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骨是由骨膜、骨质和骨髓构成的器官
知能演练提升
ZHINENG YANLIAN TISHENG
能力提升
1.儿童造血机能比成年人强的原因是( )
A.脾中有大量的造血组织
B.骨松质中有大量的红骨髓
C.骨膜中有大量造血细胞
D.骨髓腔中有大量红骨髓
2.某同学刚升入初中时脊背挺直,三年后有些驼背,其他方面发育正常。造成驼背的原因主要是( )
A.营养不良
B.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
C.经常做弯腰下俯动作
D.经常不注意坐姿
3.老年人跌倒后易骨折,原因是老年人的骨中( )
A.有机物含量增多,弹性变大
B.有机物含量增多,弹性变小
C.无机物含量增多,弹性变大
D.无机物含量增多,弹性变小
4.一块骨中不含有的组织是( )
A.上皮组织 B.结缔组织
C.肌肉组织 D.神经组织
5.小明进入青春期后,身高迅速增长,主要是因为下列哪一项在起作用?( )
A.下肢骨骨松质中的红骨髓
B.下肢骨骨质中的有机物
C.下肢骨骨膜内层的成骨细胞
D.下肢骨骨骺端软骨层的细胞
6.决定骨的硬度和弹性的是( )
A.骨密质的厚度
B.骨内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含量之比
C.骨髓腔的大小
D.骨松质的排列是否有规律
探究创新
7.一位同学用哺乳动物的两根肋骨做实验,做了以下记录,请根据记录回答问题。
肋骨
质量/克
实验现象
实验前
实验后
甲
6
4
有异味,处理后骨轻轻一敲就断了
乙
6
2
骨上有气泡放出,处理后可打结
(1)该同学对两根肋骨的处理方法不同:
①甲骨放在 ,去掉了骨中的 ;?
②乙骨放在 ,去掉了骨中的 。?
(2)处理过程中:
①甲骨有异味是因为?
;?
②乙骨上有气泡放出是因为 。?
(3)处理后:
①甲骨变脆易断,质量为4克,证明了约占骨质量 的是 ;?
②乙骨变柔韧,质量为2克,证明了约占骨质量 的是 。?
参考答案
知能演练·提升
1.D 儿童骨髓腔中的骨髓为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成年后,骨髓腔中的骨髓逐渐被脂肪所取代,变成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骨松质中的骨髓始终是红骨髓,终生具有造血功能。
2.D
3.D 骨的成分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两部分。儿童、青少年时期,骨中无机物含量不足2/3,有机物的含量超过1/3,这样的骨柔韧,弹性大,硬度小,易变形;成年人的骨中,无机物含量约为2/3,有机物的含量约为1/3,这样的骨既坚固又有弹性;老年人的骨中,有机物的含量不足1/3,无机物的含量超过2/3,这样的骨硬度大,弹性小,易骨折。
4.C
5.D 红骨髓有造血功能;骨质中有机物较多是青少年骨骼韧性好的原因;骨膜内层的成骨细胞与骨的长粗和骨折后的修复有关;而骨骺端软骨层细胞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的骨组织,使骨长长,从而使身高迅速增长。
6.B
7.解析 骨中有两大成分:有机物和无机物。煅烧骨时,燃烧的是有机物,剩下的是灰白色的无机物,轻轻一敲骨就碎了,说明燃烧掉的有机物使骨富有韧性。将骨放在稀盐酸中脱钙,稀盐酸与无机盐发生化学反应,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骨变软,可弯曲打结。通过计算可知,实验所用的骨中有机物约占1/3,无机物约占2/3。
答案 (1)①火上煅烧 有机物 ②稀盐酸中 无机物
(2)①有机物燃烧发出气味 ②有CO2生成
(3)①2/3 无机物 ②1/3 有机物
第2课时 骨连结、骨骼、骨骼肌、躯体运动
知能演练提升
ZHINENG YANLIAN TISHENG
能力提升
1.(2017·山东滨州)生物课堂上王老师指着自己受伤的左臂,幽默地说是伤了“支点”。王老师所说的“支点”是( )
A.骨 B.骨骼肌 C.关节 D.神经
2.下列有关人体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骨骼肌不受刺激也能收缩
B.只有肌腱收缩,才能牵引骨绕关节运动
C.屈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D.运动时,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或多组相互配合进行活动
3.睡梦中偶尔会发生小腿抽筋现象,这是下肢肌中的某一块骨骼肌引起的,这块骨骼肌是( )
A.腓肠肌 B.股四头肌
C.股二头肌 D.臀大肌
4.“引体向上”是一项体育运动。下列有关人体完成该项动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只有上肢骨骼肌参与 B.有多组骨骼肌群参与
