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
1.作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为北伐战争培养了大批军事骨干的学校是( )
A. 京师大学堂 B. 黄埔军校
C. 云南讲武堂 D. 抗日军政大学
2.《绝密档案:第一次国共合作内幕》赢得了极高的点击率,使得人们再次关注第一次国共合作。历史上第一次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
A. 中共三大的召开 B.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C. 黄埔军校建立 D.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3.蒋介石叛变革命以后,1927年4月成立了( )
A. 武汉国民政府 B. 北京政府
C. 南京国民政府 D. 北洋军阀政府
4.1927年,国民革命运动失败了,导致这场革命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 北洋军阀力量过于强大 B. 国共两党从未进行过合作
C. 八国联军进行武装干涉 D.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5.毛泽东在这里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里孕育了中国革命,被称为中国革命的摇篮。“这里”应该是( )
A. 上海 B. 南昌 C. 庐山 D. 井冈山
6.继辛亥革命之后,国民大革命虽然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但中国却又一次与实现政治民主擦肩而过。其原因是( )
A. 领导权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B. 共产党放弃了革命的领导权
C. 张作霖依然控制东北地区
D. 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
7.为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治,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发动了( )
A. 武昌起义 B. 北伐战争 C. 抗日战争 D. 解放战争
8.毛泽东同志很早便被称为“毛主席”,该称呼最早有可能是在下列哪一事件之后出现 ( )
A. 秋收起义 B.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 八七会议召开
9.孙中山说“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血液。”为此孙中山采取的措施是( )
A. 发动护法运动 B. 与共产党合作
C. 建立黄埔军校 D. 发动北伐战争
10.土地革命战争(十年内战)初期,针对党内一些同志对时局估量的一种悲观思想,毛泽东满怀信心地预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里的“星星之火”最恰当的指向是( )
A. 武昌起义 B. 南昌起义
C.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D. 长征胜利
11.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就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实现了“饮马长江”的誓言。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北洋军阀的腐朽涣散 B.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C. 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D.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12.小明中考后准备参加“重走长征路”旅游活动,如果你是导游,请你为小明选择一条最合适的旅游线路( )
A. 瑞金——遵义——吴起镇——会宁
B. 上海——遵义——西安——吴起镇
C. 瑞金——武汉——西安——会宁
D. 上海——瑞金——武汉——吴起镇
13.“打倒吴佩孚,联络孙传芳,不理张作霖。”这是哪一次重大军事行动的作战方针( )
A. 武昌起义 B. 北伐战争 C. 南昌起义 D. 秋收起义
14.2016年10月,一学校要举办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图片展,搜集到了下面四幅图片,按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应是( )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① C. ④①②③ D. ③④①②
15.孙中山先生认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纵观孙中山的一生,他顺应世界潮流的做法有( )
①提出三民主义 ②领导五四运动 ③推动国共第一次合作 ④领导北伐战争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①③
16.1926年开始的北伐战争迅速由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如果为鼓舞国民革命军胜利进军谱写一首军歌,你认为最合适的歌词是( )
A.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B. 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
C. 张灯又结彩,红色政权建起来
D. 打倒列强,除军阀
17.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海峡两岸共同尊崇的伟人。下列历史事件中,孙中山没有参与的是( )
A. 创立兴中会 B. 领导北伐战争
C. 建立同盟会 D. 创办黄埔军校
18.“红军战士志气昂,好比东方升起的太阳,不怕牺牲,英勇杀敌猛如虎,冲锋陷阵,无坚不摧谁敢当。”这是红军长征期间出现的一首战斗歌曲。以下长征途中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遵义会议 ②过雪山草地 ③吴起镇会师 ④飞夺泸定桥 ⑤强渡大渡河
A. ①⑤④②③ B. ①②⑤③④
C. ②①④⑤③ D. ①③④②⑤
19.毛泽东于1935年10月著诗《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 …三军过后尽开颜”。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是( )
A. 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B. 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 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D. 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20.下列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应为( )
①遵义会议 ②蒋介石发动第五次“围剿”
③中央红军被迫开始长征 ④红军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
⑤中央红军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
A. ①③②④⑤ B. ②①④③⑤
C. ②③①⑤④ D. ②③⑤④①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遍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
材料二:
材料三:
(1)请写出材料一中的歌谣涉及的历史事件。(写出两例即可)
(2)请写出材料二和材料三在材料一中分别对应的句子。
(3)材料二和今天的哪个节日有关?材料三中的“朱毛合”后建立了哪支队伍?
