1)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释放了被捕学生,罢免了三个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3)爱国主义精神;追求真理的精神;大无畏的抗争精神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其它答案如不屈不挠、乐于奉献、敢于斗争、不怕牺牲等言之成理亦可。)
【解析】(1)材料一中文字“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等人”说明五四运动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依据所学可知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2)取得初步胜利的表现: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五四运动影响的理解能力,依据所学可知五四运动的爱国精神主要表现在爱国主义精神;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精神;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精神等。
23.【答案】(1)洋务派;前期创办军事工业,如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局、福州船政局等;后期创办民用工业,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筹建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建立新式学堂,如京师同文馆等,
(2)资产阶级维新派;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
(3)民主和科学
(4)解放思想;不断创新;追求真理;崇尚科学;吸收人类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
【解析】(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掀起了学习西方军事技术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前期的口号是“自强”,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包括安庆内军械所、福州船政局、江南制造总局等。后期创办民用工业,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洋务派筹建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还建立新式学堂,如京师同文馆等。
(2)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戊戌变法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戊戌变法的目的是学习西方政治制度,为实现其“变官制”(政治制度)的目的,该派采取了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的措施。
(3)材料三中的“德赛两先生”指的是民主和科学。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陈独秀、胡适等领导的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启发着人们探索救国救民的道理。
(4)综合第三问的分析,可见思想解放影响深远,为此我国今天的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中更应解放思想,不断创新。还要勇于追求真理,树立崇尚科学的意识,不断吸收人类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
24.【答案】(1)导火线是: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前期中心城市是北京,后期是上海;前期运动主力是学生,后期是工人阶级。
(2)1919年;李大钊。
(3)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爱国主义(符合题意也可)。
(4)性质: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意义: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解析】(1)1919年5月,巴黎和会传来了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无比愤慨。一场以学生斗争为先导的爱国运动,首先在北京爆发。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了学生的五四爱国运动。五四爱国运动的前期在北京,主力是学生。6月3日以后,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成为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2)五四爱国运动中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爱国运动发生在1919年,所以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于1919年。最早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是李大钊。他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克党的胜利》两篇文章,热情地歌颂社会主义,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
(3)五四运动充分体现了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的爱国主义精神。
(4)五四运动中他们高呼“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等口号,要求惩办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先锋作用。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发挥了主力军作用。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5.【答案】(1)五四运动;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2)学生示威游行、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
(3)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
(4)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主义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5)学习他们关心国家、民族命运的爱国主义精神等。(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以上材料反映的是五四运动。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由学生游行示威开始,进而席卷全国,还出现了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的斗争。
(3)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主义运动,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
(4)根据课本所学知识,五四运动在历史上的地位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因为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继续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5)五四运动,其主力是学生和青年,他们的爱国精神、为真理和正义而战的精神、不畏强暴和黑暗政治的精神值得任何时代的青年和学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