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的开始 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的开始 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1-01 21:49: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新民主主义的开端》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
1.“学生一日不放,本店一日不开”“国家将亡,无心营业”,这些标语反映出五四运动得到了哪个阶层人民的支持( )
A. 学生 B. 商人 C. 工人 D. 市民
2.新文化运动后期,颂扬十月革命、热情宣传“试看将来的环球,必将是赤旗的世界”的是( )
A. 陈独秀 B. 李大钊 C. 毛泽东 D. 周恩来
3.徐中约在《中国的奋斗》中指出:“采用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新知识分子,鼓吹在国民生活的哲学基础方面,进行一场激烈变革。”材料中所指的“激烈变革”( )
A. 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B. 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C.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D. 是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4.下列关于“五四爱国运动”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五四运动是由北京的学生首先发起的
B. 五四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C. 它提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斗争口号
D. 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5.中国共产党诞生的纪念地在( )
①上海 ②北京 ③浙江嘉兴南湖 ④广州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③
6.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一场( )
A. 资产阶级革命 B. 资产阶级改良
C. 反帝爱国运动 D. 思想解放运动
7.中国共产党建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这里的“新”不包括( )
A.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B. 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
C. 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D. 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
8.2010年7月一位老者动情地写下了这样一首词:“一声惊雷震九天,南湖八十九年前。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红旗温卷映河山。”这首词赞颂的历史事件是( )
A. 五四运动爆发 B. 中国共产党诞生
C. 黄埔军校创建 D. 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9.“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是五四运动中喊出的口号。其中“国贼”不包括
A. 曹汝霖 B. 章宗祥 C. 陆宗舆 D. 袁世凯
10.1961年,董必武曾赋过一首缅怀战友的诗:“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诗中提到的“会”是指( )
A. 1921年中共“一大” B. 1927年八七会议
C. 1935年遵义会议 D. 1945年中共“七大”
11.中国近代史上曾有过一场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这场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像漫漫黑夜中的一道闪电,猛烈冲击着封建专制思想。这场运动是( )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新文化运动 D. 五四运动
12.下列不属于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的是( )
A. 李大钊 B. 陈独秀 C. 鲁迅 D. 孙中山
13.新文化运动把反对儒家传统思想作为主要任务。这是因为( )
①当时的北洋军阀政府十分推崇儒家思想
②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
③袁世凯尊孔复古妄图为复辟作掩护
④儒家思想提倡的三纲五常是民主和科学的大敌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4.有一首歌中唱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那么,你知道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是哪里吗( )
A. 南京 B. 北京 C. 武汉 D. 上海
15.小勇同学准备在五四青年节上演讲,下列素材不可以作为演讲内容的是( )
A.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是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B. 五四运动提出了“自强、求富”的口号
C.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D. 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了政治舞台
16.“北京天安门,曾见证了西方列强的野蛮,见证了中国人民的觉醒;1949年的秋天,它终于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共和国。”其中,中国人民“觉醒”的见证指的是( )
A. 五四运动 B. 平津战役 C. 开国大典 D. 四五运动
17.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中写到:“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抗拒的。我们应该准备怎样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这种潮流是指( )
A. 新文化运动 B. 民族解放运动
C. 无产阶级革命 D.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8.“九秩惊回首,镰斧开天,革命弄潮,南湖燃起燎原火”“红船一叶破迷蒙,辟地开天气若虹”这些诗句赞扬的是( )
A.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B. 武昌起义的爆发
C. 五四运动的爆发 D.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9.在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期的近代化探索历程中,有人将先进的中国人展开一场场救亡图存运动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开颅洗脑”。其中“开颅洗脑”指的事件是(  )
A. 洋务运动 B. 辛亥革命 C. 新文化运动 D. 国民大革命
20.为了反对袁世凯独裁复辟,倒行逆施,陈独秀、李大钊等进步知识分子掀起了( )
A. 戊戌变法 B. 新文化运动 C. 五四运动 D. 北伐战争
二、非选择题
21.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材料二:“6月5日上海日商纱厂的中国工人首先罢工,……接着,机器纺纱、印刷、公共交通、码头、船坞等业的工人相继罢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口号是在哪一事件中提出来的?这一事件的发源地在哪?根据这些口号,你认为当时中国社会的性质是什么?
(2)材料一中的要求惩办的卖国贼指哪些人?和约指什么和约?
