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3张PPT。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表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第1课时)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KL
MNOPQ1、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较低的电子层。3、最外层电子不超过8个(K为最外层
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
第三层不超过32个电子。[练习]1、判断下列示意图是否正确?为什么?(A、B、C、D均错)A、B违反了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排布规律,C的第一电子层上应为2个电子,D项不符合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18的排布规律。2.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画出下列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1)3Li 11Na 19K 37Rb 55Cs
(2)9F 17Cl 35Br 53I
(3)2He 10Ne 18Ar 36Kr 54Xe 讨论
1。请大家分析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电子层排布。稀有气体的最外层电子数有什么特点??
[分析]除氦为2个外,其余均为8个。?
2。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哪层电子?稀有气体原名为惰性气体,为什么??
[分析]主要决定于最外层电子数。因为它们的化学性质懒惰,不活泼,一般不易和其他物质发学生化学反应。?
3。我们把以上分析归纳起来,会得出什么结论呢?
[分析]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结构的原子,不易起化学反应。
4。元素化学性质主要是什么因素决定的?
小结
本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知道了多电子中的电子排布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遵循一定规律排布的。 写出下列离子的离子结构示意图:? Mg2+ F- Br- Ca2+补充习题1、某元素的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有 4个电子,该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 )
A、14 B、15 C、16 D、17
2、原子核外的M电子层和L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的关系是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不能确定
3、? C原子L层上的电子数等于次外层上的电子数和电子层数,C是 元素。
4、若aAn+与bB2-两种离子的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则a的数值为( )?
A.b+n+2 B.b+n-2 C.b-n-2 D.b-n+25、某元素的核电荷数是电子层数的5倍,其质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6、今有甲、乙、丙、丁四种元素。已知:甲元素是自然界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乙元素为金属元素,它的原子核外K层、L层电子数之和等于M、N层电子数之和;丙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焰色反应都显黄色;氢气在丁元素单质中燃烧火焰呈苍白色。?
(1)试推断并写出甲、乙、丙、丁四种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2)写出上述元素两两化合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参考答案:1、A 2、A 3、Be 4、A 5、该元素为磷元素
6、(1)O Ca Na Cl (2)略下课了!根据原子光谱和理论分析
核电荷数为1~20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排布Br课件22张PPT。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表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二、元素周期律 在下表中写出元素周期表前三周期元素(1~18号)的符号及原子的核外电子 排布(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 1 0 HHe 1 2第一周期2,12,22,32,42,52,62,72,8第二周期2, 8, 12, 8, 22, 8, 32, 8, 42, 8,52, 8, 62, 8, 72, 8, 8第三周期思考并讨论:2 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原子半径变化 结论: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排布、化合价和半径都呈周期性变化! 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是否也随原子序数的变化呈现周期性变化呢?元素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1.根据金属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置换出氢越容易,则金属性越强。
2.根据金属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强弱。碱性越强,则金属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元素非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1.根据非金属单质与H2化合生成氢化物的难易或氢化物的稳定性程度。越容易与H2化合,则生成的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
2.根据非金属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强弱。酸性越强,则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科学探究: 镁与冷水反应缓慢,滴入酚酞试液粉红色。加热至沸腾后反应加快,产生气泡,溶液红色加深。镁的金属性比钠弱与金属钠对比 △ 镁与铝均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气泡。但镁反应比铝剧烈。镁的金属性比铝强科学探究:列表总结:NaOH
强碱Mg(OH)2
中强碱
Al(OH)3
两性
氢氧化物剧烈 迅速 非金属性:Si < P < S < Cl科学事实 非金属性:Si < P < S < Cl科学事实本节总结: 根据实验,可得出第三周期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Na Mg Al Si P S Cl 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对其他周期元素性质进行研究,也可以得到类似的结论。元素周期律 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从元素周期律的发现
你想到了些什么? 人类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经历了无数的艰辛,正是因为有了无数的探索者,才使人类对事物的认识一步步地走向深入,也越来越接近事物的本质。
先辈们对真理执着追求的精神是我们人类不尽的财富。
他们的追求除了其优秀的个人素质以外,真理本身那种理性的美,也给了他们人生以巨大的乐趣。
同学们的学习是辛苦的,又是幸福的,每一门学科中都隐含着无穷的美。能引起情感共鸣的诗歌、散文和音乐, 陶冶我们的情操;而化学学科中的新奇、和谐、简约,同样闪耀着美的光辉。 练习1、从原子序数11依次增加到17,下列所叙递变关系错误的是( )
A.电子层数逐渐增多 B.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C.最高正价数值逐渐增大 D.从硅到氯负价从-4-1?
2、已知X、Y、Z为三种原子序数相连的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相对强弱是:HXO4>H2YO4>H3ZO4。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X>H2Y>ZH3?
B.非金属活泼性:Y<X<Z?
C.原子半径:X>Y>Z
D.原子最外电子层上电子数的关系:Y=(X+Z)?1、从原子序数11依次增加到17,下列所叙递变关系错误的是( )
A.电子层数逐渐增多 B.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C.最高正价数值逐渐增大 D.从硅到氯负价从-4-1?
2、已知X、Y、Z为三种原子序数相连的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相对强弱是:HXO4>H2YO4>H3ZO4。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X>H2Y>ZH3?
B.非金属活泼性:Y<X<Z?
C.原子半径:X>Y>Z
D.原子最外电子层上电子数的关系:Y=(X+Z)/2?练习3、已知X、Y均为1~18号之间的元素,X、Y可形成化合物X2Y和X2Y2,又知Y的原子序数小于X的原子序数,则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为( )?
A.19 B.18 C.27 D.9?
?
