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五年级下册语文19、草船借箭(课件+教案+测试) (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五年级下册语文19、草船借箭(课件+教案+测试) (2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2-31 10:49:18

文档简介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该篇课文出自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这是一个广为流传,为人称道的故事。课文以东汉末年,三国鼎立时期为大背景,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写清了诸葛亮草船借箭的前因后果。文章语言精炼,结构严谨,情节曲折生动,人物形象刻画也生动逼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顾全大局;周瑜的心胸狭窄,妒贤忌能;鲁肃的忠厚;曹操的多疑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学情分析】
学生们或多或少了解《三国演义》里的故事,对诸葛亮、周瑜等人也有一定的认识和兴趣。但是,对五年级的孩子来说,要真正透过文字来看清人物的性格特点,清清楚楚地明白事情的前因后果,似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在教学中,关键是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感悟人物形象,进而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妒忌、都督、幔子、调度、水寨、擂鼓、呐喊、丞相”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故事情节的了解,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从而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1、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
2、教师讲述《临江仙》、三国演义背景
3、学生说一说对三国演义的了解
4.非常有幸的是,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这部作品里最精彩的故事之一。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故事就发生在这时。这一次,诸葛亮又皱起了眉头,他有什么妙计呢?我们一起去看看!(板书:草船借箭。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完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
预设:(谁草船借箭?为什么要草船借箭?怎么样草船借箭的?最后借到了箭没有?)  
3.下面让我们到课文去找答案,同时注意听读课文时标好节号,画出自己存在疑问的字词。【播放影视课文《草船借箭》】
2.检查提问
(1)对于文中的字词,大家有什么困惑吗?(学生提问,师生共同释疑)
(2)课件出示:
妒忌 都督 曹操 推却 迟延 探听 私自 调度 水寨 
擂鼓 呐喊 支援 丞相 军令状 自有妙用 神机妙算
指名读。开火车读。(教师相机指导)
(3)刚才提出的那几个问题其实是要我们回答什么?请用陈述句表达。(草船借箭的原因、经过、结果。)
(4)谁能来回答一下?(课件出示填空题,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将横线上的答案补充完整)
课件出示:
草船借箭的原因:三天赶造十万枝箭   
草船借箭借箭前的准备:草船、军士   
草船借箭的过程:逼近水寨→一面受箭→另一面受箭→驶向南岸  
草船借箭的结果:如期交货、周瑜叹服   
4.据此提纲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部分?怎么分?
课件出示:
第一部分:第l、2自然段
第二部分:第3—5自然段
第三部分:第6—9自然段
第四部分:第10自然段
这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三、精读借箭原因部分
1.齐读第l自然段。什么叫“妒忌”?(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
2.诸葛亮的才干怎样?周瑜妒忌诸葛亮是一般的妒忌吗?哪些词可说明并画出来。(“挺”、“才”)指导朗读稍重些。
3.默读第2自然段。
(1)思考:周瑜是怎样“请”诸葛亮商议军事的?他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从哪儿看出来?(学生自由发言,各抒己见。)
(周瑜开始以“公事”为由迫使诸葛亮不要推却,接着又以“十天为限”故意刁难,最后当诸葛亮答应三天造十万支箭时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以便抓到字据,日后好加害于他,他的真正目的是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设下计来陷害诸葛亮。)
(2)诸葛亮为什么不揭穿他,反而接受赶造十万支箭的任务,并且立下军令状?
(诸葛亮已识破了周瑜的诡计,如当面揭穿必伤了和气,孙、刘联合抗曹战线就可能破坏,有被曹操各个击破的危险,同时又从大局考虑到与曹军交战必须用箭,于是将计就计,立下军令状。)
(3)分角色朗读第2自然段,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三、深入探究
(一)精读借箭结果部分(板书:借箭结果)
齐读思考,课件出示思考题:
(1)草船借箭的结果怎样?
(2)这时周瑜的心里是什么滋味?为什么长叹一声?
(3)从哪里看出周瑜的沮丧、惭愧?
(明确:结果诸葛亮按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周瑜无可奈何,不得不承认自己确实不如诸葛亮。从周瑜说“我真不如他”看出他的沮丧、惭愧。)
过渡:诸葛亮为什么能借箭成功呢?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神机妙算)从哪儿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第三部分)(板书:神机妙算)
(二)精读借箭过程部分(板书:借箭过程)
1.自由朗读第三部分,思考:诸葛亮首先算到了什么?从哪句话看出?标画出关键语句,在课本空白处做好批注。(学生自读交流,教师指导明确)
课件出示: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的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诸葛亮算到三天之内必有大雾。)
(1)为什么诸葛亮直到第三天四更才去开船借箭?(因为此时天色微明,大雾封江,可蒙住曹军眼睛,使之不明虚实。)
(2)他怎么知道三天之内必有大雾?(诸葛亮了解气象变化,预测出三天之内必有大雾。)
2.诸葛亮根据什么情况采取什么计策,这样做有什么妙处?圈画出来。
(1)课件出示:
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为什么这样布局?(船停在既能受到射来的箭,又能靠大雾使曹军看不清虚实,“一字摆开”是为了受箭面积大、数量大。擂鼓呐喊为了虚张声势,迷惑曹操。这说明诸葛亮熟知地理,于大雾中能把船停在受箭的最佳位置。)
(2)课件出示:
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作乐,天亮了就回去。”(诸葛亮深知曹操生性多疑,不明虚实之前,不轻易出击,只会放箭压阵,说明诸葛亮知己知彼。)
(3)课件出示课文插画。鲁肃和诸葛亮的表情一样吗?说明什么?(说明诸葛亮对借箭胸有成竹。)
四、总结拓展
五、作业设计
1.课下搜集整理有关诸葛亮、曹操、周瑜、鲁肃这几人的成语。
2. 复述故事,讲给小伙伴听。
【板书设计】
草船借箭
借箭结果
借箭过程 神机妙算
借箭准备
课件24张PPT。草船借箭《临江仙》,是明代才子杨慎所作《说秦汉》的开场词,后来毛宗岗父子评刻《三国演义》时被放在卷首,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歌词有引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影视课文《草船借箭》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妒忌 都督 曹操 推却 迟延 探听 
私自 调度 水寨 擂鼓 呐喊 支援
丞相 军令状 自有妙用 神机妙算军令状:接受军令后写的保证书,表示如不能完成任务,愿依军法治罪。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草船借箭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
草船借箭借箭前的准备:_____________
草船借箭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草船借箭的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天赶造十万支箭船、军士 逼近水寨→一面受箭→另一面受箭→驶向南岸  如期交货、周瑜叹服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第一部分:第l、2自然段
第二部分:第3~5自然段
第三部分:第6~9自然段
第四部分:第10自然段事情发展的顺序精读借箭原因部分妒忌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周瑜妒忌诸葛亮挺才(1)周瑜是怎样“请”诸葛亮商议军事的?他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从哪儿看出来?精读借箭原因部分开始以“公事”为由迫使诸葛亮不要推却;
接着又以“十天为限”故意刁难;
最后当诸葛亮答应三天造十万支箭时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以便抓到证据,日后好加害于他。设下计来陷害诸葛亮。真正目的  如当面揭穿必伤了和气,孙、刘联合抗曹战线就可能破坏,有被曹操各个击破的危险,同时又从大局考虑到与曹军交战必须用箭,于是将计就计,立下军令状。精读借箭原因部分(2)诸葛亮为什么不揭穿他,反而接受赶造十万支箭的任务,并且立下军令状?  周瑜的阴谋得逞了吗?从哪看出来的?草船借箭的结果怎样?
这时周瑜的心里是什么滋味?为什么长叹一声?
从哪里看出周瑜的沮丧、惭愧?深入探究从周瑜说“我真不如他”看出他的沮丧、惭愧。诸葛亮按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周瑜无可奈何,不得不承认自己确实不如诸葛亮。深入探究诸葛亮首先算到了什么?为什么诸葛亮直到第三天四更才去开船借箭?
他怎么知道三天之内必有大雾?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的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深入探究因为此时天色微明,大雾封江,可蒙住曹军眼睛,使之不明虚实。诸葛亮了解气象变化,预测出三天之内必有大雾。  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深入探究为什么这样布局? 船停在既能受到射来的箭,又能靠大雾使曹军看不清虚实,“一字摆开”是为了受箭面积大、数量大。擂鼓呐喊为了虚张声势,迷惑曹操。这说明诸葛亮熟知地理,于大雾中能把船停在受箭的最佳位置。深入探究 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作乐,天亮了就回去。”胸有成竹从哪里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的?深入探究还有哪些地方体现诸葛亮神机妙算?反映他什么特点?诸葛亮请鲁肃帮忙,借二十条船……
鲁肃答应了……果然不提借船的事……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知己知彼,周密谋划,借箭成功。反映了他足智多谋,具有非凡的才干。作者是怎样体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足智多谋的?
  作者通过对诸葛亮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从而刻画出他的性格特点。
作者在几个人物的性格刻画上既鲜明又形象,这是为什么?
因为作者抓住了几个人物不同的特点,他们的语言、动作不同体现出人物性格各异。总结方法由以上可知,在写作中应怎样刻画人物?
  抓住人物特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特点,体现人物性格特点,这是我们写作中不能缺少的。总结方法足智多谋
智慧超群
精明能干
高瞻远瞩
神机妙算总结拓展用一些四字词语来形容诸葛亮总结拓展赞美诸葛亮的一首小诗:一夜浓雾满长江,
远近难分水渺茫。
骤雨飞蝗来战舰,
孔明今日伏周郎。1.课下搜集整理有关诸葛亮、曹操、周瑜、鲁肃这几人的成语。
2. 复述故事,讲给小伙伴听。作业设计草船借箭
借箭结果
借箭过程 神机妙算
借箭准备板书设计评测练习
一、选择读音填空?
léi lèi
擂(? )鼓、擂(? )台、自吹自擂(? ?)、打擂( )? ?
gēng gèng
更(? )正、三更(? )、更( ?)加、更(? )改

二、选择正确答案填在(? ?)里?
用:1. 用处?2. 运用?使用?3. 吃?喝?4. 需要。
?(1)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 ?
?(2)我自有妙用。( )? ?
?(3)您请用茶。( ) ?
?(4)不用问,去了就知道了。( )? ?

三、课文中出现了很多带“然”的词语,请用“然”字组词,填入下面个句中。
1、诸葛亮说?“(? ?)就要交战,十天造好,(?? ?)误了大事。”
2、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 ?)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
3、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 ?)不提借船的事。
4、诸葛亮说,“都督委托,(?? ?)照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