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
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歌创作的历史背景。
2、把握诗文大意,了解诗歌内容,感知人物形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3、联系诗人身世处境,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美。
2、品味诗歌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揣摩诗歌语言,体会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2、培养关心他人、爱国爱民的优秀品德。
教学重点:
品味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难点:
重点词句的赏析理解。
教法学法:
诵读法、讨论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课之前,老师想要高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播放背景音乐,配乐诵读前三段,学生齐读最后一段。)
展示助读材料1,生读。
“歌行体”
歌行,古代诗歌的一种。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或“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
后遂有“歌行”一体。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富于变化。
这首诗因“茅屋为秋风所破”而“歌”,是一首叙事抒情诗。
展示助读材料1,生读。
展示助读材料2,男生读前句,女生读后句。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作诗14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他的诗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
展示助读材料3,老师读前句,学生齐读后句。
他的诗有一种深沉的忧思,有一种厚积的感情力量。
沉郁顿挫,是其诗歌的主要风格。
沉郁,是感情的悲慨深沉。
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
师提醒学生笔记关键词:
其人,“诗圣”;其诗,“诗史”。“ 深沉的忧思”“ 厚积的感情”“ 沉郁顿挫”。
这就是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
展示学习内容:
积累,读音与词义
诵读,感知与理解
品读,深度与厚度
二、字词积累
活动内容:
速读课文注释,每注3遍;
活动用时:2分钟。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评价学生学习效果。
三、诵读训练
诵读指导(一)
1、试读前两段;
2、每句后轻吸一口气;
3、关注两个朗读用词:
轻重缓急 抑扬顿挫
各位一分钟试读。
生试读,师评价诵读过程及效果。
诵读指导(二)
关注一个朗读要求:
运用前两段的朗读经验
不停顿连读整段
试读第三段。30秒试读。
生试读,师评价诵读过程及效果。
诵读指导(三)
演读训练:
女生用换气法读第一段,教师读第二段,男生读第三段,大家齐读最后一段。
师生合作,进行配乐诵读。
诵读指导(四)
生默读课文,试着据以下两个话题说话:
第……段中,我读出的画面是……
我感受到的作者的心情、情感是……
活动要求:
试用简洁而精致的语言来描述画面;
试用一到两个双音节词来准确表达作者的心情、情感。
活动时间:3分钟
生活动,3分钟后展示学习成果,师评价、补充,明确。
展示预设1,生读。
风吹屋破,茅草散失。
群童抢茅,呼唤不得。
娇儿受冻,夜雨侵迫。
思得广厦,大庇寒士。
展示预设2,男女生对读。
焦急的心态——茅屋被破坏;
气愤的心绪——连顽童也与己为难;
凄苦的心情——娇儿受冻和寒雨不断使他感到困厄不安;
高尚的心境——推己及人,愿意舍己为人而至死不悔。
四、品读
品语言,品味词句的精妙,品味语言中的深意。
这个词,这个句子意味深长……
品形象,从具体的句段中分析你读出的诗人形象,体会作者深沉的情感。
学生走进文本,寻词觅句、品词析句,不拘一格。
教师倾听、评价,补充、启引。
展示助读资料4
杜甫流落长安十年时,他的小儿子饿死了,“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而当他在安史之乱中,见到了分别一年的家人时,“平生所娇儿,颜色白胜雪。见耶背面啼,垢腻脚不袜”。
助读资料5
即便在成都时,他也常常连基本的温饱都无法给家人带来,“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痴儿未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
师朗读背景资料,对文本进行解读深化。
提醒学生笔记几个关键词:
身虽困顿落魄,心系天下苍生。一生悲凉潦倒,不改忧国忧民!
五、结语
展示结语,师生配乐齐读:
杜甫一生悲凉,但是他用自己的笔又为后人塑造出了一座丰碑,让人们看到了在苦难中不屈的意志与生命。他身逢乱世,却没有忘记为天下苍生呐喊;他困顿落魄,却有一颗博大深沉的忧国忧民之心!
六、作业布置:
课下读背杜甫“三吏三别”及《登高》,进一步感受诗人伟大的形象。
背诵并默写全诗。
七、板书设计: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狂风屋破,茅草乱飞 心情苦痛
群童抱茅,倚杖叹息 无可奈何
屋漏衾裂,彻夜难眠 忧思不绝
愿现广厦,大庇寒士 直抒胸臆
(博大胸襟 崇高理想) 关心民生 忧国忧民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这首诗因“茅屋为秋风所破”而“歌”,是一首叙事抒情诗。
“歌行体”
歌行,古代诗歌的一种。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或“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
后遂有“歌行”一体。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富于变化。
助读材料1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作诗14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他的诗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
助读材料2
他的诗有一种深沉的忧思,有一种厚积的感情力量。
沉郁顿挫,是其诗歌的主要风格。
沉郁,是感情的悲慨深沉。
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
助读材料3
学习内容
积累,读音与词义
诵读,感知与理解
品读,深度与厚度
字词积累
活动内容:
速读课文注释,每注3遍;
活动用时:2分钟。
诵读指导
朗读要求:
试读前两段
每句后轻吸一口气
关注两个朗读用词:
轻重缓急 抑扬顿挫
诵读指导
朗读要求:
运用前两段的朗读经验
不停顿连读整段
试读第三段。
有味地诵读
师生合作:
女生第一段;
老师第二段;
男生第三段;
大家第三段。
诵读感知
第…段中,我读出的画面是……
我感受到的作者的心情、情感是……
活动要求:
试用简洁而精致的语言来描述画面;
试用一到两个双音节词来准确表达作者的心情、情感。
活动时间:3分钟
诵读感知
风吹屋破,茅草散失。
群童抢茅,呼唤不得。
娇儿受冻,夜雨侵迫。
思得广厦,大庇寒士。
焦急
气愤、无奈
凄苦
心系天下
忧国忧民
诵读感知
焦急的心态——茅屋被破坏;
气愤的心绪——连顽童也与己为难;
凄苦的心情——娇儿受冻和寒雨不断使他感到困厄不安;
高尚的心境——推己及人,愿意舍己为人而至死不悔。
品读
品语言,品味词句的精妙,品味语言中的深意。
“这个词,这个句子意味深长… ”
品形象,从具体的句段中分析你读出的诗人形象,体会作者深沉的情感。
助读资料4
杜甫流落长安十年时,他的小儿子饿死了, “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而当他在安史之乱中,见到了分别一年的家人时,“平生所娇儿,颜色白胜雪。见耶背面啼,垢腻脚不袜”。
助读资料5
即便在成都时,他也常常连基本的温饱都无法给家人带来,“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痴儿未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
结语
杜甫一生悲凉,但是他用自己的笔又为后人塑造出了一座丰碑,让人们看到了在苦难中不屈的意志与生命。他身逢乱世,却没有忘记为天下苍生呐喊;他困顿落魄,却有一颗博大深沉的忧国忧民之心!
作业布置:
课下读背杜甫“三吏三别”及《登高》,进一步感受诗人伟大的形象。
背诵并默写全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