(3)从材料二中看,6月以后,该事件的形势发生了什么变化?
(4)这一事件对中国历史最重大的影响是什么?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政府中……“自强”的音符日益响亮,并在此后三四十年间成为中国为实现近代化的第一次努力。
——《复兴之路》(上)
材料二:

材料三: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创办于上海黄浦江边,一场文化启蒙的运动终于在中国展开。1年后,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
——《复兴之路》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实现近代化的第一次努力”指的是什么运动?
(2)材料二中,把图1、图2的主张变为实践的政治运动分别是什么?孙中山把图2中“革命纲领”阐发为什么思想?
(3)根据材料三,写出这场“文化启蒙运动”的名称。这场文化运动高举的旗帜是什么?
(4)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这些运动反映的共同主题。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外争主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请回答:
(1)以上口号出自中国近代哪次运动?该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
(2)这次运动前期的运动主力是,运动中心在;后期运动主力是,运动中心在。
(3)这次运动有什么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任写一条)
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摘自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材料二: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的是什么?以此为口号,陈独秀等人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
(2)根据材料一列举这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和主要阵地
(3)材料二是谁在文中阐发的观点?他以此开始了对什么思想的传播?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尊敬的主席阁下,尊敬的各位代表,我很失望,最高委员会无视中国人民的存在,出卖了作为战胜国的中国,我很愤怒,我很愤怒,你们凭什么,凭什么把中国的山东省送给日本人,中国人已经做到了仁至义尽,我想问问,这样一份丧权辱国的协约,谁能接受?!所以,我们拒绝签字,请你们记住,请你们记住,中国人永远不会忘记这沉痛的一天!”
——电影《我的1919》
材料二 此次沪上风潮始由学生罢课,继由商人罢市,近且将有劳动工人同盟罢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失此不图将成大乱。
——《淞沪护军使卢永祥电》
材料三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之被逮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陆、章去。”
(1)材料一中“把中国的山东省送给日本人”引发了中国的什么运动?
(2)根据材料二指出该运动的参加者来自哪些阶层?材料三反映的情况说明了什么?
(3)这场运动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什么?假如你是当时的一名爱国学生,你是否会参加当时的爱国活动?为什么?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本店一日不开”,“无心营业”,由此可以判断开店、营业的是商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初期,被捕的学生,一日不释放,商店就一日不开业,反映出商人通过罢市,来支持学生运动的,选项B符合题意;而选项ACD与题干内容不符。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2.【答案】B
【解析】新文化运动后期主要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颂扬十月革命、热情宣传“试看将来的环球,必将是赤旗的世界”。故选B。
3.【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鼓吹在国民生活的哲学基础方面,进行一场激烈变革”可知,这场“激烈变革”是新文化运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促进了国人思想的空前解放;A项是洋务运动的影响;B项是辛亥革命的影响;C项是五四运动的影响。故选D。
4.【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在五四运动发生时,中国共产党还没有诞生,所以B项错误。
5.【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后来由于地点暴露改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举行,所以选B。
6.【答案】D
【解析】从1915年起,进步的知识分子以北京大学的《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开展了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7.【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革命政党,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中共“二大”上又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从而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彻底的纲领,由于辛亥革命采用的是武装斗争的方式,所以“新”不包括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故选C。
8.【答案】B
【解析】材料中“南湖八十九年前。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红旗温卷映河山。”描写的是中共一大秘密转移到南湖上召开时的场景,所以答案选B,A、C、D三项与上述史实不符。
9.【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的口号“外争国权,内除国贼”中的“国权”是指作为一个整体的国家在世界上所拥有的正当权利(山东的全部特权);“国贼”是指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个代表封建主义的卖国贼。因此“国贼”不包括袁世凯,故选D。
10.【答案】A
【解析】1961年前的“四十年前”即是1921年。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故选A。
11.【答案】C
【解析】从关键词“民主”和“科学”可以推断,这是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旗帜。故选C。
12.【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代表人物有李大钊、陈独秀、胡适、鲁迅等,孙中山是辛亥革命的领导者,不属于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本题选D。
13.【答案】B
【解析】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展开的反封建斗争,而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所以新文化运动把儒家传统道德作为矛头所向,并不是因为北洋军阀推崇儒家思想,而是北洋军阀利用儒家思想来达到袁世凯称帝的目的,故①不对,选B项。
14.【答案】D
【解析】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十三人出席了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因此本题选D。
15.【答案】B
【解析】B项五四运动提出了“自强、求富”的口号,不可以作为演讲内容。因为这个口号是洋务运动的口号,不是五四运动的。所以答案选B。
16.【答案】A
【解析】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觉醒”的见证。所以答案选A。
17.【答案】D