4、下列各离子化合物中,阳离子与阴离子的半径之比最小的是…………………………………( )
A.KCl B.NaBr
C.LiI D.KF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同周期元素中,VII A族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大
B.现已发现的零族元素的单质在常温常压下都是气体
C.VI A族元素的原子,其半径越大,越容易得到电子
D.所有的主族元素的简单离子的化合价与其族序数相等参考答案:
1、AB 2、AD 3、A 4、C 5、B 下课了!课件25张PPT。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表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第3课时)三、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由元素原子的结构决定,而元素原子的结构又决定了元素的性质,即元素的性质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的外在反映。那么研究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有何意义呢?请您思考同一周期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变化有何规律? 从左向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
逐渐增强。试用结构观点解释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规律: 同一周期元素,电子层数相同。从左向右,核电荷数增多,原子半径减小,失电子的能力逐渐减弱,得电子的能力逐渐增强。请您思考同一主族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变化有何规律? 自上而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
逐渐减弱。试用结构观点解释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规律: 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自上而下,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失电子的能力逐渐增强,得电子的能力逐渐减弱。 0 1B Al SiGe As Sb Te 2 3 4 5 6 7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 Po At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增强 非金属性逐渐增强2, 8, 12, 8, 22, 8, 32, 8, 42, 8,52, 8, 62, 8, 72, 8, 8第三周期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有何关系?最高正价==
最外层电子数最低负化合价数 = 8 – 最外层电子数 你能理解“位(位置)——构(结构)——性(性质)”三者之间的关系吗?思考与交流原子序数= 核电荷数周期数= 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同位素-化学性质相同 相似性
递变性(从上至下,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同周期同主族递变性(从左到右,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主族)最外层电子数
= 最高正价数8 -最外层电子数= 最低负价数原子结构表中位置元素性质原子结构决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性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1、F 没有正价,O 通常不显示正价;
2、金属元素只有正化合价而无负价。 应用阅读,总结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应用。练习:1、相邻三个周期的主族元素A、B、C、D、E,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B、C、D元素在同一周期,A、E在同一主族。除A外的各元素的原子的电子层内层已填满电子。其中B的最外层有4个电子。A与B,B与C都能生成气态的化合物。D与E生成离子化合物。在离子化合物中它们化合价的绝对值相等。试回答:它们各是什么元素?H、C、O、F、Na 2、用A表示质子数,B 中子数,C 核外电子数,
D 最外层电子数,E 电子层数 。填写下列各空:⑴ 原子(核素)种类由_____决定⑵ 元素种类由_____决定⑶ 元素同位素由 _____决定⑷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由______决定⑸ 元素的原子半径由_______决定⑹ 元素主要化合价由______决定⑺ 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______决定⑻ 价电子通常是指_______A BABD EA EDDD门捷列夫于1869年提出 “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量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的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当时已发现的元素仅63种。 有些元素的原子量数据不准确。 门捷列夫修改了铍、铟、铀、锇、铱、铂、钇、
钛八种元素的原子量,并预言了钪、镓和锗三种元素。 门捷列夫不自觉地应用黑格尔的量转化为质
的规律,完成了科学史上一个勋业。— 恩格斯 他写道:“根据元素周期表,应该还有几种类似
氩的元素存在,它们在周期表里组成性质类似的族 。”
……“按照我们老师门捷列夫的榜样,我也尽可能地写
下了这些元素可能有的性质和预见到的各种关系”。 由于按照元素周期表所指示的方向进行探索,他在1898年一年内又发现了和氩性质相似的三种元素氖、氪、氙。 1894年英国人拉姆赛发现了氩(Ar)元素 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 的三大意义 ⑴ 学习和研究化学的规律和工具 ⑵ 研究发现新物质 ⑶ 论证了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性 预言新元素,研究新农药,寻找新的半导体材料、催化剂、耐高温耐腐蚀材料、寻找新的矿物质。(3)实质: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是由于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周期性
变化的必然结果。 (2)内容: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主要体现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等方面。(1)定义:____________随着原子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规律叫做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原子序数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元素原子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半径的周期性变化周期性变化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的变化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填空下课了!例1:下列各组元素性质递变情况错误的是( )
A.Li、B、Be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
B.P、S、Cl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依次升高
C.B、C、N、O、F 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D.Li、Na、K、Rb 的金属性依次增强例2 :某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化学式为H2R,此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可能为 ( )
A.H2RO3 B.H2RO4
C.HRO3 D.H3RO4练习ACB例题3:周期表前20号元素中,某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相差3,周期数相差1,它们形成化合物时原子数之比为1∶2。写出这些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题4:已知A为ⅡA族元素,B为ⅢA族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分别为m和n,且A、B为同一周期元素。下列关系式错误的是 ( )
A.n = m+1 B.n = m + 11
C.n = m + 25 D.n = m + 10 例题5:X、Y两元素处于同一主族相邻周期,则X、Y两元素的原子序数相差不可能为下列哪一数值
( )
A.2 B.8 C.10 D.18
例题6:第114号元素是化学家和物理学家很感兴趣的元素,试推测此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 )
A.第八周期ⅢA族 B.第六周期ⅤA族
C.第七周期ⅣB族 D.第七周期ⅣA族 练习:1.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一般等于其_____序数,非金属元素的负化合价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2.卤族元素的原子最外层上的电子数是____,其中,非金属性最强的是____。卤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是______(以X表示卤素)。主族 8-主族序数(8-最高正价) 7 F HXO 注:氟元素无最高价氧化物及其水合物,因为氟元素无正化合价 3.下列性质的递变中,正确的是 ( )?
A.O、S、Na的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B.LiOH、KOH、CsOH的碱性依次增强
C.HF、NH3、SiH4的稳定性依次增强
D.HCl、HBr、HI的还原性依次减弱?AB 4.某元素X的原子序数为5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X的主要化合价是-2、+4、+6?
B.X可以形成稳定的气态氢化物?
C.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比HBrO4的酸性强?
D.X原子的还原性比碘原子强?AD 5.已知铍(Be)的原子序数为4。下列对铍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铍的原子半径大于硼的原子半径?
B.氯化铍化学式中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
数是8*?
C.氢氧化铍的碱性比氢氧化钙的弱?
