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单元 4 邓小平爷爷植树 课件(含媒体素材) (4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单元 4 邓小平爷爷植树 课件(含媒体素材) (4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1-02 08:44:09

文档简介

课件48张PPT。邓小平爷爷植树会认1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学习目标1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邓小平爷爷植树的认真态度和他的心愿。3了解植树的意义,培养植树绿化环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邓小平同志是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倡导者和带头人。
1981年,我国一些地方遭受特大洪灾,邓小平同志专门针对林业问题作了重要讲话。
1982年,邓小平同志对工作人员说:“植树节快到了,我们家每人至少要栽三棵树,要包栽包活。”背景资料 植树节那天,他带领全家人到京西玉泉山种下一株株松柏。之后,不仅在北京,全国很多地方都先后留下邓小平同志植树的身影,每年植树节,他都身体力行,坚持参加植树活动。 “植树节”是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以宣传保护森林,并动员群众参加以造林为活动内容的节日。这种活动,可以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热情,促进国土绿化,达到扩大森林、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知识链接 1979年2月23日,我国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中国的植树节。1980年3月12日,我国发行了一套(4枚)题为“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特种邮票。 会认的字生字学习 会写的字
多音字
难行 形近字
邓(dènɡ) 姓邓
郑(zhènɡ)姓郑植(zhí) 植物
值(zhí)值日格(ɡé) 合格
路(lù)马路引(yín) 引导
弓(ɡōnɡ)弓箭弓箭注(zhù)注意 全神贯注
住(zhù)住宅 衣食住行满(mǎn)满足 满不在乎
瞒(mán)隐瞒 瞒天过海休(xiū)休息 休养生息
体(tǐ)体育 量体裁衣息(xī)息息相关
熄(xī)熄灭词语学习难忘:难以忘记。
造句:乡间美食令人难忘。
万里无云:(成语)一望无际的蓝天,没有一丝云彩。形容天气晴朗。
造句:今天的天空万里无云,正适合放风筝。词语理解高龄:敬辞,称老人的年龄(多指七八十岁以上)。
造句:他已经八十三岁高龄了,精神依旧很好。
引人注目:(成语)形容人或事物具有特色,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造句:这次文艺会演的开幕式格外引人注目。
兴致勃勃:(成语)形容兴趣很浓厚,情绪很高。
造句:同学们兴致勃勃地讨论班会的相关细节。
精心:特别用心;细心。
造句:这份礼物是我精心挑选的。
挑选:从若干人或事物中找出适合要求的。
造句:医疗队的成员都是经过严格挑选的。
茁壮:(动植物、年轻人、孩子)强壮;健壮。
造句:小麦长得十分茁壮。绿油油:状态词。形容浓绿而润泽。
造句:这只鹦鹉的羽毛绿油油的,真叫人喜欢。
笔直:状态词。像笔杆儿一样直。
造句:我家前面是一条笔直的公路。
满意:满足自己的愿望;符合自己的心意。
造句:顾客对他热忱的服务感到很满意。风景:一定地域内由山水、花草、树木、建筑物以及某些自然现象(如雨、雪)形成的可供人观赏的景象。
造句:秋天的西山,风景格外美丽。 近义词格外——(特别) 精心——(细心) 
挑选——(选择) 茁壮——(健壮)
笔直——(笔挺) 满意——(满足)
兴致勃勃——(兴高采烈) 反义词引人注目——(平淡无奇)
兴致勃勃——(兴味索然)
笔直——(弯曲)
仔细——(马虎)
休息——(工作)
笔直的树 词语辨析兴致勃勃 兴高采烈
