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阶段测试4-5单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阶段测试4-5单元(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01-03 19:58: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阶段测试4-5单元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表示为6nCO2+5nH2O/淀粉+6nO2,根据该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淀粉属于有机物
B.淀粉中含有碳、氢、氧、氮元素
C.淀粉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2 g
D.淀粉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6∶5
2.下列化学符号,书写不正确的是 (  )
A.三个铁离子:3Fe2+
B.n个一氧化碳分子:nCO
C.氧化镁中镁元素显+2价:
Mg
+2
O
D.四个氢原子:4H
3.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W,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 (  )
物质
X
Y
Z
W
反应前的质量/g
20
5
2
37
反应后的质量/g
待测
35
2
12
A.物质Z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待测物质的值为15
C.物质Y一定是单质
D.反应中Y、W的质量比为6∶5
4.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
A.合金、塑料、合成纤维均属于合成材料
B.洁净的空气、牛奶、冰水混合物均属于混合物
C.纯碱、烧碱、熟石灰均属于碱
D.氧化铜、五氧化二磷、二氧化硫均属于氧化物
5.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用燃烧法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可燃物常用红磷
B.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
C.用带火星的木条是否复燃来检验氧气
D.鱼能在水中生活,证明氧气易溶于水
6.如图J2-1所示装置可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同学们对该实验的下列判断和认识错误的是 (  )
/
图J2-1
①装置不漏气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②红磷用量不足会影响实验结论
③集气瓶内气体压强的减小会导致瓶中水面上升
④将红磷改为木炭也能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
⑤红磷熄灭后瓶内肯定没有氧气了
A.④⑤ B.②③
C.①② D.①③
7.碳酸饮料中含有碳酸,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
图J2-2
A.碳酸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
B.碳酸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2∶3
C.碳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碳酸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8.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实验事实推理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 (  )
选项
实验事实
影响化学
反应的因素
A
 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
反应物浓度
B
 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发生反应,而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
反应温度
C
 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下缓慢分解,而在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
有无催化剂
D
 铜片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铜粉在空气中较易燃烧
反应物的种类
?
二、填空题(共34分)
9.(4分)我们常听到以下说法:①生理盐水、②高原缺氧、③煤气中毒、④胃酸过多。请从H、C、O、Na、Cl中选择合适的元素,按下列要求书写化学式。
(1)①中的“盐”:    。?
(2)②中的“氧”:    。?
(3)③中的“煤气”:    。?
(4)④中的“酸”:    。?
10.(4分)化学方程式是重要的化学用语,请按要求回答下列有关化学方程式的问题。
(1)书写化学方程式要依据一定的原则,分析下列化学方程式违背了哪些原则。
①Mg+O2/MgO2违背了 ;?
②Mg+O2/MgO违背了 。?
(2)配平和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①  NaOH+  CuSO4/  Na2SO4+  Cu(OH)2↓?
②  C2H4+  O2/  CO2+  H2O?
11.(14分)某同学用如图J2-3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请你填写有关空格。
/
图J2-3
(1)红磷燃烧的现象是?
        。?
(2)红磷燃烧一段时间后,自动熄灭了,你认为原因是 。?
(3)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的现象是?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
(4)实验后发现测定出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低于
1
5
,可能的原因是(任写两点):?
        、        。?
(5)由本实验可以推测氮气的化学性质是              。?
12.(12分)根据图J2-4所示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
图J2-4
(1)写出仪器名称:①    ,②    。?
(2)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B装置中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4)若用C装置收集一瓶干燥的某气体,则该气体可能是     (填序号)。?
①CH4   ②NH3   ③CO2   ④H2
(5)D装置中可以通过控制甲、乙开关分离CO、CO2的混合气体,分液漏斗中加入的试剂a最好是     。?
?
三、计算题(共10分)
13.实验室取68 g过氧化氢溶液和2 g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充分反应后,称量剩余溶液和滤渣的质量为68.4 g。求:
(1)充分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g。?
(2)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
参考答案
1.A [解析]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子个数和原子种类也不变,反应前有碳、氢、氧三种元素,反应后也有这三种元素,推出淀粉属于有机物;淀粉中不含有氮元素;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不是g;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和种类不变,淀粉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是6∶10。
2.A
3.C [解析] 该反应的反应物为X和W,生成物是Y,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Y一定不是单质。
4.D [解析] 合金属于金属材料,不属于合成材料;冰水混合物属于纯净物;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氧化铜、五氧化二磷、二氧化硫均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
5.D 6.A
7.B [解析] 由碳酸分子的结构简式图可知,碳酸分子是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的,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由碳酸分子的结构简式图可知,碳酸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2∶3,故B选项符合题意;由碳酸分子的结构简式图可知,碳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碳酸不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8.D
9.(1)NaCl (2)O2 (3)CO (4)HCl
10.(1)①客观事实 ②质量守恒定律
(2)①2 1 1 1 ②1 3 2 2
11.(1)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
(2)集气瓶里的氧气消耗完了(或剩余氧气极少,很难支持红磷燃烧了)
(3)烧杯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进入水的量约为集气瓶内空气体积的
1
5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1
5
(4)红磷的量不足 装置漏气(合理即可)
(5)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12.(1)锥形瓶 烧杯
(2)2H2O2/2H2O+O2↑
(3)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4)①④ (5)稀硫酸
[解析] (1)据图可以看出,①是锥形瓶,②是烧杯。(2)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是固液常温型,故选用的是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3)B装置中,烧杯的热水中有白磷,在A装置不产生氧气时不会燃烧,A装置产生氧气则白磷燃烧,故探究的是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的条件。(4)据图可以看出,使用浓硫酸干燥气体,则气体不能与硫酸反应,不能是氨气,收集气体时是向下排空气法,则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不能是二氧化碳,故该气体可以是甲烷、氢气。(5)要分离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需要先将二氧化碳转化,先分离出一氧化碳,然后再加试剂将二氧化碳释放出来,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是碳酸钠,需要与酸反应,由于盐酸是挥发性酸,故最好加入的是稀硫酸。
13.(1)1.6
(2)解:设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
2H2O2/ 2H2O+O2↑
68 32
x 1.6 g
68
32
=
??
1.6 g
 x=3.4 g
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3.4 g
68 g
×100%=5%。
答: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