D.单质铍跟冷水反应产生氢气 AC 6.X、Y是元素周期表中Ⅶ A族中的两种元素,下列叙述中能说明X的非金属比Y强的是
( )
A.X原子的电子层数比Y原子的电子层数多
B.X的氢化物的沸点比Y的氢化物沸点低*
C.X的气态氢化物比Y的气态氢化物稳定
D.Y的单质能将X从NaX的溶液中置换出来C课件10张PPT。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第一课时)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表长周期(3个) 短周期(3个) 不完全周期(1个) 0族 主族ⅠA-ⅦA 副族ⅠB-ⅦB 第Ⅷ族 周期(7个) 族(16个) (7个横行) (18个纵行) 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二、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根据元素周期律,把已知的一百多种元素中 的各种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 ,再把不同横行中 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由上而下排成 ,这样得到的一个表,叫做元素周期表。电子层数目相同横行最外电子层的电子数相同纵行 (2)族:每一主族的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等,从上到下电子层数增加 。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1)周期:每一周期元素电子层数相同,从左到右原子序数递增。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注意 1、已知某主族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判断其位于第几周期,第几族??练习与思考:2881818322621018365486(118)2、推算原子序数为6、13、34、53、88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23457IVAIIIAVIAVIIAIIA3、下列各组中的元素用原子序数表示,其中都属于同一主族的一组元素是( )
(A)14、24、34 (B)26、31、35
(C)7、15、33 (D)11、17、18C3、下列各表为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为原子序数),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D课件32张PPT。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第二课时)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表碱金属元素单质:二、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查阅元素周期表填写P5表格,从中发现碱金属的原子结构有何共同点?碱金属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碱金属原子结构有何异同?①相同点:碱金属元素原子结构的
相同, 都为 。
②递变性:从Li到Cs,碱金属元素
的原子结构中, 依次
增多。最外层电子数1个电子层数 元素的性质主要取决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从碱金属原子的结构可推知其化学性质如何? 是否完全相同? 最外层上都只有一个电子,化学反应中易失去一个电子,表现还原性形成+1价的阳离子,并能与氧气等非金属元素及水发生化学反应。 思考钠、钾化学性质比较黄淡黄色紫浮、熔、游、
响、红、
比钠更加剧烈 根据实验讨论钠与钾的性质有什么相似性和不同性。其余碱金属的性质又如何? 思考更为复杂K2O、K2O2、KO2Li2O更为复杂Na2O、Na2O2碱金属与氧气反应比较碱金属与水反应比较剧烈 产生氢气更剧烈 产生氢气轻微爆炸遇水立即燃烧爆炸遇水立即燃烧爆炸(1)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都有1个电子,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①与O2的反应 结论(1)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都有1个电子,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①与O2的反应 ΔΔ4Li + O2 = 2Li2O 2Na + O2 = Na2O2②与水的反应2Na + 2H2O = 2NaOH + H2↑2K + 2H2O = 2KOH + H2↑通式:2R +2H2O = 2ROH + H2↑结论(2)碱金属元素从上到下(Li 、Na、K、Rb、Cs),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碱金属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 ,原子核对 的引力逐渐减弱,原子失电子的能力逐渐 。 结论增多最外层电子增强 元素的金属性逐渐 ,与水和氧气的反应越来越 ,生成的氧化物越来越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来越 。增强剧烈复杂强元素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1、根据金属单质与水或者与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置换出氢越容易,则金属性越强。 已知金属A可与冷水反应,金属B和热水才能反应,金属C和水不能反应,判断金属A、B、C金属性强弱如何?金属性 A 〉 B 〉 C 例:元素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1、根据金属单质与水或者与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置换出氢越容易,则金属性越强。2、根据金属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强弱。碱性越强,则原金属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已知NaOH为强碱、Mg(OH)2为中强碱、 Al(OH)3为两性氢氧化物,则Na、Mg、Al的金属性强弱顺序如何? 例:金属性 Na〉Mg〉Al元素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1、根据金属单质与水或者与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置换出氢越容易,则金属性越强。2、根据金属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强弱。碱性越强,则原金属元素的金属性越强。3、可以根据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位置进行判断。碱金属的物理性质有何相似性和递变性?碱金属的物理性质的比较相
似
点递变性颜色硬度密度熔沸点导电导热性密度变化熔沸点变化Li Na K Rb Cs均为银白色(Cs略带金色)柔软较小较低强逐渐增大的趋势(K特殊)单质的熔沸点逐渐降低 1.锂电池是一种高能电池。
锂有机化学中重要的催化剂。
锂制造氢弹不可缺少的材料。
锂是优质的高能燃料(已经
用于宇宙飞船、人造卫星和
超声速飞机)。 3.铷铯主要用于制备光电管、真空管。铯原子钟是目前最准确的计时仪器。
2.钾的化合物最大用途是做钾肥。硝酸钾还用于做火药。碱金属元素的用途:课堂练习: :碱金属钫(Fr)具有放射性,它是碱金属元素中最重的元素,下列预言错误的是:
A.在碱金属中它具有最大的原子半径
B.它的氢氧化物化学式为FrOH,是一种极强的碱
C.钫在空气中燃烧时,只生成化学式为Fr2O的
氧化物
D.它能跟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和氢气,由于反应剧烈而发生爆 C最外层7个电子易得一个电子,核电荷数递增电子层数递增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原子结构性质决定具氧化性氧化性逐渐减弱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1).对比Cl2,写出Br2与 Na 、Fe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与金属反应:F2 Cl2 Br2 的氧化性强,能把可变化合价的金属氧化成高价的金属卤化物,I2 的氧化能力最弱,跟铁反应只夺取铁的2个电子,生成FeI2。2)对比Cl2,写出F2 、Br2、I2与 H2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它们发生反应的条件相同吗? I2 +Fe=FeI2Br2+2Na=2NaBr 3Br2+2Fe=2FeBr3F2 冷暗处爆炸 H2+F2====2HF HF很稳定 Cl2 光照或点燃 H2+Cl2=====2HCl HCl稳定Br2 高温 H2+Br2======2HBr HBr较不稳定I2 高温、持续加热 H2+I2======2HI HI很不稳定