相同点: “兴致勃勃”和“兴高采烈”都有“形容人兴致很高”的意思。
不同点: “兴致勃勃”强调兴趣浓厚。“兴高采烈”强调情绪热烈。
运用示例:
1.我们全班同学(   )地去动物园玩了一天。
2.我们(   )地去春游。答案:兴致勃勃 兴高采烈 结合课文注音和工具书,先将生字词读准确。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将句子读通顺。朗读指导课文朗读点击以下图标即可播放整体感知 这个故事发生在1987年4月5日,地点在北京天坛公园。 1.初读课文,了解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篇课文讲的什么故事。
邓小平同志身体力行,在北京天坛公园种树。
1.1987年4月5日为什么是个令人难忘的日子?课文解读 这一天,邓小平爷爷在北京天坛公园植树。 2.从“兴致勃勃”“满是汗珠”“不肯休息”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从“兴致勃勃”感受到邓爷爷对植树的热情;从“满是汗珠”感受到邓爷爷植树不怕劳苦的精神;从“不肯休息”感受到邓爷爷做事认真、坚持到底的精神。 3.作者写“绿油油的小柏树”“像战士一样笔直地站在那里”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小柏树生机勃勃的样子。 4.为什么说邓爷爷栽种的柏树成了天坛公园的一处美丽的风景? ①柏树长得茂盛、漂亮;
②柏树是邓小平爷爷亲手栽种的;
③邓小平爷爷为我们做出了好榜样;
④很多人前去参观,怀念邓小平爷爷。 5. 归纳总结课文的中心思想。 课文描述的是1987年4月5日,邓小平爷爷在天坛公园亲手栽种柏树的情景,体现了邓小平爷爷做事一丝不苟的精神和绿化环境的意识。 一棵绿油油的小柏树栽好了,就像战士一样笔直地站在那里。(比喻)
佳句积累让笔下的人物“动”起来
为了让我们笔下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写好人物的动作,让人物“动”起来。本文就对人物的动作进行了恰当的描写。写法借鉴 如“邓爷爷精心地挑选了一棵茁壮的柏树苗,小心地移入树坑,又挥锹填了几锹土。他站到几步之外仔细看看,觉得不很直,连声说:‘不行,不行!’他又走上前把树苗扶正”,其中“挑选”“移入”“挥锹”“扶正”等词是邓小平爷爷栽树的动作。这些动作把人物的活动写得具体而生动。
怎样才能让笔下的人物“动”起来呢?
(1)写好人物的连续动作。如,写小明同学擦黑板,就可以这样写:小明拿起黑板擦,转过身,举起黑板擦,在黑板上使劲地擦起来……这里的“拿”“转”“举”“擦”形象地描写了小明擦黑板的动作,让我们仿佛看到小明在擦黑板。 (2)选用准确、恰当的动词。如:春天来了,小草钻出了地面,柳树吐出嫩芽,花儿露出了粉红色的笑脸……这里的“钻”“吐”“露”三个动词,把春天小草、柳树、花儿的特点形象地描写出来了。
1.含有“树”的成语
玉树临风 铁树开花 树大招风
火树银花 独树一帜
2.邓小平爷爷的名言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发展才是硬道理。
拓展延伸 邓小平爷爷用改革开放的政策,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富裕的道路。邓小平爷爷说过“植树造林,绿化祖国要一代一代永远传下去”。他的话令人难忘。81岁高龄的他,亲手栽下柏树,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要热爱祖国、绿化祖国。现在正是万物复苏、植树造林的大好时节,让我们行动起来,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植树吧!
课堂小结结构图示邓小平爷爷植树时间:1987年4月5日——难忘过程兴致勃勃——满是汗珠——不肯
休息
挑选——移入——挥锹——仔细
——连声——扶正
绿油油——笔直——满意的笑容今天——柏树长大——美丽的风景
身体力行
言传身教
绿化环境
植树造林当堂测试 根据前文讲到的“让人物动起来”的方法借鉴,仿照下列句子,另外写一段话,要求展现一段连贯的动作。
运用示例:
青蛙妈妈带着小青蛙跳到岸上,她捡起一颗石子,扔进河里,河面泛起一圈圈波纹。波纹碰到河岸,又一圈圈地荡回来。
我会模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