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12-31 13:19: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
1.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人民已经醒来。但是,正如鲁迅所说的“人生最痛苦的事,是梦醒了发现无处可走”。下列为中国人民指明了革命道路的事件是( )
A. 新文化运动 B. 五四运动
C. 国民大革命 D.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2.毛泽东点燃“星星之火”、创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名称是( )
A. 广东革命根据地 B.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 中央革命根据地 D. 延安革命根据地
3.南昌被誉为“军旗升起的地方”,是因为在这里( )
A. 诞生了中国共产党
B.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C. 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D. 初步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4.下列有关“古田会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B. 在我党我军建设史上起了重要作用
C. 在福建上杭县召开
D. 是人民军队建立的标志
5.下图是小明在遵义考察一处革命遗址时拍摄的照片。如果让你选择一个与这幅照片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的主题词,下列哪项最准确( )

A. 开天辟地 党的诞生 B. 生死攸关 历史转折
C. 革命圣地 延安精神 D. 抗战胜利 举国欢庆
6.广东国民政府进行北伐的目的是( )
A. 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
B. 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C. 扩大国民政府的辖地
D. 锻炼国民革命军,提高其战斗力
7.“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毛泽东诗句中描写的这支军队的功绩是( )
A. 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 参加了南昌起义
C. 参加了北伐战争,被誉为“铁军”
D. 重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
8.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的是
A.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B. 国民党改组
C. 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D. 中共“三大”的召开
9.图片承载历史。与下图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武昌起义 B. 北伐战争 C. 南昌起义 D. 秋收起义
10.属于国共两次合作的相同点是
A. 合作方式 B. 斗争目标
C. 统一的领导机构 D. 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1.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北伐战争的目的是( )
A. 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
B. 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
C. 建立红色革命根据地
D. 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实现全国统一
12.“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的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谁领导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
A. 毛泽东 B. 朱德 C. 陈毅 D. 贺龙
13.有历史学家在探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某一政治现象时指出:“从城市向农村的退却又是一种历史的进军。”下列属于这一“退却”的是(  )
A. 五四运动 B.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 百团大战 D.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14.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武装斗争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
A.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B. 确立了开展土地革命的总方针
C. 中共开始独立领导革命战争
D. 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
15.下图是在中国军事博物馆陈列的一支德国造驳壳枪,枪弹匣一侧刻下了“南昌暴动纪念 朱德自用”的字样,被誉为“天下第一枪”。这是朱德在下列哪一历史事件中使用的手枪( )

A. 南昌起义 B. 秋收起义 C. 广州起义 D. 武昌起义
16.每年的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这是为了纪念( )
A. 秋收起义 B. 南昌起义 C. 井冈山会师 D. 红军长征胜利
17.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的会议是
A. 中共三大 B. 八七会议 C. 古田会议 D. 遵义会议
18.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宣告失败的标志是
A.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B. 宁汉合流
C.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D. 东北易帜
19.《绝密档案:第一次国共合作内幕》赢得了极高的点击率,使得人们再次关注第一次国共合作。历史上第一次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
A. 中共三大的召开 B.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C. 黄埔军校建立 D.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20.秋收起义过程中,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长沙的计划而向农村进军的主要原因是( )
A. 农民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B. 工农革命军熟悉农村环境
C. 敌强我弱的客观形势
D. 农村环境适宜开展游击战争

二、非选择题
21.红色旅游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之一。以下是红色旅游重要景点的图片,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请回答:
(1)请说出红色旅游选择在以上两个景点的历史依据?
(2)当年这两个地方发生的历史事件解决的主要问题分别是什么?
(3)以上事件在党的历史上各有什么重大意义?
(4)感受红色旅游,你有什么体会?
22.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前赴后继地进行探索,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近代前期,中国社会各阶层提出了各种救国方案。封建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有过怎样的探索和救国方案?
(2)1921年中共建立,以哪个国家的革命道路为蓝本进行探索?
(3)毛泽东在1930年指出:“朱德毛泽东式……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义地是正确的。”他这一认知的实践基础是什么?在此基础上,中国共产党人最终开创了一条怎样的中国革命道路?