缓慢进行 ②卤素与氢气的反应(1)反应的剧烈程度:越来越剧烈
卤素单质与H2化合的难易关系:F2 >Cl2> Br2> I 2(2)卤化氢的稳定性关系:HF > HCl > HBr > HI 结论: F Cl Br I 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多,原子半径的增大Br2+ H2O=====HBr+HBrO反应越来越难以发生2F2+2H2O=====4HF+O2 (特例)Cl2 +H2O=====HCl+HClO③卤素与水反应通式:X2 + H2O=====HX+HXO(X:Cl、Br、I)I2 +H2O=====HI+HIO3) 对比Cl2,写出Br2与 H2O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卤素间的相互置换 Cl2+ 2Br- ===== 2Cl-+Br2
Cl2+ 2I- ===== 2Cl-+I2
Br2+ 2I- ===== 2Br-+I2 思考:根据上述实验,排出Cl2、Br2、I2的氧化性强弱顺序及Cl-、Br-、I-的还原性强弱顺序结论: 氧化性:Cl2>Br2>I2
还原性:I->Br->Cl-小 结卤素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决定了单质化学性质的
相似性。与金属反应,生成卤化物。与氢气反应,生成卤化氢。与水反应,生成卤化氢和次卤酸。卤素原子结构的差异性,决定了单质化学性质的
差异性和递变性与氢反应的能力渐弱氢化物的稳定性渐弱与水反应的能力渐弱特性碘遇淀粉显蓝色。氟气和水的反应: 2F2 +2H2O=4HF+ O2 [本节课归纳与总结] 同一主族元素性质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 ,失电子能力逐渐 ,得电子能力逐渐 ,金属性逐渐 ,非金属性逐渐 ; 增大增强减弱增强减弱课堂练习: 现有下列几种物质的溶液KCl、KI、新制氯水、KBr、淀粉、AgNO3,不用其他试剂,怎样鉴别它们? 课堂练习: :砹(At)是卤族元素中位于碘后面的元素,试推测砹和砹的化合物最不可能具备性质
A.砹易溶于某些有机溶剂
B.砹化氢很稳定不易分解
C.砹是有色气体
D.砹化银不溶于水或稀HNO3BC卤族元素单质的物理性质的变化规律:
随原子序数的递增:
1.颜色: 浅黄绿色~黄绿色~深红棕 色~紫黑色 颜色逐渐加深
2.状态: 气态~液态~固态
3.熔沸点: 逐渐升高
4.密度: 逐渐增大
5.溶解性: 逐渐减小
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创新设计》P7 课件11张PPT。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第三课时)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表 观察卤族元素的原子结构,归纳其
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性?2、卤族元素相似性:最外层7个电子递变性:核电荷数递增电子层数递增原子半径依次增大易得一个电子,具有氧化性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氧化性逐渐减弱 根据卤族元素的原子结构,请你试着
推测一下它们在化学性质上所表现的相
似性和递变性?卤素单质物理性质的变化规律F2Br2I2Cl2单质密度熔沸点颜色状态色变规律溶解性卤素与金属的反应Br2+2Na=2NaBr
3Br2+2Fe=2FeBr3I2 +Fe=FeI2光
500℃
F2 暗处 H2+F2====2HF HF很稳定 Cl2 光照或点燃 H2+Cl2=====2HCl HCl稳定Br2 高温 H2+Br2======2HBr 较不稳定I2 高温、持 H2+I2======2HI HI很不稳定
续加热
500℃光照卤素与氢气的反应或点燃方程式 反应条件名称Br2+ H2O=====HBr+HBrO反应越来越难以发生2F2+2H2O=====4HF+O2 (特例)Cl2 +H2O=====HCl+HClO卤素与水的反应 溴和水反应比氯气和水更弱,而碘和水反应只能微弱的进行)[实验4-9] 将少量新制的饱和氯水分别注入盛有NaBr 溶液和 KI 溶液的试管中,用力震荡后,再注入少量四氯化碳,震荡。观察四氯化碳层和水层颜色的变化。[实验4-10] 将少量溴水注入盛有 KI 溶液的试管中,用力震荡后,再注入少量四氯化碳。观察四氯化碳层和水层颜色的变化。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1. Cl2+ 2Br- == 2Cl-+Br2
2. Cl2+ 2I- === 2Cl-+I2
3. Br2+ 2I- == 2Br-+I2 结论: 氧化性:Cl2>Br2>I2
还原性:I->Br->Cl-
小 结卤素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决定了单质化学性质的相似性。与金属反应,生成卤化物。与水反应,生成卤化氢和次卤酸。卤素原子结构的差异性,决定了单质化学性质的差异
性和递变性与氢反应的能力渐弱氢化物的稳定性渐弱与水反应的能力渐弱与氢气反应,生成卤化氢。1、单质跟氢气反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
难易;2、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强弱或还原性
强弱;3、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
酸性强弱;4、置换反应。元素非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同主族元素的 相同,决定
它们在性质上具有相似性。同主族元素中,由于从上到下电子层数
依次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核
对外层电子吸引力逐渐减小,因此失去
电子的能力逐渐 ,得到电子的
能力逐渐 ,所以金属性逐渐 ,
非金属性逐渐 。最外层电子数增强减弱增强减弱课件8张PPT。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第四课时)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表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质量关系:质子中子电子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
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核素:把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称核素。
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一种元素可以有多种原子)(一种核素就是一种原子)(同种元素的各种同位素在周期表
中处在相同的位置)碳元素的各种核素? 612C、613C、614C ;??????
氧元素的各种核素? 816O、817O、818O ;??????
铀元素的各种核素? 92234U、92235U 、 92238U 。 铀-235原子核完全裂变放出的能量是同量煤完全燃烧
放出能量的2700000倍。也就是说1克U-235完全裂变释放的能量相当于2吨半优质煤完全燃烧时所释放的能量。 以重水堆为热源的核电站。重水堆是以重水作慢化剂的
反应堆,可以直接利用天然铀作为核燃料。重水堆可用轻
水或重水作冷却剂,重水堆分压力容器式和压力管式类。
重水堆核电站是发展较早的核电站,有各种类别,但已实
现工业规模推广的只有加拿大发展起来的坎杜型压力管式重
水堆核电站。重水反应堆放射性C-14射线测定装置课件26张PPT。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是由一百多种元素组成的,这些元素有着不同的性质,如有的元素性质活泼,可以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有点元素性质不活泼,不易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等等。
面对这么多不同的元素,我们怎样才能更好的认识它们呢?化学Ⅱ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阅读有关元素周期表的知识,解决以下问题)1、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是谁以什么为依据排出来的?
