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电池 说课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原电池 说课教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1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0-12-06 21:1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二选修《原电池》说课稿
1、 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以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选修4》第四章第一节《原电池》为教材依据,巩固已学原电池的基础知识,并进一步拓展相关概念和原理,使学生从一个更高的层次去认识和理解原电池。本课的教学力求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着眼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本册教科书的主要任务是带领学生学习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认识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基本规律,了解化学反应原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而本节内容则以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所涉及的原电池常识为基础,通过进一步分析原电池的组成和探究其中的原理,引出半电池、盐桥、内电路、外电路等概念,恰能很好地全面体现本册教材的目标特点。同时还须把握好教学深度,只要求学生能写出相关的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式,对化学的研究和应用只需有一个概貌性的认识即可。
2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要科学、简明,切合教材要求,符合学生实际,切实突出重点,体现全面性,综合性和发展性。为此,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在必修2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探究简单原电池的不足和改进。
2、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能设计并完成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化学实验。
3、形成完备的原电池概念,理解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掌握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过程与方法:1、经历对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化学实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2、能对自已探究电池概念及形成条件的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能源问题,逐步形成正确的能源观。
3教学重、难点
我是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材内容设置来制定教学重、难点的。在必修2中有关原电池的原理,构成条件,电极名称和电极反应均已介绍,但这部分内容仍然是本节的重点。结合学生对原电池的认识、思维能力以及这个年龄段的特征等因素,确定本节课的难点是对简单原电池的改进,同时它也是本节的重点。
2、 教法分析
根据新课标及教学目标的要求,以及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
本节课主要用实验探究法为主线,结合使用启发法,归纳分析法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新课标的要求,中学化学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教材的重点放在原电池改进的探究上,采用实验---讨论的探究模式,设计这些探究过程,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善于动手,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使学生学会从客观事实中归纳得出结论的方法,使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使学生通过探究过程,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突出重点,结合使用一些辅助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多种教学方法互相穿插渗透,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优化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3、 学法指导
根据学习目标要求,学生的学习主要采用以下学习方法:实验法、归纳总结法
实验是反映化学学科特点,学习化学知识的最有效途径。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边观察、边思考,在教师指导下按科学的方法得出结论。这样强化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逐步学会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方法。结合归纳总结法,指导学生进行综合归纳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对所得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
4、 教学程序
引言部分主要是帮助学生对电化学的研究和应用范围形成一个概貌性的认识,为使学生对原电池工作原理的掌握,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意识,以实验为载体,创设问题情境,将对原有知识的回顾与新知识的引入融为一体,将实验探究与思考交流交替进行,凸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1) 创设情境,温故导新(复习原电池反应的本质和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及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2) 活动探究思考交流交替进行,探索新知(指出简单原电池的缺点,探究改进方案)
(3) 归纳小结(概括本节的主要内容,对学生的积极表现给予肯定)
(4) 练习反馈,巩固新知
五、教学过程
(1)复习:原电池反应的本质
原电池的形成条件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2)关于原电池的探究
根据反应设计原电池,依据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和工作原理预测实验现象,通过实验对比实际现象,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指出简单原电池的缺点----不能产生持续稳定的电流,分析不能产生持续稳定电流的原因,探究改进方案。
(3)归纳总结改进方案
(4)思考交流
学生回顾、反思,提出可能存在的问题
(5)练习反馈,巩固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