(4)从材料二到材料三这一过程反映了中国革命的重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是近代史上中西方冲突的第一件事,这件事从表面上看来,是因通商上的隔阂深了,借烧烟而爆发的,实则通商上种种的症结,郁而必发,烧烟特其导火线耳。其结果,中国因兵力不敌,英人逼迫江宁,清人不得已,于江宁议和,订立条约{一}开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口通商。{三}进出口税,则秉公议定。{五}割香港岛。
材料二:慈禧对列强保留她的统治地位感激涕零,欣然回电李鸿章:“……所有十二条大纲,立即照允”,并表示要“尽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清政府则完全置于列强控制之下。
材料三:在中西方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国人首先是学习西方的技术,结果甲午一战证明光学技术不好使,同样的洋枪洋炮,同样的铁甲战船就干不过小日本,所以就开始学制度,学制度问题就更大了,君主立宪也好,民主共和也好,这么好的制度怎么拿到中国来就变样……后来中国人就开始琢磨,最该彻底改变的是中国人的思想,于是开始学习西方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袁腾飞说中国历史》
材料四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由于处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加之缺乏作战经验等原因,起义遭受了挫折。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创建井冈山根据地,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井冈山道路。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烧烟”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一内容推断,“江宁”是今天的哪座城市? 材料一签订的条约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中让慈禧对列强“感激涕零”并欣然同意签署的条约使中国社会性质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材料三中提到了中国近代前期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它们分别是指近代化起步阶段的哪些重大事件?
(4)根据材料四回答,毛泽东开创的井冈山道路指什么?
(5)对于材料三和材料四探索的不同结果,你有何感悟?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井冈山位于湘赣边界的罗霄山脉中段,山势高大,主要山峰海拔都在千米以上。井冈山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森林覆盖率高达64%,景区内拥有各种植物3800多种。
材料二:(井冈山)反动力量薄弱。这里还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和党的组织基础,并且留有一定数量的农民自卫军。
材料三: “上山(井冈山)之后,毛泽东还提出:红军要严格执行‘行动听指挥, 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打土豪要归公’的三大纪律和‘上门板,捆稻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的六项注意。”
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解答毛泽东当初选择井冈山作为根据地的原因。
(2)请你进一步解答工农革命军能够在井冈山站稳脚跟的原因是什么?
(3)从毛泽东领导军队进攻中心城市受挫后,进军井冈山成功开辟革命根据地的事件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24.材料《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请回答:
(1)这是谁写的诗?诗中提到的长征起止时间分别是哪一年?
(2)后四句涉及到的主要史实是什么?
(3)诗中的“三军”是指哪三军?他们会师是在哪一省的哪一地区?
(4)表现出红军怎样的精神?
25.“梦想成真”是每个人的追求。历史人物的探寻,为我们实现中国梦提供了宝贵财富。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问答下列问题。
[梦想要成真,首先梦想须顺应时代潮流]
李鸿章曾认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1)为“自强”,李鸿章进行了怎样的实践探索?他主张向西方学习什么?
[梦想要成真,还须高瞻远瞩的智慧]
孙中山提出,“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2)上述材料中孙中山的最终“梦想”是什么?在中国历史上最早采用“皇帝”称号的是谁?孙中山先生把“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概括为什么思想?