2、现在的元素周期表是依据什么排出的?
3、什么是原子序数?
4、一个原子的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5、了解周期表的结构特点
1869年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门捷
列夫在继承和分析了前人工作的基
础上,对大量实验事实进行了订正、
分析和概括,成功地对元素进行了
科学分类。
他总结出一条规律:元素(以及
由它所形成的单质和化合物)的
性质随着相对原子质量的递增而
呈现周期性的变化。这就是元素
周期。
他还预言了一些未知元素的性质
都得到了证实。但是由于时代的局
限,门捷列夫揭示的元素内在联系
的规律还是初步的,他未能认识到
形成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
因。门捷列夫简介1869年2月 门捷列夫(俄)的第一张周期表?门捷列夫的第一张周期表(阅读有关元素周期表的知识,解决以下问题)1、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是谁以什么为依据排出来的?
2、现在的元素周期表是依据什么排出的?
3、什么是原子序数?
4、一个原子的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5、了解周期表的结构特点
原子核外电子 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原子核质子 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
正电荷中子 不带电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整个原子不显电性知识回顾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NaCl11111111原子序数=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17171717结论:离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Na+Cl-11111110原子序数=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17171718阳离子:质子数 = 离子的核外电子数+离子所带电荷数阴离子:质子数 = 离子的核外电子数 - 离子所带电荷数结论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根据元素周期律,把已知的一百多种元素中 的各种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 ,再把不同横行中 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由上而下排成 ,这样得到的一个表,叫做元素周期表。电子层数目相同横行最外电子层的电子数相同纵行Na
11钠H
1氢He
2氦Li
3锂Be
4铍B
5硼C
6碳N
7氮O
8氧F
9氟Ne
10氖Mg
12镁Al
13铝Si
14硅P
15磷S
16硫Cl
17氯Ar
18氩K
19钾Ca
20钙IAIIAIIIAIVAVAVIAVIIA01234族: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的列周期: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的行元素周期表A:主族IIBIBVIII
VIIB
VIB
VB
IVB
IIIB
B:副族元素周期表IAIIAIIIAIVAV
AVIAVIIA0主族周期副族
过渡元素元素周期表的整体结构现有的元素周期表共有 行 列;七十八横行称作周期;纵行称作族;现有的元素周期表一共有多少周期多少族呢?思考:七个周期十六族?(第Ⅷ族占据了三列)族: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的列周期: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的行观察元素周期表周期短周期长周期第1周期:2 种元素第2周期:8 种元素第3周期:8 种元素第4周期:18 种元素第5周期:18 种元素第6周期:32 种元素不完全周期第7周期:26种元素镧57La – 镥71Lu 共15 种元素称镧系元素锕89Ac – 铹103Lr 共15 种元素称锕系元素周期序数 = 电子层数 (横向)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 周期长周期三短余长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 族族主族:副族:ⅠA , ⅡA , ⅢA , ⅣA ,ⅤA , ⅥA , ⅦA 第VIII 族: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元素)(纵向) 零族:共七个主族(用“罗马数字 + A”来表示)ⅠB , ⅡB , ⅢB , ⅣB ,ⅤB , ⅥB , ⅦB 共七个副族(用“罗马数字 + B”来表示)8910三个纵行,位于Ⅶ B 与ⅠB中间 主族序数 = 最外层电子数七主七副零八族主族副族的对比1H1.008氢(1)原子序数:
(2)元素符号
(3)元素名称
(4)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序数 = 核电荷数 =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练习1、元素周期表ⅧHHeLiBeBCNOFNeNaKRbCsClBrIMgAlSiPSCa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ⅠBⅡBⅢBⅣBⅤBⅥBⅦB01、将族序数填在最上一行中,周期序数填在第一列2、按顺序将前20号元素的符号填在对应的位置上3、将第1主族、第七主族元素填满(放射性元素不用)Ar1234567课堂练习:
1)已知A是a号元素,则An -中的核外电子数为: ,
核内质子数为: 。
2)已知B是b号元素,则Bm+中的核外电子数为: ,
核内质子数为: 。 b - ma + nab 回目标 随着人们对元素周期律的认识和深化,作为周期表形式的元素周期表必将发生演变,但总的原则应该是:
(1)周期表的体系必须简单明了;
(2)主族元素、过渡元素的表示应该明确;
(3)最好能对未知新元素的存在和性质进行预测。
(4)充分运用分类方法的知识。
发挥你的聪明才智将所有主族元素列成元素周期表,形式不限。
请同学们积极投入对周期表的探索中来,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设计出更加合理、美观、实用的周期表来。创作空间:作业:
1、熟悉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尤其是我们学过的元素的位置/背熟1-20号元素;以及0族元素、碱金属元素、卤族元素。课件22张PPT。①基本组成(行、列、周期、族) ②上下,左右相邻元素序数的关系;③性质的递变规律;④记1~20号元素;⑤主族元素的位置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阳离子:质子数 = 离子的核外电子数 + 离子所带电荷数阴离子:质子数 = 离子的核外电子数 - 离子所带电荷数课堂练习:
1)已知A是a号元素,则An -中的核外电子数为: ,
核内质子数为: 。
2)已知B是b号元素,则Bm+中的核外电子数为: ,
核内质子数为: 。 b - ma + nab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 周期周期短周期长周期第1周期:2 种元素第2周期:8 种元素第3周期:8 种元素第4周期:18 种元素第5周期:18 种元素第6周期:32 种元素第7周期:26种元素镧57La – 镥71Lu 共15 种元素称镧系元素锕89Ac – 铹103Lr 共15 种元素称锕系元素周期序数 = 电子层数 (不完全周期)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 族族主族:副族:ⅠA , ⅡA , ⅢA , ⅣA ,ⅤA , ⅥA , ⅦA 第VIII 族: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元素)(纵向) 零族:共七个主族(用“罗马数字 + A”来表示)ⅠB , ⅡB , ⅢB , ⅣB ,ⅤB , ⅥB , ⅦB 共七个副族(用“罗马数字 + B”来表示)三个纵行,位于Ⅶ B 与ⅠB中间 主族序数 = 最外层电子数碱金属元素单质:二、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1、碱金属元素
(1)碱金属的原子结构
【自主学习】教材第5页“科学探究”,填写第5页表格碱金属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碱金属原子结构有何异同?①相同点:碱金属元素原子结构的
相同, 都为 。
②递变性:从Li到Cs,碱金属元素
的原子结构中, 依次
增多。最外层电子数1个电子层数[思考与交流] 物质的性质主要取决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从碱金属原子的结构可推知其化学性质如何? 是否完全相同? 思考 取一小块钾,擦干表面的煤油后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观察现象。同钠与氧气的反应比较。 探究实验1探究实验2 在小烧杯中放入一些水,然后取绿豆大的钾,吸干表面的煤油,投入到小烧杯中,观察现象。 钠、钾化学性质比较黄淡黄色紫浮熔游红浮熔游红 根据实验讨论钠与钾的性质有什么相似性和不同性。你认为元素的性质与他们的原子结构有关系吗?其余碱金属的性质又如何? 思考 钠与钾都能与氧气、水发生反应,但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更为复杂K2O、K2O2、KO2Li2O更为复杂Na2O、Na2O2碱金属与氧气反应比较(1)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都有1个电子,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①与O2的反应 ΔΔ4Li + O2 = 2Li2O 2Na + O2 = Na2O2②与水的反应2Na + 2H2O = 2NaOH + H2↑2K + 2H2O = 2KOH + H2↑通式:2R +2H2O = 2ROH + H2↑结论Li、Rb、Cs 又如何呢?(2)碱金属元素从上到下(Li 、Na、K、Rb、Cs),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碱金属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 ,原子核对 的引力逐渐减弱,原子失电子的能力逐渐 。 结论增多最外层电子增强 元素的金属性逐渐 ,与水和氧气的反应越来越 ,生成的氧化物越来越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来越 。增强剧烈复杂强碱金属的物理性质有何相似性和递变性?碱金属的物理性质的比较相
似
点递变性颜色硬度密度熔沸点导电导热性密度变化熔沸点变化Li Na K Rb Cs均为银白色(Cs略带金色)柔软较小较低强逐渐增大(K特殊)单质的熔沸点逐渐降低 1.锂电池是一种高能电池。
锂有机化学中重要的催化剂。
锂制造氢弹不可缺少的材料。
锂是优质的高能燃料(已经
用于宇宙飞船、人造卫星和
超声速飞机)。 3.铷铯主要用于制备光电管、真空管。铯原子钟是目前最准确的计时仪器。
2.钾的化合物最大用途是做钾肥。硝酸钾还用于做火药。碱金属元素的用途:金 属 性 逐 渐 增 强【课堂小结】
元素的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元素
金属性 元素单质与酸反应的难易 (易 ~ 强) 元素单质与水反应的难易 (易~强) 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
的碱性强弱 (强~强)` 例: 某碱金属3.9g与足量水反应,生成氢气0.1g,则该金属是什么? 课件11张PPT。水卤族元素单质的物理性质单质颜色加深单质密度变大单质熔、沸点变大结论:
1、卤素单质与H2反应的剧烈程度:F2>Cl2>Br2>I2
2 、生成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
即氢化物稳定性次序为 HF>HCl>HBr>HI
F2 Cl2 Br2 I2 剧烈程度逐渐减小生成的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元素非金属(得电子能力)的判断依据 元素单质与氢气反应的难易 (易 ~ 强 )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稳定~强) 元素
非金属性据此,我们可以很容易的判断出卤族元素随着
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逐渐减弱.(2)卤族元素单质之间的置换反应实验1:实验3:实验2:NaBr溶液和
新制氯水振荡后加入四氯化碳KI溶液和
新制氯水振荡后加入四氯化碳KI溶液和
溴水振荡后加入四氯化碳那么, Cl2与I2,Br2与I2比较,谁的氧化性更强?
你如何设计实验去检验?1、往盛有KI 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四氯化碳。
2、再往试管中加入少量新制的饱和氯水,用力振荡后静置。
1、往盛有KI 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四氯化碳。
2、再往试管中加入少量新制的溴水,用力振荡后静置。
静置后液体分为两层,上层液体颜色变浅,下层液体呈紫色。
静置后液体分为两层,上层液体颜色变浅,下层液体呈紫色。
化学方程式:2KI+Cl2=2KCl+I2,2KI+Br2=2KBr+I2氧化性:
Cl2>I2
氧化性:
Br2>I2
结论:氧化性强弱 Cl2>Br2>I2,
那么F2呢?你能从原子结构的角度去分析吗?
