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孔乙己》第1课时 课件+教案+学案+练习含答案(1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5《孔乙己》第1课时 课件+教案+学案+练习含答案(1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2-31 13:12:51

文档简介

5《孔乙己》学案(一)
学习目标:
1. 熟读课文,掌握作家作品,理清小说情节。  
2. 初步欣赏人物形象,学习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3. 品读语言,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新知预习】
一、查找工具书,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问题。
1.给下面的加点词语注音。
羼水( ) 绰号( ) 间或( ) 绽出( )
荤菜( ) 伤疤( ) 笔砚( ) 夹袄( )
颓唐( ) 门槛( ) 模样( ) 不屑置辩(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样子。
不屑置辩:
(2)外面的短衣主顾,虽然容易说话,但唠唠叨叨缠夹不清的也很不少。
唠唠叨叨:
二、文学常识填空。
《孔乙己》选自短篇小说集《____________》,作者______,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们还学过选自这部小说集的《________》《__________》。他的代表作还有散文集《______》,我们初中阶段学过的散文《______》《______》《______》都出自这部集子。
背景链接: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在“五四”运动前夕继《狂人日记》之后的第二篇白话小说。“五四”运动前夕,封建帝制虽然被推翻,封建势力依然统治全国;封建科举制度虽然被废除,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依然根深蒂固,毒害着广大人民。《孔乙己》就是一篇声讨封建社会和封建文化的战斗檄文。
【课堂探究】
探究1:小说中的“我”等同于作者吗?
探究2:“孔乙己”是小说中人物的真实姓名吗?人们为什么这么称呼他?(用文中句子回答)
探究3:根据小说故事情节划分结构。
【优化训练】
1.概括文章第一部分交代了怎样的环境。

2.孔乙己留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是怎样的?(请用小说中的句子回答)
3.“站着喝酒”“穿长衫”分别表现了孔乙己怎样的身份地位和性格特点?
【作业布置】
继续阅读课文,圈点勾画小说中对于孔乙己肖像语言、动作、神态等的描写。
参考答案:
【新知预习】
一、
chàn chuò jiàn zhàn
hūn bā yàn jiá
tuí kǎn mú xiè
(1)认为不值得去辩解。
(2)说起来没完没了。
二、
《呐喊》 鲁迅 《社戏》《故乡》 《朝花夕拾》 《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
【优化训练】
1.(1)地域文化特色(2)冷酷的酒店氛围(3)社会现实
2.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3.“站着喝酒”说明他经济拮据,社会地位低下,与“短衣帮”没什么不同。
“穿长衫”说明虚荣爱面子,轻视劳动人民。
5 《孔乙己》当堂达标题(一)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羼水(chàn) 绰号(chuò) 间或(jiān) 唠唠叨叨(lāo)
B.绽出(zhàn) 荤菜(hūn) 伤疤(bā) 咸亨酒店(hēnɡ)
C.笔砚(yàn) 夹袄(jiā) 颓唐(tuí) 血雨腥风(xuè)
D.门槛(kǎn) 模样(mó) 踱进(duó) 不屑置辩(xiè)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侍侯 书籍 乱蓬蓬 君子固穷
B.偷窃 争辩 茴香豆 好喝懒做
C.婉惜 拭去 盐煮笋 污人清白
D.营生 结帐 涨红脸 伤痕累累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鲁镇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格局:结构和格式。)
B.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大抵:大概。)
C.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样子。(不屑置辩:认为
不值得辩解。)
D.外面的短衣主顾,虽然容易说话,但唠唠叨叨缠夹不清的也很不
少。(唠唠叨叨:说起来没完没了。)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孔乙己》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呐喊》。我们还学过他的小
说《社戏》《故乡》等。
B.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
思想家、革命家。
C.小说用“孔乙己”来称呼本文主人公并作为题目,既切合人物身
份,又巧妙地暗示了小说批判的对象。
D.鲁迅先生的《呐喊》是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之作,另外他的代表作
还有小说集《彷徨》,散文集《野草》《朝花夕拾》,杂文集《坟》
等。
二、阅读小说的前三个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小说开篇介绍鲁镇酒店的格局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2.第一自然段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3.第一段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何表达作用?

4.这一部分属于小说情节的哪一部分?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其内容。
5.按要求赏析下列句子。
(1)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赏析加点词语)
(2)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这句话渲染了怎样的气氛?作用是什么?)