[梦想要成真,更须坚韧不拔的毅力]
邓小平曾说:“他(毛泽东)多次从危机中把党和国家挽救过来。没有毛泽东。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时间。”
(3)请写出毛泽东使红军长征转危为安的一个事例。
(4)中国梦想要成真,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怎么办?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黄埔军校是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产物,它的创立,为北伐战争培养了大批军事骨干,故选B。
2.【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接受了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确定了三大政策等,标志着历史上第一次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3.【答案】C
【解析】1927年4月在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与人民为敌,叛变革命。
4.【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国民革命兴起,矛盾指向了北洋政府和帝国主义。但是1927年蒋介石与汪精卫发动的反革命事变,使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5.【答案】D
【解析】毛泽东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从这个意义上说,井冈山孕育了中国革命,被称为中国革命的摇篮,故选D。
6.【答案】D
【解析】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1926年的北伐战争,北伐的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北伐战争发生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是国共合作的重要成果,所以又称国民革命。国民大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故选D。
7.【答案】B
【解析】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故选B。
8.【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毛泽东的主席之称最早来自于1931年成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毛泽东当选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B项符合题意;八七会议和秋收起义毛泽东还没有主席一称,新中国成立毛泽东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不是最早的。故选B。
9.【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血液。”可知,孙中山说的新血液指的是共产党,确立三大政策后,国民党允许共产党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10.【答案】C
【解析】1927年秋收起义,毛泽东在攻打大城市失利之后,毅然把部队开到湘赣边界的井冈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接着,各地的共产党人方志敏、邓小平等也领导武装起义,建立革命根据地,到1930年,全国各地建立大小十多块革命根据地,中央革命根据地是全国最大的一块革命根据地,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故答案选C。
11.【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北伐战争的相关史实,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后,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在北伐战争中,国共两党积极合作,奋勇冲锋,打倒了吴佩孚、孙传芳两派军阀,北伐军队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声势震动全国,故选B。
12.【答案】A
【解析】红军第一方面军在1934年10月从福建西部的长汀、宁化和江西的瑞金等地出发,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甘肃、陕西等十一个省,故选A。
13.【答案】B
【解析】北伐战争的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所以“打倒吴佩孚,联络孙传芳,不理张作霖”,这是北伐战争的作战方针,故选B。
14.【答案】A
【解析】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穿过四道封锁线——召开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渡过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到达陕北吴起镇——1936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故选A项。
15.【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他提出了三民主义;成立国民党,推动国共第一次合作;领导五四运动的是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革命知识分子;北伐战争时孙中山已逝世。仔细审查①③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16.【答案】D
【解析】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1926年的北伐战争,北伐的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选项中D符合题意,故选D。
17.【答案】B
【解析】孙中山先生曾经创立兴中会,后联合华兴会、光复会,建立中国同盟会。1924年创立黄埔军校,担任军校总理。北伐战争之前,孙中山先生已经逝世,故选B。
18.【答案】A
【解析】回顾已学知识可知从1934年10月17日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开始,至1936年10月22日红二、红一方面军会师结束。红军长征历时两年零五天,途径遵义、四渡赤水、南渡乌江、抢渡金沙江、接着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终年积雪的夹金山,1935年10月,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吴起镇,与陕北的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由此分析可知①⑤④②③符合题意,故选A。
19.【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了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它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B是五四运动的影响,C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影响,D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20.【答案】C
【解析】题目是考查学生对红军长征途中发生事件先后排序。①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是1935年1月。②蒋介石发动第五次“围剿”的时间是1933年10月。③中央红军被迫开始长征的是时间是1934年10月。④红军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的时间是1936年10月。⑤中央红军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时间是1935年10月。因此下列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②③①⑤④,故选C。
21.【答案】(1)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创建红军。(任举两例即可)