结论: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卤族单质氧化性强弱顺序为: F2>Cl2>Br2>I2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同主族的非金属元素,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 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其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本节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些什么收获?同主族元素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大,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小 结课件11张PPT。三、核素、核素
1、质量数(1)定义:
(2)关系式:
(3)原子符号:(A)忽略电子的质量,将原子核内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相加,所得的数值叫做质量数。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代表一个质量数为A,
质子数为Z的原子)填写下表,总结A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911131923271822401811122310Mg24Ca2+20HC11H21H31H126C676146C2、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或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3、核素和同位素(1)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2)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种
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即同一元素的不同
核素之间互称为同位素。(4)注意事项① 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与中子数、核外电子数无关; ② 核素种类由质子数和中子数共同决定,与核外电子数无关; ④ 同一元素的各种核素虽然中子数(质量数)不同,但它们
的化学性质基本相同。③ 元素和核素只能论种类,不能论个数;而原子既论种类,
又能论个数; ⑤ 天然存在的同位素,相互间保持一定的比率。元素的相对
原子质量,是按照该元素的各种核素原子所占的一定百分比
算出的平均值。[思考与交流]:1、元素、核素、同位素的不同和联系。在周期表中收入了112种元素,是不是就只有112种原子呢? 1、作核燃料:作制造核武器的动力性材料(235U)
2、金属探伤:利用γ射线的贯穿本领,可以检查金属内部有没有沙眼和裂纹。
3、辐射育种: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的射线对遗传物质产生影响,提高基因突变频率,从而选育出优良品种。
4、临床治癌: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的射线杀伤癌细胞或阻止癌细胞分裂。
5、环保治污: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的射线可消毒灭菌,杀死各种病原体从而能保护环境是其少受污染。
……
同位素的应用1、以下为同位素的是( )
A. D2和H2 B. CO和CO2
C. 金刚石和石墨 D. 和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所有元素的原子核均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B. 是一种同位素
C. 铀有三种同位素,即有三种铀原子
D. 核素就是元素课堂练习DC3. 16O、18O、O2-、O2、O3表示( )
A、氧的五种同素异形体
B、五种氧元素
C、氧元素的五种不同微粒
D、氧的五种同位素
4. 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可能是( )
A、混合物 B、化合物
C、纯净物 D、单质CB6. 某粒子用 表示,下列关于该粒子的叙述
正确的是( )A、所含质子数=A-n B、所含中子数=A-Z
C、所含电子数=Z+n D、质量数=Z+A据报道,上海某医院正在研究用放射性的一种
碘 治疗肿瘤。该碘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与核外
电子数之差是( )A、72 B、19 C、53 D、125BB课件9张PPT。元素周期表氯元素人们每天都要和氯打交道。饮用的自来水里,就通进了少量的氯气,进行消毒、杀菌。天然水中含有大量的病菌,把氯气通进石灰水中,制成次氯酸钙,也可为饮水消毒。
氯的各种化合物用途日益广泛,正在塑料、无机颜料、有机染料、农药、医药等化学合成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氯元素氯气和氢气在一起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是制造聚氯乙烯的主要原料。氯化氢的水溶液就是盐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在纺织、食品、冶金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
氢元素氢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的温度高达2500摄氏度,可以将许多金属熔化。人们常用“氢氧焰”来焊接或切割金属板。
许多液态油的色泽和气味不好,经过“氢化”后,就“脱胎换骨”了。如气味难闻的鲸油,氢化以后就变为美丽的白色固体,没有气味;植物性油脂氢化后,可以制成富有营养的人造黄油,美味可口。氢元素氢和氮在常温下,彼此互不理睬。可是,用催化剂来“撮合”,再加上适当的温度和压力,氢和氮就会结合成氨,氨乃“氮肥之母”。
氢是夺氧能手,许多金属的氧化物、氯化物,要用氢气作为还原剂来冶炼,夺取氧和氯,使金属有利出来。钨、锗、硅就是用这种方法制取的。
钠元素食盐是最重要的钠化合物——氯化钠。人们把食盐溶解电解,可以得到氯气、氢气和氢氧化钠3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碳酸氢钠,又叫“小苏打”,是治疗胃病的药物。在食品工业中,也常用小苏打来发酵。还有一种硫代硫酸钠,又叫“大苏打”,是摄影中的定影剂,硫酸钠又叫芒硝,是玻璃工业的原料。 钠元素钠加热后导入不含二氧化碳的空气,就会同氧化合成过氧化钠,这是一个绝妙的氧气“仓库”。因为过氧化钠一旦遇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就会生成碳酸钙,并自动放出氧气,所以它成为既方便又容易储存的急救用的氧气源。
锗元素锗是“半导体之母”,具有优良的半导体性能,是制造半导体器件的主要材料,它被用来制造晶体管、整流管(二极管)和晶体放大管(三极管)。用它做的晶体管体积小,构造简单,耐震动和撞击,耗电省,成本低,寿命长。
在电子计算机、雷达、火箭、导弹、导航控制设备、电子通讯以及自动化设备中,锗被广泛地应用着。
锗元素当温度变化的时候,锗的电阻发生灵敏的变化。人们利用锗的这种特性来制造“热敏电阻”,测量物体的温度。在玻璃和石英上涂一层锗,制成电阻,用于光电管和热电偶中。
锗在700摄氏度时,同氧发生作用,生成二氧化锗。二氧化锗可以制造透明而折射率很高的玻璃课件12张PPT。元素周期表 第三课时请您思考 在氯化铝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
有何现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产生白色沉淀,沉淀溶于过量的氢氧化钠中。 AlCl3 + 3NaOH = 3NaCl + Al(OH)3 Al(OH)3 + NaOH = NaAlO2 + 2H2O Al3+ + 3OH- = Al(OH)3 Al(OH)3 + OH- = AlO2 - + 2H2O请您思考同一主族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变化有何规律? 从上而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
逐渐减弱。试用结构观点解释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规律。 同一主族元素,由上而下,电子层数增多,原
子半径增大,失电子的能力逐渐增强,得电子的能
力逐渐减弱。 1B Al SiGe As Sb Te 2 3 4 5 6 7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 0 Po At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增强 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原子结构表中位置元素性质原子序数= 核电荷数周期数= 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同位-化学性质相同 相似性
递变性(从上至下,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同周期同主族递变性(从左到右,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主族)最外层电子数 = 最高正价 最外层电子数-8 = 负价原子结构决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决定性质 用A表示质子数,B 中子数,C 核外电子数,