【解析】从题干意思,李大钊的文章《庶民的胜利》,是介绍俄国十月革命的一篇文章,可以推测他是在宣传马克思主义,将新文化运动带入到一个新的阶段,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故本题答案选D。
18.【答案】D
【解析】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所以答案选D。
19.【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自我疗伤”指的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温药慢治”指的是戊戌变法,是自上而下的改革;“猛药重治”指的是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开颅洗脑”指的是新文化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所以C项符合题意,故选C。
20.【答案】B
【解析】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为了反对袁世凯独裁复辟,倒行逆施,1915年陈独秀、胡适等领导的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故选B。
21.【答案】(1)五四运动;北京;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章宗祥、陆宗舆、曹汝霖;《巴黎和约》。
(3)由学生罢课转为工人罢工,运动中心由北京转到上海。
(4)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解析】(1)材料一提供了关键信息“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口号,结合课本所学分析,由于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游行学生要求“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惩办卖国贼”。
(2)结合课本所学分析,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学生要求撤销1915年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的三个卖国贼章宗祥、陆宗舆、曹汝霖的职务。
(3)材料二提供了关键信息“6月5日上海”、“中国工人首先罢工”,结合课本所学分析,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6月初,运动中心转移到上海,五四爱国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起了主力军作用,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
(4)五四运动对中国历史最重大的影响就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始。
22.【答案】(1)洋务运动。
(2)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辛亥革命;三民主义。
(3)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
(4)近代化探索。
【解析】(1)材料一中“实现近代化的第一次努力”指的是洋务运动。
(2)材料二中,把图1、图2的主张变为实践的政治运动分别是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孙中山把图2中“革命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
(3)这场“文化启蒙运动”的名称是: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由胡适、陈独秀、鲁迅、钱玄同、李大钊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这场文化运动高举的旗帜是民主、科学。
(4)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这些运动反映的共同主题是近代化探索。近代相对于传统而言,近代化的过程就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变迁过程,将引起社会生产力、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思想文化乃至人们的生活方式、 价值观念和心理态度的变化,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23.【答案】(1)五四运动;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
(2)学生,北京;工人,上海。
(3)爱国主义等(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以上口号出自中国近代五四运动;该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
(2)这次运动前期的运动主力是学生,运动中心在北京;后期运动主力工人阶级,运动中心在上海;从此,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3)五四精神指的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精神”,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源泉,民主与科学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发扬“五四”精神,就是要不断地加强学习。要充分利用好今天的大好时光和优越条件,学科学,学技术,学管理,学理论,掌握本领,端正思想,规范行为,提高觉悟,为祖国的振兴和繁荣出力加油。
24.【答案】(1)民主、科学;新文化运动。
(2)胡适、鲁迅、陈独秀、李大钊;《新青年》。
(3)李大钊;马克思主义
【解析】(1)材料一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的是民主科学,以此为口号,陈独秀等人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2)这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胡适、鲁迅、陈独秀、李大钊;主要阵地是《新青年》。
(3)材料二是李大钊在文中阐发的观点,他以此开始了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1919年1月,《新青年》刊登了李大钊的演说《庶民的胜利》一文,宣传马克思主义。
25.【答案】(1)五四爱国运动。
(2)学生、商人、工人;工人阶级具有伟大的力量。
(3)五四精神是忧国忧民、不屈不挠、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其中爱国精神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彻底的、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勇于追求真理的奋斗精神。会。因为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或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中国的五四爱国运动,五四运动的性质是一场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2)依据材料信息“此次沪上风潮始由学生罢课,继由商人罢市,近且将有劳动工人同盟罢工……”该运动的参加者来自学生、商人、工人;根据“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之被逮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陆、章去。”判断,材料三反映的情况说明了工人阶级具有伟大力量。
(3)五四运动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五四精神,是忧国忧民、不屈不挠、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其中爱国精神是五四精神的核心;是彻底的、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精神;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勇于追求真理的奋斗精神。假如我是当时的一名爱国学生,我会参加当时的爱国活动,因为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