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阶段测试1-2单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阶段测试1-2单元(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01-03 18:12: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阶段测试1-2单元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小丽捡到一枚白色鹅卵石,这会不会是大理石呢?将其放在食醋中,有气泡产生。小丽认为鹅卵石中可能含有碳酸盐。在此过程中,没有应用的科学方法是 (  )
A.猜想 B.实验 C.推理 D.归纳
2.下列实验室中的交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锥形瓶:“同学们不爱惜我,我被摔碎了”
B.铁架台:“好难受啊!我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了”
C.酒精灯:“帽子哪里去了?我的燃料越来越少了”
D.浓硫酸:“我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质量怎么增加了”
3.化学科学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生活、生产资料。下列做法利用了化学变化的是 (  )
A.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氮气
B.工匠熔化玻璃吹制各种容器
C.大棚蔬菜生产施用二氧化碳气体提高产量
D.海员蒸发海水获取淡水
4.下列叙述不符合化学实验规则的是 (  )
A.上实验课前,明确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B.在设计实验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实验安全
C.每次实验时,应该实事求是地做好记录
D.实验后,可以把剩余药品随意拿出实验室
5.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
A.二氧化碳 B.水
C.金刚石 D.氯化钠
6.下列过程中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  )
A.液氮作制冷剂
B.乙炔与氧气形成高温氧炔焰
C.酒精洗掉沾在试管壁上的碘
D.洗洁精通过乳化作用除去油污
7.图J1-1中图示“错误操作”与图下面“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 (  )
/
图J1-1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高花未吐,暗香已远——分子不断运动
B.品红在热水比在冷水中溶解得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C.碘升华变为碘蒸气——分子的大小发生了改变
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分子可以再分
9.“有山有水、依山伴水、显山露水”是重庆独特的魅力。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水是一种化学资源
B.电解水是验证水的组成的方法之一
C.水分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D.在固态时水分子是静止不动的
10.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水的三态变化说明分子间具有间隔
B.原子不显电性是因为原子中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
C.五个二氧化硫分子可表示为5SO2
D.Al3+可表示一个铝离子带三个单位的正电荷
?
二、填空题(共40分)
11.(6分)按要求用化学用语填空。
(1)标出H2S中硫元素的化合价      。?
(2)镁原子失去2个电子后形成镁离子,离子符号为   。?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
12.(5分)洲河被称为达州的“母亲河”,洲河污染严重,政府加大力度治理,使洲河水质得到明显改善,让市民喝上放心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1)检验洲河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的物质是      。?
(2)生活中硬水软化的方法是 。?
(3)活性炭能除去洲河水中有颜色、有异味的物质,这是利用活性炭的 性。    ?
(4)自来水生产过程中,分离不溶物的操作方法是      。?
(5)为保护“母亲河”,请你提出一条防治水污染的建议: 。?
13.(4分)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根据电解水的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
图J1-2
(1)从宏观上观察:图示a、b管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
(2)从微观上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填序号)。?
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B.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14.(6分)我们通常接触到的水有①江河水、②海水、③自来水、④矿泉水、⑤蒸馏水。
(1)请你将正确的序号填入下列空格内。
配制医疗注射液,用    ;获取食盐,用    。?
(2)研究表明,一节含汞、镉、铅等金属的电池所造成的污染可使600 t水无法饮用,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为防止废旧电池对水的污染,作为一名中学生,你应怎样做?     (可多选)。?
A.将废旧电池直接丢弃到江河中
B.将用过的废旧电池埋入土壤中
C.将用过的废旧电池进行回收,交给废旧电池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
D.积极向人们宣传回收废旧电池的意义,增强环保意识,预防污染
15.(8分)图J1-3中A~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E是铈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
/
图J1-3
(1)在A~D中,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子是   (填序号,下同)。?
(2)在A~D中,位于同一周期的元素是    。?
(3)在A~D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      (填化学符号)。?
(4)铈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16.(3分)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做法,错误的是    (填序号)。?
A.用100 mL的量筒量取30 mL水
B.为加快过滤速率,用玻璃棒搅拌过滤器里的液体
C.酸液、碱液不慎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
D.实验室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一有气泡冒出马上收集,以免造成浪费
E.实验室制取气体前,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装入药品
F.用试管加热固体药品时,只有有水生成时,才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17.(8分)掌握仪器的使用并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实验,才能保障化学实验的成功和安全。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量取一定体积的水需要用      和      。(填仪器名称)?
(2)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原因可能是             (答一点即可)。?
(3)蒸发时要用玻璃棒搅拌,目的是                    。?
?
参考答案
1.D [解析] “会不会是大理石呢”,这是应用了猜想的方法;“将其放在食醋中,有气泡产生”,这是应用了实验的方法;“认为鹅卵石中可能含有碳酸盐”,这是根据现象作出了鹅卵石中可能含有碳酸盐的推理。综合以上分析,在此过程中,没有应用到归纳的科学方法。
2.B [解析] 铁架台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锥形瓶被摔碎、酒精灯燃料挥发、浓硫酸吸水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3.C [解析] 空气主要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利用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氮气、氧气,该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物理变化;熔化玻璃是物质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物理变化;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照和叶绿素的作用下生成有机物和氧气,该变化过程中产生了新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蒸发海水获取淡水的过程中,水由液态变为气态,再由气态变为液态,该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4.D
5.D [解析] 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金刚石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6.B [解析] 液氮作制冷剂是因为液氮汽化吸收热量,使温度降低,此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乙炔的燃烧利用了乙炔的可燃性,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酒精清洗碘,是利用了碘能溶解在酒精中,溶解性属于物理性质;洗洁精能把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洗洁精所起的作用就是乳化作用,乳化属于物理变化,此性质属于物理性质。
7.D 8.C
9.D [解析] 分子总是在不停运动着,在固态时水分子也在不停运动着。
10.B [解析] 水的三态变化为冰、水、水蒸气三种状态的相互变化,该变化过程中水分子本身不变,但分子间隔要发生改变;原子中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不显电性是因为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数相等,二者所带电荷量相等但电性相反,因此整个原子不显电性;表示分子个数时,要在相应物质的化学式前面加表示分子个数的数字,5SO2表示五个二氧化硫分子;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数,Al3+可表示一个铝离子带三个单位的正电荷。
11.(1)H2
S
-2
 (2)Mg2+ (3)CH4
[解析] (1)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已知氢元素为+1价,设硫元素的化合价为x,(+1)×2+x=0,x=-2,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H2S中硫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H2
S
-2
。(2)镁原子失去2个电子后形成镁离子,所以一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离子符号为Mg2+。(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化学式为CH4。
12.(1)肥皂水 (2)加热煮沸 (3)吸附
(4)过滤 (5)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合理即可)
13.(1)2∶1 (2)B
14.(1)⑤ ② (2)CD
15.(1)BD (2)CD (3)He、Na+ (4)140.1
[解析] (1)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B、D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2)周期数是由电子层数决定的,C、D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位于同一周期。(3)A原子核外的第一层也是最外层有2个电子,达到了稳定结构,符号是He;C粒子的最外层有8个电子,达到了稳定结构,符号为Na+。(4)由铈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元素名称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为140.1。
16.ABDF
17.(1)量筒 胶头滴管(写滴管也可)
(2)滤纸破损(或仪器不干净或盛滤液的烧杯不干净或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边缘等)
(3)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