D 最外层电子数,E 电子层数 填写下列各空:⑴ 原子种类由 决定⑵ 元素种类由 决定⑶ 元素同位素由 决定⑷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由 决定⑸ 元素的原子半径由 决定⑹ 元素主要化合价由 决定⑺ 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 决定⑻ 价电子通常是指A BABD EA EDDD门捷列夫于1869年提出 “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量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
变化”的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第一个元素周期表。 当时已发现的元素仅63种。 有些元素的原子量数据不准确。 门捷列夫修改了铍、铟、铀、锇、铱、铂、钇、
钛八种元素的原子量,并预言了钪、镓和锗三种元素。 门捷列夫不自觉地应用黑格尔的量转化为质
的规律,完成了科学史上一个勋业。— 恩格斯 1870年门捷列夫预言了31号元素镓,门捷列夫
把它称作亚铝,指出:“亚铝是一种容易挥发的物质,
将来一定有人利用光谱分析发现它” 1875年法国人布瓦德朗果然用光谱分析法发现新
元素,并命名为镓。除比重有差异外,一切都应验了。 门捷列夫写信给巴黎科学院,“ 镓就是我预言的
亚铝,它的原子量接近68,比重应该是5.9上下,不是
4.7,请再试验一下,也许您那块物质还不纯……” 布瓦德朗重新测定镓的比重,果然是5.9。 约72 72.73 5.5左右 5.47 灰 灰色,稍带白色 氧化物难熔,比重4.7 氧化物难熔,比重4.7沸点<100℃沸点80℃ 他写道:“根据元素周期表,应该还有几种类似
氩的元素存在,它们在周期表里组成性质类似的族 。” 由于按照周期表所指示的方向进行探索,他在
1898年一年内又发现了和氩性质相似的三种元素氖、
氪、氙。 英国人拉姆赛1894年发现了氩元素。 “按照我们老师门捷夫的榜样,我也尽可能地
写下了这些元素可能有的性质和预见到的各种关系”。元素周期律及元素周期表
的三大意义 ⑴ 学习和研究化学的规律和工具 ⑵ 研究发现新物质 ⑶ 论证了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性 预言新元素,研究新农药,寻找半导体材料、催化剂、耐高温耐腐蚀材料。作业课本142页
2,3 题 课件29张PPT。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掌握元素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
掌握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通过实验,培养实验技能。
自主学习,自主归纳,归纳元素周期律。
自主探究,通过实验探究,培养探究能力。
培养辨证唯物主义观点:量变到质变的规律。学习目标:原子核核外电子(Z个)质子(Z个)中子(A-Z)个构成原子的“三微粒”: 原子很小,原子核更小(直径不及原子直径的万分之一),电子在核外作高速运动,所占的空间相对较大;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
(1)高速运动(运动的速度接近光速,约为108m/s);(2)运动没有确定的轨道,不能精确测定或计算电子在任一时刻所在的位置,也不能描绘出其运动轨迹。
(3)多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不同。有些电子能量较低,在离核较近的区域里运动;有些电子能量较高,在离核较远的区域里运动。
2、电子层:能量不同的电子的运动区域(即不连续的壳层——该电子层模型称洋葱式结构)哪个区域能量最高,电子最活泼,最易参与化学反应?KL
MNOPQ
(3)最外层电子数 8个(K层是最外层时不超2个)
次外层电子数 18,倒数第三层电子数 32;
(以上规律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孤立运用)3、电子排布的重要规律(1)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
由里向外,当一层充满后,再填充下一层;(2)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
(n表示电子层数);[练习] 判断下列示意图是否正确?为什么?
A、 B、
C、 D、根据原子光谱和理论分析
核电荷数为1~20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排布二、元素周期律 请阅读并比较表1-2中1~18号元素的有关数据,从中能找出什么规律?+ 1 0 HHe 1 2第一周期2,12,22,32,42,52,62,72,8第二周期2, 8, 12, 8, 22, 8, 32, 8, 42, 8,52, 8, 62, 8, 72, 8, 8第三周期思考并讨论: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排布、元素的原子半径、元素的化合价呈现什么规律性的变化?原子序数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变化1~2
H~He3~10
Li~Ne11~18
Na~Ar11→2最高正价:+1 → +5 (O,F无正价) 21 → 8负价始于C , - 4 → -1 →031 → 8大→小大→小最高正价:+1 → +7负价始于Si , - 4 → -1 →0+1 →0最高正化合价、最低负化合价的变化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电子层
排布、原子半径、化合价呈现周期性的变化疑问 为什么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排布、原子半径、化合价呈现周期性变化呢? ▲ 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决定了原子半径、化合价呈现周期性变化。1.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排布规律 p152.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 p153.元素化合价的变化规律 p15 ◆ 最外层电子数 8个(K层是最外层时不超2个)
次外层电子数 18,倒数第三层电子数 32; ◆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 原子核对同一区域运动
的电子的吸引力增大, 因此原子半径渐减小◆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最高正化合价 +∣最低负价∣= 8 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是否也随原子序数的变化呈现周期性变化呢?疑问①金属与水或酸反应越容易,金属性越强;
②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氢氧化物)
碱性越强,金属性越强。
③金属与某些盐溶液的置换 元素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①非金属与H2化合越容易,非金属性越强;
②气态氢化物越稳定, 非金属性越强;
③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含氧酸)
酸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
④非金属与某些盐溶液的置换 元素非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科学探究: 镁与冷水反应缓慢,滴入酚酞试液粉红色。而镁与沸水反应加快,产生气泡,溶液红色加深。镁的金属性比钠弱与金属钠对比 镁与铝均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气泡。但镁反应比铝剧烈。镁的金属性比铝强科学探究:列表总结:NaOHMg(OH)2 Al(OH)3剧烈 迅速 强碱中强碱两性氢
氧化物 非金属性:Si < P < S < Cl科学事实 非金属性:Si < P < S < Cl科学事实本节总结: 根据实验,可得出第三周期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Na Mg Al Si P S Cl 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对其他周期元素性质进行研究,也可以得到类似的结论。 同一周期元素,从左到右, 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p16元素周期律 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实质: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决定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量变质变)从元素周期律的发现
你想到了些什么? 人类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经历了无数的艰辛,正是因为有了无数的探索者,才使人类对事物的认识一步步地走向深入,也越来越接近事物的本质。
先辈们对真理执着追求的精神是我们人类不尽的财富。
他们的追求除了其优秀的个人素质以外,真理本身那种理性的美,也给了他们人生以巨大的乐趣。
同学们的学习是辛苦的,又是幸福的,每一门学科中都隐含着无穷的美。能引起情感共鸣的诗歌、散文和音乐,陶冶我们的情操;而化学学科中的新奇、和谐、简约,同样闪耀着美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