6.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鲁镇酒店的格局、盐煮笋、茴香豆等展现出浓郁的地域文化
特色。
B.酒钱由“四文”涨到“十文”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情况。
C.写“我”的职务,实质上表现了当时的世情冷酷势利。
D.“我”的身份是酒店的伙计,掌柜让“我”在外面做事,是
因为“我”年龄小,特意照顾“我”做一点轻快活。
附:参考答案
一、
1.B(A项“jiān”应为“jiàn”;C项“jiā”应为“jiá”;D项“mó”应为“mú”。)
2.B(A项“侍侯”应为“侍候”;C项“婉惜”应为“惋惜”;D项“结帐”应为“结账”。)
3.B(大抵:大多。)
4.D(《野草》属于散文诗集。)
二、
1.社会环境描写。一方面勾勒出一副江南小镇的社会风俗画,另一方面点明了人物活动场所。为孔乙己故事的热闹开场做铺垫。
2.主要写了酒店的格局、酒菜的价钱和顾客的身份。
3.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短”与“长”,“外”与“里”,“站”与“坐”,一贫一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下文写孔乙己“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独特形象做好了铺垫。
4.小说的开端。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具体环境和社会文化背景,为
主人公的出场及其性格的刻画、命运的展开作了铺垫。
5.(1)“踱”字鲜明的刻画了“穿长衫的”走进咸亨酒店的样子,表现出长衫主顾养尊处优、悠闲自在的特征。
(2)渲染了咸亨酒店内的冷漠、没有生气的氛围。为主人公的
出场创设了典型的生活环境,为其不幸的遭遇埋下了伏笔。
6.D(掌柜是怕“我”对“长衫客”照顾不周。)
5 《孔乙己》教案(一)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梳理小说情节。
2.学习小说运用语言、动作、神态等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3.品读语言,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理解小说的主题,体会作者蕴含在小说中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
1.学习小说运用语言、动作、神态等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2.品读语言,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3.理解小说的内容,体会作者蕴含在小说中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
1.品读语言,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2.理解小说的内容,体会作者蕴含在小说中的思想情感。
教学准备
学案、平板电脑或投影仪。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熟读课文,梳理小说情节;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理解句子含义。
第二课时:继续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层含义;理解小说的内容,体会作者蕴含在小说中的思想情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熟读课文,掌握作家作品,理清小说情节。  
2. 初步欣赏人物形象,学习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3. 品读语言,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再次跟随鲁迅先生的脚步,走近他塑造的一个旧中国知识分子形象——孔乙己。《孔乙己》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短篇小说,阅读它,会让我们再一次深刻感受到“十年寒窗无人问”的辛酸。
2.链接作者
鲁迅(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我们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都选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社戏》《故乡》《孔乙己》都选自他的短篇小说集《呐喊》;另外,《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自他的杂文集《且介亭杂文》。
3.写作背景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在“五四”运动前夕继《狂人日记》之后的第二篇白话小说。“五四”运动前夕,封建帝制虽然被推翻,封建势力依然统治全国;封建科举制度虽然被废除,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依然根深蒂固,毒害着广大人民。《孔乙己》就是一篇声讨封建社会和封建文化的战斗檄文。
二、检查预习,积累知识
读准下列加点词语的读音并注意标红的字形。
羼水(chàn) 绰号(chuò) 间或(jiàn) 绽出(zhàn)
荤菜(hūn) 伤疤(bā) 笔砚(yàn) 夹袄(jiá)
颓唐(tuí) 门槛(kǎn) 模样(mú) 惋惜 乱蓬蓬
不屑置辩(xiè):认为不值得辩解。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朗读课文,思考交流。
1.小说中的“我”等同于作者吗?
2.“孔乙己”是小说中人物的真实姓名吗?人们为什么这么称呼他?
3.根据小说故事情节划分结构。
(生读课文,交流讨论,明确答案)
小说中的“我”不等同于作者,运用第一人称。
小说以一位不谙世事的酒店小伙计的口吻,不动声色地讲述着孔乙己的悲惨命运,貌似平淡轻松,实则蕴含着深沉的批判力量。含蓄平淡的口吻,更增添了小说的艺术魅力,也更使得小说真实可信。
2.解题:
“孔乙己”不是小说中人物的真实姓名。是主人公的绰号,是别人从描红纸上“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截取的。
以此为题,既切合孔乙己满口“之乎者也”的性格特点,又巧妙地暗示了小说批判的对象,并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小说结构
开端(1~3):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
发展(4~9):记叙孔乙己的生活经历,刻画其性格,表现他不幸遭遇。
高潮(10~11):写孔乙己腿被打折,难以生存。
结局(12段):尾声,揭示孔乙己的人生悲剧。
四、细读课文,分析形象
(一)一读课文,了解背景
文章第一部分,交代了怎样的环境和社会背景?