(2)南昌打响第一枪;井冈山上朱毛合。
(3)建军节;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4)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解析】(1)结合课本所学分析,“南昌打响第一枪”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南昌起义;由“秋收暴动毛泽东”结合课本所学分析得知,反映的是秋收起义;由“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联系起来,反映的是井冈山会师、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2)材料二图片信息反映了“南昌起义”,材料三图反映的是“井冈山会师”,据课本所学知识分析,对应材料二图的诗句是“南昌打响第一枪”、对应材料三图片的诗句是“井冈山上朱毛合”。
(3)据课本所学知识分析,1927年8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率领革命军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占领了南昌城,这是中国共产党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8月1日为建军节;1928年4月,朱德和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4)据课本所学知识分析,在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把工作重心放在大城市,1927年召开八七会议,决定开展土地革命,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而开创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22.【答案】(1)虎门销烟;南京;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学技术:洋务运动。学制度: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学思想:新文化运动。
(4)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5)地主阶级的自强运动、资产阶级的改良道路和资产阶级的共和国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要实事求是,从国情出发等。(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禁烟是指19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在江宁议和,即签订《南京条约》,江宁是今天的南京;《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史的开端。
(2)根据材料二“清政府则完全置于列强控制之下”,这是指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洋务运动掀起“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戊戌变法——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学习西方民主共和制;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4)根据“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创建井冈山根据地”即先农村,后城市。这就是著名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5)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均以失败而告终,都没有使中国强大起来,说明了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23.【答案】(1)这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物产比较丰富,敌人统治力量薄弱,有较好的革命基础。
(2)工农红军有着严明的纪律,赢得了当地群众和各阶层的信任和支持。
(3)要学习毛泽东实事求是的精神;(其他如看事情要有长远眼光、要从中国革命实际出发等等,只要符合史实,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1)材料一中井冈山地势险要,森林覆盖率高,并且自然资源丰富,植物众多,这都有利于革命军队生存和发展。材料二中,这一地区反动力量薄弱,还有农民自卫军,这说明这一地区有很好的革命基础,易于革命军队发展自己的力量。
(2)选择了井冈山,是因为其先天条件优越,而又进一步站稳脚跟,主要在于材料3给出的原因,总结材料三,革命军队建立了严明的纪律,不扰民,不坑民,赢得了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正是因为人民的信任和支持,才使红军在井冈山站稳了脚跟。
(3)做这类题要从题意出发,毛泽东这个转变战略路线的过程首先使我们深深体会到遇到问题不硬拼,不盲动,而是根据实际情况积极想办法,灵活应对,另外也可看到他转战农村,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开辟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并不断巩固。(言之有理即可)
24.【答案】(1)毛泽东。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2)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
(3)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会师在甘肃省会宁地区。
(4)表现了红军部队不怕艰难险阻,不怕苦、不怕累,勇于克服困难的革命斗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及团结协作、同敌人斗争到底的集体主义精神。
【解析】这是毛泽东写的诗,诗中提到的长征起止时间分别是1934年10月,1936年10月。后四句涉及到的主要史实是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诗中的“三军”是指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他们会师是在甘肃省会宁地区。表现出红军部队艰难险阻,不怕苦、不怕累,勇于克服困难的革命斗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及团结协作、同敌人斗争到底的集体主义精神。
25.【答案】(1)洋务运动。学习生产技术和练兵方法。
(2)为中国谋幸福。秦始皇(嬴政)。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主义)。
(3)遵义会议。
(4)从学习、道德品质等方面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如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素质,培养科学观和创新精神;注意保护环境,趋利避害,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解析】(1)为了达到“自强”的目的,李鸿章进行的实践探索是洋务运动,创办了军事工业,主张学习西方的生产技术和练兵方法。
(2)根据材料可知,孙中山的最终“梦想”是为中国谋幸福。孙中山在中国同盟会的发刊词上把“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在中国历史上最早采用“皇帝”称号的是秦始皇,自称为始皇帝。
(3)毛泽东使红军长征转危为安的事例有:在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毛泽东提出红军不去湘西,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后,毛泽东领导红军四渡赤水,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4)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学生可以从学习、高尚道德品质培养等方面作答。如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素质,培养科学观和创新精神;注意保护环境,趋利避害,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