C.需要多系统的配合 D.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
5.当你从桌上端起茶杯喝水时,骨骼肌和骨关节活动的情况是( )
A.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肘关节弯曲
B.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肘关节弯曲
C.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肘关节伸直
D.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肘关节伸直
6.屈肘时,①和②的状态分别是( )
A.①收缩、②舒张
B.都收缩
C.①舒张、②收缩
D.都舒张
7.人体的各种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下列有关运动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人体的运动系统由骨和骨骼肌组成
B.脱臼是指关节头从关节窝中滑脱出来
C.幼年时期的骨髓呈黄色,具有造血功能
D.骨松质较骨密质有较强的抗压力
8.下面为骨骼肌和关节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A中,完成托起哑铃的动作必须在 的支配下,由肱二头肌 ,同时,肱三头肌 来共同完成。?
(2)图B表示肘部的关节。在完成托起哑铃的动作时,关节的作用是 。?
(3)图B中,关节软骨的作用是 。?
(4)从图A中可以看出,肱二头肌附着在 上。?
探究创新
9.右图为人体下肢活动模型示意图,字母P、Q、R、S为表示人体结构的气球,A、B、C、D为表示人体躯干和下肢的木块,它们之间均由螺钉相连接。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气球及与其相连的绳子分别代表骨骼肌中的 ;木块和螺钉分别代表 。?
(2)为什么制作的模型上,B和C所示部分都由两组气球来牵拉?? 。?
(3)每个气球两端的绳子能否固定在同一木块上?试简要分析说明。?? 。?
(4)当人踢小腿时,P、Q的活动状态分别是 。?
参考答案
知能演练·提升
1.C 2.D 3.A
4.A 人体任何一个动作的完成都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运动系统、循环系统等的协调配合。
5.B 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由一块骨骼肌独立完成的,而是由两组或多组肌群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的。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从桌上端起茶杯喝水时为屈肘动作。
6.A 屈肘时,①肱二头肌收缩,②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②肱三头肌收缩,①肱二头肌舒张。
7.B 人的运动系统是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的,A项错误。脱臼是指关节头从关节窝中滑脱出来,此时关节无法正常活动,B项正确。幼年时,人的骨髓腔里是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成年后骨髓腔里的红骨髓转变成了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但当人体大量失血时,骨髓腔里的黄骨髓还可以转化为红骨髓,恢复造血功能,C项错误。骨密质大部分集中在骨干外周部,它致密而坚硬,抗压力强;骨松质主要在骨干内侧和骺端,它疏松而呈蜂窝状,可以承受一定的压力,D项错误。
8.答案 (1)神经系统 收缩 舒张
(2)充当支点
(3)减少运动时两骨间的摩擦
(4)相邻的两块骨
9.解析 运动系统是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的,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一块骨骼肌两端的肌腱绕过关节分别附着在相邻的两块骨上,一个动作往往是由两组或多组肌群相互配合完成的。图中的木块和螺钉分别代表骨和关节,气球和绳子分别代表组成骨骼肌的肌腹和肌腱。当模型中P所示肌肉收缩,Q所示肌肉舒张时,人才会产生踢小腿的动作。
答案 (1)肌腹和肌腱 骨和关节
(2)一个动作往往是由两组或两组以上的肌肉群相互配合完成的
(3)不能,因为骨骼肌两端的肌腱都是绕过关节分别附着在相邻的两块骨上
(4)收缩、舒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