(学生思考,教师点拨)
(1)地域文化特色:鲁镇酒店格局,盐煮笋、茴香豆等“下酒物”。
(2)冷酷的酒店氛围:掌柜是一幅凶脸孔,主顾也没有什么好生气。
(3)社会现实:“短衣帮”和“穿长衫的”两大泾渭分明的社会群体。
过渡:这就是孔乙己生活的社会环境,也是他不幸的根源。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孔乙己走进了我们的视野。
(二)二读课文,分析形象
1.孔乙己留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是怎样的?(用文中句子回答)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2.具体分析这句话揭示了孔乙己怎样的身份地位。
“站着喝酒”说明他经济拮据,买不起酒菜,享受不了“长衫客”的待遇。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都与“短衣帮”没什么不同。
“穿长衫”说明他舍不得脱下象征身份、地位的“长衫”,虚荣爱面子。轻视劳动人民。
“唯一”写出了孔乙己在众多酒客中的特殊。
过渡:这样鲜明的形象揭示了孔乙己的身份地位、性格特点,也为他的悲惨命运作了铺垫。
五、布置作业
继续阅读课文,圈点勾画小说中对于孔乙己肖像语言、动作、神态等的描写。
板书设计:
孔乙己 鲁迅
第一人称
开端:背景
发展:孔乙己的经历
高潮:被打折腿,难以生存
高潮:悲惨结局
课件12张PPT。5 孔乙己 鲁迅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学习目标:1. 熟读课文,掌握作家作品,理清小说情节。  
2. 初步欣赏人物形象,学习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3. 品读语言,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作者简介:
鲁迅(1881.9.25~1936.10.19.),
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
“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
时所用的笔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
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都选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社戏》《故乡》《孔乙己》都选自他的短篇小说集《呐喊》;另外,《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自他的杂文集《且介亭杂文》。链接:写作背景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在“五四”运动前夕继《狂人日记》之后的第二篇白话小说。“五四”运动前夕,封建帝制虽然被推翻,封建势力依然统治全国;封建科举制度虽然被废除,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依然根深蒂固,毒害着广大人民。《孔乙己》就是一篇声讨封建社会和封建文化的战斗檄文。
二、读一读,记一记:羼水( ) 绰号( ) 间或( )
绽出( ) 荤菜( ) 伤疤( )
笔砚( ) 夹袄( ) 颓唐( )
门槛( ) 模样( )
不屑置辩( )chànchuòjiànzhànbāhūnyànjiátuíkǎnmúxiè认为不值得辩解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说中的“我”等同于作者吗?
2.“孔乙己”是小说中人物的真实姓名吗?人们为什么这么称呼他?
3.根据小说故事情节划分结构。朗读课文,思考交流下列问题: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说中的“我”不等同于作者,运用第一人称。
小说以一位不谙世事的酒店小伙计的口吻,不动声色地讲述着孔乙己的悲惨命运,貌似平淡轻松,实则蕴含着深沉的批判力量。含蓄平淡的口吻,更增添了小说的艺术魅力,也更使得小说真实可信。
2.解题:
“孔乙己”不是小说中人物的真实姓名。是主人公的绰号,是别人从描红纸上“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截取的。
以此为题,既切合孔乙己满口“之乎者也”的性格特点,又巧妙地暗示了小说批判的对象,并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交流明确: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开端(1~3):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
发展(4~9):记叙孔乙己的生活经历,刻画其性格,表现他的不幸遭遇。
高潮(10~11):写孔乙己腿被打折,难以生存。
结局(12段):尾声,揭示孔乙己的人生悲剧。交流明确:四、细读课文,分析形象了解背景 地域文化特色:鲁镇酒店格局,盐煮笋、茴香豆等“下酒物”。
冷酷的酒店氛围:掌柜是一幅凶脸孔,主顾也没有什么好生气。
社会现实:“短衣帮”和“穿长衫的”两大泾渭分明的社会群体。文章第一部分,交代了怎样的环境和社会背景?四、读课文,分析形象 1.孔乙己留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是怎样的?(用文中句子回答)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2.具体分析这句话揭示了孔乙己怎样的身份地位。
“站着喝酒”说明他经济拮据,买不起酒菜,享受不了“长衫客”的待遇。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都与“短衣帮”没什么不同。
“穿长衫”说明他舍不得脱下象征身份、地位的“长衫”,
虚荣爱面子。轻视劳动人民。
“唯一”写出了孔乙己在众多酒客中的特殊。
五、作业布置 继续阅读课文,圈点勾画小说中对于孔乙己肖像语言、
动作、神态等的描写。谢 谢!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