(4)中共的探索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遭遇了怎样的严重挫折?在生死存亡关头,中共独立解决内部军事和组织问题,由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23.“梦想成真”是每个人的追求。历史人物的探寻,为我们实现中国梦提供了宝贵财富。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问答下列问题。
[梦想要成真,首先梦想须顺应时代潮流]
李鸿章曾认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1)为“自强”,李鸿章进行了怎样的实践探索?他主张向西方学习什么?
[梦想要成真,还须高瞻远瞩的智慧]
孙中山提出,“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2)上述材料中孙中山的最终“梦想”是什么?在中国历史上最早采用“皇帝”称号的是谁?孙中山先生把“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概括为什么思想?
[梦想要成真,更须坚韧不拔的毅力]
邓小平曾说:“他(毛泽东)多次从危机中把党和国家挽救过来。没有毛泽东。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时间。”
(3)请写出毛泽东使红军长征转危为安的一个事例。
(4)中国梦想要成真,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怎么办?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共同奋斗。
——孙中山遗嘱
材料二国共联手为革命,荡平军阀促统一。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国民革命的“目的”和“经验”。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的“国共联手”是指什么事件?正式“联手”的标志是什么?
(3)材料二反映的“国共联手”的“革命”所取得的最大成果是什么?
25.主题:重走长征路
步骤一: 了解长征历程
毛泽东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根据材料一中的“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红军长征途中经历了哪些艰难险阻?(至少写出2个)
步骤二:感悟长征精神
(2)红军长征的胜利,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你认为有哪些长征精神值得我们青少年学习?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有“20世纪20年代”、“中国人民指明了革命道路”,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20世纪20 年代”分析,新文化运动发生在1915年,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时间上不符合,排除选项A和选项B,国民大革命是国共两党合作,因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失败,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失败后,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所以答案选D。
2.【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1927年,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秋收起义,后来由于城市里敌人的力量过于强大,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向井冈山进军,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工农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后来进行了井冈山会师,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B正确。
3.【答案】B
【解析】A本身说法错误,共产党的诞生在上海;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发动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B正确。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在井冈山。初步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始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C、D错误,故选B项。
4.【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红四军在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古田召开的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因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村召开,史称“古田会议”,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在我党我军建设史上起了重要作用,ABC三项的内容是正确的;南昌起义是人民军队建立的标志,D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5.【答案】B
【解析】阅读题干所给提示信息:革命遗址照片。图片显示的是遵义会议遗址,中共中央于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贵州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共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解决了当时迫切需要解决的军事问题,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故选B。
6.【答案】B
【解析】广东国民政府进行北伐的目的是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故答案选B。
7.【答案】A
【解析】毛泽东诗句中描写的军队指的是井冈山会师后合编的工农革命军第四军,这支军队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故选A。
8.【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李大钊,林伯渠,毛泽东,瞿秋白等共产党员参加了大会的领导和组织工作,大会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由此可知,本题正确的选项是A。
9.【答案】C
【解析】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革命军队创建的开始,故选C。
10.【答案】D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1924年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领导北伐战争;1937年民族危机时期,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由此可知两次合作的背景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里。D符合题意;第一次国共合作采取党内合作形式。第二次国共合作没有具体形式:,形式上为国民政府领导,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保持着政治上;AC不合题意;第一次国民党和共产党合作,为了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第二次国共合作是为了对抗日本侵华战争,B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CB不合题意,选择答案D。
11.【答案】D
【解析】A项是中共一大确立的党的中心任务。B项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目的。C项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确立的革命道路。D项是北伐战争的目的,故选D。
12.【答案】A
【解析】1927 年9 月,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故选A。
13.【答案】D
【解析】A项五四运动是1919年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发起的反帝爱国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与题意不符;B项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发生在1947年,与题干时间不符;C项百团大战发生在1940年,是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战役,与题意不符;D项秋收起义进攻长沙计划受挫后,毛泽东决定转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这是中共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开端,与题意相符。故选D。
14.【答案】C
【解析】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武装斗争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中共开始独立领导革命战争,故选C。
15.【答案】A
【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27年8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率领革命军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占领了南昌城,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故选A。
