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羊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
2、通过学习歌曲中重复的节奏,来感受歌曲的特点,并熟练掌握附点八分音符和四分休止符。
3、能够为打击乐器选择合适的节奏型为歌曲的第二段进行伴奏,体验牧羊人劳动的快乐和意义。
【教学重点】
通过有效的聆听和演唱,感受澳大利亚民歌的风格,体验劳动的快乐。
【教学难点】
能用轻盈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唱准附点音符和休止符。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钢琴、双响筒、碰铃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节奏游戏“我来唱你来学”。
要求:老师用“啦”来唱旋律,请学生边唱边拍出节奏。(两条旋律,一条没有附点,一条有附点。)
(1)用“啦”跟老师模唱两条旋律
(2)引导学生用良好的歌唱方法来演唱,培养高位置歌唱
(3)引导学生感受两种不同的节奏产生的不同情绪。
2、旋律游戏“旋律木头人”
要求:老师播放音乐,请学生根据音乐的旋律来做出相应的动作,动作可以是夸张的搞笑的,但是音乐停,学生必须停下来,像木头人一样。
总结:当我们在学唱歌曲聆听旋律的时候,遇到休止符都要像旋律木头人一样立刻停下来。
3、过渡语:我们玩的节奏游戏和旋律游戏原来是一首有趣的歌曲,它来自一个有趣的国家,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它吧!
二、歌唱教学
1、初听音乐,播放课件
设问:这是哪里?你了解它吗?
2、老师介绍澳大利亚:澳大利亚是大洋洲国土面积最大的一个国家,他们更有一个特殊的称呼“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因为他们是世界上养羊最多的国家,他们的羊毛产量是世界排名第一的。观看课件了解澳大利亚。
2、初听歌曲,感受情绪
设问:听听这首歌曲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
学生回答。
3、复听歌曲。
设问:听一听这首歌曲讲了一个什么事情?找一找节奏游戏中的第二条节奏出现在了歌曲的哪里?
学生回答,加上歌词学唱一下这条节奏。
4、再听歌曲。
(1)设问:这首歌曲有几个部分?请你们跟老师一起随着音乐做做动作,提示:不同的部分会有不同的动作。
(2)分两个部分。划分清楚两个部分。
5、跟唱歌曲。
老师:请你们跟着音乐小声的唱一下。
6、分段学习歌曲
(1)跟琴学唱歌曲的第一部分。
(2)提示注意附点及休止符的演唱。
(3)这一部分有几个乐句?找一找相同的乐句。它应该怎样去表现?
(4)完整跟琴唱第一部分。
(5)跟琴学唱歌曲的第二部分。
(6)有色块的这一句跟其他乐句有什么不同?表现了牧羊人什么样的情感?
(7)下面一句跟第一部分的哪个乐句很像?这句表现了牧羊人什么样的情感?
(8)完整跟琴唱第二部分。
7、完整的演唱歌曲,注意情绪的对比.
过渡语:请你们跟着老师的琴声完整的演唱一下这首歌曲。
8、再次跟琴演唱。
过渡语:歌曲中的白云、雪堆指的是什么?这样的场景美不美?我们再来唱一遍,把这种美好的场景表现出来。(这一遍加快速度)
9、跟音乐伴奏完整演唱。
三、拓展部分
1、出示两种打击乐器:双响筒,碰铃。
2、出示两条节奏型,请为乐器选择合适的节奏型。
3、为歌曲的第二部分进行伴奏。
4、合作完成整首歌曲:没有乐器的同学演唱歌曲,有乐器的同学为歌曲的第二部分进行伴奏。
自然结束。
课件14张PPT。旋律木头人澳大利亚国旗国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