16.【答案】B
【解析】每年八月一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因此也叫“八一”建军节。其来历是:1927年8月1日凌晨2时,以周恩来为首的前敌委员会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的北伐部队2万人。在江西南昌举行了武装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故选B项。
17.【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9年12月在福建上杭县古田召开的古田会议,认真总结了南昌起义以来建军建党的经验,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党”的建党建军原则,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核心内容是党指挥枪,重申了党对红军实行绝对领导,C项符合题意。A项中共三大上决定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国民革命统一战线;B项1927年召开的八七会议上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总方针,把发动秋收起义作为最主要任务;D项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上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故选C。
18.【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27年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宣告失败。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19.【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接受了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确定了三大政策等,标志着历史上第一次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20.【答案】C
【解析】秋收起义中由于起义部队受挫,毛泽东当机立断改变了攻打长沙的计划,并在湖南省浏阳县文家市召开了会议。根据敌强我弱的形势,会议改变了攻打长沙的计划,决定保存实力,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中去坚持武装斗争,发展革命力量,从而向井冈山进军,开创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21.【答案】(1)图一:中共一大在此召开;图2:遵义会议在此召开。
(2)图一:建立中国共产党;
图二: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3)图一:中共一大的召开,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图二:遵义会议。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中国革命成果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要学习先辈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坚定的革命信念;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第(1)、(2)、(3)问,结合所学知识,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进行,会议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共一大的召开,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党的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1935年长征期间遵义会议召开,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党内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结合所学知识,中共成立以来,逐步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探索出一条正确的中国革命道路,最终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立了新中国。
22.【答案】(1)地主阶级掀起了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了戊戌变法,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了辛亥革命。
(2)苏俄。
(3)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工农武装割据)。
(4)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被迫实施战略转移或长征;遵义会议。
【解析】(1)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洋务派属于封建地主阶级。康有为、梁启超领导了戊戌变法,他们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维新派。1911年孙中山等人领导了辛亥革命。孙中山代表的是资产阶级革命派。
(2)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新的民族解放道路。俄国十月革命后,称苏俄。
(3)1927年中共发动了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武装起义和中共创建人民军队,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后形成燎原之势。所以毛泽东这一认知的实践基础是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30年代中期,由于博古等人的错误领导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3.【答案】(1)洋务运动。学习生产技术和练兵方法。
(2)为中国谋幸福。秦始皇(嬴政)。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主义)。
(3)遵义会议。
(4)从学习、道德品质等方面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如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素质,培养科学观和创新精神;注意保护环境,趋利避害,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解析】(1)为了达到“自强”的目的,李鸿章进行的实践探索是洋务运动,创办了军事工业,主张学习西方的生产技术和练兵方法。
(2)根据材料可知,孙中山的最终“梦想”是为中国谋幸福。孙中山在中国同盟会的发刊词上把“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在中国历史上最早采用“皇帝”称号的是秦始皇,自称为始皇帝。
(3)毛泽东使红军长征转危为安的事例有:在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毛泽东提出红军不去湘西,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后,毛泽东领导红军四渡赤水,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4)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学生可以从学习、高尚道德品质培养等方面作答。如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素质,培养科学观和创新精神;注意保护环境,趋利避害,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4.【答案】(1)目的:追求中国的自由平等。经验:唤起民众,共同奋斗。
(2)事件:第一次国共合作。标志: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3)北伐胜利进军,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解析】(1)据材料一“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可知孙中山国民革命的“目的”是追求中国的自由平等;据“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共同奋斗。”可知孙中山国民革命的“经验”是唤起民众,共同奋斗。
(2)前一问据材料二国共联手的目的“荡平军阀促统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共联手”是指第一次国共合作;后一问据所学可知,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实现的标志是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3)据所学可知,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后,1926年7月开始了北伐战争,北伐胜利进军,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25.【答案】(1)敌人的围追堵截、自然环境的恶劣、党内“左”倾错误的影响、少数民族的阻挠、缺少粮食给养或强渡乌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等。
(2)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艰苦奋斗、团结互助的精神;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为正义事业献身的精神。
【解析】(1)本题简要写出长征中的历史事件即可,如敌人的围追堵截、自然环境的恶劣、党内“左”倾错误的影响等等。
(2)考查的是长征的精神,言之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